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查看: 5179|回复: 14

每周关注话题(8月份第四周)来袭!哈里波特 [复制链接]

Jason·S·密语者

求索者

沉默的法师 发表于 2007-8-19 10:47:16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非著名的魔法师哈里波特为全世界人民送上两样大礼。分别是电影“哈里波特和凤凰社”小说“哈里波特与死圣”。特别是小说,据说是哈里波特生平传记的完结篇。这个带着眼镜、脑门上带一道闪电型伤疤的见习法师已经用他的魔法创造了众多奇迹:创造了至少两个百万富翁:作者罗林、小演员丹尼斯。创造了又一些票房神话、小说销售神话…….
    一套小说为什么具有如此的影响力?笔者认为,每个人,特别是孩子,心中都有着类似的幻想:借助某种工具翱翔于蓝天上(不一定是扫把,但绝对不是飞机),在一座神奇的学校学习神奇的课程(肯定不是数理化)战胜邪恶,获得友谊和爱情(爱情视年龄段)而罗林正好把我们的幻想实体化,并且符合了绝大多数人的口味。不得不说罗林是个成功的作家,至少她选择了一个正确的题材把它正确地写了出来。
  现在,哈里波特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昂贵的首映式门票,排队购买英文原版的书迷、越来越多的盗版(也能证明影片的成功)都是这种文化的具体表象。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奇迹的创造者

  J.K.罗琳(J.K.Rowling ),英国女作家。本名乔安妮•凯瑟琳•罗琳,1965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她父亲是罗伊斯罗尔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罗琳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相貌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她曾当过短时间的教师和秘书。
罗琳热爱英国文学,大学主修的是法语。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记者坠入情网。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洁西卡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挤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24岁那年,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他一下子闯进了她的生命,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终于把这个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于是,哈利•波特诞生了——一个10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
作为一个单身母亲,罗琳母女的生活极其艰辛。在开始写作哈利•波特系列童话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罗琳因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时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把哈里•波特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不过,她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童话一出版便备受瞩目,好评如潮,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随后罗琳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进一步轰动世界。
  2000年7月,随着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杯》的问世,世界范围的哈利•波特热持续升温,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最新公布的销售数字显示,罗林撰写的“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集,已成为2001年英国最畅销的小说。它创下了用46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3500万册的惊人纪录。而根据“哈利波特系列”拍摄的电影自从上映以来,也纷纷在世界不少地方打破当地的票房纪录。2003年6月,她的第五部作品《哈利•波特与凤凰令》问世,再次掀起“哈利波特”狂潮。迄今,其作品已被译成60多种语言,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达2亿多册。
  罗琳女士和女儿住在爱丁堡。但单身的她,已于2001年圣诞节后节礼日(Boxing Day)与麻醉医师尼尔•默里在苏格兰的新居举行结婚典礼。婚事的办理相当低调,只有15人出席,而且出席者大多是双方的亲属。有趣的是,罗林与前夫所生的8岁大的女儿,在母亲的再婚礼上充任三位伴娘中的一位。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名叫戴维。如今,她与丈夫以及一对儿女生活得很幸福。

