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查看: 2330|回复: 5

一代名车——吉普 [复制链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9-2-21 11:26:09 |显示全部楼层
吉普名称的起源
  
  人们经常提起众多问题之一是:吉普这个名称从何而来。许多人认为吉普名称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连环漫画形象,那是个相当顽皮的细长小动物,取名为尤金尼吉普。尤金尼吉普喜欢到处乱跑,机智勇敢并善于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险境且屡屡化险为夷-正如一辆吉普车。
  依照另一些人的说法,“吉普”的发音是鸟叫声,是源于一种四分之一吨重美国军队侦察车的名字-“通用功能”的两个英文单词词首字母“GP”连续读音的效果。
  1940年6月27日,汽车史上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美国政府邀请135家汽车厂,请他们展开竞争,设计生产一种既灵活又结实的全轮驱动军用车。这款车的驱动力是当时同类车的3倍,时速65英里。
  这种车的名字叫“GP”,是GENERAL PURPOSE(多用途车)的缩写,它的发音与美国漫画家施格于1937年创作的漫画形象中的一种神通广大的小鸟在飞行时发出的“吉普吉普”叫声很相近,因此,美国士兵把这种小越野车称为“吉普”。
  1944年6月,“吉普”车随着美国兵横渡大西洋,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指挥官都是乘坐“吉普”,这使得“吉普”名声大噪。
  另据传说,早在1934年人们就把一种拥有特殊装备的钻油井卡车称为“吉普”了。吉普名字从何而来至今仍然是公开争论的话题。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尽管公司和市场发生了许多变化,吉普商标在数十年中依然幸存。其商标权益及全球性的公认足以证明这一点。以下是过去几十年吉普的历史,吉普的继承、汽车及商标。吉普车的诞生
  20世纪30年代末,战争在欧洲打起。美国无可避免地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军方就寻找一种快速、轻型、全地形越野车(载重1/4吨),作一般用途(包括侦察、少量载货等)。在1940年,随着欧洲和北非战事的发展,这种需求变得愈发急迫。1940年6月,美国陆军开始向各汽车厂招标,期限是49天。
  49天的期限实在太短,各大车厂望而却步。同年七月底截标时,只有三家公司对军方的招标作出反应,它们是班谭(Bantam)、福特和威利斯。班谭在竞争中走在前面,他们最早拿出整体设计。威利斯手中有性能完备的侧置气门的Go Devil平头四缸发动机。福特本来有很多很好的创意,但是受限于产权、商标权以及一些法律的束缚,他们没有找到与政府最佳的合作方式。
  来自班谭公司的天才工程师卡尔·普洛斯特(Karl Probst)拿出了第一份图纸,出于爱国主义他甚至没要报酬。普洛斯特在两天内就完成了班谭原型车的设计。班谭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把样车送呈军需处。此车配上专门为小规模车厂制造发动机的大陆公司(Continental)的侧气阀(side-valve)直列四缸45****汽油发动机,只是超了重。经过极为严格的检测,此车性能全面达到要求。然而美国陆军在未经班谭公司同意的情况下,把其样车图纸交给威利斯和福特公司。班谭公司的哈罗德·克里斯特 (Harold Crist)对军方提出强烈的抗议,但是在战争期间这种抗议不会有太多意义。一切以大局为重。1940年11月11日,威利斯交出了测试作品,名字是 MA,65****,2199mL排量。1940年11月13日测试开始。
  最终竞争游戏的胜利者是GPW,G代表的是Goverment(政府)、P代表的是 Pigmy(福特的侏儒制作小组),W代表的则是Willys(威利斯)。威利斯最终得到了这个军用订单的生产权。事实上,老亨利·福特并不怎么在乎如何赚这笔钱,他是一个反战主义者。只是二次大战,为了国家的需要,福特才生产军用交通工具,但是主要的订单却是战舰。老福特在二战之后将所有获得的战争利润都捐献给国家用于安抚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家庭。具体数额,福特和美国政府都没有透露,但绝对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威利斯仿照班谭制作的车名字是 Quad(可能暗指四驱),也称为MA(Military A,军方A版本),而福特呈交的作品就是Pigmy(可能暗指车比较短小)。美国军方让威利斯对MA作一些小改动,于是最终款MB出现了。
