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查看: 2298|回复: 8

[转贴] 11区人民的浪漫:欢迎回来,隼鸟号!   [复制链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6-17 11:25:5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10-6-17 11:29 编辑

日本时间6月13日19时51分“隼鸟号”平安地把密封舱分离,然后密封舱在日本时间6月13日22时15分左右掉落进入了大气层。从03年5月9日由M-V火箭发射上去后大概7年之间,隼鸟号着陆小行星itokawa,进行采样作业,再回到地球,其中可谓跨越重重困难,但最后还是完成了任务。

然后下面的是隼鸟号最后一张拍到的照片,它最后看了一眼地球故乡,但照片都没有传送完,所以照片底端就变成了那样子。
# 然后其实上面的都不完全是重点——

日本的宅人们纷纷对隼鸟号最后拍到的这张照片感触良多,有的人猜测是浪漫的科学家让它最后再看一眼亲爱的地球故乡,有的人认为是隼鸟号自己最后对眼前的地球再依依不舍一下,总之就是把隼鸟号拟人了...翻译一下吧:
技术人员:“隼鸟号,密封舱分离。”
隼鸟号:“是,我明白了。”
隼鸟号:“密封舱已脱离。”
隼鸟号:“啊,就这样结束了呢,作为第一个太空使者。接下来,就是这样慢慢地燃尽就好了吧。”
技术人员:“...隼鸟号”
隼鸟号:“啊,是!”
技术人员:“这是最后的‘任务’。你向后转过来看一下
吧。”
隼鸟号:“呃?后面?”
(看到地球)
技术人员:“这么久以来,你真的好好努力了呢。这是给你的奖励。”
技术人员:“隼鸟号,欢迎回家。”
(隼鸟号滑落天际)
隼鸟号:“我回来了。”

最后一段:今天在新闻上知道了这件事。把密封舱投下之后,隼鸟号最后把地球的照片拍下来了。这应该是技术人员想要让隼鸟号再看一眼地球才这么做的吧?真是一帮会煽情的家伙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6-17 11:27:11 |显示全部楼层
隼鸟号拍下的最后一张照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佐伊·艾弗斯

领主

群星的庇护-双子座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nocturnal 发表于 2010-6-17 12:15:30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动了

使用道具 举报

magictree 发表于 2010-6-17 12:18:18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天为这事s1一堆家伙哭的稀里哗啦。
看nasa的录像,隼鸟在大气层中化为流星的一幕,和攻克机动队SAC最后一集搭载塔奇克马全部数据的卫星突破大气层阻挡核弹的情节一模一样。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6-17 12:30:3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10-6-17 16:36 编辑

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回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p32130084888 发表于 2010-6-17 15:44:37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真能整………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6-17 16:39:2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10-6-17 16:40 编辑

太阳系各天体首次探测概况目录表

目标天体                  国家  任务航天器          发射时间            抵达时间             探测形式

01 地球                       苏联  斯普特尼克1号     1957年10月4日   1957年10月4日   环绕

02 月球                       苏联  月球1号             1959年1月2日     1959年1月4日     飞掠

03 火星                       美国  水手4号             1964年11月28日  1965年7月14日   飞掠

04 金星                       苏联  金星7号             1970年8月17日    1970年12月15日  环绕+着陆

05 木星(木星系统)      美国  先驱者10号        1972年3月2日      1973年12月3日    飞掠

06 水星                       美国  水手10号           1973年11月3日    1974年3月29日    飞掠

07 土星(土星系统)      美国  先驱者11号        1973年4月6日      1979年9月1日      飞掠

08 贾科比尼一津纳彗星   美国  国际彗星探险者号 1978年8月12日    1985年9月11日    飞掠

09 天王星(海王星系统)美国  旅行者2号           1977年8月20日   1986年1月24日     飞掠

10 哈雷彗星                 苏联  韦加1号             1984年12月15日  1986年3月6日       飞掠

11 火卫1                     苏联  福波斯2号          1988年7月12日    1989年1月29日     环绕

12 海王星(海王星系统) 美国  旅行者2号          1977年8月20日    1989年8月25日     飞掠

13 小行星951               美国  伽利略号            1989年10月18日  1991年10月29日   飞掠

14 小行星243               美国  伽利略号            1989年10月18日  1993年8月28日     飞掠

15 太阳                       美国  尤利西斯号          1990年10月6日   1994年6月26日     环绕

16 梅西尔德星               美国  会合-舒梅克号     1996年2月17日    1997年6月27日    飞掠   

17 小行星9969             美国  深空1号              1998年10月24日  1999年7月28日    飞掠

18 小行星2685             美国  卡西尼号             1997年10月15日  2000年1月23日    飞掠

19 爱神星                    美国  会合-舒梅克号      1996年2月17日    2000年2月14日    环绕+着陆     

20 包瑞利彗星              美国  深空1号              1998年10月24日   2001年9月21日    飞掠

21 小行星5535             美国  星尘号               1999年2月9日       2002年11月2日    飞掠

22 维尔特2号彗星          美国  星尘号               1999年2月9日       2004年1月2日      飞掠

23 土卫6                     欧洲  惠更斯号            1997年10月15日    2004年12月25日   着陆

24 坦普尔1号彗星          美国  深度撞击号         2005年1月12日      2005年7月4日      飞掠+撞击

25 小行星25143           日本  隼鸟号               2003年5月9日        2005年9月12日     环绕+着陆

