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查看: 2200|回复: 9

汉斯的旧头像 [复制链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8-4-11 16:22:13 |显示全部楼层
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薛礼帅兵猛出击,两千兵马灭高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8-4-11 16:25:30 |显示全部楼层
西平突厥,东灭高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吉尔 该用户已被删除
吉尔 发表于 2008-4-11 17:05:36 |显示全部楼层
赵云啊
[s:121]

使用道具 举报

迪什·佛瑞德里希

冒险者

迪什 发表于 2008-4-11 18:38:18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品位……帅就一个字……嘛?这个是巫妖?躲躲先……

使用道具 举报

Sweenie·AS·LEADO

英雄

天剑 发表于 2008-4-11 18:41:18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吉尔于2008-04-11 17:05发表的 :
赵云啊
[s:121]

目录• 艰苦奋斗三十载,家里穷苦志不穷
• 跨海保主征高丽,白袍一举成威名
• 看守玄武十二年,危难忠胆救高宗
• 将军已然不惑年,率起强兵平四方
• 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 薛礼帅兵猛出击,两千兵马灭高丽
• 人生总有低落时,花甲饮恨青海湖
• 清政廉洁父母官,爱民如子薛仁贵
• 老英雄带病北伐,露面击溃十万军
• 为民办事好儿子,千年之中万民仰
• 戎马辉煌的一生,成绩傲人的名将

• 老英雄带病北伐,露面击溃十万军
• 为民办事好儿子,千年之中万民仰
• 戎马辉煌的一生,成绩傲人的名将


  薛礼字仁贵(公元614年-公元683年3月24日),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

艰苦奋斗三十载,家里穷苦志不穷
  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大业九年(公元614年)生,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父亲薛轨早丧,虽自幼家贫,但是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生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长大务农,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饭量.到30岁的时候,记载中描写他穷困不得志,希望迁移祖坟,以希望带来好运,他的妻子说:“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等你富贵还乡,再改葬父母也不晚!”仁贵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告别妻子,去新绛城里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开始了他驰骋沙场40年的传奇经历。

跨海保主征高丽,白袍一举成威名
  刚当成小兵不久,薛仁贵就凭借自己的勇猛立功了,贞观十九年(645年2月12日),唐太宗于洛阳出发出征高丽。同年3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唐朝将领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无人能救,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丽一将领人头,将头悬挂于马上,敌人观之胆寒,遂退,刘君邛被救.想一想他只是唐军的一个小兵,但敢为大将之事,勇气甚甲,本领更佳,此役过后,薛礼名扬军中.
  随后不久,薛仁贵在安市之战中把自己的武艺发挥的淋漓尽至,凭此一战,完全可以说他是唐朝武力第一猛将.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四月,唐军前锋进抵高丽,不断击败高句丽守军,六月,至安市,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大军25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此战薛仁贵可能是要把握机会出名,于是身着奇装异服,与其他士兵不一样的白衣,手持方天画戟(历史明确记载,他才是使用方天画戟这种武器的名将)腰挎两张弓,单骑冲阵,一个人杀入敌人25万大军的阵势里面,打的敌人是阵型混乱而无法战,高延寿、高惠真屡次想重新组织队列杀起来,可是被薛仁贵冲杀的七零八落,唐军大举跟进,高丽军大败。战时,李世民在远远的地方已经望见那个白袍小将在人山人海中精彩搏杀,非常惊讶,接着就是惊喜,于是战后,李世民立即召见还只是小兵的薛仁贵,赐马二匹,绢40匹,生口10人为奴,并提升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一个身无任何官职的小兵被皇帝亲自召见,可见实力非同小可。
  后来唐军被困在安市城,江夏王李道宗献策派兵偷袭平壤,以调虎离山之计将安市城敌军引向平壤一线,以攻取安市城.因为皇帝在军中,长孙无忌极力劝阻,恐皇帝安危,不敢偷袭平壤,未成.加之李绩大放厥词,破城之日,屠杀城内军民百姓,以至于守城将士更加齐心合力,此后久攻不克,后值冬天大雪,粮草不济,隧撤退.途中,李世民对薛仁贵说了这样的一翻话:“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意思是我的将领们都老了,现在遇到战事已经不堪忍受这种重负了,我想挑选年轻能干的将军,没有比得过你的了,这次征伐,就算得到辽东也不是我高兴的,最高兴的是能得到你这样的一个人才。”太宗“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几乎成了名言.拿尽辽东大地,百万领土来评价薛仁贵,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又提升为右领军中郎将。