  在第一批订单中,吉普MB拿到了16000辆,福特按照MB仿制的GPW接到了15000辆。
  美国军方对应Jeep的主要设计要求如下
  它的承载能力要达600磅(272千克)
  轴距必须小于75英寸(1838毫米)
  高度必须小于36英寸(882毫米)
  发动机在车速3~55英里/时(4.8~88千米/时)范围下必须稳定运转
  外形必须有棱角
  四轮驱动,两档
  必须有风挡玻璃
  必须有3个座椅
  车体质量小于1200磅(544千克)
  可以支架30口径机枪
  液力制动
  接近角和离去角分别为45度和40度
  最高速度至少达到50英里/时(80千米/时)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1942年1月,解放欧洲的征程开始了。吉普MA制作出来后没有在美国使用就全部运到了欧洲。美国兵首先在英国使用吉普抗击纳粹,吉普第一次真正的战争出现在北非Kasserine Pass战役和中缅边境的金羊毛通道,在中国的成功让美国军方相信在欧洲它同样可以成功。的确是这样,欧洲、北非、太平洋,吉普随着战争在地球每个角落奔驰。
  美国曾经向战略盟友苏联提供了20000辆吉普MB。苏联发现美国的吉普的确要比那种带个侧斗的摩托要好用。曾有战地记者访问苏联,问开吉普的苏联战士感觉如何,那个战士回答说:“Zamechatelno!”从俄语翻译成英语就是Well。那个访问的镜头成为了吉普经典的广告之一。
  二战时盟军中流传一首著名的歌《老兵不死》,当时与这首歌一同伴随盟军战士横扫疆场的就是美国生产的吉普车。尔尼·派尔(Ernie Pyle)这位被日本人无情的子弹夺去生命的著名战地记者在北非报道战事时曾对吉普作了最精准的评价吉普,没有它,我想战争赢不了。做任何事情,去任何地方,像一狗一样忠实,像骡子一样强壮,像山羊一样灵活。它可以装下设计标准两倍的货物。我曾经试过,绝对没问题。我驾驶着吉普在非洲跑了几万英里,如果让我提出改进意见,我恐怕只能想到一两个地方。把手刹取消掉,它完全没用。它们不需要设计,这样可以节省很多钢材。
  班谭没有获得军方的订单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但是在美国人心中班谭公司也是二战的英雄,凡是提到吉普的历史都不会漏掉班谭的。
  1941~1945年,威利斯一共生产了约358489辆吉普MB,福特生产了约277896辆GPW。战后,美国大兵带着尘土、疲倦和英雄的吉普返回了美洲大陆,这对于威利斯来说是最好的广告。
吉普车的发展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可否认推动了另一次的工业革命,这其中就包括汽车。轴心国战败后,大多数德国军车被愤怒的群众烧毁,美国车自然成为仿造的对象,世界各地的国防部门都认为四轮驱动的小型吉普车是不可缺少的。战后的欧洲,由于一批东欧国家选择走共产主义道路,和西方形成了对峙局面,这促使他们更加意识到拥有吉普车的迫切性。
  美军在亚洲的Willys全部由三菱厂维修,在美国本土Willys厂开始重新改良 Willys,名字叫M38,主要表现在引擎出厂时已防水并加大车轮,开高弹簧片。英国国防部也希望路华和Austin可以各自提供一部车作测试,路华用一辆Willys开发出中舵的吉普,底盘来自Willys,引擎用了四缸的1600cc小车引擎。Austin则用劳斯莱斯引擎放在自己设计的车架上,采用四驱、独立避震。但由于许多原因(包括车价和厂家利益关系),英军最后还是选用了路华吉普。
  西德的大众车厂战争中被炸毁,已无能力很快再生产,后来仅做了两辆四驱的甲虫TYPE87给法军、英军试用,而做166的模具已不复存在,但TYPE82改良后成为西德的基地车。西德战后用了许多美军军车,但德国人一直在开发制造自己的吉普车,奥迪四驱车就是战后造出的。
  在东方,战败国日本被限制发展军事力量,自卫队开始使用Willys。1953年日本三菱厂得到Willys的许可,生产自己的Willys,但第一批仍是左舵车(日本使用右舵车)。丰田1951年也拿了一架Willys去仿造出第一辆LC系列的吉普,马力增加许多。日本最早做吉普车的是日产1948年生产的Petrol,完全由Willys发展而来。印度也得到Willys的许可,生产吉普。苏联借鉴大量的美军吉普和德军吉普发展了自己一系列的小型吉普车以供应东欧、中国等地使用。在苏联,有不少车厂造吉普车,但整体设计远远落后于西方。在社会主义国家,除苏联外很少有其它国家造车,但东德罕有地做了一辆吉普,而且越野性能和设计在当时非常出众。此外罗马尼亚得到许可生产苏联吉普。