  以上文章转自百度网站

  关于小说
  笔者仅在表妹家里看过“哈里波特与魔法石”的小说。感觉这部小说是给12岁以下的小朋友写的。并不是说大孩子或者成年人不适合阅读这部小说,只是笔者觉得小说中的语言比较轻松,故事情节好理解,没有过于复杂的情节,人物名字好记忆(不像苏联小说…..)不过这也许是翻译的问题,故意把语言低龄化。就好像笔者早年间买的一套指环王,简直就是幼儿园老师念给小朋友听的童话故事…….看了一遍后,就扔在书柜里落灰了。言归正传,我倒是觉得小说的受众应该是较低龄的小朋友们。与其让他们去体会什么是“崔斯特和恩崔利就像光明和黑暗那样对立”不如让他们和哈里一起徜徉在九又二分之一站台(还是十又八分之三?我忘了)吃着巫师豆乘着火车去学习那些不太复杂的咒语…..
    由于笔者只看过一部哈里波特,对于小说也就说这些了,不正之处,还请多多赐教。
   关于电影
    笔者这几年倒是以非正规手段通过某种渠道把哈里波特的电影看得差不多了(除了最新的凤凰社)感觉:电影越来越“高龄化”影片色调越来越阴暗,恐怖情节越来越多。实在不适合小朋友观看。越来越多的精力用来制作特效,情节越来越空洞。魔法学校的老师们给我一种无能感。面临问题开始大呼小叫,大惊失色。结果,问题却被哈里波特轻松解决…….比如“密室”那部电影里的山精事件(还是大地精?味精?我忘了,就是学校里跑进一只拿着大棒子的怪物)老师们开始采取措施,把学生聚集到安全的地方(哈里和罗伊轻松的就跑了出来)在学校中没有看到任何去搜寻山精的老师或者学校员工。最后,哈里用插鼻孔的方式击倒了山精,老师们才出现……(就好像警匪片中警察只出现在战斗结束了以后一样…..)
  还有就是“小”演员们……成长的太,太快了一些……第一集中的哈里还是一个小男孩,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帅哥了……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电影毕竟有一个制作周期。
关于最新的一部哈里波特与凤凰社,没有看过,所以没有发言权。从网上找了一些影评,供大家参考

出彩的地方:
配角出彩
  纵观《哈5》我个人觉得在人物上最出彩有两个,分别是乌姆里奇和那对双胞胎兄弟;乌姆里奇是《哈5》中令人最讨厌的人,倒不是她对哈利的态度,而是她让原本快乐的霍格沃斯魔法学校,完全变得无生趣了;双胞胎兄弟是《哈5》中最搞笑人物,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大闹学院的场景是最精彩的一段,甚至比最后的大战还让人印象深刻,漫天的烟花,过目不忘。让我最喜欢的地方还有就是海格的那个弟弟和赫敏之间的那一点点小暧昧,我不得不三八地说,实在是金刚得可以,那么大个块头却对赫敏个小丫头言听计从,还替她挨了一箭,真是痴情。只可惜毕竟不是同一物种,身高差距又太大。
场面壮观
  就场景而言《哈5》中大的场景不多,其中预言球全部从架上倒下粉碎的场景,也堪称壮观的大场景。再来就是邓布里多在DA被发现后消失的那场个特技作得很棒,套用里面一句话“很有型”。 然而最有震撼效果的,自然是魔发部的激战。动作设计干净利索,看起来潇洒且实用,据说是动作专家取击剑姿势为基础,加上舞蹈的元素。老邓和老伏,一挥手便是大家风范,只是老邓更从容,老伏却有些凶猛。两方人物登场时都是忽然出现,不同的是食死徒由一团黑暗的烟雾幻化成型,而傲罗们带着一抹白光从天而降,一光明一黑暗,谁正谁邪一目了然。
  老邓和老伏的交手,是全片中最大气的战斗。傲罗与食死徒们的魔杖里射出的,不过是一束一束的光线,比起邓伏的呼风唤雨,实在是显得很小儿科。火龙,洪水,漫天子弹般的玻璃碎片以及破碎后的粉末,每个“招数”时间都不是很长,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窒息的力量。这一场景过后,全电影院鸦雀无声,都被震住了。
遗憾的地方:
令人遗憾的剧情
  在《哈5》中,让我记忆犹新的剧情要数。 狼殿的逝去(不想用“死”这个词因为我相信他没死!)来得非常突然,他与贝拉的决斗被省略了,变成了贝拉一击即中,显得狼殿真是不堪一击。就由于太突然,加上大家都有心理准备,居然没怎么觉得悲伤,而决斗后也没有渲染什么伤感的气氛,总之让人感觉狼殿的逝去似乎十分微不足道。比较失败。
  哈秋的那一吻比我想象中要长,各个角度拍了一遍,看得倍儿清楚。除此之外就再没什么他们两个作为情侣的镜头,情人节的约会被完全切掉了,多少有些遗憾。
2、三位主演的表现不够出彩
我最不满意哈利(丹尼尔)在天狼星的死,哈利居然一滴眼泪都没有掉?难道在他的心里天狼星还不如塞德里克的地位重要吗?至于其他俩位罗恩与赫敏(鲁伯特和艾玛)的表演还是不错的,但是戏份不是很多让人遗憾

