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楼主: ck7543

[转贴] 鬼吹灯里的真实物件图集 [复制链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9-7-13 22:40:49 |显示全部楼层
椒图
古书中记载,椒图好闭,有镇宅僻邪之意,我只所以推断它是椒图,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背上的短碑,这根本不是普通的石碑,有可能是献王墓的陵谱,这椒图的作用,主要是用以镇压王墓附近的邪气,在王墓完工后埋在外围,就像是现代建筑仪式中的奠基典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9-7-13 22:43:09 |显示全部楼层
白骆驼,双峰的已经就是皇族才能配拥有的了,相当于中原的“白虎”。单峰的就是神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9-7-13 22:49:34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镇魔图
  
  早就听说西藏的地形为女魔仰卧之形,藏文史籍中也不泛藏王松赞干布修建十二镇魔寺以镇压女魔四肢关节的记载。但是没有见过女魔的形象。新近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整理罗布林卡文物时,发现两幅《西藏镇魔图》的唐卡,一睹魔女尊容,真乃喜不自性。这两幅反映西藏民间艺术的唐卡,大小一致,内容相同。画面高152.5厘米、宽72厘米。图上的女魔裸体仰卧,双脚微曲,左腿遮住阴部,不致有失观瞻。看来画师的构图巧妙,意境高雅。魔女右臂上举,手腕下垂;左臂上抬,手腕弯过头顶。身上有山有水,脉络清晰,全身各处修建了许多大小寺庙,其中包括传为公元七世纪修建的镇肢、再镇肢等十二镇魔神庙。
  关于西藏地形是女魔仰卧之形的传说还要追溯到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吐蕃当时正是佛法初兴之时,它从多方面吸收外来的佛教文化。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先后同藏王松赞干布联姻,分别从本国带来释迦牟尼佛像等佛物进藏就是吐蕃当时接受佛教文化的重要标志。寺庙是安置佛像、传播佛教思想的主要地方,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冶叶倡条无是尼泊尔赤尊公主在宫前修建寺庙不成,于是以重金礼请唐文成公主为其推测建寺地址。据说“文成公主依据中原的《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来细推观察,而知道雪域西藏的地形,俨若罗刹魔女仰卧的形状”。而且进一步勘察得知,拉萨卧塘湖即女魔的心血,三山乃魔女的心窍和脉络、绕木齐(小昭寺)为龙神所居,鲁浦(药王山东崖下的查拉鲁浦)为黑恶龙栖息地,达瓦泽独干毒树下是鬼魅及非人所居处,东南的一处地熬,状如大象上阵等等。于是先调理拉萨及其附近的风水,镇住女魔的心血要害,在布达拉宫山上已修建了王宫,镇了女魔的心骨。尼纪赤尊依照文成公主的推算。以山羊驼山,填平卧塘湖,在其上建大昭寺,供奉佛像。经过综合治理,使拉萨具足了八吉祥之相。然后着手在卫藏四茹修建镇魔十二寺,以镇女魔四肢关节,普称镇压女魔膨体的十二神庙,据说这是制状女魔的十二不移之钉。
  先在卫藏四茹建四镇边寺:即在约茹女魔的左肩上建昌珠寺。地在今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区。地处雅隆河东岸,据说原为水池,水里有妖魔作怪。藏王松赞干布变化神通,化作大鹏剪除水怪,水塘干涸,在此建昌珠寺今犹存,建筑规模宏大,寺内文物很多,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伍茹女魔的右肩上建噶泽寺,地在今拉萨以东墨竹工卡县境秀绒河与马曲河汇合处,马曲河东岸。据刘立千先生考证,这里原有两座古庙,一是松赞干布王纪芒萨赤姜所建,属于四镇边大寺之一。一是赤松德赞王时莲花先生大师收伏毒龙令其发誓保护佛法而为之修庙供祀。也有人认为,塘迦是镇边寺庙之一,后宏期为鲁梅所重建。
  在茹拉女魔的左足上建仲巴江寺,仲巴江或译仲巴杰,变译章巴炯,地在今日喀则地区拉孜与彭错林交界处、古属茹拉,今在拉孜县境。位于雅鲁藏布江之东。
  在叶茹女魔的右足上建藏昌寺(仗章寺),地在今日喀则南木林县东南土布加地方的雅鲁藏布江北岸。
  以上为镇肢或镇边四大寺。
  根据勘察,“若尚不能克制‘女魔’,需再修四大重镇神庙”。即在女魔左肘上建洛扎昆廷寺,亦译空厅寺,今名洛扎拉康。地在今山南洛扎县境夏曲河与怒曲河汇合处。其南面接近不丹山。据称,洛扎拉康是一个木顶的朴实且散乱的建筑,后经扩建而宏伟,但依旧保持了其简朴的特点。
