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楼主: 赫拉斯古丝

[转贴] [话题] 小学语文岂能胡编乱造   [复制链接]

xzr6502 发表于 2010-12-23 22:29:19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花了半小时……感觉压力好大啊……子女的教育真让人头痛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1 收起 理由
赫拉斯古丝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山城守

冒险者

kinder 发表于 2010-12-24 15:34:1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国擅长说谎,并擅长将谎言述诸文字;从小学语文课本到大学政治教材,从街头广告到正规报刊,逃不过啊,逃不过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1 收起 理由
赫拉斯古丝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撒塔斯·李林

神选者

群星的庇护-水瓶座 光之洗礼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沙拔 发表于 2010-12-24 15:39:54 |显示全部楼层
搬运完毕。。。

使用道具 举报

阴影与黑暗

冒险者

光之洗礼

阿提密斯恩崔立 发表于 2010-12-25 01:32:40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不打压你 等你造反么?
每个人都向往freedom ,可是中国不是你的freedom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1 收起 理由
赫拉斯古丝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12-25 10:04:0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10-12-25 10:06 编辑

联盟1号返回时科马罗夫遇难





  1967年4月,苏联拟用新研制的联盟号飞船进行计划中的登月飞行交会对接模拟试验,安排联盟1号、联盟2号分别于4月23日、4月24日发射,然后于4月25――26日在地球轨道上交会对接,并实现空间转移。4月23日凌晨3时35分,弗拉基米尔·M·科马罗夫上校乘坐联盟1号飞船,在一片欢呼声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准时发射升空。
  飞行到第2圈时,科马罗夫报告说:"飞船左边的太阳能电池帆板没有打开,电源供电不足,无线电短波发射机没有工作。姿态稳定系统也受影响,飞船处于不规则运行之中。"科马罗夫是苏联最优秀的航天员之一,飞行经验丰富。他将飞船的左边朝向太阳,试图打开帆板,但未成功。

  到了第5圈时,飞船故障进一步加剧。科马罗夫尽力排除故障,试图启动飞船发动机以稳定飞行,但没有成功。弄得精疲力尽的科马罗夫在第10圈时,请求睡一觉。经允许后,中断了与地面的通信联络。

  这时,地面飞控中心的科学家、工程师们也彻夜不眠,忙个不停。他们一方面密切监视联盟1号情况,指挥科马罗夫排除故障,采取紧急措施;另一方面要决定联盟2号是否还按计划发射。当时部分人员主张立即下令推迟联盟2号飞船的发射,全力抢救联盟1号。部分人员则主张飞完第13圈后再说。

  联盟1号飞到13圈时,恢复了同地面飞控中心的通信联络。科马罗夫报告说,飞船故障未消失,姿态仍不稳定。

  飞控中心决定,联盟2号中止发射,联盟1号立即应急返回。

  飞控中心技术人员研究了3种可能返回的姿态控制及导航方法,即星座定位、离子定位、手动控制。第2种在日出时不安全,因日出时会出现离子空洞,传感器可能失效。第3种要求航天员从地平线获得手控方位,但若飞船在地球阴影时,地平线不易看到,操作也相当困难,而这时返回恰恰是在凌晨。

  经过慎重研究,飞控中心向科马罗夫发出命令:在第17圈时,用第2种方式返回。

  但第17圈时,调姿失败,未能返回。

  第19圈时,科马罗夫手动控制返回,使飞船进入了返回轨道。

  当飞船按返回轨道降落至离地面10公里高度,该打开主降落伞时,地面指挥人员听到了科马罗夫说:"降落伞没有打开!"