看守玄武十二年,危难忠胆救高宗
  当然,回到中原以后,薛仁贵被委以重任,统领宫廷禁卫军被派驻扎玄武门,宫廷禁卫军虽不是职业特别高的官,但那是守卫皇帝的安全工作,是很拉风,很酷,而且很重要的职位,一个农民出身的士兵而且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的人,可以被皇帝这样信任,足可见其忠义与实力,加上是那是唐太宗得天下的门,也能看出意义非凡,这个“守天下之门”日后他也做到了.就这样没什么战事,薛仁贵守了12年的半的玄武门,途中千古一帝唐太宗也去世了,纵观薛仁贵起家,是唐太宗亲自发现了这块埋在土里的金子,但是真正给了他叱咤风云的军事舞台的人是唐太宗的儿子,雄韬大略的唐高宗。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3月),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爆发。水冲至玄武门,保护皇帝的人大多都已逃命去了,薛仁贵很愤怒,说:“安有天子有急,辄敢惧死?”然后薛仁贵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以救高宗。高宗感其恩,说:“赖得卿呼,方免沦溺,始知有忠臣也。”多亏靠了你,我才没有被水溺死,我才知道这世上有忠臣啊.并特赐御马一匹。根据记载,这次山洪附近死了几千人.幸好薛仁贵在,否则中国历史可能就该改变了.唐高宗非常感谢薛仁贵,以至于日后多次提起这事,这件功劳也许大家认为不是什么开疆扩土的大功,但是皇帝认为这功很大,毕竟是救了自己一命,从此薛仁贵的人生上了一个新台阶.

将军已然不惑年,率起强兵平四方
  显庆二年闰月(公元657年),右屯卫将军苏定方进军西突厥 ,薛仁贵虽然没参加,但献出了最重要的政治决策,为苏定方灭西突厥做出了重要贡献.薛仁贵上书说“臣闻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伏。今泥熟仗素干,不伏贺鲁,为贼所破,虏其妻子。汉兵有于贺鲁诸部落得泥熟等家口,将充贱者,宜括取送还,仍加赐赉。即是矜其枉破,使百姓知贺鲁是贼,知陛下德泽广及也。”意思就是出师有名,收买人心.苏定方,大唐名将,是李靖的嫡传弟子,李靖兵法的继承人,比薛仁贵年长20多岁,这样一位大将能接受薛仁贵这一个看门将军的意见,可见他对薛仁贵军事才华的尊重。苏定方最后成功的开拓西域也得益于薛仁贵的计策。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已经44岁的薛仁贵,终于开始自己统帅军队,开始了自己那传奇的军事指挥官生涯(唐朝将领多数都是人到中年才开始统领军队)。显庆三年(公元658年2月),薛仁贵和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骚扰高丽,薛仁贵率众一举攻克赤烽镇,斩首400人,俘虏100余人.同年6月,高丽派遣大将豆方娄率军3万人迎战唐军,被薛仁贵击败,斩首3000级。显庆四年(公元659年11月),薛仁贵率军与高丽大将温沙门大战于横山(今辽阳华表山),薛仁贵匹马当先。高丽军无法抵挡,大败而逃。已经是军队的统帅,还能身先士卒,足见勇猛与胆气。同月唐军又与高丽军战于石城,薛仁贵单骑冲阵活捉高丽一神箭手。此战开时,高丽一神箭手,连续射杀唐军10余人,此时薛仁贵怒发冲观,并没有用他最擅长的射箭与对方对垒,而直马冲过去,那箭手射箭全被薛仁贵躲开,近其身,将那神箭手活捉而回。同年12月 薛仁贵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押送东都洛阳。薛仁贵因功升任左武卫将军,封为河东县男。 生擒的那叫契丹王是薛仁贵生擒的第一位政权君主,瞧好了,后面还有几个“大王”被薛仁贵给活捉了。
  马上薛仁贵要开始进行他那下一段奇幻传奇了。

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10月),铁勒进犯唐边。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副大总管。出发前唐高宗宴请将士,席间唐高宗对薛仁贵说;“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唐高宗大吃一惊,又不好意思,当即命人取更加坚固的铠甲赏赐薛仁贵。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2月) ,回纥铁勒九姓突厥(九个部落联盟)得知唐军将至,便聚兵10余万人,凭借天山(今蒙古杭爱山)有利地形,阻击唐军。当年三月初一,唐军与铁勒交战于天山,铁勒派几十员大将前来挑战,薛仁贵应声出战,独挑几十人,连发三箭,敌人3员将领缀马而亡,敌大军见之,立即混乱,薛仁贵指挥大军趁势掩杀,遂不时,敌人大军投降.因为铁勒骚扰唐边境达数十年之久,薛仁贵命令将投降兵就地活埋,以除后患,蒙古航爱山现在还有坑杀遗迹.但是作为一名大将军坑杀应该没有权利坑杀这么多的人,这是和唐朝的民族政策相背离的,所以这应该是朝廷的指令.之后继续北进,将铁勒九部的首领伪叶护三兄弟生擒(第二次生擒政权君主了),从此回纥九姓突厥衰落.当时世间流传歌谣“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想想这仗打的多漂亮啊,战争本来是艰苦,残忍的事情,士兵能唱着歌回家,表达了军民将士们的喜悦之情。
  这次战役,仁贵虽然立了大功,但主将郑仁泰的犯了错误,导致了这次战争不完美。铁勒的思结、多览葛等部落本来要投降,郑仁泰不结纳,反而出兵捕获了对方的家属,赏赐给部下,这些部落只好逃亡。郑仁泰派兵追赶,不但没有找到敌军,还因为缺乏粮草,损失了许多兵员。薛仁贵自己也娶了一个妾。一回到朝廷,部队的许多将领都遭到朝臣的弹劾,唐高宗以功抵过,未加追究。
  天山之战本来可以一举消灭铁勒,开拓唐朝北方边疆,从而遏制东突厥势力的发展,但由于主将郑仁泰的严重政治性错误使得此战前功尽弃。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使得对唐边境威胁达数十年的铁勒族在不到一个月就马上衰败,可以说是古代将军唯一一位。接着就是薛仁贵自己指挥才能大发挥的舞台了,高丽灭国之战。

