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查看: 1552|回复: 1

[动漫宝典] 巴米利恩----必然而合理的一战 [复制链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9-5-3 09:14:16 |显示全部楼层
巴米利恩会战大概是银英中最充满戏剧性的一场战斗了,会战期间双方阵营中都不断出现事先不可预料的状况是是导致此战过程跌砀起伏、一波三折的重要原因,而对战局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偶然性因素也一向是银英讨论的热点。

这一战中包含了一定偶然性,或是交战双方指挥官事先都无法预料到的情况,按照时间顺序包括:

1 尤里安看穿莱因哈特的战术
2 莱因哈特在50%对50%的选择几率中压错了宝
3 缪拉提前回援
4 希尔德说服双璧
5 海尼森不战而降

看起来,幸运女神一开始是站在同盟一方的,但是最后时刻她却投向了帝国的怀抱。(至于杨会接受政府命令,那和莱因哈特非要坚持一对一跟杨打一仗,甚至不同意把缪拉舰队留下做接应一样,都是人物性格的必然结果,再有一百次选择机会结果也不会变,除非杨不是杨,莱因哈特不是莱因哈特。)

不过在我看来,尽管这一战中运气或不可料因素起到了一定作用,实际过程却完全是双方实力客观、合理的反映,具有充分的必然性。因为如果把此战划分为杨舰队取得战术优势和帝国军从战略上反败为胜两个阶段的话,对第一阶段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战术条件,第二阶段中则是战略条件。

先看前一阶段,表面上看,“最初,参加“巴米利恩星域会战”的兵力,帝国军有舰艇一八八六○艘,将兵有二二九万五四○○人;同盟军则有舰艇16420艘,将兵一九○万七六○○人,在数字上是不相上下,同盟军的补给线比较短,对采纵深阵形的帝国军而言就像游击兵,因此,优劣几乎相等”,实则不然。实战并非电脑游戏中的二人对战,设定好了兵力、补给条件,以下就凭玩家的实力决胜。在实战中,司令官的战术水平固然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然而并非唯一一个。巴米利恩会战中,双方除总指挥以外的幕僚集团及中级指挥官的素质,同样对此战进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杨舰队一方,有梅尔卡兹这样的顶尖用兵高手(双璧曾经将他和杨莱并列为当代五大顶尖用兵高手之一),有姆莱这样的常识性参谋,以及尤里安这样的“奇兵”(之前看透过坎普的战术,之后击败过瓦列),有亚典波罗、摩顿这样的战斗高手,也有费雪这样无人可及的舰队运作专家。

再看帝国军一方,参谋力量?“莱因哈特只能自己当自己的参谋”!舰队运作力?乏善可陈!中级指挥官表现?惨不忍睹!

抛开总司令不论,杨舰队的整体战术实力比莱因哈特舰队高一到两个档次,这绝不是一两千艘战力的优势可以弥补的。

在双方的相持过程中,转折点出现在尤里安看穿了连杨也没有能看穿的莱因哈特的防御战术那一刻。这一点即使是杨本人事先也没有预料到,而它刚好形象地说明,莱因哈特在这一阶段的失败,是他一个人的智慧输给了杨舰队集体的智慧。

第二阶段中,希尔德促成双璧兵逼海尼森是谈论比较多的话题之一,诚然,这不是莱因哈特事先预料到的。然而正如尤里安看穿莱因哈特战术虽然不是杨威利的预定战术前提,却是杨舰队参谋集团整体战术实力的合理体现一样,希尔德和双璧的表现,也是帝国军战略优势的合理体现。

如果把视角上升到战略层面,缪拉的提前赶回,甚至海尼森的不战而降,也同样包含了充分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战术与战略并非平行的两个层面,而是后者者高于前者,因此通过不断累积战术优势以颠覆敌人的绝对战略优势之困难极大,而利用绝对战略优势不断弥补休整战术的失误和不足却水到渠成。

所谓帝国军对同盟军拥有绝对战略优势的意义之一就在于,一方面,帝国军可以犯错误,甚至可以犯很多错误,他们的战略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挽回这些错误的后果,而同盟军不允许犯错误,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是致命的、无可挽回的,另一方面,帝国军拥有远远超过同盟军的有利因素,同盟军必须发挥所有的有利因素,才能与帝国军一抗,而帝国军所有的有利因素中,只要有几个发挥了作用,就足以制胜。 如果用抽签来比喻双方战略差距的话,在同样100种偶然因素的签里,同盟方有90支坏签,10支好签,帝国军有90支好签,10支坏签。表面看来,同盟军抽中坏签(海尼森不战而降),帝国军抽中好签(缪拉提前赶回,希尔德果断抗命),似乎是运气因素,但是如果看一下双方手头好坏的签的比例,就不能认为那只是一种偶然的好运了。

