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查看: 5389|回复: 19

[转贴] 载人登陆火星计划 [复制链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6 10:40:1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10-3-17 01:29 编辑

美宇航局称宇航员将于2030年登陆火星




近期,NASA的一份火星探测计划表出炉,根据预期安排,NASA将在2030年左右派遣宇航员登陆火星,以找寻火星是否存在生命迹象。

据MSNBC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以下简称NASA)提出地球之外存在生命的理论已有50年。近期,NASA的一份火星探测计划表出炉,根据预期安排,NASA将在2030年左右派遣宇航员登陆火星,以找寻火星是否存在生命迹象。




NASA的地外生命探测计划

NASA早在创建之初就开始了地外生命探索计划。1960年,一个生物科学咨询委员会就提出,NASA应该开展地外生命探索工程。同年, 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就已经获准研究如果要进行火星生命探索计划,NASA会需要何种航天飞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NASA的“海盗号”(Viking)实施的一系列火星探测任务就开始着手进行大量实验,当时的科学家认为,这些实验会揭开火星是否存在生命这一谜底,但是科学家最终发现,这些实验结果并不能真正说明问题。此外,NASA研究人员也曾在南极洲火星陨石坠落处发现了类似于细菌的“纳米生物化石”,但这一发现是否就能证明火星存在生命,如今科学界对此仍存在争议。

十多年前,美国宇航局的大卫·麦凯伊(David McKay)指出,只能等航天飞机从火星采集回样本,并且经过科学家的详细研究之后,才能确定火星是否存在生命。麦凯伊表示:“我认为,最终的研究结果会是肯定的(火星存在生命体)。”麦凯伊是发现“纳米生物化石”的研究人员之一。

实际上,NASA最初的地外生命探索计划曾预期要对火星展开100多次的探测,但最终落实的探测任务数量却不多。基于费用及其他因素的考虑,NASA打算从火星带回样本的计划也一再受阻。

在过去的几年里,科学家一直希望能够研究火星样本,而2月份NASA也表示将要重启火星探测计划,或许这次NASA将成功带回火星生命样本。以下是火星探测计划分析小组提出的未来火星探测任务的时间安排:

2018年,美国和欧洲将会联合发射一个名为MAX-C的火星样本采集探测器,并且这个探测器会有可能同欧洲的Exomars探测器共同执行任务。届时,MAX-C会在火星表面行驶,采集岩石和土壤样本,并且放入其储藏舱内。

2022年左右,另一个探测器会被发送至火星,同MAX-C一同执行任务。这个探测器还带有火箭推进式返回舱,最终这些探测器采集的样本会被放入返回舱以便回收。

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或者后期,NASA会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届时,已装载完样本的返回舱会从火星表面发射升空,并且与人造卫星进行对接。这颗人造卫星将携带返回舱返回地球。据悉,这种样本采集方式同星团灰尘彗星样本采集方式十分类似。

尽管这些计划听起来似乎很遥远,但是NASA的行星保护官员卡西·康利(Cassie Conley)表示,火星样本探测器可能会在十年内发射,这样探测器才能采集到足够的样本。如果是这样的话,NASA的科学家就必须在近几年安排好此次火星探测计划的一些关键步骤。

派遣宇航员登上火星

实际上,火星探测计划也是同NASA的长期发展目标相符的。2月份,NASA曾宣布取消重返月球计划,但是2月24日在一次参议院听证会上,美国宇航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Charles Bolden)表示,宇航局正计划派遣宇航员登上火星。他表示:“目前还不能确定首次人类登陆火星的具体时间。”但他在近期接受《休斯顿编年史》杂志编辑采访时称,按照他个人的观点,NASA会在2030年左右实现宇航员登陆火星计划。卡西·康利则认为,博尔登的这番言论会促进火星探险任务的迅速展开。他表示:“之所以要采集样本,就是为了研究火星环境,好为之后的宇航员登陆做准备。”

然而,如果按照博尔登的观点,目前NASA就必须在接下来的20年里解决火星登陆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难题。康利称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确保宇航员的安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一份名为《火星安全事项》的报告列举了宇航员登陆火星可能会面临的一系列潜在威胁,其中包括外星微生物和有毒六价铬等因素。康利称,只有在分析完火星样本之后,才能对这些潜在威胁进行详细评估。