薛礼帅兵猛出击,两千兵马灭高丽
  说到对高丽的战争,隋唐两代四位帝王前前后后进行了数次征讨,隋炀帝杨广三征高丽,次次出兵30万以上,最多一次居然派出了112万,号称200万的大军(唐朝建国半个世纪都没有派出过30万以上的军队)结果次次失败,损失惨重,可以说强大的隋帝国的灭亡跟不断讨伐高丽有很大关系。唐太宗的征伐也被困在了安市城,成为这位伟大帝王的终身遗憾,而其他的征讨多为小规模的战争。而到了唐高宗时期,唐朝国力强盛,唐高宗雄才大略,决定完成父亲遗志,灭掉高丽。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与其弟泉男建、泉男产不和,泉男建自称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于是派其子泉献诚到唐朝求援。同年六月初七 ,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领兵救援泉男生;任命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担任向导。 左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共同讨伐高丽。9月,庞同善大败高句丽军。
  同年9月,薛仁贵统兵出征。12月,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司列少常伯郝处俊为副大总管,契苾何力、庞同善亦为副大总管并兼安抚大使,水陆诸军总管和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亦受李绩节度,诸路合击高丽。征调河北诸州县的全部租赋以供辽东军用。乾封二年(公元667年9月12日),李绩兵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留契苾何力镇守,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
  新城是一座战略极其重要的城市,是整个战场的军事血脉的枢纽,地位不言而喻,而且李绩自己也说了“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馀城未易取也。”而李绩却疏忽了对刚打下来的新城的防守,往往这样就会出事故,果然刚过几天,高丽总头领之一泉男建率大军夜袭二人的军营,新城告急。关键时刻,薛仁贵率军狂奔而到,神降天兵,突然杀到,把处于劣势的形式瞬间扭转过来,倒过来斩杀敌人数百人,解救了新城之围。
  同年10月 ,庞同善继续进攻,在金山路上遇到高丽大军10多万人,被打的落荒回逃,高丽军追的兴起,薛仁贵率本部兵马冲杀出来,将敌人大军拦腰截断,敌军大乱,薛仁贵领兵奋力杀敌,此战杀的昏天暗地,敌人数不剩数,最后薛仁贵大败高句丽军,斩首五万人。(注意啊,斩首多少人并不是敌人的总兵力,而指的只是斩杀的人数,并没有算逃跑等的人数)唐军乘胜攻占南苏(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木底(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苍岩(今吉林集安西境)3城,与泉男生部会合,赢得了金山之战的胜利。高宗亲笔写诏书慰劳仁贵:“金山大阵,凶党实繁。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敌,诸军贾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业,全此令名也。”金山之战是唐初年的罕见的大规模遭遇战,是灭高句丽四大战役最关键,最大的一次战役,基本消灭高句丽精锐部队,为彻底胜利奠定基础,此战由薛仁贵亲自指挥,功不可没。
  同年的11月下旬,薛仁贵仅带2000人的兵马向前进军,发兵扶余城(今吉林四平),有的将领大力反对,认为人实在太少了,搞砸了不好收场但是薛仁贵说:“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不在多少,就看你主将会不会用,历史上能说出这样“大话”的将军也没有几个。兵贵神速,接着一场人类战争奇迹又出现了。高丽派出数万大军快速出兵新城,想夺回主动权,这正好就应了薛仁贵的道了。当敌人行军的时候根本无法想象唐军居然会那么快就打过来.时逢冬天,东北大地,白雪蔼蔼,薛仁贵2000玄甲骑兵全部着白衣.当他们发现敌人的时候,薛仁贵当机立断,利用骑兵平原优势,冲杀敌人.于是在白色的雪域平原上,正在行军的高丽兵看见一大团白色飞冲而来,还以为是雪崩呢.薛仁贵指挥杀敌,用了7个时辰,不到15个小时的时间斩杀俘虏敌人万余,剩余军队四散溃逃,这次战役也要看出唐玄甲军的战斗力恐怖之处,据考证这是最早利用保护色的战役
  接着薛仁贵率领2000将士继续前进,乾封三年(公元668年2月20日),薛仁贵的部队攻占坚固的扶余城.之后高丽连续40多座城市直接向薛仁贵投降,薛仁贵声名雀起,威震辽海,神威四方,自此,高丽所最惧怕之人为薛仁贵。
  就这样薛仁贵大军沿途破城抵达平壤城下,与从行军大总管李绩等诸路大军会师平壤,大军合围,攻破平壤,薛仁贵亲自接受高丽国王投降,根据史料记载,高丽国国王高藏在向薛仁贵投降签字的时候,连抬头看薛仁贵的勇气都没有,威慑力到了何种地步。。。真有张辽使江东小孩夜不敢哭的风采。自此,隋唐几代帝王灭亡高丽的愿望终于在高宗这里得到了实现.如果仔细研读过这段史料的话,大家会很清楚,高丽实为薛仁贵所灭,他起了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而并非是李绩。
  可是呢,后世史书上却把征东的大功劳给了李绩。薛仁贵在灭高丽四大战役,新城、金山、扶余、平壤中的金山和扶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消灭有生兵力最多的金山之战,和破城最多的扶余之战几乎由薛仁贵独立打胜的,同时他也参加了大部队都参加的平壤战役,并且救援了新城,没有让李绩的错误导致战局的崩盘,所以灭高丽的关键性人物是薛仁贵。后世百姓也著写《薛仁贵征东》以纪念这位英雄人物。
  高丽杨广3次征讨,唐太宗再次次征讨均告失败,虽说薛仁贵时期,高丽内部有政治分裂。但是薛仁贵能灭,可见其实力。
  之后,高宗命薛仁贵率兵留守平壤,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城。他任安东都护期间,做为地方长官,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立即投身于恢复和平,恢复生产,医治战争创伤的工作中。史书说他这时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治理盗贼,提拔任用高丽的人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百姓,一时间高丽人都非常喜悦,忘记了亡国之痛。(史书原文为“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丽士众皆欣然忘亡。”)
  从这里看出可以使人忘记亡国之痛,可见薛仁贵的政治才能是非常出众的,同样他又当上了看门将军,不过是中国东大门的看门将军,也应了守天下之门这一说。总章二年(公元669年)薛仁贵编撰《周易新本注义》这是世界第一部辨证法理论的军事著作,军事价值很高,很了不起.这时期是薛仁贵最风光的时期,是他人生的顶点,但是人会有低潮的时候,随后薛仁贵进入自己人生的最低点。

