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楼主: 赫拉斯古丝

[转贴] [话题] 小学语文岂能胡编乱造   [复制链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1 22:22:28 |显示全部楼层

乌鸦反哺不真实

本帖最后由 赫拉斯古丝 于 2010-12-21 22:24 编辑

乌鸦没有反哺的现象,不仅是乌鸦,自然界的动物都没有反哺的现象。但是乌鸦是种群居的社会性生物,在群体中,新成年的个体会帮助其他成年个体哺育幼体的现象,给年老个体喂食的情况只是一种巧合而已,因为很多动物都有争食的习惯,所以所谓的反哺只是老年个体的一厢情愿,并不是人类所弘扬的“孝”。


附课文:乌鸦反哺


一天,我和妈妈在树林里散步,忽然从乌鸦巢里传来“哇——哇——”的叫声,声音低沉、嘶哑。


妈妈对我说:“这是一只老乌鸦在叫。它可能饿了,要吃东西呢。”


我感到奇怪,便问妈妈:“它为什么不自己去找东西吃呢?”


妈妈叹了口气,说:“它老了,飞不动了。”


“那怎么办呢?”我着急地问。


这时,两只小乌鸦衔着虫子飞进巢里。


妈妈对我说:“你看,小乌鸦在给妈妈送食物了。它们长大了,没有忘记妈妈的哺育之恩,这叫‘乌鸦反哺’。”


听了妈妈的话,我不由得紧紧依偎在妈妈怀里。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1 22:26:06 |显示全部楼层

以汶川地震为镜,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瑕

本帖最后由 赫拉斯古丝 于 2010-12-21 22:29 编辑

王晓春 老师


汶川地震,使得对地震的了解更多更多,从而对《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有新的看法。


一、挖掘废墟,源于盲目


阿曼达的父亲单独坚持挖掘废墟的理念是“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你”指他的儿子阿曼达,下同)。笔者认为这个理念是苍白无力、经不起推敲的。如果他的儿子真的在这次地震中被砸死了,他怎么“总会跟你在一起”呢?难道他早就知道这次地震中阿曼达肯定安然无恙?又如果不是地震而是因其他横祸如车祸而罹难,他又怎么“总会跟你在一起”呢?反而是假若看到原来三层教室楼倒塌后的地方仍有部分隆起而不是夷为一片平地,又因为阿曼达上课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即首层),那么,推测儿子有可能只是陷于困境而未被砸死,进而挖掘不止,这样的思考才恰如其分。


或许有人会说,阿曼达的父亲(或有些人)就是持有这样的理念去行动的人,不能苛求他冷静,不能苛求他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


我要说,这可是教材啊!其中要负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作用。课文传递的信息(如上述的阿曼达的父亲的理念)首先要合情合理,其次是,既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至善至正的激情,又要考虑到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理智。就像平时听得多的“既要有革命的热情,又要有科学的态度”那样。


汶川地震中,温家宝总理的“即使有一分希望,也要作百倍的努力!”,言犹在耳。


阿曼达的父亲是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或叫做不知道有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作努力的。


一种没有根据的理念是迷信。


二、孤身犯险,缺乏真实


从课文叙述中知道被困的有14个学生,对应一般应是14个家庭(也可能少于14个家庭,因为可能有的在地震中被毁)。这14个家庭的父母等亲人里面,只有阿曼达父亲一人决意挖掘并付诸行动。见课文: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读者可从汶川抗震救灾的反馈中看到类似上述的情景绝对不会是主流(而课文是除阿曼达的父亲外的一边倒)!


除阿曼达的父亲外的13个父母中,没有一人去动手抢救,也没有一人因自己力不能及而大声呼救以争取外援等的,有的都只是“绝望地离开”——那可是13个孩子的父母啊,那可是骨肉至亲啊!这样的描述可信吗?


更重要的是,地震发生后38小时内,在学校这个重灾区内,竟然没有代表国家的力量——如消防队、军队、警察、医疗队等的进入救援,这可信吗?