26 小行星132524         美国  新视野号             2006年1月19日     2006年6月13日     飞掠

27 斯坦星                    欧洲  罗塞塔号             2004年3月2日       2008年9月5日       飞掠

28 司琴星                    欧洲  罗塞塔号             2004年3月2日       2010年7月10日      飞掠

29 哈特利2号彗星         美国  深度撞击号           2005年1月12日     2010年10月11日     飞掠

30 灶神星                   美国  黎明号                 2007年9月27日      2011年7月            环绕

31 丘-格拉西缅科彗星    欧洲  罗塞塔号              2004年3月2日        2014年5月            环绕+着陆

32 谷神星                   美国  黎明号                 2007年9月27日      2015年2月            环绕

33 冥王星(冥王星系统)美国  新视野号              2006年1月19日      2015年7月14日      飞掠


注:探测各天体的第一艘航天器以第一个发回数据为准。

      火卫1,泰坦因有独立的航天器进行探测任务,所以单独列出来。上表所列出的33个天体(系统)的首次探测  美国占23个 苏联5个 欧洲4个 日本1个 中国0个 差距太大了。
美国也是惟一一个太阳系八大行星都进行过探测的国家。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7-10 22:23:1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10-7-10 22:26 编辑

熟悉太平洋战争史的人,大多知道日本海军有一艘出名的祥瑞战舰:“雪风”号驱逐舰。作为开战时82艘日本驱逐舰中唯一在战争结束时依然全须全尾、活蹦乱跳的神物,它还创造了以下的奇迹:
    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中的大多数重要海战,舰员总共阵亡10名、失踪2名;全部4任舰长皆幸存。
    1942年11月12日“比睿”号战列舰战沉、1942年11月14日“雾岛”号战列舰战沉、1944年11月21日 “金刚”号战列舰被潜艇击沉、1944年11月29日 “信浓”号航母被潜艇击沉、1945年4月5日“大和”号战列舰战沉时,它全部在场护航!