  到70年代,中东战争和越战再次推动汽车设计家去改良吉普车。70年代以后,每种车的设计开始各具特色,美军再次订下福特的M151,此车设计很大胆,采用一体成型车壳,四驱独立避震且没有加力挡(低速挡),1挡力气特大,比2挡慢一倍半,但此车设计有重大缺陷,后悬挂角度设计有问题,高速入弯容易造成翻车,在越战中很多美军就曾因此死于车祸,于是美军后来推出了M151A1。英国路华20多年没什么大变,一直保持着传统的设计,只是每次加大排量,但加得很可怜。福特M151和英国路华很快成为军事市场的竞争对手。英国发展出自己的空降车和由路华变出的小型卡车和加多一轴的6驱车。
  60年代中国与苏联断交以后,中国生产出自己的BJ212四门军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自制的吉普。性能虽不突出,却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迈出一大步。
  70年代末,日本在吉普车制造方面迎头赶上,丰田LC40以大马力、可靠著称。日产的吉普以便宜、体积大吸引买家,但在设计技术上并没什么突破。70年代,路华设计了一辆可以穿西装驾驶的吉普,RangeRover,改良了公路行驶的舒适性、高速性及内部的豪华设备,大马力V8引擎、恒时四驱、四轮碟刹及铝合金车身、弹簧圈避震,这些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这使得市场认识到,原来吉普也可以进城。(其实它的不少设计在40年代的宝马吉普早已有了,而且更多:4轮独立避震,4轮转向)
  1979年德国奔驰推出了G系列吉普,大梁的坚固程度无人能及。其使用4轮弹簧圈避震,前后差速锁。此车再次推动英美汽车厂在吉普车制造方面的竞争。1981年,奔驰看重RangeRover的民用市场,将一辆军用G改良成民用G,把豪华的设备放进去,与之争市场。美国的吉普也开始将豪华设备加入吉普车,其中包括自动波。当时只有RangeRover、G及美吉普才有自动波。此局面维持到1985 年才被打破。丰田LC60才开始加入自动波及豪华内装,此后Pajero也跟进加入自动波,日产当时则未有。不过如今自动波已非常普遍了,几乎所有的吉普车都有自动变速器型号的选择。
  这里还有一个小趣闻,据说吉普车曾在某些国家是国家的专利,私人不能拥有四驱车,以防你做坏事后逃走。可见四驱车的高超性能曾一度让世界震惊。吉普的二战趣闻
  乔治·巴顿将军(1885~1945)是二战时期世界上最知名的美国将领之一,因为只要一提起巴顿的名字,人们的脑子里就无不出现一个英勇、威严、暴躁、善战的典型军人和司令官形象,人们称他是“最有指挥大军的天才”,并且特别擅长进攻、追击和装甲作战,而他的作战脚力,一个是坦克,另一个就是吉普。
  在《巴顿将军战争回忆录》里,后人根据巴顿在二战转战北非、西欧期间的日记,撰写成了他本人的一个连续性故事。其中就有奉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巴顿在战场上经常亲驾坦克、吉普冲在一线的描述。他以“军人因奋勇向前而死的概率远远小于被动防御而亡概率”的观点,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战役的胜利,而也正是因为他勇往直前的作战风格,再加上吉普轻巧灵活、马力强劲的特点,才使得美军可以在二战战场上名扬一时。
  但是,由于吉普在作战战场上太过神速的特点,也经常导致了车祸的频频发生,以至于有多次差点撞到老百姓牛车的经历。因为在当时,美国士兵们并没有严格执行在战争期间不让老百姓在公路上行走的军规,这种好心也因此给部队造成了不少伤亡。但是无论如何,在战争中,“时间=生命”都是不变的真理,而吉普又为士兵们争取到了多少时间和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呢,恐怕其数据之庞大已经无人可以统计了。
  后来最富传奇色彩的是,巴顿将军还把他心爱的红皮座椅拧在了吉普上,并在车身上漆着自己的将星,装上高音喇叭和警报器,从北非一直开到欧洲,招摇过市,喧嚣了整个战场,而这段经历可是在当时的战场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二战期间的盟军部队里,许多将领都在自己使用的吉普的前保险杠上,喷有红底白星的军衔标志,来表示自己的身份。这方面,我们可以从很多二战题材的影片上看到。这些都说明了,吉普与巴顿,与美国将帅的联系,是非这种深刻的印记所不能表达的。