人生总有低落时,花甲饮恨青海湖
  那就青海大非川之败了,有的只知道薛仁贵简单事迹的人,看见薛仁贵的评论总会说,唐朝初年薛仁贵青海大非川大败,是唐初最大的败绩,导致丢失安西四镇等重大损失,我只能说我很无奈,当不了解一件事情的真实情况的时候,请不要妄加评论。
  吐蕃进军西域,薛仁贵已经56岁了,只要稍稍仔细了解就可以知道薛仁贵的在这场战争中的计谋。唐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乌海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事机,破贼即回,又烦转运。彼多瘴气,无宜久留。大非岭上足堪置栅,可留二万人作两栅,辎重等并留栅内,吾等轻锐倍道,掩其未整,即扑灭之矣。”这是主帅薛仁贵同副将郭待封之间的一段对话,意思就是乌海路途远而且险要,车很难行动,如果带着辎重走的话,就把破敌的机会给延误了,我们打败敌人就班师回朝,如果再把辎重从远处来回搬运很麻烦。这地方瘴气很浓,大部队不留太久,这地方的地形正好适合安营扎寨,给你2万人留在这里看辎重粮草,我带兵快进破敌人。注意这句话“破贼即回,又烦转运”,灭完敌人就班师回朝了,运送辎重很麻烦,薛仁贵为什么要说这句话?难道吐蕃军会立刻主动来找他?就地与唐军结束战斗?那薛仁贵为什么要轻装前进去找吐蕃军?这不又走远了,况且这是大仗,不是消灭一万人可以解决问题的,为什么呢?这就是薛仁贵的计谋了--抛砖引玉,他前进到乌海干掉吐蕃一万来人,他算得出吐蕃一定会判定唐军这样的速度攻击,一定是轻装部队,而粮草肯定是放在后方了,吐蕃一定会马上集中兵力去找唐军的粮草,因此他的军队集结会仓促,而且这是吐蕃和土谷浑的联军,而他到达郭待封的防守的地方的时候,郭待封是据险而防守,以益待劳,用2万军队守城当住20万军队,阻挡他一段时间没问题,这时候薛仁贵再杀回来,薛仁贵的军队是乘胜而回,鼓励他的将士,是去救兄弟,而且是救粮食去了,等到薛仁贵回,吐蕃那是疲惫之师,薛仁贵从后面出现,郭待封再出来,这是前后夹击,10万军队就可以大破吐蕃20万,这就是为什么他说运送辎重麻烦,因为他想的就是把吐蕃军勾引出来,然后就地全部解决,薛仁贵之前可用2000人干掉好几万人过,这是多么周密的计谋啊,兵法曰“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人问了,薛仁贵这不是犯兵家大忌吗?恩,他就犯了,真正的艺术型军事指挥家是因地制宜的使用计谋的,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会按部就班的将军打不出漂亮仗。咱开国大将陈庚还使用过2次埋伏的计谋,这不也是兵家大忌吗?可是人家是大胜.可见薛仁贵的计谋到的何等地步。按照安排,吐蕃基本就栽在这里了,可是因为一个人,这一切都成设想了。
  那个人就是薛仁贵的副将,名将郭孝恪的二儿子,郭待封,也就是给薛仁贵看粮草的那个,那郭待封是名门之后,并且出征前官位甚至和这个农民出身的薛仁贵一样高,凭什么当他的副将啊,所以书上就写了“多违节度”,总违反命令。按照开始的计划实施,薛仁贵先打到乌海,胜利了,砍死一万来人。这下一步就完蛋了,郭待封没听薛仁贵的,继续带着粮草前进,薛仁贵知道这事情以后差不多就预感要完了,他再带部队回去接郭待封,在平地上让敌人的优势兵力给包围了,那就彻底完了,他下令让郭待封快点走,郭待封也没急行军。等快到了乌海了,还没碰上薛仁贵呢,人家吐蕃的20万军队真出来了,郭待封这小子把粮草辎重全丢了。薛仁贵听到这个,也就知道基本完蛋了。然后吐蕃纠集40万军队和薛仁贵这支7万人无粮食的军队决战,还是归于薛仁贵能打啊,才能保下一些军队,吐蕃应该也损失很多,否则他完全可以杀了薛仁贵,为什么不杀呢,他被薛仁贵这种气势给震住了,他们想象的到,这次他们利用了唐军将帅不和的矛盾,取得了胜利,但是如果再来一个薛仁贵,他们就受不了了,可以后世唐朝再鲜有薛仁贵这样的人物了。这次战争并没有全军覆没,且《旧唐书》上也没有记载,只是宋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写了,但是议和罢兵和全军覆没明显矛盾,旧唐书的记载应该是真的。本来这场战争完全可以压制住吐蕃,估计也不会发生92年之后长安被攻破的惨景了。 
