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追寻者 于 2012-3-2 09:35 编辑
8 n/ a4 ^" m8 q1 ^6 sliyu8545 发表于 2012-3-2 08:14 , n) U2 V# T, S& |; `
嗯,这样我在大家的帮助下才会进步啊,呵呵 4 t" i( [" m- x2 B f
9 ?/ u1 t8 c( w9 p
那我就提几个小建议吧:( |" T+ M. A/ h! J, v+ \) Q
' O4 K7 z1 ~- n( r5 D首先是详略的问题,以主人公晚年回忆为开头开的非常棒,但是主人公色诺芬与小居鲁士的相识大概占到了篇幅的一半。而小居鲁士夺回皇位的征战过程占另一半。而且征战篇幅还有不少是在叙述决战之前的故事。显然作为高潮部分的巴比伦决战篇幅应该更长,比重应该更大才不会给人以仓促的感觉。
0 `9 U* k* ?. {) S- Z+ N) K2 o
7 P( R1 T$ p2 M/ b9 h1 }& U5 |$ @其次就是描写的问题,目前我看到的中国网文大都都有这个问题,作者本身故事叙述的非常好,但是在描写上不太在行。主要是人物的描写和环境的描写。色诺芬第一次见到小居鲁士应该会有个第一印象吧,这是进行人物描写的好机会呀。除了神情淡漠空洞外,人物的基本特征呢?小居鲁士的身高、脸型、发色和肤色呢?如果在这个时候描写出一个高大健美、脸部线条刚硬、蜷曲着栗色头发、肤色古铜的领导者的话,会不会对将来他在战场上的所向无敌和最后转变为智者有所铺垫呢?哪怕是淡漠空洞的神情也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嘴唇紧抿、眼神缓缓游移来表现呀。关于环境的描写,对战场环境的描写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古代史书在描写战争时就常用天地变色、草木含悲来表现其残酷。那么在这里是否可以适当描写一下阳光照耀在希腊步兵铠甲上反射的金光?描写一下在大风中猎猎作响的旗帜?描写一下开战前波斯骑兵马匹不安的响鼻?描写一下敌方战阵中由于士兵的恐惧不安而发出的武器碰撞的声音?特别是当六百骑兵杀透重围来到波斯皇帝面前时,他们是怎样的一个状态?是不是浑身浴血、铠甲破烂、神情疲惫而坚毅?敌人看到主帅有难又是怎样的慌乱?是急促的号角声此起彼伏?还是发出绝望的吼叫?这一切都为小居鲁士的出场做下铺垫,从而在他出战时起到一个乌云托月的作用。还有当小居鲁士被最亲信的副官背叛受伤时他是怎样的表情?惊愕?颓丧?了然?这个时候战场仿佛定格一般安静下来,风似乎也停止了,此时所有人的表情如何?皇帝一方的狂喜?普通士兵的难以置信?近卫骑兵的疯狂和愤怒?叛徒的得意或是羞愧?这种定格般的画面感非常考验作者的描写功底。
; g( K T( h, c# ?# D2 x: A1 d; L' F; G
最后是关于主人公色诺芬的问题,我认为这个主人公塑造的是略微失败的。难道不感觉色诺芬在成为小居鲁士的部下后成了看客吗?他为小居鲁士做了哪些贡献?是招募佣兵?训练士卒?制定战略?联络同盟?一笔交代也好啊。在小居鲁士战阵搏斗时色诺芬感觉就上是小居鲁士头上的幽灵一般,毫无存在感。他做了什么?看后文似乎是紧跟在主帅旁边奋力杀敌,这样的话是不是应当有适当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交代主人公的战斗?直到小居鲁士受伤倒下这个时候读者发现色诺芬这个主人公才活了过来。说到底这是一个代入感的问题。作者在写文时就是以色诺芬的视角构思后再动笔的,因而可能觉察不出代入感有什么不妥。可是作为读者在阅读时他对色诺芬是没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的,需要作者来营造代入感,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来紧扣读者心弦。
' u' |/ I" ^+ O5 F) D/ A) ^0 U' @2 D; ]& ?4 }3 J/ n
当然,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写得是非常不错的,结构、对话尤其是故事本身非常棒。以上只是作为一个同样喜欢神话和西幻的朋友提出的小建议,类似的建议我在之前的一篇关于亡灵巫师的短篇中也提到过,算是目前业余写手们的通病吧。有人可能会觉得我的要求太高什么的,确实,我自己写文的时候也经常不注意这些方面,常常在写完很长一段时间后再拿来读,就发现体会不到当初写文的那种心情了。在这里写这么多,不过是真心的希望作者能够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罢了。! ?' R6 u9 h) ^& y
; z/ {* ^3 t5 T8 a9 ~
最后祝愿作者的文笔能够越来越好,给我们大家带来更精彩的西幻故事!说的有什么不妥的,欢迎批评指正。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