  最后,直到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巴顿的死仍和吉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德国境内的车祸阵亡,使得巴顿将军最终还是与吉普同生共死。而吉普作为一种美国精神的象征也逐渐被世人延续并继承了下来。所以今天,我们可以这么去说巴顿和吉普:巴顿的军旅生涯即是在吉普上度过,而巴顿的丰功伟绩也同样是和吉普一同创造并完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将军说:美国靠三个工具,吉普车、登陆艇、达科它运输机,赢得了这场战争。吉普车在其中的作用最大,它是最廉价的登陆艇和运输机。二战中,各种新型的战斗武器、工具大量出现,并且由战争的驱使不断改进到极端完善的地步。绝大多数的现代武器都是从那时发展起来的:地空导弹、空舰导弹、空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地地导弹;现代坦克;喷气式飞机;原子弹等等。在诸多的新式装备中,为什么艾森豪威尔认为就是这三种结构简单的军用运输装备具有这样大的作用呢?这是由于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的作战方式。
  登陆艇是为了解决在欧洲大陆和太平洋岛屿登陆作战而专门发展的系列专用舰船。结构非常简单,可以在短期内由美国大大小小的船厂大批生产。没有登陆艇,就不会有西西里、诺曼底、塔拉瓦、硫磺岛、冲绳的登陆战。
  达科它运输机(C-47),没有B-29轰炸机那样大型、复杂,也没有P-51战斗机那样性能杰出。但是结构相对简单,坚固耐用,多才多艺,是二战中生产量最大、使用最普遍的军用运输机。有了这样的飞机,大规模空降作战才可能进行,也才能进行像“ 驼峰”空运那样的大规模战略空运。
  吉普车同时具有结构简单、结实和通用性极好,能在各种地形上行驶、完成千奇百怪任务等特点,是专门为战争设计的车辆。有了这种车辆,美军和盟军的机动性大为提高,作战方式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他的武器系统都不具有上面三种武器系统所具有的通用性和装备的普遍性,不可能和它们一样对整个战争的作战方式产生普遍影响。所以,不但艾森豪威尔将军这样说,马歇尔将军更把吉普车说成是“国家对战争的最大贡献”。
  美国总统在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撇开劳斯莱斯改坐吉普,使得利比亚总统巴克利羡慕不已,利比亚为此还专门发行了一套两位总统乘坐吉普的纪念邮票。
  1942年,阿拉曼战役前夕,北非的英国第8集团军组织了一支吉普突击队,以90km的时速在沙漠中昼伏夜出,专门袭击隆美尔的后勤补给线,屡屡得手。
  同年,史迪威借助吉普车穿过热带雨林,把中国远征军的几个师和一帮战争难民传奇般地从缅甸撤至印度。
  1943年,在“哈斯基”作战行动中,巴顿的美第7军攻入西西里,在靠近默西拿海峡的一个小山村,贫困的山民正为榨油机发生故障断了生计而走投无路。美军当即拨出一辆吉普,一位机灵的士兵将吉普发动机的传动装置联在榨油机上,5天便榨出44吨橄榄油。
  此外,美国兵还将吉普车的前轮抬起,用帆布带将前轮联接一台轮式锯,用吉普做动力带动轮式锯锯木头。
  在北非,吉普车成为美军的身份卡,“G.I.”(美国兵)和“G.P.”(吉普车)密不可分。突尼斯人一直以为美国兵在领取身份识别牌和军装的同时也配发了吉普车。
  一天深夜,值勤的法国哨兵突然向一帮步行的美国兵开火,尽管对方一再声称自己是美国人。可法国哨兵就是不信:“如果是美国兵,你们不坐吉普车?”这成为二战中的一个趣谈。
  战地记者们发现,一线士兵对吉普的感情远远超过电影明星,因为正当影星们在享乐时,吉普车正忠诚地与士兵们在一起浴血奋战。大兵把吉普车看成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活人。麦克阿瑟一辆在太平洋战争中战功卓著的吉普因为负伤而荣获勋章。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已把60多万辆吉普车装入板条箱运往世界各地,吉普被列为《租界法案》发往反法西斯盟国的头号战略物资。为了显示吉普的神威,参议员米德干脆亲自驾驶吉普在国会山的花岗岩上表演爬台阶。