  4月24日6时24分,飞船带着一团火光,以每秒100多米的速度冲向地面,降落于乌拉尔地区奥尔斯克以东65公里处,并发出几声猛烈的爆炸声。科马罗夫当场被摔死。

  当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飞船残骸还在燃烧。

  鉴于这次事故的教训,苏联不得不对飞船重新进行审查,经过1年多的改进,才于1968年10月再次发射不载人的联盟2号。

  科马罗夫为航天事业英勇献身,苏联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骨灰放在克里姆林宫城墙下。

  197l年8月2日,阿波罗15号飞船登月时,美国航天员带去了一块刻有已故美苏航天员姓名的铭牌,安放于月球上,其中也包括了科马罗夫的名字。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12-25 10:16:11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4月24日,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在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由于返回舱的降落伞失灵,不幸身亡。科马洛夫是世界上第一位死于正在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宇航员。




科马洛夫的这次飞行是他的第二次太空之行。对于这次飞行的详情,苏联一直未向外界披露。直到1990年末,苏联官方人士才揭示出这次飞行的秘密。特别是在后来出版的苏联宇航员负责人尼古拉·卡曼宁将军的日记摘抄里,以及瓦西里·米申撰写的关于苏联在1966—1971年未成功的登月计划的史料小册子里,人们开始了解到一些内幕资料。

资料证实了人们长期以来的怀疑。科马洛夫的这次飞行是苏联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的一部分,其任务是演练两艘飞船在轨道上会合、对接,并以太空行走的方式进行宇航员换船。

计划中,科马洛夫的联盟1号飞船扮演绕月球轨道飞行的航天器角色,而联盟2号飞船则扮演登月舱的角色。其飞行假设是当登月舱从月球表面起飞后,上升到月球轨道,与月球轨道上的航天器会合、对接,宇航员转移到停留在月球轨道上的中继飞船上。

飞船的对接预定在4月24—26日期间进行。两艘飞船的会合、对接采用半自动方式,即在70米以外飞船自动会合,而后的程序由宇航员手控完成。在这次飞行任务中,科马洛夫将担负最困难的部分。

联盟1号飞船定于4月23日发射升空。联盟2号则晚一天发射。

联盟2号将搭载三名宇航员,指令长比可夫斯基,宇航员赫鲁诺夫和宇航工程师叶利谢耶夫。按照预定方案,联盟2号在飞行中与联盟1号实现太空对接后,赫鲁诺夫和叶利谢耶夫将要通过太空行走进入联盟1号飞船,然后联盟1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返回地球!这将是世界航天史上首次进行的宇航员在太空换乘另一艘飞船并返回地球的试验。苏联人确实是在实行一个大胆的计划,如果成功,苏联人将会用一次飞行完成美国人用双子星号飞行10次才能完成的任务。苏联人将在登月竞争中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这也就是苏联高层宁愿承担风险而执意要进行这次飞行的原因。




1967年4月23日3点35分(国际时间23日0点35分,以下均采用莫斯科当地时间),联盟1号载着科马洛夫在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官方公布有关发射消息时,飞船已经绕地飞行一周了。公告只公开了有限的数据:宇航员姓名、发射时间、轨道参数(时间=88.6分钟,高度201-224km,夹角51.6度)以及三个短波频道(15.008 兆赫,18.035 兆赫,20.008 兆赫)。

1967 年4月 23 日早晨,莫斯科广播电台播出了有关这次飞行的特别节目,包括有宇航员和地面控制人员之间的谈话录音。塔斯社在早晨8点(第三圈)发布了有关飞行的进展报告,11点(第五圈)的再次报导仍说一切运转正常,并说从13点30分到21点20分飞船不在苏联的追踪区,这将是宇航员的休息时间。数据分析表明,联盟1号在21点15分飞过乌苏里斯克的地平线。

Harro Zimmer在 60 年代期间在柏林的 Wilhelm Foerster 天文台负责空间无线追踪,他写到:“在飞行期间,我们没有在 15.008 和 20.008 兆赫收到任何信号,只在 18.035 兆赫上有声音信号。”

Harro Zimmer 提到的语音信号我们今天仍可以听到录音。 科马洛夫是在陈述一条政治口号:“为我们祖国和全人类,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Privet narodam nashej Rodiny,prokladyvayushchim put'k kommunizmu。 Letchik- kosmonavt Komarov)。地面控制人员没有听清楚,要求他又重复了一遍。