  任何战争的溃败都有其溃败的根源,大非川之战战败的根源其实还是源于唐朝的府兵制度的过时,和唐朝的第三代将领的匮乏,至薛仁贵、裴行俭后唐朝第三代将领几乎断代了,像后来的张守圭、薛讷、阿使那忠这些将领在薛仁贵死了将近20年才展露头脚,大非川之战前期选将当时成为唐朝最头痛的问题,以当时的情况看,主将的选择薛仁贵是绝对正确的,关键还是在于副将的选择。郭待封曾参与过灭高句丽之战,不过是做为李绩的副将,当然可以看成朝廷重点培养的对象,实际上在灭高句丽战役上面郭待封并无实质的战绩,而大非川之战将其用为薛仁贵的副将也理所当然的是为了将其栽培。曾经刘仁轨上表提拔薛仁贵长子薛讷为薛仁贵的副将,不知什么原因被朝廷否决,以至于薛郭两人的矛盾显现出来。薛仁贵是个伟大的军事战术家,而郭待封除是郭孝恪的儿子以外,其实就是个草包,一个天才却由一个草包来做配合,那只会拖人家后腿。
  根据大非川战前薛仁贵的分析和整个战役的具体部署,可以看得出,薛仁贵是对整个战局有着一个相当精确的分析,在薛仁贵出兵的同时,唐以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牵制吐蕃在西域的兵力,与薛仁贵遥相呼应。可见,唐廷为此次征战下了一番功夫,薛仁贵使“围魏救赵”之法,同时西域布置的兵力起牵制作用,战略部署也可谓高明。郭待封首先不听命令,将粮草辎重带离防守区域,然后又以樟气和高原反应为理由将粮草缓慢押运,导致整个战役的蹦盘,其主要责任是无法推卸的。大家都知道,苏定方灭了西突厥后,安西都护府久于战事,军队士兵的战斗力也是比较弱的。     
    大非川之战的战败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唐军安西都户久与战事,实战经验薄弱,安西兵战斗力不行。
  2唐朝政府队是仓促应战,战前准备不充分。
  3唐朝府兵制的弊端在这一事情完全显露,国家将领匮乏。
  4郭待封贻误军机。
  5敌军主将葛尔钦陵是吐蕃全史第一名将,战神,善于用兵。
  6薛仁贵面对郭待封的行动没有做及时的调整。
  7吐谷浑亲吐蕃,没有人民优势。
  本来此战的失败就非常具有偶然性,按照薛仁贵的战前部署,本身就是打敌一个措手不及,试想即使郭待封开始不听命令,但是如果将粮草及时押运到位,那结果又会是怎样?那么薛仁贵将马上切断吐蕃于吐谷浑的交通要道,以婆沙罗道为目标即可将整个吐蕃给瓦解掉。吐蕃号称40万,最盛时常备军才46万,而且多在西域四镇和吐蕃国内,所以这40万军不可能全都是吐蕃人,除苏毗、羊同外,大部分应当是吐谷浑人。邀击郭待封的20万军队,也当多是吐谷浑军(也说明吐谷浑国内亲吐蕃的占绝对势力)。这种联军的战斗力也不会太高,还有那么多人他有多少粮食来养?薛仁贵在战争前期的获牛羊万余,这说明他有意直奔敌军粮道而去,只要郭待封能按时将军需押运到,吐蕃40万将肯定面临灭顶之灾。
  薛仁贵是整个战役的负责人,对于战役的失败自然逃脱不了干系。他不是白起,宁做断头将,不做辱国将,没必胜的战争他就不去,薛仁贵是完全可以说受命与为难.记得他败后说了句话:“今岁在庚午,星在降娄,不应有事西方,邓艾所以死于蜀,吾固知必败。”说明他早就料到结果了,但他还是要去。原因还是派不出将,将一个安东将军派到安西去。在这种条件下,换成世界上任何一位将领恐怕谁也应付不了。因为朝廷权臣相斗弹劾,战败罪责完全由薛仁贵承担,本来死罪,但是高宗念其往日功劳巨大,贬为平民.但是薛仁贵的震慑力在这时候又体现出来了,薛仁贵离开辽东朝鲜以后不久,高句丽立刻发生叛乱,没办法,唐廷再才将平民薛仁贵起用平乱,薛仁贵到朝鲜。但是好景不长,后来因为一起杀人案(史料未清晰记载)有牵连,又被贬去象州,到了60多岁不得安宁。