[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09-2-21 21:5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 收起 理由
赫拉斯古丝 + 5

查看全部评分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9-2-21 11:47:50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不至,无所不能——吉普车的改型 。  MB/GPW的成功本来可以使美国人满足了,可是他们却仍然不肯满足.他们以MB/GPW为基型,进行多种多样的改型,希望他们钟爱的车辆能够上天飞翔或象船一样在水域里畅行无阻.要在一辆本来就十分简陋的车辆上实现这些功能肯定不太现实,所以成功的例子并不多。

    SEEP GPA水陆两用吉普(A----Amphibious 水陆两用)

    1941年3月美国汽车运输委员会建议发展一种基于MB的两栖车辆.美国海军斯提芬斯研究所设计了三种船形壳体.可是,当用福特公司供应的部件完成样车的总装后才发现,车辆超过预计的1182公斤,达到近1500公斤.为了支撑这个额外的重量,不得不增加了车辆的弹簧.车重的增加,导致性能降低.

    1942年2月样车终于造了出来.在许多记者的照相机镜头前,样车在密歇根州休伦湖上进行了试验.紧接的3月30日又在弗吉尼亚州的海边进行了抗浪试验.美国军方马上和福特公司签订了生产5000辆的合同.

    合同虽然签订了,定名为GPA的两栖吉普车却并不成功.主要原因是:车重太重;干舷太低;存在若干设计缺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就不断进行改进:发电机调节器重新定位安装;分电盘加装防水垫;排气管加装隔板,防止乘员被烫伤;摇手柄机构改在船体内侧,能在车内重新起动车辆.但是,主要的缺陷无法改进.首先,欧洲水系的堤岸大多数是人工构筑的,非常陡峭.轮式车辆要克服这样的障碍物力不从心.其次,车辆干舷太低,只适宜在内河水系中使用,不能在太平洋战区的海上使用.所以,GPA只在俄罗斯前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那里的河岸一般都是自然平缓的.

    美军士兵给GPA取名"Seep",并根据车辆容易进水沉没的,驾驶员和乘员需要穿救生衣的缺点,戏称该车是"大澡盆".在生产了12778辆后该车停产.

    Seep的结构特点:用分动箱上的动力输出轴驱动车辆后部的螺旋桨和车底的舱底排水泵;水上最大速度8公里/小时;用前轮和后部的舵在水中操纵车辆.        
制式的“GPA"虽不是十分成功,但是有一辆经过改装,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这就是1942年生产的、序号为1239的“GPA”。1912年出生在澳大利亚诺瑟姆的弗里德里克、本杰明、卡林,曾用这辆车横渡大西洋和环游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卡林在印度服兵役时首次接触“GPA”。他确信,该车既能在陆地上驾驶又可以在水中游泳,是环球旅行的理想工具。战后,卡林在美国定居并和埃利诺结婚。卡林买了一辆“GPA”并进行了若干改造:将敞开式的车舱变成一个封闭的舱室;在车辆底部加装了大型的燃料油舱。改造过的车辆被命名为"GPA Half Safe"。



1949年,卡林夫妻驾驶"Half Safe"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港出发,准备横渡大西洋。出发后不久,车辆的螺旋桨轴轴承碎裂,不得不结束冒险。经过修理和改进,卡林夫妻于1950年7月再次出发横渡大西洋,中途在亚速尔群岛、距北非西海岸580公里的马德拉群岛、距北非西海岸130公里的加拉利火山群岛停留,最后抵达摩洛哥的Gape Juby港。