如何确保样本安全

另一个问题是当样本从火星采集回来之后,应该如何保证其安全性。美国东卡罗莱纳州大学的沿海科学和策略协会主管约翰·拉梅尔(John Rummel)称:“当火星样本被带回地球之后,我们必须确保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测和保护,以避免人类遭受火星微生物的侵袭和感染。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完全信任天体生物学家。”

在上周于圣地亚哥召开的美国年度科学进步协会上,拉梅尔、康利和其他天体生物学家共同探讨了过去、当前和未来的外太空生物状况。拉梅尔称,如果宇航员或者机器人从火星带回样本返回地球的时候,研究人员一定会比40年前阿波罗号返回地球时还要紧张,因为他们需要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更全面的检测。他还指出,“如果当时月球上存在某种生物,那么40年前的阿波罗号任务很可能会使这种生物在地球上繁衍下来。但幸运的是,月球表面并不存在生命。”因此,科学家一致认为,在对待火星样本时要格外小心。

NASA计划将来自火星的样本定为最高等级生物危害,相当于生物研究实验安全性4级。如果火星样本最终能够证实火星确实存在生命迹象,人类对于宇宙的理解和认识将发生根本转变。当然,火星样本也可能会最终证实火星不存在生命。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科学家们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很难确定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自上个世纪60年代NASA外太空生物学家提出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这一命题之后,人类迄今仍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论,答案可能还需多年以后才能得知。NASA下一个火星探测器将于2011年发射,虽然它不能为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提供答案,但是该探测器将加快人类对火星勘测的进程。

拉梅尔称:“实际上,对外太空生物进行探测的时代才刚刚开始,目前人类在这个过程中只经历了50年。”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6 10:42:11 |显示全部楼层
奥巴马将召开太空会议 宣布美国送人上火星