这可是1989年,这可是美国的洛杉机,这不是蛮荒年代,这不是穷乡僻壤。相反,这次地震发生在世界文明程度较高的时间与地点。


从课文得知,这次地震只是“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不是全国遭灾陷于瘫痪——没理由国家机器如同全无反应一般——只有阿曼达的父亲一个人在孤军奋战。


课文中出现的“救火队长“、“警察”两个角色只是劝阿曼达的父亲停止、离开,不作进入救援计。


若如救火队长所说的“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是真的,那救火队长应该把阿曼达的父亲强行架离现场而不是任由他孤身犯险近四十个小时——既然是这样的言之凿凿。救火队长明知而不为,起码是职业操守有问题(此为题外话)。


还记得汶川抢险的这一镜头吗?


“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从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马上被其他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壮哉,最可爱的人!


三、廉价成功,疑点多多


校区的抢险现场肯定没有如见诸汶川抗震救灾现场的大型机械挖掘机、起重机、推土机等的,也应该没有轻型的工具诸如切割机、千斤顶、丁字镐等的。这,一是课文没有明说,二是从课文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的描述中得知,阿曼达父亲是没有带上任何工具就跑去现场的。当然,可以想象他后来会把钢筋等的弄作撬棍,或凑巧找到个把铁锹什么的(如果没有这个“想象”,阿曼达的父亲光是徒手挖掘的话,那可能在38小时后再加38小时也未必奏效),但他缺乏有效的工具是不争的事实。或者讲他的个人装备,绝对比不上这期间频频出现在我们电视机屏幕上的头戴钢盔,身穿橙红色服装,手握各式轻型工具的消防员(还戴着手套哩)——我们的消防员,专业的抢险救灾人员,以群体之力尚且因缺乏大型机械时(即使有大型机械时)也有难以逾越的困难,尽管他们奋斗了不止38个小时——阿曼达的父亲就这么神?此为疑点之一。


或许此处建筑坍塌的情况并不严重,所以,凭一人之力奋斗一天半也获得成功。但若不严重,也就没有十来个孩子的父母都无一例外地断绝抢险的念头而“绝望地离开”。此为疑点之二。


从课文得知,教室楼塌下后38小时内,困在里面的孩子与出现在外面的孩子的父母都没有呼叫。这合情理吗?此为疑点之三。如果仅一人尽力(连轴转不吃不喝不睡算)、仅38小时后即可掘进至互相通话的境地,可以想象这个挖掘的“工程量”不会很大,而“工程量”不会很大相应形成的阻隔就不会很大,即之前孩子的集体呼叫或家长们的呼叫可以被对方知觉的可能性很大。


在“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后,阿曼达说要先让同学们出去。我们可以读出他的位置一定相对靠前,即使不是最前——因为不靠前也就无所谓先让别人出去。但问题是:原来困住14个学生的地方不是深井而是教室,不能像人在井底那样谁先上谁后上都不怎么会阻碍别人,而在教室离出口靠前却不先出去就会阻碍后面的或周围的人,所以应采取靠前的先走的做法。而靠前却不先走反而不合理,这跟道德高尚与否无关。难道我们还要设想困住14个学生的空间很宽敞人人进退自如而为阿曼达的举动自圆其说吗?此为疑点之四。



在阿曼达的父亲埋头挖掘时,救火队长说这里“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但课文没有交代原因,此为疑点之五。无根据的说话可视作无稽之谈,反倒说“随时可能发生强烈的余震”还切合实际些——这是汶川地震使我们明白的常识。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1 22:31:43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中的父与子