  在工布女魔的右肘上建布曲寺,地在今林芝地区林芝县布久区。该寺在铁虎年(1930年)大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后奉命修复,然建筑和壁画艺术今非昔比。
  在女魔的左膝上建江扎东哲寺,译作顿拉康,地在今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境。
  在女魔右膝上降真格杰寺(意为兹云宏善寺)地在今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南部,靠近中尼边界处。
  以上四寺史称镇节或再镇边四寺。
  接着根据推算,又修建四镇翼寺。即在康区女魔左掌心上建隆塘卓玛寺,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邓柯县境。据说是延清弭约(即西夏)工匠建造。
  在女魔右掌心上建朋塘吉曲寺。据刘立千先先生考证,朋塘是不丹中部的地名,吉曲为河流名,从洛扎西部门当户对 出,经过洛扎西南角的麦拉嘎俊山而流入不丹的朋塘。此庙在朋塘的吉曲河畔,故名朋塘吉曲寺。据说是延请吐火罗的匠师兴建。
  在女魔的左足心上建蔡日喜铙卓玛寺,地在今拉达克地区境内,原为西藏辖地。
  在女魔的右足心上建仓巴弄伦寺,地在藏北草原,系延请霍尔工匠建造。
  以上史称镇翼四寺。共为十二镇魔寺。
  这些镇魔寺只是镇伏女魔的主要寺庙。为了改变一些恶劣风水,完善八吉祥的征相,在女魔身上还修建了许多小调,佛塔等。例如,藏史载称,为了对治“地水风火”四大灾害,在东方修建了噶曲、冈曲、林曲三庙;在西方修建谷郎、兴昆二庙;在南方修建了郎卓、林塘二庙;在北方修建格日、巴日二庙等等。
  从《西藏镇魔图》上的寺庙位置看,女魔是头东脚西而卧,其心脏在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拉萨,这样的构图是合理的,安排是恰当的。其地理范围不仅包括了卫藏四茹,而且部分地超出了现在的区域境界。镇魔图的东边到达四川藏区邓柯,南接不丹,西至拉达克,北边包括羌塘草原。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它与历史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同史实尚有一定的距离。西藏画师根据传说绘成的《西藏镇魔图》也必然与西藏地形图不尽相同。既然要画成魔女的形象,就不可能同地形图完全吻合。所以镇魔图上的寺庙位置仅是示意,不会十分准确,有的甚至有错位的可能。《西藏镇魔图》中的这个罗刹女魔仰卧之地,只是以拉萨为中心的极为有限的一部分地方,无非当代地理概念的西藏全貌。
  罗刹魔女,在许多人看来那都是恶鬼的代名词。而且佛书也说:“罗刹是恶鬼之通名也。”罗刹女乃 “食人之鬼女也。”佛书所列罗刹女很多,有所谓八大罗刹女、十大罗刹女、七十二罗刹女、五百罗刹女等。都把罗刹女的形象描绘得十分狰狞可怖,说她们是青面獠牙,血盆大口,是吃人肉;喝人箅的饿鬼。总之,罗刹女是非镇压不可的凶神,不镇伏,西藏没有安宁的日子,然而展开《西藏镇魔图》一看,魔女虽然长着长长的指甲和两颗外突的门牙,但其形象并不那么可怖。相反,魔女画得异常丰满,有脉有肉,似乎血液还在流动。而又带一点曲线之美,虽然说不上什么“绝美妇人”,但也并不让人十分厌恶。当然,谁也说不清罗刹魔女的原形是什么样的。《西藏镇魔图》中的魔女形象,只是凭着画师的灵感想像出来的。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嘛,从严没人见过的事物画出来最像,画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画好了,得到人们认可,后人便照样画葫芦。
  西藏传说中有两个重要的罗刹女,一个是同西藏人的起源有着密切关系的岩罗刹,它后来与观音菩萨点化的猕猴相恋结合,繁衍出数百万藏族男女,成为西藏人始祖母,受到人们的东道和景仰。另一个就是养育了西藏人民的罗刹女魔,成为哺育西藏人成长壮大的大地母亲。这两种罗刹女在形象上都是丑恶的魔类,似是而非在心灵上却是人们亲近和崇拜的偶然。所以画师在构思这幅《西藏镇魔图》的时候是颇费匠心的,既要表达魔女的形态,又要迎合人们崇奉的心理状况。看来,这幅清初唐卡的作者通过他精心的设计和娴熟的绘画技法,已经达到了这两者的高度统一和结合,成为一幅思想内容和绘画技法都很完美的绝妙物民间艺术佳作。
  注释
  1.文成公主所带释迦牟尼十二岁时的身量像,先修甲达然莫(小昭寺)供奉,后来移供大昭寺。尼泊尔赤尊公主所带不动明王等圣像,先修祖拉康(大昭寺)供奉,后来移奉小昭寺
  2.《西藏王臣记》第36页载称:王刀赤准便同松赞王商量修建寺庙事宜。松赞王说:‘由你尽量往好的方面修建吧’!她依照松赞王的吩咐,当即在山前的草地上修建庙宇。不幸的是,白天所修建筑物,晚间即遭鬼神捣毁。