  白宫7日表示,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个月将在佛罗里达州举行会议,宣示美国探索太空的下一步行动,他在这次会议将勾画美国政府对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的愿景,以及最终将执行火星探险任务。
  奥巴马在先前提交国会新的预算中,已取消美国重返月球的计划,因此,他对于位在选票关键州的NASA必须表明其承诺。据悉,奥巴马希望重新调整NASA在太空科技努力的重点,以准备至太阳系其他星球执行载人太空任务。
  奥巴马政府计划在五年内投入60亿美元,把太空运输转移给商业公司;另外数十亿美元用于科技研发,以及延长国际太空站的使用年限。白宫预定4月15日举行这次会议。会议重点在讨论NASA新愿景和下一步计划的目标和策略,以及可创造的新科技和新行业。白宫并指出,新科技亦有助为月球之旅奠定基础,最后在迈向火星。
  佛州堪称是是美国选举中的‘摇摆’州,在总统大选中对民主党或共和党的支持,经常会改变。在2008年大选时,该州即支持民主党的奥巴马。
  揭秘美国宇航局将如何把人类送上火星     
  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人类首次登陆月球40周年庆典已经结束,但是美国宇航局能否把人类送上火星仍是一个谜。休斯顿美国宇航局约翰逊太空中心月球和火星综合研究部研究人员布雷特·德雷克(Bret Drake)说:“目前我们仍把人类探索火星看成是未来的最高目标。人类踏上另一颗行星的风险可能最大,但它也是最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事情。”
  当前的科技水平可能刚刚达到,也有可能还远远不及前往火星的载人任务所需的技术水平。因此前往这颗红色行星的载人任务仍是一个巨大挑战。但是美国宇航局仍坚持远征火星,而且有关火星探索的新想法层出不穷。德雷克说:“火星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向往的地方。”
  如何到达那里
  前往火星大约需要180天。迄今为止美国宇航局研究了两种前往那里的推进器选项:核热火箭和化学发动机。核热火箭是根据60年代和70年代的设计研制,它利用核反应堆把气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借助热气从喷口喷出产生推力,把火箭发射出去。
  德雷克说:“这是一种高性能推进器,我们认为它非常安全,不会在发射时产生放射性物质,但是它是一个核系统。化学发动机跟航天飞机使用的发动机类似,都是用液氧和液氢作燃料。这是一项大家非常熟悉的技术,但是效果并没有核热火箭好。”
  为了到达火星表面,美国宇航局设想用空气动力登陆器,并用推进器帮助它下降。把宇航员重新送入太空,用6个月时间把他们送回地球的上升推进器则采用沼气和液氧混合物作燃料。德雷克说:“火星大气里的氧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出现,因此你可以利用火星的自身资源制造氧气。”他们计划在宇航员到达这颗红星行星前,应该尽可能多地把货物送到那里。德雷克说:“我们把宇航员送往那里以前,应该确保一切运行正常。火星任务跟月球任务不一样,你不能随时返回地球,一旦他们被送往那里,有可能要在那里呆好几年。”
  据美国宇航局最近的评估结果显示,前往火星的载人任务必须能把质量大约是国际空间站的两倍的物资送入太空,即大约176万磅(800吨)。美国宇航局打算利用“战神5”号火箭发射这些设备。“战神5”号是迄今为止设计的推力最大的火箭,一次大约可把41.4万磅有效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德雷克说:“我们会尽量减少组装的次数。‘战神5’号有推动非常重的有效载荷的能力,将会使轨道里的自动汇合与对接变得更加简单。”宇航员在开始前往火星以前,将搭乘一枚“战神1”号火箭升入空中。
  德雷克说:“人类进入太空可获得大量宝贵的经验,他们可以根据所见所闻及时做出决定。而用机器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宇航局可以把宇航员在火星上所需的东西提前送上去。德雷克说:“你还可以在宇航员和推进器到达之前,先利用火星上的现有资源生产和储存氧气。”
  宇航员多 停留时间长
  美国宇航局设想由6名宇航员执行一次火星任务。德雷克说:“技术安排注定需要这么多人,一名指令官、一名科学家、一名工程师、一名卫生官员等,还有岗位轮换培训。他们必须知识渊博,但是各有专攻。”
  最近美国宇航局设想让宇航员在火星上停留大约500天。德雷克说:“宇航员见机行事非常重要,因为由于地球和火星之间距离遥远,指令从地球传输到火星上大约需要40分钟。这些宇航员无法再次获得补给,他们只能依靠事先送到火星上的东西或者他们随身携带的东西生活。因此当有什么东西出现故障时,他们必须能修好它。他们必须有自给自足的能力。”
  要想在飞行中幸存下来,空气和水必须充分进行循环利用。德雷克说:“关于空气再生和水循环利用问题,现在我们从国际空间站上学到了很多。火星的一大好处就是它的大气中有二氧化碳,因此我们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获得宇航员所需的氧气和水。说到食品,我们正在寻找更小的系统,例如可以为宇航员生产食物的‘色拉机’。新鲜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对心理还有好处。新鲜西红柿确实能改善心理状态。”
  面临巨大的身心挑战
  少数几个人在有致命风险的太空环境下呆大约2年半时间,对前往火星的宇航员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心理挑战。
  德雷克说:“现在俄罗斯正在进行试验,希望能对火星任务的行为科学方面有更多了解。研究其他前往偏远地区的探索活动,对这也有帮助,例如前往南极或者水下,所有这些都能为被选中的宇航员反馈有关人类行为方面的知识。”宇航员呆在火星上关注的另一个方面,是太阳和深空宇宙射线以高能粒子爆的形式产生的具有危险性的辐射。德雷克说:“氢或水是最好的辐射防护材料。因为水富含大量的氢。”
  美国宇航局设想,在宇航员到达火星之前送上这颗红色行星的货物能产生水,这些水在宇航员到达后可以当作他们的保护屏障。在火星往返途中,飞船上应该安装一些特殊装置,这样宇航员大部分时间都可以呆在被水和食品环绕的区域。但是飞船上的“高能粒子爆掩体”是阻挡致命辐射的重要组成部分。
  迄今为止,任何可能的实施火星任务的日期都没有确定,但是像美国宇航局和中国等国家一直都对登陆火星非常感兴趣。德雷克说:“这是人类了解和扩大现有疆域要采取的下一步动作。我们把人类探索火星看成是一个国际性合作项目。探索火星不太可能只局限于某一个国家,因为它是整个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6 10:47:23 |显示全部楼层
目标:火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7 01:25:42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航天专家称:载人火星项目须考虑使用核能



    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企业总裁兼总设计师维塔利·洛波塔26日说,未来载人火星项目只有通过使用核能才能实现。

    洛波塔当天在莫斯科举行的一个航天学术会议上表示,未来的登陆火星及探索整个太阳系工程依靠目前的火箭技术无法实现,鉴于人类目前还未找到新能源来源,“要实施这些项目必须考虑采用核动力装置才有可能”。

