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查看: 6296|回复: 28

[动漫宝典] 银英动画杂感札记 第I辑 作者:shshd [复制链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9 09:30:22 |显示全部楼层
第1集 永恒的黑夜  

对于是否要看银英动画,我最初是犹豫过的。毕竟它是我钟爱的经典,如果改编得不理想,我可能很难接受。而之所以下定决心托朋友代卖了动画的DVD,就是因为听了SKY OF LOVE这首风格截然不同于绝大多数日本动画,大气磅礴,颇有史诗气质的片首曲。  

不过对于这首歌开头两句歌词的翻译,我有一点异议:  

I look above the stars are bright  
But I'm blinded by your eyes  

一般的翻译是“我抬头仰望天空,星光灿烂无比,但我却因你的光芒而盲目”。这个翻译虽然贴近字面,却前言不搭后语,逻辑上根本说不通。就我个人的理解,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星光虽然灿烂,但“我”却因“你”那的闪耀而眩目,以致连星光在“我”眼里都仿佛黯淡了。所以如果让我来翻译,我想我会翻译成“我抬头仰望 星光无比灿烂 却因你的闪耀而黯淡”吧!  

不管怎么说,银英四期的主题曲中我最喜欢第一期的,除了音乐,背景画面也喜欢----黑色的天幕中点缀着无数银色的星光,使人联想起帝国军的军服,其间又抹上一层湛蓝,在幽远和深邃之中凭添几分明快和温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闪耀着帝国阵营的璀璨群星----那些用军靴把星星踏在脚下,用胜利让星光黯然失色的人们----莱因哈特,吉尔菲艾斯,米达麦亚,罗严塔尔,奥贝斯坦,梅克林格,坎普,毕典菲尔特,鲁兹,瓦列,克斯拉,缪拉,舒坦梅兹,法伦海特,希尔格尔。。。。。。  

主题曲结束的时候,那一抹蓝色从背景中消失,剩下永恒的黑夜和无垠的荒漠,伴随响起的是雄壮的马勒交响曲和与主题曲同样具有史诗气质的旁白:  

“战争一代代持续下去,每一代经过战火的洗礼,最后只剩下无人的荒野。  

这些被烙印的伤痕随着时间消失了,这些伤痕说不定只有天上闪亮的星星曾经目击过,并且还记得。而这些星星总有一天会象流星一样注定了消失的命运。  

群星之间记录了一些曾经被传颂,不过至今已经被遗忘的人所留下的战争。。。。。。”  

这段对白如果和银英结尾处的对白对照来,或者说把原著结尾处那段熟悉的对白与这段动画开场白对照来看,感触尤深----  

“那些星星经历过数亿年、数十亿年的生命。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就一直闪烁着光辉,在人类灭亡之后,它们仍会继续绽放着光芒吧?人的生命连星星一瞬间的光辉都不及。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明白的事情。然而,认识到星星的永远和人世的一瞬的是人,不是星星。  

总有一天你也会明白的,明白人类重视瞬间的燃烧甚于冻结的永恒,明白一瞬即灭的流星的轨迹将会深刻于宇宙的深渊和人们的记忆当中。。。。。”  

而在正式剧情开始后最先浮现出的如女武神般飞翔于星海间的纯白色的大鸟----伯伦希尔上的全片第一幕对话,也刚好与这两短对白的内涵与情感相呼应。它改编自原著,然而略有拓充,感觉比原著的情感更深沉,回味更悠长----  

吉尔菲艾斯:“在看星星吗?”  

莱因哈特:“星星好美。老是一动不动地,永远都在同一个地方,不停地眨着眼睛,守护着我们。”  

吉尔菲艾斯:“是啊,跟这些星星比起来,也许我们的战争是太微不足道了。”  

莱因哈特:“的确,和眼前的这些星星比起来,我们的战争实在太渺小了。”  

。。。。。。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对白只能当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嫦娥应悔偷明月,碧海青天夜夜心”一类的浪漫抒情来看,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实在是(以下省略)。。。。。。  

改编者在结构的照应上的确花了一些功夫,未来的新帝国军三元帅在这一集中都露脸了。米达麦亚和罗严塔尔在军官俱乐部里关心失去了除吉尔菲艾斯以外全部得力部下的莱因哈特此战的前景,两个人的态度却有微妙的差异,罗严塔尔是带着怀疑和考验的态度,而米达麦亚则抱持着完全的信心。此外,奥贝斯坦居然也到军官俱乐部喝酒,实在是件很奇妙的事情----至少他成为莱因哈特部下以后好像就没再干过这种事。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9 09:31:11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也有几个问题。  

第一,就是杨威利的头发颜色,这是令我始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黑头发的魔术师,头发为什么是蓝色的?是害怕在黑色背景下太不醒目吗?  

