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查看: 10646|回复: 46

[转贴] [话题] 小学语文岂能胡编乱造   [复制链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1 20:56:0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赫拉斯古丝 于 2010-12-22 21:54 编辑

语文课文胡编乱造的问题,网上陆续有人提出过,但还没有拿到台面上讨论。终于有浙江的几位教师看不下去,开始大张旗鼓地提出并讨论这个问题。他们成立研究小组,对小学语文三套教材共36本书进行了点评,发现捏造文章的现象非常严重。




所谓捏造的文章,不是指童话、寓言、小说、传说这类虚构的文学体裁,而是指一些“伪文章”:即让你以为是真的而其实是编造的文章,很多既谈不上艺术的真实,也不符合基本的事实,如《陈毅探母》、《爱迪生救妈妈》等...【详细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1 21:00:44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语文课本“伪文章”泛滥

本帖最后由 赫拉斯古丝 于 2010-12-21 22:30 编辑

[第一大类:编造名人的美德故事]

像《陈毅探母》(纯属虚构,查无任何实证)、《爱迪生救妈妈》(纯属虚构,当时还没有阑尾炎手术)、《朱德与兰花》(故事时间均经不起推敲)等,借名人的行为宣传美德...[详细]




[第二大类:虚构动物情感故事教化人类]

像《乌鸦反哺》教育人要回报父母(乌鸦无家庭,无从反哺);《军犬黑子》告诉人动物也有尊严(因情绪流泪是人类特有的,军犬怎么会因为委屈大滴热泪?);还有像《老人与海欧》,海鸥围着老人遗像也很可疑...[详细]




[第三大类:其它为宣传某种价值或感悟编造的故事]

这类文章没有名人和动物,不易考证,但因为来源不明,文学描写拙劣,故事破绽百出,处处违反常识,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像《地震中的父与子》、《日记两则》、《一面五星红旗》等...[详细]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1 21:04:11 |显示全部楼层

“伪文章”是如何进入课本的?

本帖最后由 赫拉斯古丝 于 2010-12-22 21:45 编辑

  [从《一面五星红旗》管中窥豹]
此课文作者是李含冰,查不到此人的资料,但可以搜到很多“作者李含冰”的励志或感悟小品文,写作手法与《一面五星红旗》如出一辙,比如《擦净心灵》、《母狍的眼泪》、《有一种美丽》、《用快乐之水冲淡人生苦味》、《一壶井水》、《给自己一份好心情》等...[详细]



[“伪文章”在课本外本就泛滥成灾]
就算两个李含冰不是一个人,他们也是同一路手法。的确,各种杂志、文摘、读物中,这类“伪文章”也在泛滥,故事真假莫辨,但模式雷同,很多违反常识之处,据说有些作者专门蒙头在家里编这种“心灵鸡汤”赚稿费。有位网友曾考证课文《悲壮的两小时》,发现果然是一位叫冯峰鸣的不入流作者为混稿费而为花边小报瞎编的文字,登载在1994年的《故事报》,后《读者》转载...[详细]



[“伪文章”的特点正符合编选者胃口]
“伪文章”从文字上说:短小、简单、易读;从内容上说,都是宣扬真善美或者其它主流价值观。这些特点显然正是教材编选者想要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教材中这类文章会泛滥...[详细]



[编选者的“三无”态度造成洞门大开]
一不问作者(经常不与作者联系,或写“佚名”);二不问出处;三不问真假,造成“三无”文章。这样的文章,来路不明,无法考证,文责不能自负,还可能浑水摸鱼,随意增删,导致错讹。有的本就是小说,但编选者不考证不注明,在教材中就成了真实故事,也造成了“伪文章”...[详细]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1 21:06:08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看待这种所谓“善意的虚构”

本帖最后由 赫拉斯古丝 于 2010-12-22 21:53 编辑

[虚构无不可,注明是底线]
有人说,西方不也拿《圣经》教育人吗?是的,虚构的当然也可以拿来教化人,童话不就是故意虚构的吗?小说、戏剧、诗歌等都允许虚构,但有个底线是:不能拿小说当新闻读,亦即体裁一定要注明,不注明,学生就以为真有其事,等于被欺骗了,这会产生很多想到的或想不到的坏处...[详细]