转自新浪http://q.sina.com.cn/film_club/bbs/topic/tid=2308

    虽然哈5已经在国外上映半月有余,却丝毫不影响它在中国上映的热度:看电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本就是一种奢侈消费行动,对于真正的哈迷来说,枪版的低劣特效当然满足不了他们的视觉需要;而那些可以在电脑上观看而不介意模糊银幕和牵强翻译的人本就不指望他们能走进电影院。
  在对哈5的展望中,我便曾对它做出可能沉闷和中庸的预测。如果老老实实地读过原著,我想很多人都会为这部电影担心。《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是所有七本书里最厚的一本,足足800多页,甚至超过了《哈七》。但要知道,哈七里要寻找和消灭四个魂器,还要交代所有主人公的命运。而哈五则仅仅做了承上启下的工作,浏览一下所有人在惊闻黑魔王重现后的反应,展开邓不利多的斗争总规划,围绕预言球做一点文章,最后加上一段稍显单薄的哈利初恋。比较平淡的故事,细节却很不少——这也正是一部好电影的大忌,也是导演最头疼的问题。之前的几部小说,最大特点是其中贯穿着一个大的悬念或是阴谋,而最后结尾的逆转将读者突然带入意想不到的结果——奇洛教授的头巾、日记主人竟是魔王、罪魁祸首斑斑、三强赛奖杯是门钥匙这些类似于侦探小说的路数恰恰是导演们最喜欢也是最容易表现的。

评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总评:7.3分

  如果纯粹从影片自身的质量水准及其与前作的比较来看,分数或许将远远低于7.3分。上映后各方的恶评也证实了哈5的不讨好。但一部改编的电影本身就要受到原著的颇多限制,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小说也的确是够难为导演的了。因此我才将哈5整体定为中庸而非平庸,虽然它仍然犯了很多严重的错误,但考较小说本身的改编难度,应适当将分数调高。IMDB上截至目前为哈5的打分为7.7,个人认为偏高。(国外哈5上映时间较哈7小说发行为早,读者很大一部分对结局期待的热情转移到了哈5身上,由此对它的偏爱也应被计算在内。)
  但影迷们对哈5的微词有些开始倾向于对哈6的怀疑(况且哈6的导演仍然是大卫•耶茨),对这种观点本人有几句话不吐不快。罗琳在前四本小说发行后暴富,第五本的厚度与营养比例实有圈钱之嫌,为了挽回名声,她明智地迅速压缩了混血王子和死圣的厚度,也将小说写得更加充实跌宕,因此对哈5的失望不应当祸及之后的两部电影。要知道哈利波特电影最终精彩与否导演固然重要,但决定因素仍然在小说质量上。因此哈5的宣传才远比哈4要低调得多,而本人对哈4的微词也要比哈5来得强烈。《火焰杯》无疑是哈利波特前五部小说的登峰造极之作,也应该拍摄成一部十分优秀的电影,但哈4电影除了特效乏善可陈,白白浪费了火焰杯大好的结构。而如哈5这样未能化腐朽为神奇的错误或许比浪费更应得到原谅罢。

编剧:8分

   哈5电影对原著做了很多改动:有求必应屋的告密者变成了张秋;魁地奇比赛被删除;《唱唱反调》被直接砍掉;哈利初吻直接改在了训练后而不是霍格莫德村等等。个人认为这些改动大部分实属无奈之举,更多是为了使节奏更加紧凑。这样一个大部头作品竟然只拍了两小时十分钟已经算是奇迹,而很多观众仍然表示他们已经昏昏欲睡,如果再把所有细节拉长,势必更加危险。而将海德的弟弟塑造成一个可爱大巨婴也更对观众的口味。但有些改动就得不偿失了:伦敦电话亭中韦斯莱先生没按密码就坐上了电梯,莫非电话亭可以自动分辨巫师与麻瓜?最后的决斗邓不利多军冲进魔法部发现空无一人,对实际情况也没做任何交代,否则最后福吉一干人等怎么恰好决斗之后就全部现形了呢……
  尽管有这些很多瑕疵,但电影中被屡遭诟病的零碎断层问题并不出在编剧身上,而是剪辑的问题。而哈5小说本身的零散对编剧来说也的确是个硬核桃,给出8分以表抚慰同情。