第二,片中增加了莱因哈特对吉尔菲艾斯说“一定要打赢这场仗,作为给姐姐的生日礼物”的台词,这样安排可以成为引出安妮罗杰的故事的铺垫,而且也从最开始就把莱因哈特对姐姐的情感作为军事天才的另外一面展现出来,从结构上说是很不错的改编。但是,片中亚斯堤会战的时间是宇宙历796年1月,而官方公布的安妮罗杰的生日却在6月。。。。。。这样一来,只好认为动画中安妮罗杰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时间了。  

第三,片中莱因哈特开战时就吉尔菲艾斯说,如果那个“艾尔法西英雄”也在敌舰不知会不会有变数,而在梅尔卡兹向他报告“我军确定已经获胜了”之后,他还说“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还不知道会有什么状况发生,万一那家伙在敌方战舰上的话。。。。。。”,这个设定和原著中莱因哈特之前根本缺乏了解是完全不同。我觉得还是原著的设定更合理一些,因为杨在亚斯提会战之前除了“艾尔法西逃亡”之外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阶级也仅仅是准将,截止此时刚刚尚未建立自己的情报网的莱因哈特对杨的能力缺乏了解是很正常的----不要说杨的军事才干在同盟内部得到充分认可也是亚思提会战以后的事,就连已经是一级上将的莱因哈特也是在亚斯提会战中第一次被同盟军把名字和能力对应起来的。其实杨在亚斯提会战中的那个应变策略并不像以后的那些战法近乎于“奇术”,那实在是应付“中央突破”很正常的策略----我本人在第一次看小说的时候就猜到了杨会使用这样的战术,而莱因哈特在敌人已经放出大话之后居然对这样简单的战术都没有防备,合理的解释只能说是因为他在最后阶段的心态上“象个猎人而不是战士”,“忘记了敌人也是有武器有智慧的”,用原著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没想到同盟军会有那样的家伙”。----当时莱因哈特的想法可能是,如果同盟军中有这样的人物,又受到重用的话,早就该游所表现了吧?而同盟军此前的用兵毫无高明可言,所以才造成了轻敌。如果明知道对手难应付被这么简单的计策耍,就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顺便说一句,其实早在《千亿之星千亿之光》中莱因哈特已经因为轻敌吃过杨一次大亏了,或许作者是想让杨有个表现机会,但是,这就和亚斯提会战中莱因哈特的毫无警惕之心相矛盾了----不但莱因哈特,连吉尔菲艾斯都像压根忘记了同盟军中还有一个厉害对手在似的,这也实在太不合理了。---- 当然,在《正传》开始写的时候,《千亿之星千亿之光》的故事还不存在,莱因哈特和吉尔菲艾斯都无所谓“教训”可以汲取,所以严格来说,问题出在外传而不是正传,而动画为了配合外传强行改编,却反而影响了正传本身的合理性与自洽性。  

本集的片尾旁白是“话虽这么说,日后被称为常胜英雄的莱因哈特当时确实相信他已经稳操胜券了”,这是全片第一次提出“常胜”的概念,想想亚斯提会战也的确是精确诠释了“常胜”与“不败”各自内涵的战役。  

最后说说片尾曲。总体来说,银英的片首曲出现的是帝国众人,片尾曲出现的是同盟众人,但也有例外。比如第I期的片尾曲,在杨和尤利安并肩走出画面后,尤利安又回过头,独自一人朝远方走去,这时,莱因哈特的身影降落在他对面的上空,我想这就是对银英最后的大结局的暗示了吧!----想来当初开始制作时还没有确定具体要分几期,在什么时候完成制作,所以第I期的片尾已经暗示了全片的结局。而到了第III期的片首曲中,莱因哈特在无穷的宇宙中独自漫步,杨出现在他面前,却又从他身边擦肩而过,朝着他身后的方向越走越远。。。。。。这就是“魔术师一去不回”的寓意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9 09:32:17 |显示全部楼层
第2集 亚斯提会战  

对本集的改编有点不敢苟同----就算为了让米达麦亚和罗严塔尔在第一时间为莱因哈特的胜利碰杯,帝国的人们居然可以从转播屏上看到战场实况也未免太不可思议了。而与此同时,自由行星同盟政府居然可以宣称己方在此战中“大获全胜”----  

原著中的确写过不论战果如何,双方总是主张自己大胜的,但那主要还是因为绝大多数战役的胜负本来就很难说清楚,像亚斯提一战败得这么惨,也仅仅是免于全军覆没而已,就算同盟政府也没有办法完全掩饰的。也正因如此,才需要对杨的功绩予以大肆宣传----  

“是的,同盟军是战败了,所以才需要塑造英雄出来!如果战争大获全胜,反而没有塑造英雄的必要了。战败了,为了转移民众的注目焦点,当然要塑造英雄以博得赞扬,艾尔·法西尔会战时不也是这样吗?”  