本帖最后由 赫拉斯古丝 于 2010-12-21 22:33 编辑

附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1 22:35:08 |显示全部楼层

《一面五星红旗》考证

本帖最后由 赫拉斯古丝 于 2010-12-21 22:36 编辑

鱼雷 发表于 2007-10-8 10:17

上学期儿子的课本里就有一篇《一面五星红旗》,课文主要讲一个在国外留学的中国青年,独自一人带着一面国旗出外漂流旅行,途中筏翻人晕,在一个荒凉的山谷里迷了路。3天后来到一个小山村看到一家面包店,向老板求救,老板希望留学生用国旗作为“交易”,换取面包,但是青年拒绝了,最后因饥饿过度而昏倒。老板被其感动,将其送往医院医治,并将五星红旗放在花篮中,摆在病房里。一个爱国青年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拿国旗去交换面包,多么“感人”啊!难道他就找不到一个既能维护国旗的尊严又能保全自己的生命的方法呢?(爱国青年智商不佳?),如果他不是出门就晕倒,而是在野外没人的地方晕倒了呢,一个漠视生命尊严的笨蛋爱国青年是孩子们效法的榜样么?无谓的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难道就是一种伪崇高。后来我就非常想知道这个作者是个啥样的人,感谢互连网,俺这一google这个叫李含冰的作家,原来就是擅长写一些发人深醒感人肺腑的文章的作家,他的文章一篇一篇的单看没啥问题是不错,连起来一看就两个字 虚伪!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1 22:38:10 |显示全部楼层

[课文] 一面五星红旗(人教三下26课 作者李含冰)

本帖最后由 赫拉斯古丝 于 2010-12-22 21:21 编辑

我在国外读书的第一个假日,我决定做一次漂流旅行。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筏子顺流而下,到了傍晚,河面变窄了。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不久,筏子漂到了水势最急的一段河面,周围一片漆黑,我想大声呼喊,给自己壮胆鼓劲。没等喊出口,只觉得眼前一黑,便落入激流之中。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我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此时我身无分文,只好脱下新买的大衣。老板接过去看了看,耸了耸鼻子,还给了我。突然,老板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地问:“那是什么?”

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老板转身拿起一块面包,见我没有反应,以为我嫌少,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

“可以吗?交换吧。”老板冲着我打手势。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的就是面包店的老板。他见我醒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


根据俺的户外常识这个故事基本上是杜撰出来的,一个在异国的留学生为何要一个人在没有人烟地方漂流,那个筏子哪里来的,落水后立刻就“眼前一黑”,醒来竟然是被块大石头挡住了,他穿着新买的大衣说明天气很冷,他穿着落水后湿重的大衣走了3天,估计早就失温了。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2 21:18:42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美丽 作者: 李含冰 来源:《沈阳晚报》

本帖最后由 赫拉斯古丝 于 2010-12-22 21:21 编辑

我的叔伯哥与妻子离婚了,他说妻子太丑。


离婚的手续都已经办好。在离开生活5年的家门的前一夜,被弃的女人依旧打来一盆水,再次给婆婆洗脚。她像往常一样,蹲下身子先用手试试水的凉热,然后小心地把婆婆的双脚放进水盆,用双手轻轻的搓揉。一阵舒适感从婆婆的脚心脚背涌入婆婆的心田,婆婆安详地闭上双眼,却有泪水流出来……


5年里,被弃的女人每周都要这样给婆婆洗一次脚。这天晚上,她告诉婆婆说∶“这盆明儿个我放在前屋,以后谁再进了家门,好接着用它给您洗脚。”


不漂亮的女人走了。然而,她是挺着胸膛离开丈夫家门口的。在众多亲友心里,都留下了一份美丽。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份独特的美丽,关键是要学会欣赏自己和善于自我发现。而生活中有些人,过多地注意自己不足的一面忽视了美丽的一面,以致把自己压在沉重下艰难地喘息。从某种角度说,这种痛苦是自酿的。


人生在世。需要有自信,那是人生的一种底力。相信自己拥有一份美丽,也可以创造一份美丽,创造的美丽更有生命力。美丽可以天生,也可以后生,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生命之旅增添一笔亮丽的色彩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2 21:20:58 |显示全部楼层

五颗鹅卵石 来源:学生大心理站 [ 2003-4-9 ] 作者:李含冰

本帖最后由 赫拉斯古丝 于 2010-12-22 21:22 编辑

表弟大学毕业去南方打工,三年里他先后更换了十几家企业。在他看来,每家企业都不那么称心:或报酬虽高劳动强度却过大;或劳动强度虽不过大但工作时间过长;或工作时间虽不过长但环境却不够好……