  3.见《西藏王臣记》汉译本第37页。另《汉藏史集》译本第97页载称:“于是由(文成)公主摆开卦具,运用八卦进行推算。推算结果是,拉萨这个地言并不具足八种吉祥之相,而且有八种或五种地煞,原来雪域吐蕃这个地方,形如一个仰卧的女魔。
  4.三山,指玛波日(布达拉红山);甲波日(布达拉宫西南孤峰耸山,谷称药王山);帕玛日(在甲波日之西北,连岗稍低,清乾隆时期在山上修建关帝庙,并树碑记事,谷称磨盘山)。此三山为拉萨平原突起之三峰。
  5.四茹,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各部,建立起强盛的吐蕃王朝以后的行政区划。起初只有卫藏伍茹、约茹、叶茹、茹拉等四茹,后来又增设孙波茹和羊同茹。
  6.《西藏王臣记》刘立千汉译本79页。
  7.8.9.《佛学大辞典》第1423、1424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9-7-13 22:55:18 |显示全部楼层
精绝国。《史记·西域传》:“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驿长各一个。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庐国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弥四百六十里”。
  《大唐西域记》:“媲麽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 泽地热湿,难以履涉, 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残缺史料仅记于此,精绝国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这是活跃在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个小王国 殷实而富庶。 时过四五百年,玄奘取经东归时看到得尼壤城,已是另一番景象了。《大唐西域记》:“媲麽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 泽地热湿,难以履涉, 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残缺史料仅记于此,精绝国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直到20世纪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初探遗迹,从此掳走700多件出土佉卢文,汉文简牍,精美木雕后,这座在沙海里掩埋千年的故城才又重新为人所知. 尼雅居民日常用的文字就是今天被称为“佉卢文”的文字,这是一种在今天的国际学术界仍是一种极难破译的文字。当年尼雅居民对水的管理和使用、树木的保护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水的使用是有偿的,水由专人分管。若因管理不善,导致损失的要受惩罚。如有耕地发生无水干旱的情况,也要求及时调查并处理。如有人放水淹没仇家的田园、住屋要受罚;有小麦地一熟可浇二、三水。当年的尼雅居民还很注意树木的生长和保护并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沙枣树耐干旱盐碱,既可抵御风沙、美化环境,果实又可食用,是当年精绝人重点栽培的树木之一“活树,应阻止任何人将树连根砍断,否则罚马一匹,若砍断树枝,则应罚母牛一头”便是当时这一制度的生动说明。他们还种植桃、苹果杏、桑之类的果木;芦苇、红柳枝在尼雅河两岸潮湿低洼的地方均有生长,容易获取,作为建造材料。相关著作】
  刘文锁(著)
  《走进尼雅——精绝古国探秘》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欧亚文明大行走丛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9-7-13 22:59:46 |显示全部楼层
古格王国。 古格王国遗址在阿里札达肥札不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遗址建筑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硼楼。在其红庙、白庙及轮回庙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中不乏精品。
  古格王国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王朝崩溃后,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建立起来的。十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古格王国雄踞西藏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经有过七百年灿烂的文明史的古格王朝,它的消逝至今仍是个谜。据说1630年,与古格同宗的西部邻族拉达克人发动了入侵战争,古格王国就此灭亡。
