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要开始分析,首先我得说一下最开始的那个点,也就是这篇文章是怎么产生的。其实这是一篇空城bbs的飞言练笔作业,给出的关键词有三个:交易 沉沦 谣言的幸福。我在构思的时候想到了一个以前存在于脑海里的场景:一名士兵在战场上奄奄一息,他在垂死的幻象中回到家乡;他感到某种未完成的束缚,并且听到同伴在身边呼唤他,但他太疲惫了,终于决定离开这个让他厌倦的世界,前往心中的乐土。这个小片段和后两个关键词有点关系,我于是就决定以此为基础构筑出一个故事。故事的内核是主角观念价值/态度上的转化,起先他只想在战斗胜利后回家过太平日子,但是现实没有让他实现希望,最后他只能放弃现实,在幻境中找到幸福,这种转化半是由于现实环境所致,半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 Q3 s! i( u! h: d
然后我开始构思使故事完整的情节和事件,问题就在这里产生了。麦基那本书里有这么两句:“事件或者是人为的,或者能够影响到人,这样便勾画出了人物;事件必须发生在场景之中,于是便生出影像、动作和对白;事件必须从冲突中吸取能量,于是便激发出人物和观众的情感”、“故事事件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有意味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用某种价值来表达和经历的,并通过冲突来完成”,而在这篇文章中,我设定的事件并没有起到它应该有的作用。举例来说,传信的三人小队在途中与追兵进行的战斗,它仅是一种流于表面而并非深层次的冲突,且没有与故事核心产生紧密的联系。它也许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但它并没有对主角产生足够影响,至少我们无法通过文字得知主角内心有什么变化。这样的情节也许能凭借描写之类的手段,让读者在阅读时觉得不是那么乏味,但必定无法产生激发情感的效果。简而言之,这样的桥段就是为了剧情而剧情,在长篇中偶尔出现这种情况是被允许的,但是在短篇里这就比较致命,它会让文章显得散乱、不那么精彩和紧凑。所以当K看完文章,第一句说的是“meaningless”时,我马上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 g0 z6 X+ |8 X/ e: V8 E2 c, A# y7 `
除此之外,其余的大部分情节也并没有与故事内核很好地联系在一起,或者说没有充分地表达出主角内心的变化。而我本来考虑的另一条线,也就是主角对战争、正义的思考也没有得到足够挖掘。事实上这篇文是经不起细读的,回顾一下可以发现,文章有生命力的地方只有两个,一是主角在树林里迷路时获得短暂自由那段,二是结尾部分,这两个地方的冲突不仅表现为情节上的,也表现在主角内心,并且都是为了故事内核服务的,其余部分基本就是流水账而已……
; g0 z+ ?$ K3 _2 {' w1 T9 \; J
所以如果是我的话,对这篇东西的评论是这样的:文笔流畅,部分描写生动;文章讲述了一个勉强称得上是完整的故事,但整体比较散乱,并没有从内在产生出打动人心的力量,因此还称不上是一个好故事。
7 O* e8 S- y8 b
接下来我还想谈一点点关于故事与文笔的看法,等我什么时候高兴了再补上一段。。 , @" U& I9 P" s# w, J
" Y" }% \& l: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