    他认为,人类可以先在发射的各种卫星上试验核能技术,之后可以建造使用核能的货运飞船及载人飞船,然后发射到地球同步轨道、月球轨道、火星及太阳系其他星体进行探索。

    洛波塔说,根据飞行任务的不同,人类探月及登陆火星所需核动力装置的功率将从500千瓦到6兆瓦不等,而要开发宇宙深空所需的功率要达到24兆瓦。他认为,人类在接下来的十年间能够研制出功率为150千瓦至1兆瓦的飞船用核动力装置。

    此外,洛波塔还表示,与开发月球相比,人类应该先开发火星,因为人类登陆火星所使用的新技术完全可以重复用于开发月球,“而反过来,开发月球的技术要应用于登陆火星还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他认为,登陆火星应成为人类航天发展的优先方向之一。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7 01:28:56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航天署起草具有核发动机的载人飞船方案



    俄罗斯航天署长安纳托利·佩尔米诺夫在俄罗斯经济现代化改造委员会会议上称,俄罗斯航天署起草了开发太空的新型方案-具有兆瓦级核动力装置的载人飞船。

    佩尔米诺夫说:“这个方案的实施能将我国航天技术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超过国外的研究方案。”

    他说:“该方案旨在实施研究和开发太空的大规模计划。”他补充说:“不研制兆瓦级核能动力装置就无法实施这一切。”

    概念设计将在2012年前起草完毕,此后需要在9年时间里拨款170亿卢布。

-----------------
俄罗斯打算建造核能太空飞船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对建造核动力太飞空船表示赞同。该计划将把俄罗斯推到太空竞赛的前沿。不过政府会议之后的正式声明中却没有回答关键问题,环境保护论者对此表示关注。
  
  核能太空飞船计划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长波米诺夫在大会上说,初始设计预计可以在2012年前准备就绪。他说建造这样一艘飞船需要耗时9年,耗资6亿美元(170亿卢布)。
  
  主持这次新通信与太空技术政府会议的梅德韦杰夫对该计划表示欢迎,并且命令政府内阁为该计划投资。不过这项雄心勃勃计划与“联盟”载具替换计划的进展缓慢形成了对比。
  
  梅德韦杰夫称此计划将使俄罗斯领先于国外的太空竞争者,达到新的技术水平:核动力太空飞船是独一无二的突破性计划,是一项重大计划,俄罗斯需要为此寻找资金;太空飞船是一种“运输与能量模式”,目前还不知是用于载人还是货运。他也没有提到飞船的任务,不清楚飞船是用于执行近地低轨道任务(像现有的“联盟”飞船那样),还是用于执行深空任务。
  
  美国对核能的使用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名核能火箭发动机资深工程师称,核能在深空任务上具有许多优势,例如将把宇航员和设备运往火星。在深空,核动力火箭与常规火箭相比,燃料效能是后者的两倍。不过美国从未谈及使用核能进行地球入轨发射,它们会对发射点附近的人员及民众产生辐射。一直讨论的是将其用于NASA深空任务的方式。
  
  NASA已经将小剂量钚用于深空探测任务,包括探测木星、土星、冥王星,以及太阳系外。NASA即将执行的使用钚作为推进剂的任务中,包括超支、拖期的火星科学实验室(MSL)计划,预计2011年发射;还包括一项太阳系外星体的探测任务,预计2020年发射。
  
  俄罗斯的太空探索

  俄罗斯打算进行的唯一星际任务是要发射探测器探测火卫一,原计划今年发射,但是遭到推迟。俄罗斯航天局还仔细考虑了月球任务和火星任务,但是都没有制定出详细的时间框架。
  
  此前波米诺夫及其它官员曾表示,俄罗斯需要建造新的飞船替换老旧的“联盟”号,执行地球轨道内任务,不过谈到的飞船使用的是常规燃料。俄罗斯目前使用的“联盟”火箭与飞船是40年前研发的,可以将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替换火箭以及使用常规推进剂的新飞船的研发工作已经拖得太久,遥遥无期。不过俄罗斯在未来数年的太空探索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美国航天飞机预计在2010年退役,将被迫使用俄罗斯飞船往返国际空间站,直到NASA新的载人飞船可以使用。
  