清政廉洁父母官,爱民如子薛仁贵
  在象州,薛仁贵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被正史的有限篇幅给去掉了,但是人民不会忘记,在河东薛氏的家族志以及其他一些史书上清晰的记载着他感人的故事.在被贬象州期间,薛仁贵协助州官,治政安民,首先平息了匪患,又动员富户救济灾民,当久旱逢雨之时,又率领农民拦水浇田,其它打抱不平、调解纠纷、敬老爱幼等仁风义举枚不胜举,州民感之不尽。当薛仁贵奉命再次出征离别象州时,州民当道跪留,哭声震天。当次年得知薛仁贵病故时,州民建庙建冢以祀,感恩戴德。

老英雄带病北伐,露面击溃十万军
  不久,朝廷大赦,他又回来了。高宗毕竟还是念旧,召见了薛仁贵,说:“以前在万年宫,没有你,我都变成鱼了。你还曾经为我消灭过九姓突厥,高丽,中国北方,东方的向中国称臣,这都是你的功劳啊。我怎么会忘记你呢。但是,有人在我跟前告你,说你在乌海城下故意放跑了敌人,以致于失利。这件事让我非常遗憾现在辽西不安宁,瓜州沙州的路都不能通了,你怎么能安稳地睡在家里,不给我指挥打仗去呢?”就这样,薛仁贵被重新起用了,官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由此也可知,郭待封打了败仗后,回朝廷没有少给主帅薛仁贵栽赃。
  开耀元年(公元681年),已经68岁高龄的薛仁贵开始了自己人生最后的一场光辉战争.开耀元年,薛仁贵拜瓜州(治晋昌,今甘肃安西东南锁阳城)长史,不久,东突厥不断侵扰唐北境,薛仁贵又拜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治雁门,今山西代县)都督。次年,突厥酋长阿史那骨笃禄招集突厥流散余众,扩展势力,自称可汗,于永淳元年据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反唐 .同年 ,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因犯罪被囚),闻阿史那骨笃禄反唐,便诈称检校突厥部落以自效,趁机投奔于阿史那骨笃禄。阿史那骨笃禄因阿史德元珍熟知唐朝边疆虚实,即令其为阿波大达干,统帅突厥兵马,进犯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与单于府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
  同年冬,69岁高龄的薛仁贵带病冒雪率军进击,以安定北边。领兵去云州,就是今天的大同一带,和突厥的阿史德元珍作战。突厥人问道:“唐朝的将军是谁?”唐兵说:“薛仁贵。”突厥人不信,说:“我们听说薛仁贵将军发配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还能活过来?别骗人了!”薛仁贵于是脱下头盔,让突厥人看。因为薛仁贵威名太大了,以前曾经打败过九姓突厥,杀过许多人,突厥人提起他都怕,现在看见了活的薛仁贵,立即下马跪拜,把部队撤回去。薛仁贵来了就是打仗的,哪里会因为受了几拜就客气,立即率兵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斩首一万多,俘虏三万多,还缴获了许多牛马。
  永淳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公元683年3月24日),薛仁贵因病于雁门关去世,享年七十岁。唐高宗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洽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都督。薛帅的传奇的一生结束了。   