  近十数年间于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从壁画等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今人的宝贵财富。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代表其最高成就。遗存最为完整,数量最多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风格独特、气垫宏大,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层面。所绘人物用笔简练,性格突出,其丰满动感的女体人物尤其代表性。由于古格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影响,在艺术表现风格上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痕迹。
  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规模宏伟、面积浩大的高原古城,这为研究西藏历史和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除了这些由于今日仍然作为村庄或行政所在地而有幸被标明在地图上的据点外,围绕古格都城札不让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皮央等,均有大量文物遗存;散布在荒原大漠之中的断壁残垣、坍毁的洞穴、倾圮的佛塔更是难以数计。
  今天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几户人家守着一座空荡荡的城市废墟。而他们并不是古格后裔。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什么样的天灾或者瘟疫使得繁荣富强的古格文明突然间消逝得无影无踪?少量的历史典刊,残缺并且相互矛盾的记载,不仅没能揭开古格王国神秘的面纱,反而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古老的古格,像是一座巨大的迷宫,将西藏西部众多的秘密深锁其中。
 古格王朝的消逝至今仍是个谜,据说在1630年,与古格同宗的西部临族拉达克人发动了入侵战争,古格王国就此灭亡。但让考古学家们震惊的是,从记载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但在事实上,硝烟散尽的古格王国逐渐沦为一座庞大的废墟。史书的记载难免有误差,战争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综观札达县的地理环境,现在的象泉河决不是当年的象泉河,沙漠化程度十分严重,当年能养活10万之众的这块绿洲,今天已所剩无几了,只剩下了一点点土林和戈壁,这种地貌形态的变化,或许正是古格消失的真正原因。
  总之,在荒漠中消失的古国太多太多,淹没在沙海里的文明也太多太多,这个难解的历史之谜,是要靠跨学科的学者们,通力合作去探寻才能破译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死亡之舞 发表于 2009-7-14 13:22:14 |显示全部楼层
强大。。。这怎么能找到?这些不是应该是作者虚构的吗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9-7-14 13:27:43 |显示全部楼层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使用道具 举报

巴尔·暗矛 发表于 2009-7-14 16:17:29 |显示全部楼层
想说明什么  鬼吹灯其实是纪实小说?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09-7-14 20:26:13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自述为YY小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巴尔·暗矛 发表于 2009-7-14 20:47:04 |显示全部楼层
好纪实的YY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4-6-2 07:32 , Processed in 0.023597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