原著中的这段描写是合情理的:如果真的是大获全胜,政府要宣传的恐怕就是自己的决策英明和运作得当了,哪里还会把杨捧上天呢?而动画中因为政府自称“大获全胜”,所以只能由杨私下说说自己是“败军之将”,“为了转移民众的注目焦点”这句台词变得莫名所以,而“如果战争大获全胜,反而没有塑造英雄的必要了”这句别具深意的台词更不得不删掉了。这种情形与帝国方对战况进行现场转播对比,给人的印象就是高登巴姆王朝的开明与自由程度似乎还远胜自由行星同盟。  

银英OVA版第1,2集与剧场版《新战争的序曲》反映的是同一段历史,当然,无论从时间还是成本来看,OVA版故事的完整性肯定是不能和剧场版相比的。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剧场版中有两处改编是OVA版本来应该注意到的:  

一 法伦海特的表现  

法伦海特是未来罗严克拉姆王朝的名将,就其经历而言无论是生还是死都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因此原著在描写正传第一场战役,也是他第一次隶属于莱因哈特麾下作战时,对这个人物是有所关照的。笔墨虽不多,却不能忽略----比如,他是五位提督中唯一对莱因哈特的作战方案持赞赏态度的,也因此被莱因哈特选为锋将,充分发挥其进攻上的特长,同时,他作战时表现出“不管最后功劳是谁的,总之打赢就可以了”的觉悟,这表示他是那种不会因为贪功而导致轻浮失败的人。法伦海特在亚斯提会战中的突出表现可以说是他日后以败军之将的身份而能深受莱因哈特器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是不该被忽略的。  

剧场版中除了原著对法伦海特的描写外,还特意增加了一段表现出法伦海特对莱因哈特的战术的认同的对话  

法伦海特:(轻轻一笑)居然被只会讲大道理的斯特汀说他是纸上谈兵!  
部下:那么,果然----  
法伦海特:或许可以负负得正吧!。。。。。。转换思考方法,很好,蛮有意思的嘛!  

这短短几句话不仅为日后莱因哈特对法伦海特的器重和法伦海特折服于莱因哈特的才能与器量向其效忠留下伏笔,对法伦海特和斯特汀同处于大贵族阵营时后者的“纸上谈兵”也是一个照应,还显示出法伦海特和米达麦亚“英雄所见略同”之处,可谓一举数得。  

令人遗憾的是,OVA版中的法伦海特除了一个极易被忽略的赞赏的眼神以外,就没有什么可以让人记住他的地方了----既没有表现他的思考见识,也没有表现他的勇猛善战,结果他在亚斯提战役中也不过和斯特汀一样单纯是托了一个英明长官的福而凭白赚了一场功勋而已。  

其实剧场版中用于表现法伦海特的见识与善战的篇幅极短,OVA版是完全可能抽出来这区区二三分钟时间的。但是现在的OVA版却只顾了表现梅尔卡兹而彻底抹煞了法伦海特,实在令人惋惜。  

二 拉普,洁西卡与杨的关系。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死要让观众“入戏”,通常属于以下情形:  

A 这个人的事迹本身给观众印象很深  
B 这个人死的场景给观众印象很深  
C 和这个人有关的其他人给观众印象很深,以致“爱屋及乌”  

但是拉普的死由于是在剧情尚来不及展开的第2集,所以对此前没有接触过银英的人而言,三者都不具备,恐怕很难“入戏”---- 也就是说,和看到一个普通士兵死前思念爱人在感觉上没有太大分别。毕竟这是战争片中用滥了的桥段,而表现手法上也毫无创意可言。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9 09:32:46 |显示全部楼层
相行之下,剧场版就花了大篇幅铺陈了拉普向洁西卡求婚前后的经过,杨的心情,以及宇宙港送别的场面,这样在拉普死以前,观众已经对他和与他相关的两个人都留下了相当的印象,所以看到拉普战死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一些感触了。  

