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航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线,它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历史上,数以百计的西方探险家为了探寻这条航线,葬身冰海。直到19世纪中叶,人们才勉强分段走通,证实西北航道确实存在。1903~1906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乘坐一艘47吨单桅风帆渔船从东向西,首次打通了西北航道,中途被冰封住将近两年,历时三年才完成艰苦的航行。1940~1942年,加拿大皇家骑警的一艘木质双桅补给机帆船 St. Roch号从西向东,花了27个月才实现船舶第二次走通西北航道。1944年,St. Roch号利用更靠北的一条新航线返回西海岸的温哥华,这次只用了86天!实践证明,随着人类科技进步和航海经验的积累,西北航道的开通已经不是神话。
1968年,阿拉斯加普拉德霍湾的石油开发热潮方兴未艾。财大气粗的亨伯(Humble)石油与炼油有限公司(即埃克森石油的前身之一)赞助了这个成本高达5400万美元的特种船舶实验项目,希望将其与修建输油管道的方案进行对比,证明通过西北航道把阿拉斯加的石油运到美国东海岸港口的可行性。这条北冰洋的航线一旦开通,美国就能更方便地利用自己边疆的石油。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了1962年完工的大型油轮“曼哈顿号”头上。
为了护卫在地球头顶上行驶的“曼哈顿号”,美国海岸警卫队派出了破冰船“西风号”,加拿大也派出了海岸警卫队破冰船“John A. McDonald”号(加拿大民间舆论强烈反对不请自来的美国船,政府实际上也暗中不满)。还有一艘“北风号”破冰船从白令海启航,进入北冰洋后向东行驶以便接应。
1969年9月2日,“曼哈顿号”在巴芬岛近海首次遇到来自陆地冰川崩塌的大型浮冰——大陆冰川冰。大约4米厚、面积达三亩地的冰川浮冰被坚固的船艏毫不费力地犁开,船身没有一丝抖动。但越往前走,浮冰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厚。“曼哈顿号”开足马力,奋力破冰,甚至撞开了18米厚的冰川冰(有这么强?)!一路上,船载直升机不断起飞去侦察冰情,寻找冰缝间的水路。航行到麦克卢尔海峡时,不但普通海冰封住了海面,还出现了危险的冰山:露出水面五六米高,水下部分则有30米。“曼哈顿号”避开冰山,使用倒车冲击法破冰,退九步进十步,缓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