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神选者
使用道具 举报
这幅图片来自于一次超级计算机模拟,运行于美国能源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的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展示了可能形成于宇宙初期质量相对较低的双星,它们的形成时间距离大爆炸只有2亿年。此前对原始宇宙进行的模拟显示,最初形成的恒星主要是孤巨星,质量最高可达到太阳的300倍。此次模拟涉及由8×1052立方英里(约合3×1062立方米)气体和暗物质构成的宇宙区域。颜色较淡的区域密度更高,是两颗正在发育中的低质量恒星所在地。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当一颗质量大约相当于10个太阳的衰老恒星即将耗尽容易熔化的轻元素,其尚未熔化的铁心便会发生塌陷。恒星内部随后像球面活塞一样回弹并发生爆炸,最终变成一颗II型超新星。利用位于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领导计算设施的一台超级计算机,天体物理学家展示了微中子在为撕裂恒星的冲击波提供能量方面扮演着怎样的关键角色。这幅模拟图展示了一颗巨星核心物质的流体力学流动。棕褐色区域熵值更高或者说温度更高,蓝色和绿色区域的温度则相对较低。
2009年春季,人们对H1N1甲型流感病毒的担忧情绪不断升级。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香槟分校和犹他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获得批准,利用奥斯汀德克萨斯高级计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这种病毒进行研究。他们的目的是,就甲流病毒可能对达菲(图片中部的白色分子)等药物产生的抗药性进行建模。 这些抗病毒药物与一个被称之为神经氨酸酶的表面蛋白结合在一起,甲流病毒就是利用这种表面蛋白感染宿主细胞。超级计算机连续两周的计算结果显示,与神经氨酸酶结合的地方主要带负电荷(红色),周围被带正电荷的区域(紫色)环绕,一条狭窄的带负电通道供药物通过。这条运输线一带的蛋白质发生变异,能够让甲流病毒对药物产生抗药性,但这种病毒现在仍比较脆弱。
几十年来,科学家便一直希望通过持续的核聚变反应产生清洁能源。太阳的巨大能量正是来自这种反应。在地球上,核聚变反应需要借助于可控的温度大约在1.5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带电气体)实现,这一温度是太阳核心的10倍。在利用核聚变反应方面,最雄心勃勃的项目当属目前正在法国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以下简称ITER),耗资100亿欧元。 最近进行的计算机模拟将ITER的甜甜圈形反应室几何学结构与其能量巨大的等离子体约束磁场结合在一起,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ITER内部等离子体的行为。图片中长长的纤维状结构代表等离子体内穿过反应室的密集电子,红色和橙色代表密集度更高的区域。由于可视宇宙有超过99%的区域由等离子体构成,类似这样的模拟同样有助于了解一系列天体物理学现象,其中包括恒星的产生以及形成宇宙射线的剧烈活动。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树叶胸针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5-4-30 16:20 , Processed in 0.026426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