导演:大卫•耶茨 6.5分(特效6分、音乐5分)

  像哈利波特这样的电影,遭遇到第五部这样稍显单薄的小说究竟该怎么办?用特效来补!真正的哈迷对电影死忠,是一个固定消费群体,无论电影评价如何他们都会观看,也可以更理解导演第五部的不易。但对那些没有看过原著的人来说,这样的电影毕竟是有些寡淡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好莱坞在第五部上选择一个电视剧导演是很不明智的。或许最初的想法是这样更易于整合那些零碎的细节,可实际情况却是使那些本就零碎的东西更难以把握。
  携火焰杯余威,凤凰社大可以继续打特效牌,增加广角航拍、全景勾勒,避免过多纠缠在地面的细节上暴露出结构不足。但大卫•耶茨在这一点上却显然缺乏智慧,手笔不够大气,玩高难度特效也明显稚嫩。而在最后为人津津乐道的邓不利多与伏地魔的对战中,特效却又有些不对劲。巫师之间真正的对战是不应该仅仅对持的,两人把魔杖挥得好像荧光棒,火花四溅,却不是哈利波特小说中真正实打实的魔法了。(这让我想起了黄建中拍的《笑傲江湖》,独孤九剑本就不依赖跳跃,令狐冲又全无内力。可电视剧却拍得令狐冲与一般大侠打斗无异,辗转腾挪、运气使力、一塌糊涂,究其根本还是不读原著之过。)食死徒每次出现都是黑烟缓缓现形,而小说中移形只有四种:飞天扫帚、幻影移形、飞路粉、门钥匙。好像哪种都不是。特效不依托于原著怎么样都觉得不像,凤凰社的特技大部分与原著都对不上号。这样的特技难免会产生“以辞害意”的结果。
  好莱坞音乐几乎可以成为电影的第二演员。尤其是这种以气势取胜的影片,对音乐运用的失败是观众觉得哈5小家子气的重要原因。哈1音乐俏皮贴切、哈2音乐贯穿始终、哈3的幽暗、哈4的恢宏更是直追指环王。哈5呢?有一段可以让我们稍有记忆或是催生我们激情澎湃的音乐么?连小天狼星消逝都没有足够强有力的音乐用来煽情。哈5的音乐实在是单薄得不可原谅,让我们觉得这部电影显得“静悄悄的”。为哈5创作音乐的是Nicholas Hooper,此君过去也是个写电视音乐的出身,(哈5的创作班子好像一只匆忙组建的杂牌军)而且很不幸的是:混血王子音乐将继续由此君撰写……

剪辑:5分

  一部好的电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顺畅的剪辑,也很见导演的功力。奥斯卡奖最佳导演的电影至少有一半同时荣获了最佳剪辑。哈5电影结构上的零散其实与编剧的关系并不大,主要是它乱七八糟的剪辑,又缺乏音乐的过渡,于是经常产生一个镜头仿佛被突然切断,毫无暗示地便开始下面的讲述。
情节上剪辑的混乱还可以解释为逻辑才智的平庸,而动效剪辑的失败就完全是在审美上缺乏把握了。为哈5剪辑的是Fiona Weir,她也是火焰杯的剪辑之一,火焰杯的剪辑其实也存在不少问题,但特效、摄影和精彩的剧情弥补了剪辑的不少缺陷。而哈5自身的不足要求一个狠辣的剪辑,而实际的剪辑却让观众的大脑不停断电。

演员总评:9分

  一部哈利波特汇集了英伦最优秀的演员,而这也是哈5最大的亮点。可以说哈5中演员们的表演没有太多问题,乌姆里奇更是演得无可挑剔!

三人组(丹尼尔、鲁伯特、艾玛):8.5

    三人秉承一贯,不温不火。如果说哈利在第三部与第四部中性格上有比较大的转变,那么在凤凰社中顶多是继承而已。虽然在这部中他遭遇了更多的指责,邓不利多在前半部中又对他十分冷淡,但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这些细节都来不及让观众细细品味。不过这并非丹尼尔的过失。鲁伯特和艾玛在这部里戏份不多,不过没有什么差池,还算令人满意!