联盟1号在飞行开始阶段就遇到严重问题。首先是飞船一侧的太阳能电池板无法伸展开来。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了飞船电力供应的不足,这引起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



首先科马洛夫在飞船姿态控制系统方面碰到重大挫折。飞船的太阳传感器在进入轨道时就不能正常工作,有可能是受到了纠姿推进器废气的污染。因此,太阳定位模态很难实现。在第四圈时,科马洛夫尝试使用目视镜和地球的地平线来校正飞船。然而,他发现在目视镜里很难将不断移动的地平线保持在目镜中心。同时,使用离子传感器控制竖轴(yaw)偏移也失败了。可以说,飞行姿态控制系统的太阳传感器和离子传感器都失灵了。

经过5个小时的努力,科马洛夫仍然无法使飞船朝向太阳。

发射时,常态轨道和太阳矢量之间的夹角是 93 度,也就是说,太阳几乎就在轨道平面上。太阳能电池板无法释放所产生的电力不足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温度控制、通讯以及姿态控制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太阳传感器失灵有可能就是由此引起的。根据飞船的飞行姿态测算,只有一侧的太阳能板打开时,电力供应只有预定的20-25%左右。

由于太阳能板无法打开,附在太阳能板尾端的遥感天线也不能正常工作,致使地面接收站的信号时断时续。

显然在这种飞行姿态失控状态下,飞船无法继续飞行三天并完成预定的太空对接任务。

在第7到第13圈飞行飞行期间飞船不在地面站的UHF范围之内,而HF通讯设施不能工作。科马洛夫趁此机会睡了一觉,同时也需要节省有限的电力。

卡曼宁将军飞到克里木半岛亚叶夫帕托里亚的地面站(现乌克兰境内),与早就在此地的加加林会合。从第13圈起,科马洛夫又尝试使用离子传感器和手动来调整飞船姿态,但几次努力都没有成功。此时必须尽快作出决定,地面控制人员经过一番争论,决定中止此次太空对接试验,取消预定的联盟2号的发射计划,命令科马洛夫提前返回地面。

根据地面决定,1967年4月24日1点56分12秒,在第16圈飞行时进行了第一次返回点火。然而,当点火时间到了,控制竖轴方向的离子传感器没有输出有效的数据,自动控制系统终止了返回点火。 当飞船继续滑过苏联上空时,地面控制站决定利用第17圈飞过苏联上空的时间进行返回准备,在第18圈时再进行返回点火。一间日本的通讯实验室报告在 24日3点30到4点收到了联盟1号的信号。 塔斯社按惯例说在4点50分与飞船进行了通讯联系。

控制人员决定使用手动方式调整姿态,将飞船的竖轴(Y轴)指向天底,纵轴(X轴)指向飞行方向。这就需要使用目视镜来实现这一目的。一旦建立了正确的姿态,就用陀螺仪来指令纠姿火箭保持姿态不变。然而,由于返回点火点位于地球的黑夜区,如果使用惯性陀螺仪保持姿态,速度矢量的校准就必须在地球的白日一侧进行,也就是在返回点火点的180度反向点上进行。返回点火点的反向点位于新西兰北面,离苏联领土和任何苏联遥测船都相距很远。

由于这时联盟号在第18圈点火前只剩两次机会在苏联上空飞行,科马洛夫需要在第16圈时就调整姿态,才能利用第17圈的时机对姿态进行核准。这对宇航员来说确实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

在第18圈返回点火后最早与联盟1号建立联系的是位于克里木半岛亚叶夫帕托里亚的地面站(现乌克兰境内),该处于24日6点12分可以见到联盟号。联盟1号是在6点13分进入阳光区,运行轨道只在叶夫帕托里亚地平线以上大约10度左右。不过,在建立起联系上费了一些时间。接通之后,科马洛夫报告了返回点火和“姿态偏差”(loss of attitude)情况,此时是6点14分09秒。飞船在6点16分进入无线“黑障”,因此这次通讯十分简短。

