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查看: 7584|回复: 30

[小活动] [酒馆任务] 寻找猫熊--已完成   [复制链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10-11-18 11:35:2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赫拉斯古丝 于 2010-11-26 10:40 编辑

任务:

负责萨鲁传闻的那位猫熊同学怎么成天不见影子?

鉴于传闻的宣传力度,酒馆也打算做广告呢~~

可是猫熊先生行踪难觅,这可如何是好?

希望有某位精于寻人的冒险者可以帮助酒馆的老板娘找到那只猫熊……

有意向者可以到 告示26F 查询任务奖励

佐伊·艾弗斯

领主

群星的庇护-双子座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nocturnal 发表于 2010-11-18 13:32:47 |显示全部楼层
猫熊。。。

使用道具 举报

安德烈·斯坦尼斯拉夫·索尔莫格洛维斯基

先知

王者徽记 长老徽记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klam 发表于 2010-11-18 13:35:16 |显示全部楼层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台湾也可称作大猫熊,一般称作“熊猫”或“猫熊”,属于食肉目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1590只左右,由于生育率低,加上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当高,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中评为濒危物种,为中国国宝。
大熊猫黑白相间的毛色使其深受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大熊猫俨然成为物种保育最重要的象征。大熊猫也是中国作为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安德烈·斯坦尼斯拉夫·索尔莫格洛维斯基

先知

王者徽记 长老徽记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klam 发表于 2010-11-18 13:35:40 |显示全部楼层
名称溯源

古籍所记载的许多动物或神兽可能指的是熊猫,比如:食铁兽、竹熊、白熊、花熊、华熊、花头熊、银狗、峨曲、杜洞尕、执夷、猛豹、猛氏兽等[2]。
在中文里,熊猫和猫熊都是近代用语,不是古代用语。1869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Armand David)在四川宝兴县邓池沟认识了熊猫后,给“熊猫”定名为“黑白熊”,归属于熊科[3]。熊猫(panda)这个名称其实是小熊猫(lesser panda,也称火狐firefox、红熊猫red panda)先取得的,熊猫科的学名Ailuridae便是取自于小熊猫的学名Ailurus fulgens。大熊猫(giant panda)的称呼原是相对于小熊猫而命名的,但是大熊猫远比小熊猫有名,所以单讲“熊猫”时,渐渐变成专指大熊猫。1915年编成、193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熊”之(三):“熊猫,兽名,似猫而善升木。”从所附熊猫图看,指的是小熊猫。(见1978年重印本,第935页。)但是1938年出版的《辞海》“熊猫”条称:“怪兽名,产新疆;……距今六十年前,为法国科学家比利大卫氏所发现”(见1980年重印本,第1849页。)。“熊猫”、“猫熊”之争早在1915—1938年之间就发生[4]。也许“熊”是缩口音,“猫”是开口音;“熊猫”念起来比“猫熊”顺口,大部分的人也就习惯了使用熊猫一词。熊猫一词在中国大陆、港澳、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是最常用的称呼,只有台湾人称猫熊。幼龄的大熊猫应称为“幼龄期大熊猫”或“大熊猫幼崽”,而非小熊猫,因为小熊猫为其他种动物。

使用道具 举报

安德烈·斯坦尼斯拉夫·索尔莫格洛维斯基

先知

王者徽记 长老徽记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klam 发表于 2010-11-18 13:36:06 |显示全部楼层
分布


大熊猫主要栖息于海拔1600米—3600米和250米,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和亚热带的山地竹林内。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陕西南部、甘肃及四川、广州大行政区的牡丹山区等地,95%分布在秦岭、岷山、梁山、邛崃、大相岭、小相岭、金佛山等7个山系。

使用道具 举报

安德烈·斯坦尼斯拉夫·索尔莫格洛维斯基

先知

王者徽记 长老徽记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klam 发表于 2010-11-18 13:37:08 |显示全部楼层
演化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枝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现在的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现在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美国生物学家史蒂芬·杰伊·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关于这个写过一篇散文,后来又用《熊猫的拇指》作为一部散文集的名称。

使用道具 举报

安德烈·斯坦尼斯拉夫·索尔莫格洛维斯基

先知

王者徽记 长老徽记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klam 发表于 2010-11-18 13:37:28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学
根据DNA,目前大熊(英文名:Panda)猫通常被归类为熊猫科[5],小熊猫和浣熊归类为浣熊科。
由于大熊猫和小熊猫都兼有熊和浣熊的特性,也与这两个科的动物有着明显的差异,它的科学分类一直有争议,有人提议把大熊猫单列为熊猫科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使用现代的基因测试技术,对不同的蛋白或核酸进行比对可能得出大相径庭的结果。因此大熊猫的分类至今仍有很大的争议,详见大熊猫科。
《美国哺乳动物学杂志》2005年第四期发表论文,将大熊猫分为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两个亚种。其中秦岭大熊猫为1964年北京师范大学郑光美教授首次提出,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方盛国教授等人的研究使这一说法得到国际承认[6]。

为何大熊猫不以肉为主食却归类为食肉目?
2009年12月13日,大熊猫基因组测序研究项目正式完成,这是中国首次绘制出大熊猫基因组精细图。本次测序涉及了大熊猫的21对染色体上的2万多个基因。研究结果显示,大熊猫是熊科的一个亚种,并且与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物种中狗的基因组最接近。[7]中国科学家解释了:“为何大熊猫具备肉食动物的生理特征却不以肉为主食”,由新发现大熊猫的基因是关键,一个名叫“T1R1”的基因失活了,造成熊猫无法感觉肉类的鲜味。[8][9][10][11]

使用道具 举报

安德烈·斯坦尼斯拉夫·索尔莫格洛维斯基

先知

王者徽记 长老徽记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klam 发表于 2010-11-18 13:37:47 |显示全部楼层
外形特征

大熊猫是最大的熊科动物,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其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厘米,体重60~110公斤。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躯干、尾巴是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四川大熊猫的头大而且长,牙齿小,更类似于熊,胸斑黑色、腹毛白。
秦岭大熊猫亚种的头圆,头骨小,牙齿大,更近似于猫,胸斑为暗棕色、腹毛棕色,看上去更惹人喜爱。

使用道具 举报

安德烈·斯坦尼斯拉夫·索尔莫格洛维斯基

先知

王者徽记 长老徽记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klam 发表于 2010-11-18 13:38:07 |显示全部楼层
习性
大熊猫喜欢独居,每只大熊猫有单独的活动区域。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km^2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核域不重叠

使用道具 举报

安德烈·斯坦尼斯拉夫·索尔莫格洛维斯基

先知

王者徽记 长老徽记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klam 发表于 2010-11-18 13:38:23 |显示全部楼层
饮食习惯
熊猫有时会像熊一样捕食一些小动物,但它们主要的食物是竹子。熊猫像人类一样的大拇指能帮助抓握竹竿,强而有力的双颚及后方扁平的臼齿能让它们咬碎竹子坚韧难嚼的纤维,胃中一层厚厚的黏膜能防止它们的胃被竹子尖锐的碎片划伤,但熊猫没有像其它草食动物一样像梳子一样的尖牙,它们的胃中也没有草食动物该有的“纤维消化细菌”来帮助消化和吸收植物中的纤维和养分,且竹子十分粗糙,养分少之又少,熊猫每天要吃10~20公斤的竹子,并咀嚼上千次才能摄取足够的营养。但由于熊猫十分的挑食,在加上近年来竹林的开发,让熊猫无法找到足够的竹子,使得它们的数量岌岌可危。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4-5-6 22:09 , Processed in 0.026383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