  波米诺夫说,新飞船将使用一个兆瓦级的核反应堆,与苏联卫星曾使用的小型核反应堆完全不同。冷战时期苏联卫星使用的核反应堆只能产生数千瓦的动力,使用寿命仅为1年。其中包括已经废弃的“宇宙”-954(Cosmos-954 )核能卫星。该星于1978年再入大气层,具有放射性的碎片散落加拿大北部,不过只造成轻度污染,没有造成伤害。
  
  环境保护主义者警告:使用更大反应堆的核能飞船计划可能造成危害。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7 01:31:08 |显示全部楼层
NASA将与欧空局组队合作载人火星之旅任务



  NASA正在评审目前火星上两个漫步者之中一个的未来发展,并且希望能在2011年发射最新型号的机器人探测器入轨。

   NASA在CNN广播中宣布,目前正在与欧空局签署一项协议,旨在共同完成其火星计划,这也是向将宇航员送往“红色星球”迈出的一大步。

   NASA的火星漫步者计划已有6年历史。“勇气”号和“机遇”号漫步者均在2004年发射升空,计划执行一项90天任务。6年过去,漫步者仍在运行,直到近期才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勇气”号陷入沙坑不能驶出时,NASA一直在设法营救。即使漫步者不能再移动,也可提供一些科学信息。

   NASA目前准备发射其最新型探测器“火星科学实验室”(MSL)进入太空,MSL将携带照相机和相关化学实验器械。尽管如此NASA也表示,载人飞船如何直接飞往火星仍是一个难题。科学家必须在人类前往火星之前研究火星的样本并回答这个难题。显然,目前情况离人类造访火星还相距甚远。

   目前,NASA与欧空局就联合开展火星计划进行了多次会谈。NASA表示已向目标迈进一步。欧空局的委员会和计划小组已同意开展合作,并以此作为新年新任务的开端,任务将在2016年正式启动,具体细节还有待研究,至少需要6~12个月才能完成。欧空局的火星快车任务目前正在火星轨道运行,旨在验证观察火星的大气情况。

   欧空局在着陆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不仅对于从火星获取样本带回地球十分重要,对于人类飞往火星也是至关重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7 01:32:21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称:千年后人类有望将火星变宜居星球





    温室效应对于地球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然而却有可能帮助人们在火星上开始新生活。据德国《图片报》援引《国家地理杂志》的报道称,行星专家认为,1000年后,人类有可能通过温室效应将火星变成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要“移民”火星,首先要想办法提升火星表面的大气温度,以释放在冰帽和土壤中富含的二氧化碳气体。而这可以通过工厂生产温室气体、操控陨石撞击火星或者在火星轨道上安装镜子反射太阳光等做法实现。

    一旦温室效应开始显现,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火星大气温度上升至冰点以上时,火星上将会出现降雨和河流,这将成为开始火星生活的第一步。接下来,人类可以将细菌、藻类和苔藓等带到这片荒芜的大地上,之后火星上将会长出被子植物和树木。为了给不断出现的城市提供能源,人类将会建起核电站、风力发电设备和热核反应堆。

    科学家预计,就算1000年之后人类开始了在火星上的生活,人们外出的时候还是需要带上人工呼吸装置。因为火星大气中氧气含量的提升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7 01:33:57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欲建火卫一基地 该卫星或保存火星生命证据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火卫一是科学家们所熟知的一颗太阳系卫星,它并不及小行星大,质量仅为地球十亿分之二。这颗卫星没有大气层,重力接近于零,但它仍是火星两颗卫星中最大的一颗。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分析显示,火卫一将成为人类太空的未来哨站,是未来人类在太空扩张性探索的第二个家园。

    火卫一作为勘测火星的中转站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虽然与地球之间距离非常近,但月球存在的重力作用需要具备更大的火箭运载宇航员往返航行,同样,火星也具有明显的重力影响,重力作用将使人类在外星球建立基地进行火箭发射具备更高的运行成本。实业家诺曼·奥古斯丁带领的一支独立专家研究小组统计数据表明,就当前美国宇航局2020年的火星登陆计划,美国政府将承担一笔巨额财政支出,预计每年需要30亿美元。在报告中奥古斯丁提出一个建议——先将宇航员派遣至火星附近的小行星或者卫星上,建立一个中转勘测站。美国加州火星学会主席帕斯卡尔·李称,火星勘测任务大部分费用成本都用于运载宇航员往返旅程中,火卫一将是登陆火星的“最佳门阶”。