    斗转星移,祥瑞“雪风”在转交台湾海军服役多年之后被拆解,人类也进入了太空时代。日本航天,给人们的印象就是非常复杂、最大程度的应用先进科技,但是可靠性不高,航天器如此、运载器也是如此。日本航天器的可靠性与耐久性,同美国的“旅行者”、“机遇”号、毛子的“联盟”号这样的神物是没法比的。然而,最近终于有一位“雪风”灵魂附体的幸运儿出现了,它历时7年,在宇宙深空运行60亿公里,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在今天重返故土。它能回来,就是一个重大的胜利,是日本航天的重大胜利,也是人类航天的重大胜利。
    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这件神物不平凡的太空之旅吧。
    1996年财政年度,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后并入日本宇宙开发机构JAXA)开始执行“缪斯-C”(后改名“隼鸟)探测器计划,目标是1998年9月美国发现的小行星“系川”(为纪念日本火箭之父系川英夫博士而命名,长500米、宽270米,距离地球3亿公里)。这是人类第一个从小行星取样后返回的探测器计划。
    2003年5月9日,“隼鸟”由世界上体积重量最大、发射能力最高的固体运载火箭M-5从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按照预定计划,“隼鸟”将采用西方国家深空探测器常用的引力借力的飞行路线方案,先环绕太阳2圈,一年后高速掠过地球,用地球的引力将它弹射到一条弧形弹道上,于2005年6月实现与“系川”的会合。但是,“隼鸟”升空后不久,各种麻烦就接踵而至:
    2003年,一次强烈太阳耀斑爆发,对“隼鸟”的太阳能电池板造成了一定损害,因为它是采用电离推进的,需要太阳能供给动力,不得不推迟交会时间2个月。这样一来,“隼鸟”在返程时地球与“系川”的距离就拉远了,返回地球的时间推迟了整整三年。
    2005年7月31日,“隼鸟”上控制姿态与方向的3个反作用轮中的1个失灵,地面控制人员及时调整操控软件模式,成功实现通过2个轮子来控制方向。
    2005年8月28日,“隼鸟”进入接近目标前的轨道调整阶段,累计工作25800小时,提供速度增量1400米/秒的电离推进器关闭(这一过程只消耗氙气体22千克,对化学推进器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大推力的双组元化学推进器启动,用来改变轨道。
    9月12日,“隼鸟”达到距离小行星20公里的距离,开始进行拍摄照片,并利用激光高度计绘制了“系川”表面的高清晰三维地图。
    10月初,当“隼鸟”进入目标10公里范围时,剩下的2个反作用轮又坏了1个,这下只能用1个控制姿态了。由于姿态控制不力,不能保证太阳能电池板正对太阳,电力供应不够充足,控制人员只好进行艰难的任务规划,关掉不必要的设备,保证关键仪器的工作。
    11月4日,降落演习开始,“隼鸟”准备向“系川”表面释放10cm长、591克重,价值1000万美元的小型探测机器人“米涅瓦”(古罗马神话的智慧女神,也就是希腊的雅典娜)和一个用来引导降落的发光体目标指示器。在演习中,计算机信号出现异常,地面取消了演习。
    11月9日,“隼鸟”达到距离目标70m处。
    11月12日3点8分,“隼鸟”在距离目标55m处释放“米涅瓦”,但机器人一去不返。经过调查,发现在投放过程中,“隼鸟”莫名其妙的上升,实际投放地点位于200m处,于是这个可以在小行星表面跳跃前进的小家伙就这么掉进了深空。
    11月20日5点30分,“隼鸟”在40m距离投放发光体目标指示器成功。
    11月20日5点40分,“隼鸟”进入目标17m范围,被小行星微弱引力俘获,开始作自由落体降落。
    11月20日5点46分,地面发出上升指令,但通信信号中断。“隼鸟”改为自动控制,存储资料,待通信恢复后发送。
    11月20日9点30分,在历经三个小时的等待之后,地面与“隼鸟”的通信信号奇迹般的恢复了。
    经过对传输数据的分析,“隼鸟”成功着陆,但是感应器失灵,所以岩石采集装置没有放出,取样失败。上升之后,姿态控制系统再次故障,探测器竟然飞到离目标100公里远的地方去了。
    11月21日,经过地面的努力,“隼鸟”的姿态控制系统恢复正常工作,再次开始向“系川”进发。
    11月25日22点,“隼鸟”达到距离目标1000m的范围,第二次取样行动开始。
    11月26日6点,在光制导设备引导下,“隼鸟”开始降落。7点7分,在小行星表面降落成功。然后,“隼鸟”向小行星表面高速弹射一个5克重的小金属球,然后搜集撞击后产生的岩石碎片,放进返回舱里。
    按计划,“隼鸟”将上升到距离目标8400米处环绕小行星飞行,发回探测数据,但是更加严重的麻烦出现了。
    在距离小行星6000米处,“隼鸟”的化学推进器携带的液体燃料发生漏泄,漏出的燃料迅速蒸发,导致“隼鸟”的温度急剧下降,很多设备受冻后失灵。探测器自动进入安全模式,关闭所有不必要的设备,通信信号中断。
    11月27日,一根低增益天线幸运的恢复了,以8比特/秒的超低速度向地面传递信息。地面了解到,探测器情况非常糟糕,姿态控制一塌糊涂,电力严重不足。
    12月2日,化学推进器恢复了1个。为了让高增益天线对准地球,控制人员创造性的改用电离推进器控制姿态,并且修改了控制软件。
    12月5日,“隼鸟”姿态恢复,天线对准地球,开始传输着陆时的数据。根据数据,可以判定着陆成功,但是无法证明金属球是否弹射。
    无论如何,伤痕累累的“隼鸟”不能再次着陆了,现在只能寄希望于着陆时溅起的泥沙能被收集到。“隼鸟”踏上了同样坎坷的归途。

    由于着陆的延迟,探测器最佳返回时间已过,必须经过3年的漫长等待,才能让地球与“系川”达到理想距离,所以“隼鸟”直到2010年才能返回。
    2007年,“隼鸟”开始休眠。控制人员为了在1个姿态控制飞轮控制下实现三轴控制,创造性的使用太阳光照射在电池板上的微弱力量(也就是最近才打开的“伊卡罗斯”太阳帆原理),历经1年多的照射后,重新获得了所需滚转角度。
    2009年2月4日,电离推进器启动,“隼鸟”正式开始回家。3个姿态控制装置只有1个能用,4台电离推进器也只剩一台能发挥推力,后来又恢复了一台。
    2010年3月5日,运行一年多之后,电推停止了持续工作,此时“隼鸟”已经距离地球最近不到20万公里。化学推进器的燃料此时早已泄光,这就意味着最后的轨道调节还是要依靠电推,进行间歇式工作。最后的机动要经过4次,每次电推都要点燃几个到几十小时。
    2010年6月12日,最后一次轨道机动完成。
    2010年6月13日18点51分,返回舱分离确认!
    2010年6月13日22点3分,收到返回舱无线电信标信号,着陆成功。

    隼鸟的返回,就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最后谈点花絮,隼鸟项目全部经费为1.34亿美元,可谓省钱的模范。

    隼鸟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的速度达到12.2公里/秒,超过第二宇宙速度,远大于常见的飞船、弹头、卫星,仅次于美国的“星辰”号探测器。

使用道具 举报

摩亘.梅历茨少校

求索者

光之洗礼

塞勒 发表于 2010-7-11 08:22:09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抗议日本发射间谍卫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5-4-30 17:08 , Processed in 0.02619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