[虚构有优劣,“伪文章”为劣]
一篇好的童话,善莫大焉;但《陈毅探母》这样的“伪文章”,它算小说还是传闻?一点根据都没,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还有那些破绽百出的,很多都是码字骗稿费,实属垃圾文...[详细]



[所谓“善意”,其实不善]
正因为“伪文章”的劣质,使得它本身的“善意”也值得怀疑。通常来说,这种文章都是主题先行,道德拔高,空洞说教,人物假大空,形象高大全,实际的教化效果可能是不善...[详细]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1 21:07:41 |显示全部楼层

结语:

编者总结的这些“伪文章”类型和进入教材的原因,都难免挂一漏万,就当抛砖引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自己再去挖掘……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1 21:09:08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教科书有了“事实核查员”



■《中国新闻出版报》读周刊记者 吴重生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1 21:13:24 |显示全部楼层

缘起

本帖最后由 赫拉斯古丝 于 2010-12-21 21:15 编辑

又到一年开学时。教材质量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主编李玉龙在与该杂志的专栏作者、杭州语文老师郭初阳探讨选题时谈到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母亲”形象问题,特立独行的郭初阳心灵深处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他向浙江省内的另两位语文教育界的同行吕栋和蔡朝阳发出了邀请,发动全国30多名来自教育第一线的语文老师,把全国使用最为广泛的“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对里面关于母亲、母爱的课文进行梳理,用现代公民的视角重新审视。


研究小组收集的是一到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一共是12册。三套教材共36本书,一一进行点评。研究结果表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母亲形象,大致分两张面孔:苦大仇深型和道德完美型。比如苏教版中的《水》、《沉香救母》、《花瓣飘香》;人教版中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北师大版《母亲的纯净水》。研究小组认为,这些课文中的母亲形象是不健康的,这些家庭也是压抑的。另外,人教版中的《日记两则》、《看电视》;北师大版的《流动的画》、《妈妈的爱》,已经失去了该有的逻辑,将母亲形象描绘得完美而失真。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1 21:16:17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伪文章”

“跟20多年前的小学教材相比,现行小学教材从观念到文本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我们不是存心找茬,而是以更高的要求要审视我们的孩子天天捧读的课本,以期让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研究小组认为,文艺类的作品,可以分为小说、戏剧、诗歌、历史、传记、非虚构六大类。前三者都属于文学艺术,都是生活的扩展,以想象的方式追求艺术的真实,有虚构的特权。后三者的写作必须严格按照事实本身,否则就是捏造。


《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一书里,提到美国各个杂志都设有“事实核查员”这一岗位:“‘事实核查员’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查对所有的来稿中涉及的事实,复按所有的来稿中的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以保证杂志所传达的知识是准确无误的。这一点,在美国《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杂志中更甚。他们的编辑部一共有20位事实核查员,以保证刊出的内容准确无误。结果他们在读者中建立了‘不出错’的信誉,以至于有一次弄错了美国加州一个小镇的名字,居然成为当天的新闻。”


而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文体混淆,有很多历史不像历史、传记不像传记的散文体篇目,既谈不上艺术的真实,也不符合基本的事实,这样的文章,可以称之为“伪文章”。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1 21:19:41 |显示全部楼层

批评是最深沉的一种爱意

不要写我一个,这是大家一起做的。我们的目的在于希望能唤起有关教育部门和教材出版部门的重视。”白净清瘦、行事低调的郭初阳一再对《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如是说。在一群富有激情的青年才俊的共同努力下,近2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我有这样一个母亲》以专辑的方式,刊登在今年二月教育学术杂志《读写月报·新教育》上。当报告转贴到天涯论坛后,两天之内回帖多达20多万。