1955年4月22日卡林夫妻再次从英国出发,穿过法国、中欧抵达伊拉克,然后通过伊朗、巴基斯坦抵达印度的加尔各达。在加尔各达,卡林夫妻将吉普车装上轮船,回到澳大利亚的珀斯。卡林夫妻访问了卡林曾经就读的学校和亲友,然后又将吉普车船运回缅甸。

卡林单独一人从缅甸起程,从陆路穿过泰国、柬埔寨抵达越南的西贡。丛西贡下水,吉普车穿过南海,经中国的香港、台湾、冲绳岛抵达日本。从日本下水,经过最后的航行,于1957年7月7日抵达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并在1958年5月13日抵达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完成了吉普车环游世界的旅程。据统计,在这次航程中,吉普车一共在海上航行了9600海里,在陆地上行驶了39000英里。
装甲吉普(T25 .T25E1)

MB/GPW在设计的时候并未考虑装甲防护问题.如果要更好地完成侦察任务,车辆装上轻型装甲为最好,可以防御敌方轻武器的火力.1941年 11月美国Smart公司建造成名为T-25侦察车的装甲吉普.6mm厚的装甲板覆盖了风挡.引擎.散热器,侧门也用装甲板加高.整车重量增加了465公斤,车辆的机动性随之下降.随后,又制造了减少防护水平的T25E1.这两种车辆是美军的制式装备.       
Flying Jeep(飞行吉普车)

为了解决登陆作战的车辆运送问题,曾经出现过两种"飞行吉车"-"Fleep"和"Rotabuggy".这两种吉普都采用了旋翼机的飞行方式."Fleep"在钢管构架的顶端有三片旋翼,"Rotabuggy"有两片旋翼.在车辆头部和尾部的延长构架上增加了若干安定面.为了改善空气动力特性,取消了前风挡,代之以有机玻璃的流线型风挡.

车辆在空中由坐在乘员座位上的飞行员驾驶,由重轰炸机拖曳在后面飞行.到达目的地后解开拖缆,吉普车象直升机一样缓缓落地.卸下旋翼和附加安定面后参加战斗.

1943年11月飞行试验后发现,操纵性极差,最大速度仅115公里/小时.这种速度常会导致牵引飞机失速坠毁.因此,两种飞行吉普车都未能投产.

让吉普车飞起来的设想通过另一种方法达成,在太平洋的新几内亚和法国的诺曼底用牵引滑翔机装载普通型的吉普车及全体人员和装备,直接在登陆场着陆.

   空运吉普

重约2300磅的MB/GPW对于空运和滑翔机空降来说太重了.许多公司一直在寻找减重的可能性.英国Nuffield公司的改型最为成功.该车保留了MB的轴距,从车尾缩短了5英寸,仅保留前桥的刹车.化油器.空气滤清器和汽油滤清器.方向机等都进行了减重处理.车辆总重量从1100公斤降至 674公斤.英美空降兵都装备了该车.随着飞机的发展,C-46飞机已经能够装载标准吉普,空运吉普也就未进一步发展.       
6x6延长型吉普


美国军方很早就预见到需要一种37毫米反坦克炮牵引车.前后一共发展了四种基于吉普的型号.基于Bantam BRC 40的 T 2型,基于MB的T13和T14型,基于Willys MT-TUG底盘.带装甲板的T24型.


这几种车都是延长了后车身,增加了一根后桥和相应的悬挂部件,传动箱增加一根传动轴.其他结构不变.可是,军方最终选择了Dodge 3/4吨系列卡车为牵引车.6x6延长吉普被美国海军用于在美国东海岸的沙滩上巡逻,防止纳粹德国潜水艇运载特工对美国渗透.延长后的车身使定员增至10人.

履带吉普


由于需要在雪地和冰雪地面上使用吉普车,美国陆军航空队委托加拿大Bombardier.Co公司发展T28半履带雪地牵引车.该公司把普通吉普的长度加长至4.06米,在后轮处装上宽30厘米的履带.仍然保留前轮以便使车辆转向.必要时,还可以把前轮换成装在转向节上的雪橇.履带的宽度是30 厘米,对地压力288磅/平方英尺.后来,又继续改进为T29型.


