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查看: 1972|回复: 6

中国有可能2013年自己发射火星探测器 [复制链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1 16:41:55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任沁沁)“中国目前已完全具备独立自主探测火星的能力。随着地面测控能力的提高,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测控系统,发射自己的火星探测器没有任何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10日告诉新华社记者。

    此前,中国火星探测卫星“萤火一号”原定于2009年10月搭乘俄罗斯火箭升空,后来由于俄方技术原因,推迟发射,将发射时间改为2011年。

    “2011年、2013、2016年是目前火星和地球距离最近,最合适发射的时机。”鉴于2011年已经临近,他建议国家尽快立项,在2013年开展独立火星探测。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1 16:42:5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10-3-11 16:52 编辑

 中国科学院十日公布中国二○五○年科技发展路线图,其中二○五○年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明确提出,二○三○年前后,中国实现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二○五○年前后,载人飞行从月球基地飞向更远的行星,具备载人登火星能力。

  这份最新出炉的中国二○五○年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称,空天科学与深空探测能力方面,二○二○年前后,探测器可达火星,二○三○年前后,深空探测器实现高效星际航行和高精度自主导航,可探测木星等火星以远的行星,二○五○年前后,深空探测器飞出太阳系进入宇宙空间。空天技术能力在载人航天方面,载人登月前,在二○二○年前后,突破人在近地轨道空间站长期生存保障技术,建立长期有人逗留的空间站。

  对地观测与综合信息应用能力方面,二○二○年前后,发展大型综合对地观测系统、构建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实现全国组网,二○三○年前后,进一步完善大型综合对地观测系统,建成地球系统模拟网络平台,实现亚洲联网,二○五○年前后,地球系统网络平台实现全球联网,开展对地球系统变化与重大灾害的模拟、预警预测。

  同时,到二○五○年前后,中国还将突破激光超高速通信技术,建立以大型超压式高空气球为基础的平流层高空站,发展新一代平流层飞艇,并开展组网应用,使人们进入空间的方式更加廉价和高效。

  中国至二○五○年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主要内容有三:科学方面,针对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和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及预报,地外生命探索,实施空间科学卫星和探测计划;对地观测与综合信息应用方面,发展先进的地球系统综合要素观测系统,构建数字地球科学平台与地球系统网络模拟平台;空间技术方面,围绕超高分辨能力、超高精度时空基准、临近空间飞行、深空超高速与自主航行、空间高速通信、人类空间生存与活动能力等六大方向,突破关键和瓶颈技术。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1 16:46:33 |显示全部楼层
“萤火一号”探测器在今年6月出厂,只用了23个月的时间。“这在航天界算是一个奇迹”,陈昌亚的语气充满了自豪。

  虽然俄罗斯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但也因此带来了局限。“由于这次是俄方设计的轨道,这给我们探测器的研究增加了许多要求,我们必须面对“长火影”(长期火星阴影)。”陈昌亚告诉记者,国际上的火星探测器一般不走赤道这种轨道,但由于与俄罗斯探测器捆绑一起,这种探测器要到火卫1必须借助赤道轨道寻机着陆,而将“萤火一号”仍留在大椭圆赤道轨道上,从而将面临探测史以来最长的8.8小时“长火影”。

  8.8小时的焦急等待

  在“萤火一号”未来的火星之旅中,它将遭遇7次“长火影”,零下200多度的“黑夜”状态最长时间持续达8.8小时。而以太阳能为主要动力的“萤火一号”在此期间无法接收阳光,为了保存能量,部分单机不得不进入休眠状态以保持最低功耗,当“长火影”结束后再加热、加电唤醒。

  陈昌亚回忆起今年2月的那次试验,当时,实验室里一片黑暗,已见雏形的“萤火一号”正艰难地依靠自带的电池维系着休眠状态的运作,这里严格模拟着火星最严酷的环境:充满了液态氮和氦的空间,温度只有-260℃。

  在陈昌亚看来,这8.8个小时漫长的如同一个世纪。8.8个小时过后,“萤火一号”上的16台单机均能唤醒且正常工作,“这证明我们的设计正确、实验进展很顺利,我的心情也轻松多了。”

  2006年美国“凤凰号”也是因为火星的严寒,在“冻僵”后无法苏醒,能量耗尽致使其长眠火星。如果“萤火一号”最后实践成功,那将会创造穿越火影的最长纪录。

  5大技术难题最终攻破

  如今,深冷环境适应技术、活动部件及电子器件休眠-唤醒技术、姿控自主控制、深空测控技术、整星磁清洁控制技术等五项技术难关均已闯过,在23个月内解决了这些难题,也创造了国内航天研究史的多项第一。

  “目前,‘萤火一号’已经按照环境条件做完了所有的试验,一切正常。”萤火一号是继神舟载人飞船、嫦娥探月工程后,我国又一次重大航天科学计划,它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一个新里程碑。“它会带动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为深空其他行星的探测打下基础。”陈昌亚说。

  中国自主探测火星还需20年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发自北京 “火星有没有水,火星有没有生命”,为了解开这些谜题,人类自从进入航天时代,已经向火星发射了30多个各类探测器。今年10月,中国也将加入探测火星的队伍,向火星发射“萤火一号”。但真正实现“绕,落,回”三步计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航天界,火星有航天器的坟墓之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对《国际先驱导报》说,火星探测初期有三分之二的探测器都以失败告终。

  “萤火一号”在科技部立项时,焦维新是评审专家之一,他说:“首先要解决运载火箭的难题,要让探测器脱离地球引力必须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这样才能确保探测器不奔向其他天体”,焦维新指出,而目前中国运载“嫦娥”的火箭的速度只有10.9公里/秒。

  不过,焦维新指出,单从切入轨道而言俄罗斯现在已能做到百分之百成功,由他们帮“萤火一号”切入火星轨道应该不成问题。

  中俄联合火星探测副总设计师陈昌亚则向本报指出另一个难题,探测器的信号对地面指挥尤其重要,“一旦捕获探测器的信号,就像听到新生婴儿落地一样。”但在茫茫太空,信号十分微弱,“没有信号就无法判断探测器是否进入轨道,也无法对探测器飞行作出调整。”焦维新说,这需要建立深空探测网,但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像美国那样覆盖全球的深空探测网。“仅靠我们自己的国土现有的探测网和少量的探测船是不够的。”

  对于中国何时能自主探测火星,焦维新认为恐怕还要20年。“不仅需要研制自己的运载火箭、还要有自己的深空探测网,提高探测器的跟踪通讯能力,这里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一步步探索。”他认为大量开展国际合作是一条捷径。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1 16:50:41 |显示全部楼层
火星探测运载器任务设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1 16:55:39 |显示全部楼层
火星探测二期——“落”的初步方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1 16:57:49 |显示全部楼层
火星探测效仿探月计划,也打算搞三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3-11 17:00:46 |显示全部楼层
火星探测任务框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5-5-6 00:21 , Processed in 0.02453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