感觉上,编剧对这段情节的处理有“鸡肋”的味道: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而原著作者就不会写这样的“鸡肋”---- 他虽然描绘过各式各样的死,却不会在情节尚未展开的时候去做事倍功半的渲染。像是临死前呼唤爱人的名字这样的情节,原著中也有过,那时在舒坦梅兹战死的时候。虽说舒坦梅兹和拉普一样,都是没来得及给人留下太深印象就战死的人物,但由于舒坦梅兹之死处在情节漩涡中,因而对他的死的加强渲染是有情节助力的作用的----当时的情形是,法伦海特在不久之前刚刚战死,帝国阵营还来不及从罗严严克拉姆王朝建立以来首次有一级上将战死的打击下走出来,紧接着又痛失了另一位优秀提督。舒坦梅兹的死,显然有“继法伦海特后的第二人”的含义。这两个人的死对人物情感和情节发展的推动性很强,它们加上米达麦亚被误传死讯,合起来导致了莱因哈特放弃一直以来对与杨威利进行战术对决的执著,改用直接把战略优势转化为战术优势的战法,而莱因哈特在好不容易把己方的劣势搬成平手,就要变成优势的时候却放弃了这一局面而主动提出和谈,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对法伦海及斯坦梅兹这两位一级上将、以及其他数百万战死者所产生的内心自责”。渲染舒坦梅兹死的场景,是有助于前后情感上的衔接的,而渲染拉普之死却没有这种效应。  

事实上,姑且不论独立存在的剧场版,在完整叙述银英故事的OVA版的一开头特意强调拉普和洁西卡之间的感情,我认为并不适宜,那和原著安排舒坦梅兹死时呼唤爱人名字在情节照应上的作用是不可比的。  

舒坦梅兹最后呼唤着爱人的名字死去,这个事实虽然不为莱因哈特所知,但在莱因哈特得知舒坦梅兹是因为自己没有结婚才不肯和相恋多年的爱人结婚而心理受到冲击的时候,观众的感情是有叠加效应的。而拉普临死前喊洁西卡的名字却不具备这种效果。原著中写拉普的悲剧,并不是为了控诉战争的残酷,而是为了引出同盟的腐败,洁西卡对特留尼西特的质问虽然以拉普之死为导火索,归根到底却是她本身的正义感使然。过份渲染她和拉普之间的感情,只会削弱这种质问的正义感和公正性,反而使她的行为带上了“感情用事”的嫌疑,在表现主题方面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最后,OVA版对杨在帝国军实施中央突破后采取的战术的图示与剧场版的不同,前者是被分割成两截的舰队各自迂回到帝国背后,再合二为一,咬住帝国军的后队,而后者却是两部份停留在原地,就地转身追击帝国军。毫无疑问,剧场版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在大兵团舰队的交战过程中,除非万不得已,否则集体反转是下下策,之前第六舰队的覆灭,以及之后帝国军的艾尔拉赫少将的死,都是这种愚蠢行为下的产物,杨怎么可能重蹈覆辙呢?在激战之中舰队调头的恰当做法应该是迂回,杨威利和莱因哈特也都是这样做的。在这一点上,OVA版的处理是正确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9 09:33:27 |显示全部楼层
第3集 第十三舰队诞生

对这集的改编,我仍然是不甚满意的。

首先是让杨因为拒绝参加殉国者的告别式而惹恼特留尼西特的安排莫名其妙。

杨是一个有原则的人,然而在原则之外是随遇而安的性格。虽然有时候装病闹闹别扭,但不该是在这样的场合。虽说特留尼西特把会场当成他个人的政治舞台,但告别仪式是为了捐躯者和他们的家人而不是为了特留尼西特举行的。这和杨的战斗虽然维护了特留尼西特的地位,但归根到底他是为了守护民主制度而战的是一个道理。杨可以为了特留尼西特领导下的政府去上战场杀人,却拒绝为了捐躯者及其遗族去参加特留尼西特主持的一个典礼,实在难以自圆其说。,

杨不参加这样的典礼,只会让人觉得他居功自傲,因为自己成了英雄就不把那些死者的牺牲和他们亲族的感情放在眼里。也许他是想给特留尼西特一个难堪,但事实上是把难堪是更直接地留给了所有的死难者和他们的亲人。

其次,原著中忧国骑士兵团针对的是杨在会场上表现出的“不驯”,用杨自己的话说,就是行使自由国家赋予公民的自由权力的行为。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这个阶段,杨这样有能力和名声的“不驯”的军人的存在对特留尼西特而言是危险性大于必要性的,所以,就算他是刚刚立下大功的英雄,忧国骑士兵团也可以肆无忌惮地对付他。而动画改成杨为了保护洁西卡才和忧国骑士兵团发生冲突,杨本身不再是被“针对”的对象,却削弱了原著的抨击力度。

虽然对改编有所不满,但作为弥补,这一集中的声像效果也带给了我文字所不能比拟的震撼。

“用我们的双手,向那黑暗专制的另一边传播自由!啊!自由的人民啊!我们是永远征服不了的!”

当人们纵情高唱自由之歌时,洁西卡正孤立无援地被赶出会场,她只能无奈地慨叹:“自由”的国家?