Allis-Chalmer公司也制造了一种T26E4吉普,使用了标准吉普的引擎.变速箱.转向轮和该公司自行设计的轻型牵引车结合.该车比前两种车辆更成功.雪地上的最大速度60公里/小时,活动半径320公里,对地压力仅213磅/平方英尺.



轨道吉普  


在缅甸战役中,英美军队为了沿着崇山峻岭中的铁路机动,用吉普车装上铁轮,成了机动轨道车.


引导吉普(Follow-Me Jeeps)


美军攻占了关岛和提尼安岛后,在岛上修建了供B-29轰炸机起落的大型机场.数百架巨型轰炸机每天从岛上起飞,轰炸日本本土.岛上机场停机坪面积大得象一个城市.美国空军专门改装了一批吉普车,装上频闪灯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引导飞机到停机坪或起飞区.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 收起 理由
赫拉斯古丝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antias 发表于 2009-2-21 12:17:37 |显示全部楼层
JEEP   相当经典的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9-2-21 12:32:10 |显示全部楼层
嘎斯是对苏联“高尔基”汽车厂生产的汽车的称呼。“高尔基”汽车厂,我们中国人叫它“嘎斯”厂,1956年以前称为“莫洛托夫”汽车厂或“吉姆”汽车厂,是苏联汽车工业的支柱。
  它不仅生产众所周知的“嘎斯”,而且还生产小有名气的“伏尔加”牌小客车和“海鸥”牌高级小客车。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国人对“伏尔加”已珍爱有佳,而对“海鸥”却知者寥寥-怎奈它还是原厂的“极品”车呢! 苏联轻型越野车的历史开始于1938年,甚至比美国的时间还早.高尔基汽车厂(简称GAZ嘎斯)首先设计出GAZ61,成为苏联的第一辆轻型越野车。1941年2月3日到3月25日,在设计师维塔里.哥尔切夫的领导下,对GAZ61进行了完全的重新设计,生产出GAZ64。GAZ64的窄轮距十分象Bantam车。不久,卫国战争爆发,为了给前线提供更符合战争要求的车辆。对GAZ64进行了再次改造:加宽了轮距;设计了新的前脸;增加了位于驾驶员座位下的附加油箱。1943年9月23日生产出GAZ67,一直生产到1944年;1944年到1953年改进生产GAZ67B,进一步把轮距从1250mm加大到1445mm。
  GAZ67是卫国战争时苏联红军装备的国产吉普车,和美国援助的吉普车一起为卫国战争作出贡献。被戏称为“伊万---威利斯”。从1943年到1953年秋,一共生产了92843辆。由于GAZ汽车厂在战时集中生产76mm自行火炮,从1943年到1945年只生产了4851辆。GAZ67还提供给中朝军队使用,参加了抗美援朝。
苏联GAZ69吉普车。 苏联GAZ汽车厂(即嘎斯汽车厂)于1947年,在格里高里-瓦席尔曼的主持下,开始发展GAZ69吉普车。1953年9月制成样车,1954年GAZ69移至乌里扬诺夫斯克汽车厂(UAZ)制造,一直生产到1972年12月,总产量为634285辆。
  GAZ69有两种型号:双门后座、顺车辆方向安置两排折叠座位,定员8人的GAZ69M;以及后排座位横置、座位后紧接封闭货台、货台下为车外开门的行李箱、后排前地板向座位倾斜以便于踏足,定员5人的GAZ69A。两种车行李箱下都有48升主油箱,驾驶员座位下还有一个27升的附加油箱,通过驾驶员右脚旁的转换开关切换。为了和大批量生产的民用轿车部件具有通用性,引擎和当时的“胜利M20”轿车相同。
  GAZ69型吉普车长度为3850mm、宽度为1850mm、高度为2030mm,轴距2300mm、前后轮距一致为1440mm、离地间隙210mm、转弯半径6,采用4轮驱动、自重1525公斤、乘员5人。发动机为前置四冲程水冷汽油机,最高车速90公里/小时、油耗14升/100公里、排量2120毫升、压缩比6.5:1,最大功率55马力/3600转/分、最大扭矩为12.7公斤·米/2000转/分、变速箱为手动3档同步:蜗杆滚轮式转向器、前后鼓式制动器、前后悬挂为整体桥钢板弹簧。
  GAZ69的M型
GAZ69一直是苏军和华约军队的标准装备,也广泛地使用在民用领域,我国也大量进口过该车,装备解放军部队使用。
  总的说来,该车的设计还是很成功的,年龄稍大的中国司机有不少人驾驶过该车。司机们一般认为该车底盘较低,悬挂较软,方向盘非常轻便省力。车上的所有操纵杆系做的比较秀气,操作起来比较平顺;驾驶员视界极好,可以从尖削的车头上直接看到右边的挡泥板。不足的是引擎功率太小、刹车未装真空助力。
  GAZ69也有水陆两栖的改型。1953年,在GAZ69的基础上生产了GAZ46,它主要改为船形车身,加装了必要的水上行驶部件,车重加大到2000kg,但却仍然使用M20型55马力引擎,因而实际性能很差。GAZ46