年轻教师的质疑报告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郭初阳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说,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于说教,习惯于对那些道貌岸然的“伪文章”全盘接收。不敢对权威说“不”,质疑教材成了“异端”。众所周知,能入选教科书的文章常常被视作“经典”。编定的教材一经审定就很少变动。孩子们就得伴随这套课本成长,学校、老师和学生没有选择教材的权力,总而言之,教科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正面的或负面的),无论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从专题研究发起之日起,郭初阳的身边迅速汇聚了三十多个身处全国各地、执教各年级段的语文老师,其中浙江的老师大概占到了总数的一半以上。


作为统一的教材,影响面很广,其社会效应不可谓不巨大。正因为如此,作为编著者更应十分严谨。小组成员坦言,他们之所以要批评教材,是出于对教育、对母语、对中国孩子的深沉的爱。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1 21:22:15 |显示全部楼层

郭初阳:教育是解放,不是捆绑

本帖最后由 赫拉斯古丝 于 2010-12-21 21:23 编辑

在江苏教育出版社版的《蘑菇该奖给谁》中,兔子妈妈把蘑菇奖给了和骏马赛跑的小白兔,而把和乌龟赛跑的小黑兔冷落在一边;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儿子们》中,老爷爷无视跳舞歌唱的两个儿子,眼里只有正在劳动的儿子……


“这些课文的价值判断是有问题的,我觉得有必要提出来让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都注意到。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在于,它教会孩子的不仅是识字、作文,更重要的是它在培养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是非判断能力,而‘母亲’的主题,对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我们希望用一种人文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广泛使用的课文,让孩子认识一个健康的‘母亲’形象。”研究小组成员如是说。


怎么样的教育研究才有意义?郭初阳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我们摒弃了对教学细枝末节的研究,以质疑和求证的精神,直入教学内容的本质。”研究成员分为三组,组长是郭初阳、蔡朝阳、吕栋,分别针对目前小学教材中使用较广的三个版本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里有关母亲课文进行“挑刺”。在这三个版本36本教材中,涉及母亲、母爱的课文约有两百多篇,其中《小蝌蚪找妈妈》、《落花生》、《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几代人耳熟能详的。在研究的半年多时间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小组成员在萧山开过一次碰头会,明确分工与任务,之后的问题讨论,都在QQ群里进行。


为了考证屠格涅夫《麻雀》的真实性,郭初阳翻阅建国以后所出的8个译本,甚至干脆到历史档案中去找答案;为了了解《陈毅探母》的真相,郭初阳不但查阅了《陈毅大事记》《陈毅年表》,还把所有关于陈毅元帅的书翻了个遍,最终得出结论:《陈毅探母》一文纯属编造!与北宋黄庭坚为母亲洗溺器一文如出一辙。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很有名的课文,许多名师都拿着它到处上公开课。许多报刊也转载了此文。为什么?因为它很煽情,但实则是一种病态的文本。我们已很熟悉一种说教:子女成功与母亲的正确教育密不可分,但凡是名人伟人,其成就与母亲的教导是相关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孩子教育成真正的‘成年人’。而现在我们的教材多数无视孩子的主体地位,常常以大人的意志去粗暴干涉孩子世界。”郭初阳如是说。


教育的真谛是让人得以解放,得到真理,但目前充斥着“高大全”的教材内容最可能对孩子的精神造成戕害。通过调查研究,教材里的许多虚假的母亲形象逐渐浮出水面:以工作太忙为理由打发女儿的母亲,付出就想得到回报的母亲……


郭初阳认为,教材中说教的意味太浓。符合孩子心理,满足童心的文章几乎没有。“北师大版《流动的画》说:‘哦,妈妈,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弄脏它!’这样枯燥的话,怎能让孩子了解‘爱’、了解‘祖国’。”郭初阳直言:“难道不是祖国的画我们就可以弄坏它了吗?”在北师大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叫《花脸》,它表达的是只有回报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还有人教版中,有些课文直指孩子就是要不断吃苦。“这是教材很大的缺失,我们很少关注儿童的真正需求。我们给予孩子的是捆绑教育,使孩子丧失了天性和创造力。”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5-4-30 17:35 , Processed in 0.02424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