歌声才落,忧国骑士兵团就出现在她面前。如果不是杨的回护,洁西卡的下场可想而知。

最后,杨为了保证洁西卡的人身安全,不得不向特留尼西特去索取人情----罗严塔尔如果听说这件事,一定会发出又一次的冷笑吧!要知道,即使是在高登巴姆王朝,即使对于米达麦亚杀死大贵族子弟这样的行为,罗严塔尔还是可以“通过四处宣言如是米达麦亚在归回帝都以前死去,则将会视为暗杀,并将此事以超光速通信报告给帝都的军务省”使身为平民且身陷囹圄的米达麦亚在正式裁决下达前“免于冤死狱中”。而洁西卡,是一个刚刚为国捐躯的军官的爱人,她只是向特留尼西特提了几句口头上的质问而已----而且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提的,杨却不能利用公众监督去向特留尼西特施加压力,使她面于暗地里的迫害。这个国家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啊?这个在后来的故事中困扰了杨和他的战友们许久的问题,在此已经被尖锐地提了出来。

需要补充的是,这一改编并非全是改编者的异想天开,原著《没有武器的战争》一章中爱德华委员会的妇孺们的流血与舆论的颠倒黑白,为它的合理性做出了充分注脚,倒过来说,此一改编也为后来爱德华委员会的遭遇埋下了伏笔和铺垫.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9 09:33:51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集 帝国落日

莱因哈特的成长轨迹,特别是思想变化的轨迹,除了和安妮罗杰相关的部份以外都分散在正传和外传的不同章节中,而动画毕竟不可能像小说一样随处插述或补叙“从前的故事”,因此叙述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方面,我以为动画的改编是基本成功的。

在原著中,莱因哈特最初选择成为军人并不是为了夺取权力,而只是希望获得力量,使自己强大到可以把姐姐抢回来的地步,就象骑士拯救公主那样。其后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大贵族,才感觉到姐姐的不幸来源于不公正的权力机制,也意识到单凭一两个人的力量远不足以与这种以庞大的权力机器为支撑的不公正相抗衡,经过这样的观察--思考--蜕变之后,才有了在鲁道夫大帝塑像前立誓要以夺权最高权力的方式救回姐姐,同时消灭种种不公正的那一幕。因此,改革社会权力机制,扫除普遍性的不公正这个愿望产生的时间虽然晚于莱因哈特选择成为军人,却与“救姐姐”同为选择成为“篡夺者”的诱因,而不是“后来才有”的附带产物。(以上皆参见《永恒的黑夜》)

动画中将小说《起火点》一章中所补叙的莱因哈特第一次参加贵族舞会时思想上的触动,以及正传和外传中都反复提到的莱因哈特对大贵族躲在安全之处肆意践踏平民生命和制造无谓流血的憎恶感都嵌入了对莱因哈特成长经历的描述当中----年幼的莱因哈特带着一把手枪就想单枪匹马去救出姐姐,虽然是很幼稚的举动,但在一个十岁的男孩子而言却不失合理,与小说中莱因哈特一度以为“早日成为一个男子汉,赶快独立”就可以把姐姐救出来因而选择进入军校的单纯可谓如出一辙。此间,莱因哈特目睹了大贵族们举行舞会狂欢的场景,遂与吉尔菲艾斯有了一段衍生自原著中的客观陈述的对话:

莱因哈特:喂,吉尔菲艾斯,我们银河帝国正在跟叛军打仗,而且打得非常激烈,对不对?

吉尔菲艾斯:嗯,而且已经打了快140年了。

莱因哈特:那这些人在这个地方干什么呢?有那么多人死在战场上,他们居然还在这里狂欢?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吉尔菲艾斯:这些人的家属都不会被送上战场。他们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嘛!

莱因哈特:换句话说,这些人根本不了解人民的痛苦!

。。。。。。

就是这次舞会上的所见,使莱因哈特恍然明白光靠手枪是没有用的,只有夺取权力才能改变一切,于是邀吉尔菲艾斯一同从军。

动画改编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方面将莱因哈特决定成为军人和决心夺取权力安排在同一幕中(但此时的莱因哈特尚未表现出成为篡夺者的意向,应该只是想成为一个权臣,然而通过宫廷政变一类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愿望),加强了情节的紧凑性,另一方面却没有忘记强调在莱因哈特“夺取权力”之愿望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于私的正当怒气”外同时包含着“于公的正当愿望”这一事实,因而没有把“拯救姐姐”描绘成莱因哈特产生权力欲望的唯一导因。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9 09:52:53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将来我拥有什么,一定都会和你分享。名誉、权力、财富,都会分你一半。”  