他因此而成为著名的“跳槽先生”。


带着烦恼和郁闷,表弟一个人去旅游。在深深的大峡谷里,流着一条清亮亮的小溪,溪水滋润着一颗又一颗鹅卵石。他不停地拾着,那一颗颗畸形怪状别有匠心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让他惊喜,甚至震撼。很快,他便拾起了几十颗。于是,他坐下来再次精选,想选出几颗完美无缺的鹅卵石带回家去,留作纪念。然而,精选的结果令他大失所望。几十颗原本认为精致无比让他连连称奇的“天赐品”,不知怎么每一项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没有一颗是完美无缺能让他心满意足的:有的形状奇特,但色彩一般;有的色彩、形状奇特,可条纹平淡;有的色彩、形状、条纹都很好,但缺少足够的灵性……追求完美,只能把这些鹅卵石都扔掉,那么他就会一无所有。他一下子陷入了沉思。


两天后,表弟又重整行装,再次乘火车南下闯世界。在他的背囊里,装着五颗各具特色又各有缺憾的鹅卵石。


从此,他再没有无休止地盲目跳槽。


如今,表弟已拥有了自己的一份辉煌。在他那间宽大讲究的充满现代气息的总经理室里,摆放着五颗他从大峡谷里小溪边拾来的鹅卵石,每周他都要抽空亲自用清纯的水洗一遍,不让上面积下一丝灰尘。其实,许多人生的残缺,仅仅是因为我们在追求完美中遗弃了生活的美好。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2 21:24:18 |显示全部楼层

一壶井水 作者:李含冰

本帖最后由 赫拉斯古丝 于 2010-12-22 21:25 编辑

四个商人和一个为他们做杂活的少年,骑马穿越大沙漠,遇上了沙尘暴。五匹驮着水和食物的马不见了踪影,他们也可怕地迷失了方向。


天上烈日喷火,沙漠烘烤如炉。五个人由于干渴而无比痛苦,都无力地躺在沙丘下。他们嘴唇干裂,舌头成了一片干木板,全身仿佛在一点点枯萎。从每个人口中发出的沙哑声音都是一个字:“水!”


胖商人身上此时确有一小壶井水,五百克的重量。在穿越沙漠前他灌了一小铁壶酒,同行的商人和他开了个玩笑,偷偷倒出酒给他装上了水。完全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现在这小壶井水不知要比一壶酒贵重多少倍。关键是五百克水如果给一个人喝下去,这个人很可能走出沙漠,每人喝到一百克水,毫无疑义都将倒在沙漠里。


三个商人都把目光盯向了胖商人身上的那一小壶井水,他们认为能让自己喝到那小壶井水的最有效办法,就是用金钱换取。于是,瘦商人抢先提出用十枚金币买那一小壶井水。另外两个商人也马上竞价买水。很快,买价上升到一百枚金币,最后三个商人愿倾其身上所有的金币换水。


那个做杂活的少年一声不响,绝望地闭着眼睛躺着听他们争吵着买水。只有他身上没有金币,因而那壶水一滴也不属于他。然而,三个商人谁也没有买成那小壶井水。拥有这小壶井水的胖商人,不为大把的金币所动。


他头脑十分清醒地说:“谁喝下这壶井水,谁就有可能走出沙漠。卖给你们这壶水,我只能倒在这里,得到再多的金币又有什么用?你们难道看不出来,金币的价值现在等于零吗?”三个商人目瞪口呆。


随即争夺那小壶井水的生死搏斗在四个商人中展开了。先是撕打叫骂,拳脚相加,很快用上了贴身匕首、皮带。不太久,搏杀平息了,四个商人都倒了下去。他们流出的粘稠的血,在烈日下干结。