乌姆里奇(艾美达•斯丹顿):10分

  无可挑剔!何况这是演出《维拉•德雷克》中那样帮助未成年少女堕胎善良女人的演员,在这里却要扮演一个如此邪恶的老巫婆。但她表演得堪称完美:动作、神态、扭胯的小步子和尖细的音调,都让人恨到牙根痒痒。而我们知道,表演擅长的角色并不算难事,只有像斯特里普这样的“变色龙”才真正叫人肃然起敬!因此艾美尔达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小天狼星(加里•奥德曼):8分

  加里•奥德曼真正为中国观众熟知的应该是他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惊人变态表演!而选择由他饰演天狼星大概主要出于外形和优雅贵族气质上的考虑,戏份却没有更多可以让这位演技派牛人发挥的余地。不过奥德曼在暗示哈利可能遭遇危险的一段中脸部肌肉抽搐的一下可不是一般的演员能控制得了的。这里给奥德曼8分主要考虑角色对他来说并不具有多大的挑战性,而不是他演的不够好

伏地魔(拉尔夫•费因斯):8.5分

  据说费因斯刚接到这个角色时并不是很情愿:角色邪恶不说,还带着面具,浪费了如此英俊的容颜……不过形象上费因斯的脸型与气质倒也真与伏地魔有几分相像,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邪气。不过与上部一样,伏地魔只出现在了最后决斗的一场中,同样鉴于戏份问题给出8.5分,比奥德曼多得0.5分因为人家毕竟戴上了面具,而奥德曼却明目张胆地用他的英俊倾倒众生。

格沃茨的老师们邓不利多、斯内普、特拉劳妮等:8分

  邓不利多有所进步,没有再像火焰杯时一样大吼大叫,显得更加冷静。饰演斯内普的阿兰•里克曼原来多演苦情角色,在哈利波特中演出一个令人生厌的教授本来奇怪,但在哈7出版后我们发现这倒确实是有他的考虑,斯内普原来才是哈利波特小说的最大情种!才女爱玛•汤普森饰演的特拉劳妮从哈3开始就成为影片中的亮点,完全看不出她平日温雅的样子。大家都保持了自己一贯的水准,并无更多的突破和难点,因此给出8分。

贝拉特里克斯(海伦娜•邦汉•卡特):8.5分

  这位同样是戏骨级的“蒂姆•波顿女郎”非常善于饰演有些分裂和变态的角色(如《大鱼》里的独眼女巫和《搏击俱乐部》里皮特的女朋友)。有人觉得她把贝拉特里克斯演得有些疯癫,但能追随伏地魔多年并能在阿兹卡班存活下来的人怎么可能不是个疯子。

卢娜(Evanna Lynch):8.5分

  人认为在影片中小卢娜是一个亮点。原著中卢娜是一个有些令人讨厌的疯丫头,但在电影中把她处理得不那么特异,只是有轻微的“神神叨叨”而已,当然这一部分也源于《唱唱反调》被删减掉的原因。小演员Evanna自己做了胡萝卜耳环,看起来也十分可爱~给她8.5分!

转自http://q.sina.com.cn/film_club/bbs/topic/tid=2355《哈利波特》主演的当年和现在

  关于哈里波特与死圣,因为目前只有英文版,可参考的书评不多。这一篇还算不错:

  从《哈里波特与死圣》中,已经看不到多少属于儿童文学的段落了,它相反及似一本悬疑小说,虽然这样的基调从第一本开始就已经奠定,然而大结局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谜团总量要超乎之前的任何一本,同时,之前遗留下来的未解之谜,也要在最后一本之中一举解决,实在是很大的一项工程。这样一来,在角色塑造上,已经没有太多的空间让罗琳游刃有余了。然而我们看到,有关哈里,与之前的《火焰杯》中的面对责任,《凤凰社》中的面对怀疑误解,《混血王子》中的面对预言的恐惧一样,在《死圣》中哈利同样有他必须面对必须战胜的自我。
  其时,读者早就应该在有一种最终的大决战不可能是一场魔法剧斗,我们难以想象如同中国的一些早期武侠小说中的俗套情节一样,让哈利吃下某些灵丹妙药,或者找到一两本秘籍,又或者如同《天龙八部》中虚竹误破珍珑棋局而获得逍遥子毕生功力一样,一举功力大进,披靡魔法界。哈利和伏地魔的差距实在是天差地别,如果要凭法术的话,只能是螳臂当车。
  所以,拿到哈7的时候,我们要关注的只是罗琳怎样的将这个看起来已经无限扩大的圆的圆周拉回到封闭端,如何让人信服的难以指摘的添上最后一笔。
  幸运的是,我们大概不会失望,即使是最后的六章,回到霍格沃兹之后的战役,煽情到让人难以自抑,壮烈到群情激昂,庞大到波澜壮阔让人想到了这又是一部为了好莱坞影像效果制作的压轴大戏,若干年后可能就像指环王系列的《双塔奇兵》那样气势宏伟的映在影迷的脑中,这依然不是因为其俗而使人生厌的作品。
  因为,我们会感动,那些感动在什么桥段中呢?
  当罗恩的去而复返的时刻;当波特亲手而不是魔法挖下那个坟墓的时刻;当卢平回到唐克斯的身边的时刻;当帕西最后一个爬进了有求必应屋的时刻;当阿不思.邓布里多细说原委,这个在哈利心中曾经坚信过也愤怒过的老者展示其追悔与伟大的时刻;当然,少不了那个整个系列中谜一般的史内普教授如大多数读者所期望的一样甚至比我们期望的更多的时刻;而这些片断,其实,与魔法无关,巫师的世界,麻瓜的世界,同样是要崩溃的,面对的敌人,不是伏地魔(那已经沦为一个可笑的角色),而是,我们自己的缺乏为爱牺牲的勇气;保卫这个世界的武器,也同样不是魔杖和死圣三器,而是“最后要战胜的敌人是死亡”。
  是啊,真的是很俗套的桥段,然而这样的俗套故事,看了多次依然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欣慰感动。因为,这样的俗套道理,在我们的这个书本之外的世界,仿佛很容易,却一向只是知道,并不懂得。

转自http://www.xiaoshuo.com/jsp/bookcomment.jsp?id=0011013717“冰雪无极”的评论

  好了,各位。上面的长篇大论是不是已经让你头疼了?没关系,你大可不必去认真读它们。把你自己对哈里波特,对小说,对电影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让个多的人了解哈里波特。
在此,感谢转载文章的原作者。
  再有,https://www.tharuth.com/read.php?tid-12404.html这个帖子一定要认真看!仔细看!每天都要看!
  谢谢。大幕已拉开。我这个“司仪”就该躲开了。现在,是你们的时间了。
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痛苦却也洋溢着喜悦。前者令你成长,后者令你的旅途不至于无法忍受
dadac123 该用户已被删除
dadac123 发表于 2007-8-17 21:33:25 |显示全部楼层
和儿时的玩伴 每次电影上映的时候 都会一起去看
喜欢里面的韦斯莱兄弟
还有赫敏和罗恩的玩笑话

当看到烟花满天飞的时候 真的也觉得好开心 有恶作剧得逞的快乐心情
看电影的时候 也忍不住叹道 有些镜头 竟也真的没叫人失望

虽然也是有好些不足 (比如我最喜欢的小天狼星布莱克)
但是 每次看电影 也好像是自己给自己过的小小节日吧 总还是让人觉得开心

其实还想让马尔福的戏份多点点 记得那时看有说他的文章 演员本人实在是个很可爱很招人喜欢的家伙 最喜欢的竟然是钓鱼 钓鱼 别的都不管了 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绯村七。

神选者

ichigo 发表于 2007-8-17 22:10:50 |显示全部楼层
DVD 好难等啊..........


难道第一张图的右下角就是那个蛤蟆老太婆? 谁,谁选的角?! [s:121] 抗议!!!! 不够矮,不够BT啊!!!!!! [s:121]  [s:125]

使用道具 举报

希尔维亚

冒险者

slivia 发表于 2007-8-17 22:27:59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天到电影院去看了……马尔福同学彻底成为了龙套(可怜的小孩,出场次数还没他爹多),小天狼星死得非常炮灰(在看书的时候就觉得超诧异,居然就这样挂了!?)……那堆预言球毁得也非常彻底,虽然毁得挺有美感的……

使用道具 举报

dadac123 该用户已被删除
dadac123 发表于 2007-8-17 22:31:12 |显示全部楼层
咳咳 关于不够矮不够BT的评语
你看电影的时候 自会有想去扁那个谁的冲动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风之诗 林间驿站

四月の夕 发表于 2007-8-17 23:06:58 |显示全部楼层
哎~喜欢那个演卢娜的,似乎叫埃瓦娜·林奇...