五年以前,在帝国边境的卡布契兰加行星上,年仅十五岁、幼校毕业后第一次上战场,阶级还只是少尉和准尉的莱因哈特与吉尔菲艾斯由于受到不知何人指使下的暗算而被困在远离基地的一辆瘫痪的装甲车里。在冰雪覆盖的白银之谷的夜幕下,他们只能依靠隔热服的保温作用和难以下咽的黑面包来取暖充饥。就在他们分享着最后的一点冰冷的咖啡的时候,莱因哈特用同样铿锵有力而热切的声音对红发友人说出这样的话。在五年里,他们几乎形影不离,而在吉尔菲艾斯首次离开伯伦希尔去指挥大军的时候,莱因哈特把自己所倚重的乘组员的一部份转调到了吉尔菲艾斯身边,以实践当初的诺言。  
  
另一个情节是吉尔菲艾斯为造成卡斯特罗普的死向莱因哈特道歉,莱因哈特对吉尔菲艾斯说:“那是过去的阴影把卡斯特罗普害死的,并不是你的错。”“我们的做法跟他们不一样,没错吧?”而在吉尔菲艾斯退出之前,又感叹了一句:“你真的很善良啊!”  

第一句是对吉尔菲艾斯的安慰,第二句是对首次出征归来的挚友再次确认战斗的目标。这两句,都表现了莱因哈特对吉尔菲艾斯的了解和两个人的共鸣。而第三句,同样表现出莱因哈特对吉尔菲艾斯的了解,慨叹中却似乎暗含着未尝为挚友察觉的淡淡隐忧。  

或许在这个时候莱因哈特已经隐隐地预感到,虽然自己赞赏,珍惜甚至羡慕着吉尔菲艾斯那无暇的光明和善良,却未必也能永远保持与之完全一致的步调。正因为太了解吉尔菲艾斯了,才隐约预感到说不定有一天这样的珍惜反而会成为自己矛盾和痛苦的根源。----尽管此刻的莱因哈特或许不愿去想太多,他的思绪在这个时候确实已经伸向了比吉尔菲艾斯尚未触及的更深更远的方向。  

仿佛应和着莱因哈特那不单纯的心绪一般,鲁宾斯基命令部下搜集有关吉尔菲艾斯的情报以决定怎样来利用这个人,而这一集的片尾旁白说道:“齐格飞 吉尔菲艾斯由于镇压卡斯特罗普星系的反叛有功,被任命为中将,也就此成为罗严克拉姆阵营的第二号人物,这是谁都认同的事实。。。。。。”  

现实残酷的利爪,虽然尚未显露尖端,却已经隐隐闪出了寒光。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9 09:53:18 |显示全部楼层
第6集 蔷薇骑士  

第七次伊谢尔伦攻略战无论是小说还是动画中都有非常明显的漏洞。  

在动画中,蔷薇骑士乘坐的巡航舰自称来自奥丁,可是他们却是从同盟侧出口来的。试问,来自奥丁的巡航舰,怎么会由同盟境内的方向飞过来呢?----试想,驻守在中越边境的部队,如果碰上一辆从越南境内开过来的装甲车,说是来传达首都北京的秘密指示,这种事情有可能被毫无怀疑地接受吗?然则,不仅修特豪简和杰克特没有一丝疑心,就连指出“这是一个圈套”的奥贝斯坦竟然也毫无察觉----假如奥贝斯坦指出了这一点,杰克特就算再有勇无谋也不至于中计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9 09:55:19 |显示全部楼层
第7集 攻陷伊谢尔伦  

杰克特既然率领一万五千艘战舰向着同盟方向出击了,来自同一方向的杨舰队又是如何兵不血刃地靠近要塞的?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动画设计了杨舰队使用声东击西之计,故意把杰克特引向疑兵的方向,然后从杰克特部队让出的道路接近要塞。但是,伊谢尔伦回廊有这样的宽度吗?让一万五千艘帝国战舰向走廊直径外沿行动,以致对数千艘战舰的通过竟毫无察觉,那需要多大的回旋空间啊?  

十三舰队的行动本身已经不可思议了,但接下来帝国军统帅杰克特的反应更令人费解。当帝国军发现中计,回头追击十三舰队,并且注意到对方数量远少于己方时,奥贝斯坦建议立刻发动攻击,但竟被杰克特以“对方总数可能在两万以上”这样的推测加以拒绝。如果说同盟军数量超过两万,就是说伊谢尔伦回廊中总共聚集了三万五千战舰,而杰克特是从伊谢尔伦要塞一路开过来的(因为敌情不明,其阵形也必定是保持在随时可以迎战的态势)。试问,三万五千艘战舰在伊谢尔伦回廊中交错而过,帝国军竟对敌军的两万战舰毫无察觉,伊谢尔伦回廊到底有多宽啊?(要知道,“回廊战役”中法伦海特和毕典菲尔特总共才三万战舰啊!)  