为民办事好儿子,千年之中万民仰
  当大家提到薛仁贵的时候,首先历史上给人的印象就是勇猛,残忍,甚至残暴.没多少人会认同他善良,因为史书上记载他在征西上演“三箭定天山”的神奇表现后把投降的铁勒数万将士全部活埋坑杀了,由于这段记载,有很多很多的人以为薛仁贵是个极其残忍的人,但是那些人仔细看过那段史料吗,仔细思考过吗?答案当然是不是,如果仔细思考过,你会发现薛仁贵没那个权利下令活埋数万人.首先征西的主将是郑仁泰,薛仁贵是副将;其次一个大将军应该没有杀这么多的人的权利,而且更主要的是这是数万人,换到历朝历代如果想杀这么多人都是必须朝廷下令的,他一个副大总管有何等高的权利敢做这种事情?再者详细看看这次的战争投降的情形,唐军是出师远征,路途艰险,当一下子就有数万人投降的时候,唐军受不了,最重要的,人活着要吃饭,不吃饭人就会饿死,这数万人的口粮怎么解决?唐军分给他们?那么双方都支持不了多久,唐军的人数本来就少于铁勒军,更不用提粮草.把他们放回去?那这次仗就白打了,战争不像电视剧,不可能一施恩德敌人就感动,铁勒军被放回去后很有可能就再次叛乱.再这种情况下,活埋数万敌人这样的命令只能由朝廷来下达了了。但是唐朝又和汉朝不一样,在汉朝,霍去病将军收复河西走廊的时候同样遇到过和薛仁贵同样的状况,当然他也杀了很多降兵,因为别无他法,只是汉武帝本身不管这些,杀就杀吧,取得实质的胜利才是重要的,然后给你大肆渲染英雄主义,杀降这些事情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唐高宗不一样啊,他是天可汗的儿子,要在各族面前摆个仁义之君的姿态,但是解决这个问题又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就牺牲个人利益,把活埋数万降兵的罪名放到薛仁贵身上了,也就造成后世认为薛仁贵性格是残忍的,其实这是冤枉好人啊.就是后来郑仁泰纵兵抢掠的时候,薛仁贵无法阻止,并且他已经功劳盖过主将了,他不能再表现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所以他“抢”了一个铁勒的贵族小姐,但这个“抢”和某些禽兽行为却不一样,他把那位小姐娶到了自己的家,当了自己的老婆,同时也救了那位小姐的一家。
  如果只说说上面这些,那么还无法认为薛仁贵多么善良,但是如果朋友们了解下他做父母官的时间里对百姓做的好事,大家一定会重新认识这位真正的英雄.在平壤,1400年前的薛仁贵庙依然好好地伫立在那里,受着当地人的崇拜祭祀。薛仁贵,一个征服者,在被征服的土地上竟然受到这样的礼遇,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但是翻开尘封的历史画卷,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文字,“唐高宗命薛仁贵率兵二万留守平壤,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安东都护。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城。他任安东都护期间,抚爱孤幼,存养老人,惩治盗贼,擢拔贤良,褒扬节义之士,高句丽士民安居乐业。”史书原文是“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丽士众皆欣然忘亡。”这个字意上的“侵略者”却在他的征服地被人们真诚地膜拜着,因为那里的人们念着他的好,念着他的贡献。
  薛仁贵在朝鲜的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朝鲜人民的服装上,有位朋友在抗美援朝期间,曾亲眼看到朝鲜老百姓,绝大部分穿的是白色衣服,就询问了当地的“阿巴尼”(长老),据说“我们穿白色衣服是为了纪念白袍薛礼(薛仁贵),我们很多州县还有薛礼庙。”当时部分志愿军还组织参观了平壤东郊凤凰山的薛礼庙。这与《新唐书》记载的薛仁贵在高丽“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是完全一致的。薛仁贵创造了中外历史上为占领国人民建立殊勋的历史奇迹。
  不仅仅在国外,薛仁贵在青藏高原战败后被贬到象州当了个小官,在象州,薛仁贵爱民象州城的表现也足以说明其仁慈宽厚的博大胸襟。
  有人说薛仁贵贪,纵观薛仁贵一生,他从来没入朝当过官,大多时候在边关,假使他真的是行贿,受贿的腐败官员,以他的能力混到统治中心太容易了.当年他东征辽东荣誉归来,太宗让他把家人接到长安来住,他回到家,见到了离别了两年的妻子,儿子,在古代作为一名出人头地的人荣归故里,都会花大钱把自己的家美美的修缮一翻,以来显示自己的荣耀,但是薛仁贵却没有做,1400年前,那是一个窑洞,还有一口土井,1400年后那仍然是一个窑洞,还有一口土井。    