[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09-2-21 12:5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 收起 理由
赫拉斯古丝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徽记 神选者徽记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赫拉斯古丝 发表于 2009-2-21 20:20:05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有些人会有特殊爱好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9-2-21 21:10:59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我是个军迷,所以对军车比较感兴趣。 BJ212.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一直无法自行生产吉普车,初期的吉普主要是指解放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美式军用吉普,而在1955年以后则主要为从苏联进口的Gaz-69系列车型。随着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的恶化,吉普车的国产化就成了亟待解决的大事。于是,中央军委发出指示:一定要尽快开发出部队装备用车,以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呈报李富春副总理,建议以研制成功"东方红"轿车的北京汽车制造厂为基地,生产轻型越野车。1961年元月,国防科委批准了上述建议,确定生产车型型号为210,
  该车在外部结构上明显受 Mb/Gpw的影响:只是水箱护罩格栅改为横条,引擎盖改为弧型线条;车辆底盘和车身布置和Mb/Gpw类似,在车门处也只有一个缺口。引擎已改为仿“伏尔加”的直列4缸.51.5kw的发动机(492q)。驱动桥的结构和“东方红”轿车相同,使用左右两部分半桥在中间拼合。方向机、变速器、分动器结构和 Gaz-69相似。在此后的两年中,北京汽车制造厂组织精兵强将,全力开发试制新中国的第一代轻型越野车。到1963年4月,先后试制出300多辆BJ210轻型越野车,后经部队使用和试验后得到一致好评。1964年,在全国新产品展览会上获得一等奖。
  之后,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部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部队首长和高级将领观看并试坐了 BJ210后提出一些意见:bj210只有两个门,上下车不方便,而且车身偏小,不符合军用指挥的实战要求。当时担任我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上将指示,在BJ210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车身稍大、四门、双排座、宽畅舒适的军用指挥车,其性能指标不能低于嘎斯69。
  仅隔半年时间, BJ211和BJ212两个样车便诞生了。在试制BJ212时,正好赶上开全国人代会,各大军区的司令员都来京开会。会议期间,他们对BJ210、 BJ211和BJ212进行综合评定,最终大家一致认为BJ212各项性能比较突出。于是,罗瑞卿总参谋长拍板定案,决定选用BJ212。1966年初,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和国家科委的代表和专家对BJ212进行了全面鉴定。结果认为,BJ212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甚至超过了苏联嘎斯69的水平。
  1965年BJ-212系列越野车正式定型,分为两种型号BJ-212和BJ-212a型。 BJ-212型为五座乘用车。双侧车门的布置和形状;车子后座后紧接与车身后侧壁同高的货台;行李箱布置在货台下,于车后开门;主油箱布置于行李箱下,附油箱布置于驾驶员座位下,通过驾驶员座位旁的转换开关切换供油;这些特点和Gaz-69相似。BJ-212a后座顺车身侧壁布置两排折叠座椅,定员8人,和Gaz-69m相似。
  在车重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BJ-212比Gaz-69在发动机功率方面有长足的增加,从55马力增加到75马力。所以,车辆的机动性.通过性.最大车速均有提高。和当时世界各国军队普遍装备的吉普车相比,,BJ-212比起华约的Gaz-69还要先进一些。从此,开创了我国自行生产汽车的新局面,BJ212登上了历史舞台,BJ212在全国全面开花,行驶在我国的城市、乡村、公路、矿山,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

[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09-2-21 21:5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5-5-4 23:43 , Processed in 0.028814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