使用道具 举报

绯村七。

神选者

ichigo 发表于 2007-8-17 23:48:34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dadac123于2007-08-17 22:31发表的 :
咳咳 关于不够矮不够BT的评语
你看电影的时候 自会有想去扁那个谁的冲动的。。。。


我要一眼看到她就有想冲上去扁,扁到死的效果啊![s:124]
hope is a good thing . --Andy Dufresne(Tim Robbins)

使用道具 举报

永夜都的放逐者

冒险者

蛇骨 发表于 2007-8-18 00:26:15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ichigo于2007-08-17 23:48发表的 :



我要一眼看到她就有想冲上去扁,扁到死的效果啊![s:124]

书里确实有这样感觉,我也觉得她不够"癞蛤蟆".
位面打开,通向 卡玛焚烧绝境

使用道具 举报

图尔贡·瓦达密尔

先知

群星的庇护-天蝎座 光之洗礼

天色已晚 发表于 2007-8-17 21:16:52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以下转自新浪网:




片名: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译名: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哈利·波特5
  导演:大卫·耶茨(David Yates)
  原著:J.K.罗琳
  编剧:迈克尔·戈登堡 Michael Goldenberg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
     艾玛·沃特森(Emma Watson)
     鲁伯特·格林特(Rupert Grint)
     拉尔夫·费恩斯(Ralph Fiennes)
     加里·奥德曼(Gary Oldman)
  类型:剧情/家庭/冒险/奇幻
  级别:PG级
  片长:142分钟
  出品: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发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
  制作:美国盛日影业公司
  引进: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联合发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译制:上海电影译制厂
  上映日期:2007年7月11日(美国)
       2007年8月11日(中国内地)
  官网:http://www.harrypotterorderofthephoenix.com/
  剧情简介:魔法黑手的逼近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赛考验之后的哈利·波特(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饰)终于迎来了他在霍格华兹魔法学校的第五个年头的学习生活。曾在之前的“迷宫大赛”中不幸遭遇凶残的伏地魔且险些丧命的哈利如今正要好好享受一下高年级的新学业的时候,却再次听闻噩耗频频——魔法学校的年轻学生们频频遭遇伏地魔的骚扰。而整个巫师社会却施口否认这个恶魔的归来,似乎所有人都在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魔法部的部长康内刘斯·福吉(罗伯特·哈迪)担心德高望重的校长阿不思·邓布利多(迈克尔·甘本饰)谎称伏地魔复活的消息,是为了破坏自己在魔法界的权威,从而进一步取代自己的地位。所以委派一位新的抵御黑魔法的教师监视邓不利多和霍格华兹学生的一举一动。但是德洛丽丝·乌姆里奇(伊梅尔达·斯汤顿饰)教授的抵御黑魔法课程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年轻的巫师们面对在威胁他们自己以及整个魔法社会的黑暗力量时,依然表现出能力有限且束手无策,当下的局势变得危机重重……

  而魔法界天生的黑势力的克星——哈利,在好友赫敏和罗恩的帮助下,开始了自己的反击行动。好友三人与一小群自称“邓布利多之军”的学生们在秘密会晤后,大家各抒法力并慢慢都学会了如何抵御强大的黑魔法,为即将爆发的一场黑白魔法大战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而伏地魔一方,也纠集了一匹魔法界的黑恶势力,伺机而动。一场饱含着复仇与阴谋的魔法大战徐徐拉开了序幕……鲁格/文









更多信息:新浪《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专区
http://ent.sina.com.cn/f/m/harrypotter5/index.shtml
我要用这把锤子打造一个世界

使用道具 举报

图尔贡·瓦达密尔

先知

群星的庇护-天蝎座 光之洗礼

天色已晚 发表于 2007-8-19 11:26:57 |显示全部楼层
晕,一开头是"非著名魔法师..."是故意的吧,嘿嘿,一定是楼主的手笔~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5-5-1 17:10 , Processed in 0.03161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