戎马辉煌的一生,成绩傲人的名将
  现在来总结一下薛仁贵一生的主要功绩。
  先来统帅指挥能力。
  三箭定天山,利用擒王之略,仅3支箭就几乎摆平13万人。
  新城救援战,天降神兵,防止了败局的发生。
  金山之战,仅以本部兵马击溃乘胜而来的10多万敌军,斩首5万,击溃无数。
  扶余川阻击遭遇战,仅2000人对数万人,斩杀万余,败退数万余高句丽40多座城市闻薛礼之名直  接投降.
  69岁带兵出征的雁门之战,大胜突厥10万大军,完成人生最后一击。

  个人武艺高强表现
  安地解被群围唐将刘君邛之围.
  安市单骑冲进25万人的阵势,扰乱敌军,使敌军乱而无法战。
  石城活捉已经连射杀本方10余的神箭手。
  三箭定天山。
  与温沙门大战于横山,匹马当先,无人能当。
  曾经射杀外族3品将军7人,三军统帅2人突厥小可阐,吐蕃未氏那木,影响巨大。
  四位皇帝对薛仁贵的评价
  唐太宗: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唐高宗:古之勇猛者,无一人可敌卿。/卿左突右杀,所向无敌.
  唐玄宗:卿父勇猛罕见,古之未有。(对儿子说的)
  赵匡胤:猛焊一矣
  开耀元年,唐高宗对薛仁贵说的一句话更是极力的肯定这位大将军的功绩:“汉北辽东咸遵声教者,并卿之力也。”细细的感受一下这句话的意思,中国北方和东北的少数民族可以听从朝廷的指挥这都是你的努力啊,多么伟大的贡献。
  《唐书》评价
  仁贵骁悍壮勇,为一时之杰,至忠大略,勃然有立。噫,待封不协,以败全略。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上加明命,竟致立功,知臣者君,信哉!
  看薛仁贵一生的经历,早年是凭借自己的勇猛而成名,后来的指挥作战也是非常厉害的,可以说明是个军事家.在朝鲜做为地方父母官,大力发展生产,整顿民生,能使亡国者感恩,在象州的作为,说明薛仁贵的政治才能也是很突出的.即便那次大败也是本自己人出卖了.薛仁贵一生作战40年,仅败一次,其余全部胜利,一生没有犯过一次军事指挥上的战略错误,而且纂写的《周易新本古意》为世界上第一部辨证法理论的军事著作,可见其军事才能的出色.薛仁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能让敌人在未开战之时就下马跪拜的将军,他打败过铁勒等诸多外族侵略,是我国的对外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不该忘记的战神.
  薛仁贵是唐朝的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官至左威卫大将军、安东都护。终生喜穿白袍,因之,白袍即薛仁贵,薛仁贵即白袍。他为了保卫大唐社稷巩固和百姓安居乐业,戎马一生,出生入死,大战40年,功勋卓越。在朝鲜和象州的政绩也非常突出,他创造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一貌退万敌”、“良策息干戈”、“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等等赫赫功勋。其子薛讷,官至大元帅、宰相;孙薛嵩,官至六州节度使、平阳王;重孙薛平,官至太子太保、韩国公;玄孙薛从,官至上将军、河东县子。所有薛仁贵衍传的十二世裔孙四十七人和其它河东薛氏裔孙三百三十余位文武官员,为唐朝立国的二百八十九年,相继的二十一位皇帝尽忠报国,为中国历史的著名的“大唐盛世”建功立业。因此,“薛家将”是中国古代“爱国为民”的光辉典范。整个显示了以白袍薛仁贵为代表的爱国主义精神,闪跃着“白袍文化”的光辉.薛仁贵,一个让华夏民族骄傲的子孙,一个必须让人尊重的英雄,“白袍精神”也永远不会过时!
即使再微弱的光,也是刺向黑暗的剑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8-4-11 19:07:00 |显示全部楼层
赵云用的是长矛,薛礼用的是方天戟.

使用道具 举报

吉尔 该用户已被删除
吉尔 发表于 2008-4-11 19:50:08 |显示全部楼层
[s:88] 样子怎么差不多的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8-4-12 09:57:52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传说薛仁贵是天上白虎下凡.


唐高宗吸取了隋炀帝和唐太宗征高丽的教训,采取联新罗灭高丽之策.薛仁贵军团由辽东方向攻高丽,苏定方军团则跨海在朝鲜半岛登陆,先联合新罗灭百济,再联合新罗攻高丽.高丽就这样被唐军南北夹攻而灭亡.而且在灭百济后,唐军还与日本打了一场白村江之战,这也是中日两国军队历史上首次交锋.

使用道具 举报

刀笔客 该用户已被删除
刀笔客 发表于 2008-4-12 12:09:14 |显示全部楼层
乍一看还以为是赵子龙大人…… [s:88]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8-4-16 12:04:16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就武勋而言,赵子龙不及薛仁贵.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4-5-9 11:33 , Processed in 0.0386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