四个商人都没有得到的那小壶井水,却意外地属于干杂活身无分文的少年。这始料不及的突变竟使少年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更让他心惊肉跳的是,映入他视线的散落在地上的大把金币,那些从前一直与他无缘,对他毫无感情的灿灿金币,此时只要他肯弯下腰,就可以成为它们的新主人。少年却没有弯腰,他手中只捧着那小壶井水。还有颗稚嫩的心在这场生死搏斗中被深深地震撼。聪明的他十分清楚,拾一枚金币就可能会拾二枚三枚以致全部,沙漠中负重行走会加大干渴的程度,他虽然得到了这小壶井水,但同样还可能倒下去。因此,少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那些金币。朝霞为他镀一身金光,他的生命之树开始复绿。


少年战胜了大沙漠,也战胜了自己。而战胜自己让他最后战胜了大漠。


世上几乎没有人知道金钱的价值,但确有些人不知道金钱有时没有一点儿价值。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2 21:27:45 |显示全部楼层

给自己一份好心情 作者:李含冰

哥哥比弟弟大十一岁,居住两地相距千里。


退休的哥哥一次去看经商的弟弟,哥俩已有五年没见面了。于是,弟弟决心陪哥哥好好地玩几天,以表弟弟的一份情义。然而,这个“陪亲计划”却未能实现。


第一天他开着自己的轿车接哥哥去一家高档酒店喝接风酒,刚刚举起酒杯,弟弟得到消息,他的一笔生意半途而废。弟弟当即气得脸色发白,和对方吵个不休,后来把酒杯也摔了。接风酒只好匆匆结束,愉快的心情全无。第二天弟弟陪哥哥去游名山,车到山脚下时,弟弟却突然没了兴致,只让妻子陪哥哥上山。原来有一笔贷款已到期,他必须马上还贷,可他手里拿不出这笔钱。他就在山脚下焦急地打电话四下借钱,效果不佳,气得他说这个朋友不够意思,骂那个哥儿们忘恩负义。哥哥游山已经回来了,弟弟仍然怒火未消,在轿车旁走来走去,不停地跺脚,把打火机摔在地上,一盒香烟未开封口就被踏碎。第三天哥哥独自上街游览弟弟所在的这座北方城市的市容回来后,一进弟弟的家门就听到弟弟在和妻子争吵,读初中的女儿在全市作文大赛中获优秀奖让他看证书他也给扔到了一边。弟弟的私企有一批产品近日滞销,要赔一大笔钱。他心烦意乱地回家拿妻子出气,先说妻子不会管家务,房间里灰迹太重,盆花养得不“达标”,饭菜做得没味道。后又说妻子水平太低,素质太差,不能给他当好助手不能帮他在经商上搞科学决策,让他赔了钱,闹得妻子哭女儿也哭。


哥哥回到千里之外的小城后,一直有种担心沉甸甸地压在心上。果然,一年后哥哥接到弟媳的电话,让他马上去弟弟那里。哥儿俩是在医院的病房见面的。弟弟患肝癌已到了最后的时刻,他抓住哥哥的手不松开,吃力地说,原以为自己有了私企、汽车、存款,是红尘上的最大成功者,现在才知道错了。人不能忽视自己的心情,没有一份好心情,许多拥有都会失去,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弟弟用沉重的代价悟出了这一生活的真谛,但对他来说已经太迟了。


三天后,弟弟的遗体火化,年仅五十一岁的他双眼一直没闭上。六十二岁的哥哥送走比他小十一岁的弟弟,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


这座北方城市失去了一位有为的中年私营企业家,人们为他的早逝感到可惜。


人生在世,我们常把各种欲望视为最大的追求目标,却不知那只是人生这挂车的一个车轮。没有一份好心情,心中缺少轻松快乐,心态不够恬淡平和,每天都在焦躁中煎熬,心绪烦乱,火气十足,弄得伤痕片片,人生就会少了一个车轮,这挂载重的车就会失去平衡无法前行。许多人在拥有了种种成功后,回首往事时,仍隐隐感到还有某种缺憾,那就是在生命的旅程中,缺少一份好心情相伴。