    火卫一质量很小,因此它的重心引力非常微弱,基于火卫一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仅需要最小型的航天器即可。这意味着以火卫一作为中转站要比月球更易实现航天器发射任务,而且需要的费用更低。同时,在火卫一表面放置望远镜或者发射远程控制登陆器,将更容易展开对火星的勘测探索。然而,将火卫一建造成为人类未来的太空中转站并不是那么简单,至今火卫一仍是天文学界充满神秘感的星体。帕斯卡尔说:“我们差不多对太阳系内所有星体都有所了解,但火卫一却除外,我们目前仍不能确定这颗卫星是如何形成的。”

    火卫一具有多空穴表面,可为人类提供躲避太空辐射的栖息地

    火卫一和火卫二是1877年由美国天文学家阿萨夫·霍尔发现的,火卫一是一颗直径不足28公里宽的不规则岩石卫星,火卫二比它更小。它们并不是太空小行星,而是被火星重心引力完全束缚。将火卫一作为探索火星的中转站计划是基于70年代对火卫一成分的首次测量结果提出的,从火卫一表面反射的太阳光显示其表面是暗黑色的,吸收了90%以上的入射太阳光线,火卫一表面质地与碳质球粒状陨石(carbonaceous chondrites)十分接近,同时火卫二的状况与此类似。

    火卫一处于一个随机性倾斜轨道,它与火卫二的运行轨迹都靠近火星赤道。运行轨道接近火星赤道暗示着这两颗卫星诞生于形成火星的相同合并星云,可如果是这样的话,它们的成分却无法解释得通,它们的成分应该类似于火星岩石,而不是之前研究证实的碳质球粒状陨石结构。科学家为了深入理解火卫一的成分和起源,欧洲宇航局“火星快车”探测器曾于2006年和2008年分别近距离飞越火卫一表面,2006年距离火卫一表面460公里,2008年距离火卫一表面270公里。随着“火星快车”接近火卫一,这颗卫星的微弱重力只改变探测器飞行速度每秒几毫米,尽管如此,地面任务控制人员还是通过无线电跟踪信号探测到相应的变化,载波信号变化率只有万亿分之几。

    德国科隆大学的马丁·帕特佐德是“火星快车”射电科学实验负责人,他指出目前对火卫一勘测取得的成就是各方面努力的结果,现在对火卫一质量的测量结果比之前测量数据精确100倍,同时它将可能成为人类勘测火星内部结构的一个代理航天中转站。“火星快车”在近距离飞越火卫一时,其携载的高清晰立体视觉摄像仪绘制了火卫一表面迄今最精确的3D模型,并测量了它的体积。帕特佐德称,火卫一的密度非常低,它一定是多孔中空状星体。因此它并不是简单的固体岩石结构,很可能具有中空孔隙,它将为未来宇航员躲避太空辐射伤害提供便利条件。

    由于迄今未获得火卫一的实际标本,它的成分具有很大程度的未知性。如果它是一颗被束缚的小行星,那么它的构成成分密度将略低于普通岩石,中空孔隙占卫星体积的15%,如果它是由火星岩石构成,那么中空孔隙将占卫星体积的45%以上。

火卫一的形成起源之谜

    令科学家们费解的是,假如火卫一成分与火星岩石相一致,那么中空孔隙结构意味着这颗卫星不可能形成于来自火星轨道的微小灰尘微粒。目前,帕特佐德和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帕斯卡·罗森布拉特更倾向于另一种观点——陨星在火星上形成巨型碰撞,导致较大的碰撞残骸飞溅至轨道,之后这些残骸以巧合角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今的火卫一。为了测试这一猜想,今年3月“火星快车”将再次近距离飞越火卫一表面,此次该探测器计划仅距离火卫一表面60公里,这样将提供更直接的火卫一重力作用证据。

    帕特佐德说:“重心引力与卫星内部质量分布有着直接关系。”目前,研究人员希望进一步分析火卫一的成分构成,之前的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火卫一是被火星引力束缚的小行星。罗森布拉特指出,之前的火卫一表面光谱数据与历经数十亿年的太空侵蚀风化有着直接关系,没有大气层保护,合并形成火卫一的火星岩石在数十亿年中将承受大量太阳带电微粒辐射,这种作用下从而掩盖了它们的真实成分,并使光谱勘测失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科学家认为需要登陆火卫一,并将表面成分样本带回地球。