陀螺仪姿态控制系统反映的下降段姿态偏差大于8度,因而控制系统禁止使用正常情况下的上升式再入。联盟1号以弹道高速再入大气层。




按照正常程序,返回点火(5点57分15秒)723秒后,返回舱分离;返回点火26分钟后(6点23分15秒)降落伞打开。在返回点火39分27秒,也就是降落伞打开后13分27秒时,返回舱着陆。

进入“黑障”区几分钟后,科马洛夫的声音信号再次出现,时间大约是在6点18分到6点20分之间。尽管他承受了高达8个G的减速超重,科马洛夫的的声音仍然平稳沉着。由于定位误差,飞船再入的状态出现异常,计算出的着陆场距离原定地点相距约400公里。奥伦堡的后备搜救队紧急动员起来。

在降落到预定高度时,飞船的拖曳伞按照程序被释放了,但没有拉出主伞。科马洛夫试图放出后备伞,却又被拖曳伞妨碍,也没能打开。

没有降落伞减速,联盟1号返回舱于6点23分52秒,返回点火27分钟后(预定开伞时间后一分钟),在北纬51.13度,东经57.24度,奥尔斯克以东65公里处以40米/秒的速度撞向地面,情形类似于一枚弹道导弹。空中搜救队看到地面上的返回舱没放出降落伞;同时,他们也看见软着陆缓冲火箭起火燃烧,整个着陆点烟火缭绕。救援队降落后,赶向起火燃烧的联盟号残骸。他们无法找到科马洛夫。搜救队在无线电里隐晦地报告说,已经找到返回舱,“宇航员需要紧急医学救援”,然后就切断了无线电通讯以保守秘密,包括飞行控制中心都被切断了一切联系。







苏联航天负责人卡曼宁将军在8点30分左右赶到奥尔斯克,他得知返回舱起火了,而宇航员还未找到。

莫斯科的高级官员仍然不知道事件的真相,他们打电话向奥尔斯克的负责人探听消息。搜救队灭火后,经过开挖搜寻,在9点30分左右找到了科马洛夫的遗骸。卡曼宁马上打电话给在莫斯科的主管航天事务的党中央委员会书记F. 乌斯季诺夫,向他通报了此事。乌斯季诺夫在12点左右打电话给正在捷克斯洛伐克访问的勃列日涅夫,报告了这一噩耗。塔斯社在下午15点27分发布了有关这一航天悲剧的正式公告。



21点45分,卡曼宁带着科马洛夫的遗体来到奥尔斯克航天基地,装上一架伊尔-18。卡曼宁在黎明时分到达莫斯科。高层命令,科马洛夫的遗体经过检验后,立即火化。4月26日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为科马洛夫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苏联成立了22人的调查委员会,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详细调查。1967年5月15日委员会对飞船的降落伞系统进行了两次模拟试验。第一次试验,后备伞没有打开。第二次试验,虽然降落伞打开了,但是延迟了20秒钟。技术分析表明,拖曳伞释放后,在飞船返回舱后面产生一个紊流,后备伞正好释放到紊流里,很难打开。

根据设计,拖曳伞产生1.8吨的拖曳力将主伞从伞舱里拖出。而实际上,主伞需要3-4吨的拉力才能正常打开。同时,降落伞的承受力只有8吨。

5月20日,调查委员会对联盟1号降落伞系统作出了结论:

1、 主伞打不开的原因是拖曳伞拉力不足。主伞出舱需要3吨的拉力,而拖曳伞在0.67个大气压的高空只能产生1.1-1.8吨的拉力;
2、 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设计原因,拖曳伞和后备伞同时使用时非常容易缠绕到一起。
3、 建议取消后备伞系统,改用两个主伞,要求做到在只有一个主伞工作的情况下仍能安全着陆。
4、 要进行大量的现场试验,以重新设计出可靠的拖曳伞;
5、 在座舱里增加宇航员手动开伞控制设备作为自动开伞的备份。