在我们为实现追求的目标忘我奋斗时;灯红酒绿中洽谈一笔笔生意时;风尘一路为了什么四处奔波时;一次次地为某种不如愿而自己沮丧时……可曾抽出宝贵的时间坐下来冷静地整理过自己的心绪,认真地“计算”过自己心情的得失?可曾想一想有多久没有坐在窗前静静地观看过蓝天上云卷云舒了;有多久没在周末躺在郊外的草地上看微风吹过小草的叶片,听潺潺小溪弹拨轻柔的琴弦了;有多久没和妻子、孩子开几句玩笑在一起游戏了;有多久没和亲属朋友坐在一起闲聊说到高兴处放声大笑了……人生需要写下一张“心情账单”,用来记录自己的心情得失。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成功的失败者,就因为心情的“账单”上欠债太多。


“体累体健,心累心衰。”既是医论,也是哲理。没有一份好心情,等于失去一半人生。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2-22 21:30:01 |显示全部楼层

擦净心灵 作者:李含冰

伯父病危时,让儿子拿来一个旧皮箱,从皮箱里拿出一件黄色的旧呢子大衣,撕开衣角的线,取出一块银元。


六十年前,伯父在县城开书店。一日,一个年轻人来买书;因为柜台上只剩一本,所以伯父便向买书人多要了一块银元。从此,这块银元常被伯父托在手上,沉重得如同托着一座大山。开了五年多书店,伯父只做了这么一件亏心的事,而且只是一块银元。尽管如此,仍让他日夜不安,决心退回这块银元。然而,六十年过去了,他无缘了却这桩心愿。


“生命终结之际,伯父给儿女留下的遗嘱是:一定要找到那个买书人,买书人不在了,找到他的后人也行,务必把这块银元退回。这样他才能安睡九泉之下。


离开人世时,伯父的最后心愿是擦掉心灵上的那一丝灰尘。


三个儿女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坐下来研究怎样实现老人的遗愿。他们惊讶地发现这竟是一块无法退回的银元,因为父亲没有留下那个买书人的姓名,或许父亲也不知道?深陷悲痛中的三个儿女此时才深刻地悟出老人留下的又一个遗愿——让儿女在世上干干净净地做人。人生在世,需要不断地为心灵除尘,自省、自责、自悟、自重……擦净心灵,既是一种自我重塑,也是一种品德纯化;既是对从前的一种跨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追求。


传说著名高僧一灯大师,藏有一盏“人生之灯”,灯心镶着一颗历时五百年在千尺海下育出的硕大的夜明珠。得灯者,受到珠光普照,便会品性高洁,备受世人敬重。有三个******跪拜求救,怎样才能得此稀世珍宝。一灯大师说,世人可分三品:时常损人利己者为下品,因其心灵已落满灰尘;偶尔损人利己者为中品,心儿红、白相浸,如立悬崖之边;终生不损人者为上品,情清心洁,为世人所敬。人心本是水晶之体;容不得灰尘蒙蔽。所以,红尘之人常要擦抹,方可进得品位。


大师给三个******各发一本“良知薄”,嘱其分头下山化斋,与世人交往时凡做损人利己之事都要详记下来,每记一笔视为心灵除尘一次,二十年后持“良知薄”回来见他,由他亲自审阅评定宝灯得主。二十年后三人回来见大师,被告知说大师出游需耐心等待,在等待大师回来的日子里,三人不断地看自己的“良知薄”,回味上面记下的大大小小的损人利己的行为。后又相互传阅,相互评鉴,进而反思,自责。终有一日,三人忽然醒悟,那盏“人生之灯”本就挂在自己的心里。心灵没有灰尘,就能华光璀璨……


人的心灵是一座“库房”,每个人的所言所得,不管是否愿意,都要一次不少地真实地存放在里边,面对世人,敢敞开自己心灵“库房”的门窗,经得起他人的察看,这个人的一生就能高挺着自己的脊梁,活得堂堂正正。


人生最完美的结束,不是拥有多少财物,也不是创下多少家业,更不是如何地威名远扬,而是在走的时候,能带着一颗干净的心。那久,生命之灯便永不熄灭。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5-4-30 21:51 , Processed in 0.024249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