小说中,杰克特是典型的有勇无谋,贪功心切,只知横冲直撞,所以才拒不听从两位僚友的建议,在连敌军的位置和数量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贸然率领全部兵力出击,其后又拒不听奥贝斯坦的阻止而踩入陷井,最后明知道要塞中的敌人已经控制了雷神之锤,还叫唤着“应战”,把己方士兵毫无意义地推向死亡。被不知不觉地引入雷神之锤的射程是无能,而明知面对雷神之锤还一味往前冲,就近乎愚蠢了。但也就是因为杰克特的这种性格,才会在上过一次当之后再上第二次当。  

可是动画中,杰克特发现上当后立刻向回追击,遇上了来不及入港的杨舰队,奥贝斯坦明确地指出,如果敌人真的已经控制了要塞,就会设法将帝国军引近,然后使用雷神之锤加以攻击。现在敌军以远少于己方的数量停留在这个危险之地,就说明要塞还没有完全被敌人控制,应该趁敌众我寡之际发动攻击。但是这个非常有道理的建议却被杰克特仅仅因为毫无根据的“敌军人数可能多过我方”的臆想就拒绝了。这样一来,突显了奥贝斯坦的智谋,但杰克特的性格却出现了矛盾:杰克特是那种把“临敌怯步”看得比打败仗或者战死还要坏得多的人,要不然也不会连敌人的数量和位置都不知道就从要塞中出击了。这样的人,应该是寻找一切理由将自己的“鲁莽”合理化才对。怎么可能在别人提出了开战的充分理由之后,去找一个极端牵强的借口不肯出击呢?---- 要是换成贪生怕死的修特豪简还差不多。假如杰克特是一个会因为毫无根据的荒谬怀疑就谨慎得不敢出兵的人,就算他第一次中计被调离要塞,也不可能在第二次,也就是明知道要塞已经被敌军控制了的情况下还一味前冲的。  

动画中的第三点矛盾是,它照搬了原著中杨在最后想放帝国军一条生路的情节。问题是,原著中帝国军处于要塞到帝国本土之间的位置,他们可以就此退回帝国本土,而动画中帝国军却是处在要塞到同盟境内的方向上,他们怎么回帝国啊?费沙走廊不会开放给上万艘战舰通过吧!  

此外,杨因为所谓“一念之仁”,却放任帝国军一万四千五百艘战舰(雷神之锤第一击消灭一千艘)进入同盟境内,而在广大空间中并没有一支同盟舰队的力量可以和杰克特相抗衡的。假如杰克特在同盟境内占领一个补给基地,等候帝国军派遣的收复伊谢尔伦的部队到来,然后与之夹击,杨准备怎么办呢? (这就是“回廊战役”中梅克林格和毕典菲尔特想用而没有用成的战术。彼时杨是出动了全部兵力“吓退”梅克林格之后再迎战毕典菲尔特。那个战术也有不合情理之处,这里暂且不论,但此时的十三舰队不过是一群残兵和新兵的组合,素质远远不能和后来打尽一国之粹的杨舰队相比,数量上又处于绝对劣势,就算全体出击也不可能吓退任何一个方向的上万帝国军的。  
  
而雷神之锤也不可能同时向两个方向发射)就算杰克特昏了头红了眼,非要马上报仇不可,也不可能像个白痴一样冲向雷神之锤,因为他完全有更好的报仇机会----杀入同盟境内就可以了。反正是抱定了必死之心,不论是攻占和破坏其军事基地,还是歼灭其警备部队,甚或与对方援军决战而灭亡,都足以令他从一个败军之将变成以一支孤军长驱直入同盟境内的传奇人物,何必徒劳无益地葬身于雷神之锤呢?即使杰克特死了,其他上万艘战舰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散入同盟境内会造成什么后果?如果任由它们活动,不知会有多少人遭殃,如果要消灭它们,何不当初使用雷声之锤呢?同样是杀人,前者还要搭上同盟军士兵的性命,杨竟会做这样的决定,着实令人费解。  
  
原著中的修特豪简与杰克特尚且只能说是无能或愚蠢,而动画中的这两个人已经很难说不是白痴了。问题是,连格林美尔斯豪简那样深得皇帝之心的人到了七十六岁也不过是个中将,一般人,就算是贵族,五十多岁就当上上将,可能是白痴吗?帝国统帅本部也许会派出无能的将领去镇守伊谢尔伦,因为同盟军远征军的司令官的表现同样无能,反而显不出帝国将领的无能了。但是,统帅本部却绝不可能把没有任何实绩,完全靠家世登上高位的人派到伊谢尔伦这样重要的地方去。何况就算修特豪简是白痴,杰克特也不可能是----照他那样的性格,如果没有一点真本事的话,恐怕早就死过多少次了。  

动画固然弥补了原著中的主要漏洞,改编的同时却又留下了新的漏洞。真是补不胜补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9 09:55:55 |显示全部楼层
第8集 冷静的义眼

本集在开头介绍了银河帝国和自由行星同盟建立及交战的简史。把比较枯燥的旁白回顾放在剧情间隙而不是第一集是聪明的,但为什么选这一集的开头?想想大概是为这一集中奥贝斯坦将要自白的他对高登巴姆王朝的痛恨做铺垫吧!