举例而言,科库兰的投降,一般被视为偶发事件,但是,历史上的同类战争中,从没出现过一个投降者的比例有几何呢?这样的投降者无论在旧帝国或新帝国都出现过——具有自爆功能的伊谢尔伦要塞之所以被两度攻陷,前提之一不也正是守将在投降和与敌人同归于尽之间选择了前者吗?更何况以同盟补给基地的警备水平对抗帝国军舰队无异螳臂当车,结果不会是同归于尽,只会是自己被消灭。如果再联系到同盟政府签定出卖国家主权的“巴拉特条约”之后,各星系中也只有艾尔法西一处明确竖起反抗大旗而已,在那么多遭到压制的基地中出现一两个不战而降者,难道真是纯然意外的偶然结果吗?

“诸神的黄昏”战役中,同盟方要确保胜利的前提是,第一,己方发挥出所有有利因素。第二,所有对己方不利的偶然性因素都不起作用。第三,所有对帝国军有利的偶然性也都不起作用。如果有一两种偶然因素违反了第二,第三个条件,同盟危矣,如果再出现第三,第四个,基本可说败局已定。

第一个条件,杨基本上做到了,然而第二和第三个条件同时达成实在太困难了,杨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尽人事而听天命。以双方的持签率看,双方各抽十签,帝国至少抽中一两支好签,同盟至少抽中一两支坏签,不是运气,是理所当然。如果倒过来,同盟十支好签全部抽中,帝国九十支好签,抽到的十支却都是坏签,那才真正不可思议,违反常理。

“战术层面上的偶然只不过是战略层面必然余光的碎片而已”,得出“自由行星同盟末期的战争,完全在莱因哈特所设定的战略状况下进行,战场上,可以说在第一道炮火出现之前,胜负就已成定局了”这一结论的不是别人,正是巴米利恩会战中几乎把莱因哈特逼入绝境的杨威利本人。如果纠缠于战术层面的偶然性,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理由去加以反驳,巴米利恩会战就是最直接的反例。但是如果上升到战略层面,杨的话恰恰为巴米利恩会战的一波三折做了最佳注脚。


事实上,也有人做过这样的假设:如果帝国军的精英都荟萃于一支舰队,比如说,左翼米达麦亚、瓦列,右翼法伦海特、鲁兹,后卫缪拉,预备兵力毕典菲尔特,参谋罗严塔尔,梅克林格,双方在兵力、地利、武器等客观战术条件都基本均等的条件下正面对战一场,结果如何?(由于“回廊战役”伊谢尔伦占据明显地利及武器优势,无法做此比较)

抛开可行性不谈,如果帝国军真的这么干,即使不能断言结果如何,取胜几率当比巴米利恩会战高一些,而落败则会大大降低。

然而与此同时,帝国军的战略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万一落败,那便不会有援军赶来,也不会有人去打海尼森了。

同样,如果给杨五支舰队,使他在战略上能与帝国军相抗,则以杨舰队的现有干部规模,远不足以为每支舰队都配备和杨舰队一样强大的战术、战斗(包括舰队战、空战、陆战)、情报、管理、后勤阵容。则其他舰队要么实力平庸,沦为鸡肋,甚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要么将杨舰队的精英分散到各舰队以提高其素质,与此同时也必定降低杨舰队的自身素质。

在实践层面上,杨是无可选择,莱因哈特可以选,而他在战术优势与战略优势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从始至众都选择了优先确保战略优势。

在这一于莱因哈特可说是必然的选择做出之后,巴米利恩会战的过程和结果,很大程度上其实已经决定了。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9-5-3 09:24:4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09-5-3 09:36 编辑

其实我觉得莱因哈特一生中唯一一次在战术上超越杨威利的一战,就是突破费沙走廊之战。杨威利虽然已经预感到莱因哈特的战术,并向同盟军统合作战本部发出警告。但仍然不能阻止帝国军的突破。此战完全体现了,战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明知我的战术,也无可奈何。(其实莱因哈特的战术相当简单,就是兵分两路,罗严塔尔舰队牵制杨舰队并伺机突破伊谢尔伦回廊,莱因哈特主力舰队则快速突破费沙走廊。)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4-5-9 05:56 , Processed in 0.02327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