苏联对联盟飞船进行了经过近两年的改进和完善后,联盟1/2号的使命由联盟4/5号组合实现了。

1969年1月14日和15日两天内,苏联前后连续发射了联盟4号和5号两艘飞船。联盟4号搭载一名宇航员,指令长弗•阿•沙塔洛夫。联盟5号搭载三名宇航员,指令长奥雷诺夫,宇航员员叶利谢耶夫和赫鲁诺夫(两名原计划乘联盟2号与科马洛夫会合的宇航员)。两艘飞船在轨道上实现了对接。对接后,联盟5号飞船上的宇航员叶利谢耶夫和赫鲁诺夫身着航天服从舱外太空行走到沙塔洛夫乘坐的联盟4号飞船上。对接后,两艘飞船的各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两艘飞船工作间的总面积为18平方米。它们对接飞行了4小时35分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航天站的雏型。最后沙塔洛夫、叶利谢耶夫和赫鲁诺夫乘联盟4号飞船, 沃雷诺夫乘联盟5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1971年8月2日,美国“阿波罗—15”号宇航员登月时,在月球表面那里放置了一块金属纪念牌,上面刻着所有为航天事业捐驱的宇航员的名字。其中就有弗拉基米尔•科马洛夫。而阿波罗15号返航时,则几乎遭遇科马洛夫的命运,主降落伞被吹破,宇航员启用了备用伞,虽能安全着陆,但落点偏了100公里。

多年来,有关联盟1号航天计划在苏联坊间流传有多种说法,几乎人人皆知。

1、在联盟1号飞行之前,参与其事的宇航员和技术人员向主管部门提交了一份技术报告,列举了近200个未解决的技术问题,要求推迟发射计划,进一步改进飞船性能。但是急于在美苏登月竞争中领先的勃列日涅夫否定了这一报告,要求在纪念“十月革命”50周年前完成联盟号对接作为节日的献礼。

2、人类第一位航天人加加林是科马洛夫铁哥们。在联盟号飞行计划里,加加林是科马洛夫的候补宇航员。据说科马洛夫预见到飞行的危险性,但是宁愿自身赴险,而不想把危险推给加加林。有人听到他对加加林说:“如果不是我死,就是你,还是我去吧。”

3、科马洛夫遇难后,对于高层的一意孤行,加加林愤怒万分。他对同伴说:“我知道该怎么做。”在一次高层宴会上,加加林当众将一杯香槟泼到勃列日涅夫的脸上。后来,加加林死于一次神秘的空难。

4、联盟4/5号成功实现对接和空中过渡后,勃列日涅夫决定在克里姆林宫接见来自拜克努尔发射场的8名宇航英雄。会见安排在1969年1月22日。按照惯例,国家领导人乘坐第二辆轿车前往。当车队驶抵克里姆林宫大门时,在护卫队列中突然冲出一名穿灰大衣的瘦弱男子。他双手执枪向第二辆轿车连发16枪。防弹玻璃被击碎,司机当即死亡。当特工人员跑来抓捕时,刺客却在神态自若地观看自己的杰作。可惜车里不见总书记的影子。后来由波德戈尔内代替总书记给航天员颁奖。事后查明,刺客是列宁格勒军区航空兵某部的少尉维克多·伊林。出于政治的原因和推卸责任,有关部门指定医疗部门认定伊林是个精神病患者。后来这个所谓的精神病人在喀山军队精神病院接受强制性治疗20年。出院后,伊林还理直气壮地要求政府给予平反,恢复名誉,并称他刺杀勃列日涅夫的目的是“想加快国家的改革进程”。此外他还要求政府付给他6万卢布的补偿费。

使用道具 举报

剑技大师

求索者

旅行者徽记

kid497 发表于 2010-12-27 13:15:49 |显示全部楼层
愚民教育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1 收起 理由
赫拉斯古丝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5-4-30 21:53 , Processed in 0.02439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