果然最先登场的人是奥贝斯坦。“我们迟早会把伊谢尔伦夺回来的,问题是这一仗由谁来打呢?”呵呵,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罗严塔尔。

当吉尔菲艾斯自荐愿意当莱因哈特的参谋时,莱因哈特回答:

“吉尔菲艾斯要以全军副帅的身份统率几只舰队,实在无暇再做参谋了。再说。。。。。。”

说到这里,莱因哈特突然收住话头,只用一句“不,没什么”掩饰了过去。

莱因哈特想到却没有说出口的话是什么呢?

“我需要这个参谋去做的事情,很多你会不喜欢的。”---- 联系前后情节,应该是类似这样一句话把。

当莱因哈特谈着放弃三长官之位一事时,吉尔菲艾斯默然不语,莱因哈特于是问吉尔菲艾斯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说。此处两人的对话,在小说中的翻译是:

“您应当知道,何必明知故问。”  

“别生气,是有关奥贝斯坦的事吧?”

我在最初读文字时并没太留意这两句话,直到看了动画中吉尔菲艾斯故意转过头,闭上眼不看莱因哈特,用不快的语气说:“人家打什么坏主意你一看就知道了!”,莱因哈特则笑着说道“别发火嘛!”,才想到到“明知故问”其实是个软钉子,而这段对话也是原著中唯数不多的吉尔菲艾斯在莱因哈特面前发脾气,莱因哈特心知肚明,笑语抚慰的情节。

动画在这幕场景中增加了一个情节,莱因哈特解释过自己的想法之后,拿起桌子上的一瓶酒,想要和解似地问吉尔菲艾斯:“这酒不错哦,要不要喝一杯”?

就算莱因哈特想喝酒,也可以叫人端进来。莱因哈特这种在绝大多数人面前作风严谨极其自制的人怎么会把酒瓶放在办公室里呢?很显然这是特地准备来“收买”吉尔菲艾斯的。如果是在从前,吉尔菲艾斯一定会欣然接受邀请吧----当初莱因哈特对吉尔菲艾斯发脾气的时候,吉尔菲艾斯尚且用一只蛋糕就“收买”了他,何况是倒过来呢?

然而这一次,吉尔菲艾斯却想都没想就硬生生地答了一个“不”字,不等莱因哈特再说什么,他已经站起身来,以“还有很多重要的事等着我办”为借口,不由分说地告辞了。  

“和解”效果不明显,又第二次吃了软钉子的莱因哈特只好低头看着手里那瓶酒,自我解围似地说了句“是吗?”仿佛不在意般地,却掩饰不住黯然和失落。

吉尔菲艾斯拒绝了莱因哈特的邀请后,自行走出了办公室。

也许就是因为在过去两个人的小小冲突,莱因哈特几乎总是任性的那一方,而吉尔菲艾斯几乎每次都是主动提出和解的那一方,所以此时的吉尔菲艾斯或许全然没有想到,他因为不满于莱因哈特的决定而在无意间拉开的这短短的的距离,会因为时、势、人的干扰而无法再轻易拉回,那没有立刻消除的隔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扩大,直到成为裂缝。。。。。。

原著中只写了吉尔菲艾斯的“言”,没有写他的“行”,但吉尔菲艾斯对莱因哈特任用奥贝斯坦这件事始终是不置可否的态度,并没有表现出完全的谅解。或许,吉尔菲艾斯认为自己是有必要让莱因哈特知道自己虽然尊重他的决定,却并不代表认同这一点吧!

其实,莱因哈特当然也是清楚地知道着的。就因为知道,才更需要奥贝斯坦,如果不知道这一点,一切都找绝对可信的吉尔菲艾斯商量就可以了,又何必把一个自己不喜欢,又明知道是相互利用的“危险人物”放在身边呢?

这一点点的不认同的怀有者如果是莱因哈特部下其他忠诚的提督,是远不足以与忠诚相抗,也就远不足以干扰与莱因哈特间的关系的。因为莱因哈特与其他部下之间本来就是被忠诚隔开了一条小河,所以这点不满放到他们中间,只会被冲没或在河中飘荡,造成不了什么实质性的影响。(罗严塔尔的情况之所以有变数,是因为他的忠诚原本就不是纯色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4-4-29 14:02 , Processed in 0.026660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