    2011年末,俄罗斯计划发射火卫一勘测任务,该任务命名为“火卫一土壤分析”任务,罗森布拉特说:“没有关于该卫星成分的信息,我们无法理解火卫一的起源,‘火卫一土壤分析’将揭晓其中的谜团。”

    火卫一或许保存着火星早期生命的化学信息

    火卫一土壤分析任务可以向行星科学家提供火星至关重要的信息,在过去40亿年里陨星碰撞火星导致大量的残骸进入火星轨道,火卫一则必须承受来自火星的“残骸流星”,其中包括一些大质量残骸物质,比如火卫一表面9公里宽的“斯蒂克尼陨坑”。但多数都是质量较小的残骸碰撞在火卫一表面,其可行性解释来自于火卫一表面的沟槽线,前不久“火星快车”绘制的图像显示这些沟槽位于火卫一极地顶端,该区域在绕轨道运行时总是朝向火星,这是接收火星残骸物质的天然圆心区。

    一项令科学家感兴趣的重要事实是火卫一表面存储着数十亿年来的火星陨石样本,同时它也可能保存着太阳系里其他星体的陨石样本,帕斯卡称,火卫一存在的早期火星陨石样本或许比在火星表面的陨石样本保存得更好,甚至有可能保存着火星生命的化学信息。他强调称,火卫一将是人类未来勘测火星最理想的中转站!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勘测条件,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太阳系更多的未解之谜。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7 01:35:46 |显示全部楼层
俄航天署署长说登火星项目须用新动力系统



   

俄专家说俄罗斯核动力飞船将于2018年首飞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10日说,未来的载人登火星项目必须考虑使用新的动力系统,其中包括使用核动力装置。

    佩尔米诺夫当天在接受“俄罗斯之声”电台采访时表示,人类在未来要实施载人登火星项目,必须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而依靠目前的火箭动力系统暂时还无法实施载人登火星项目,因此必须考虑使用新的动力系统,其中包括使用核动力装置,这将大大缩短人类飞往火星的时间。

    他介绍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已经要求在建造用于保证星际飞行的动力系统方面采用核技术,俄罗斯目前也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同时表示,核技术只是新动力系统备选方案之一,俄罗斯也将考虑采用其他动力装置,并计划在这方面与美国开展合作。

    谈到美国可能终止新型载人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的研发并放弃重返月球计划时,佩尔米诺夫表示,美国的决定不会影响俄罗斯的航天计划,俄方将继续研制自己的宇宙飞船及运载火箭,并实现在俄境内的“东方”发射场实施载人发射的目标。

    关于航天发射场,佩尔米诺夫介绍说,俄罗斯目前以每年1.15亿美元租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基地作为航天发射场,租期为50年。他说,俄方将与哈方积极协调,在租约到期之前,俄罗斯不打算放弃该基地。但他同时表示,俄罗斯正在进行俄阿穆尔州“东方”发射场的建设,这将“确保俄罗斯航天活动的安全”。

    截至目前,俄罗斯所有载人航天发射和绝大多数航天发射都在拜科努尔基地进行。按俄方计划,在“东方”发射场建成后,俄罗斯将于2015年在该发射场进行首次不载人发射;2018年进行首次载人发射;到2020年,俄所有载人航天项目都将转移至此。

    谈到国际空间站问题,佩尔米诺夫表示,国际空间站参与国在此项目上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而“国际空间站内的科学试验才刚刚起步”,因此他认为国际空间站的使用寿命应至少延长至2020年。

    俄“能源”火箭航天集团总裁洛波塔1月曾透露,国际空间站参与国已经就将空间站使用期限延长至2020年达成一致,相关文件将在接下来一至两个月内签署。此外,空间站的建设期限也将延长至2015年。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7 01:39:1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10-3-17 01:41 编辑

美公布火星探测车设计 附加起重手臂2037年出厂
一家美国公司负责生产美国登陆火星的载人探测器,最近公布了设计蓝图,这个载人火星探测车获得了芝加哥雅典娜神庙建筑设计博物馆运输工具类的“最佳设计奖”,附加了起重机,宇航员可以将机器人探测器吊起放回原位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5-5-6 01:37 , Processed in 0.030944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