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楼主: ck7543

[音乐分享] BEYOND [复制链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2-28 14:44:0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10-3-2 07:50 编辑

海阔天空——BEYOND
  专辑名称:海阔天空
  歌手名称: BEYOND
  发行时间:1993年
  所属地区:中国香港
  专辑语言:粤语/国语/日语
  专辑介绍:
  “海阔天空”是黄家驹为BEYOND 成立十周年而作的,刻划着他们十年来的心路历程。有起起伏伏,有意气风发,有疲倦无奈,也有奋战不懈。
  这张专辑很特殊,一共10首歌曲,曲全部是出自“乐与怒”,但词有粤语的、国语的以及日语的。家驹再次展现了他个人的才华与魅力——日语歌唱的也同样十分的出色,尤其是 “海阔天空”的日文版——“遥かなる梦に Far away ”,无不让人陶醉在其中!不管世事变化多快 在音乐的世界里 一切海阔天空。
  专辑曲目:
  01. 海阔天空
  02. 爸爸妈妈
  03. 爱不容易说(国语版)
  04. 和平与爱
  05. 身不由己(国语版)
  06. 全是爱
  07. 情人
  08. 无无谓
  09.くちびるを夺いたい (“爱不容易说”日文版)
  10. 遥かなる梦に Far away (“海阔天空”日文版)
  
歌曲《海阔天空》

  歌曲名称:海阔天空
  歌手名称:BEYOND
  所属专辑:乐与怒(1993年)、海阔天空(1993年)
  词曲:黄家驹
  主唱:黄家驹
  歌词:
  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
  怀着冷却了的心窝飘远方
  风雨里追赶
  雾里分不清影踪
  天空海阔你与我
  可会变[谁没在变]
  多少次迎著冷眼与嘲笑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一刹那恍惚
  若有所失的感觉
  不知不觉已变淡
  心里爱[谁明白我]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仍然自由自我
  永远高唱我歌
  走遍千里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背景
  1993年,BEYOND出版了新专辑《乐与怒》,其中的《海阔天空》被评为当年最受欢迎的原创歌曲,这也是beyond的经典名曲之一。1993年6月24日,在东京富士电视台录节目时,黄家驹从舞台上不慎跌落,在医院昏迷六天之后,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海阔天空》也成了他的绝唱,悲痛的歌迷们惊奇地发现,这首歌的歌词简直是家驹一生的真实写照。
 意义:
  海阔天空是一首非常激励人的歌,它的意义也令人深思
  今天我 寒夜里看雪飘过~~~~~
  (想想当年的乐坛,只有beyond坚持着原创,坚持着自己的理想,香港的那种环境,就仿佛像是寒夜,看不到方向,这句词,我总觉得有这样的含义,雪,引申的是家驹的泪,所以我的理解是家驹在香港对这种恶劣的创作环境,感到无奈的叹息和寒心,流下了无奈的寒泪。)
  怀着冷却了的心窝漂远方~~~~
  (这句话就表明了家驹的寒心和无奈,为了自己的理想,只有收拾起自己的热情,无奈的远去日本寻求更大的发展,但是我还觉得家驹去日本,是要把这些美好的歌带给更多的人去用心倾听,去用心体会,因为他在呼唤和平与爱,不息的奋斗,自我的成就……他要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更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总是没有国界的,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而家驹和beyond,则是当之无愧的东方宝藏!)
  风雨里追赶,雾里分不清影踪~~~~~
  (写到这里,我就想到那首《城市猎人》中的“冷漠雾在这晚迈向他”,家驹为了自己的理想,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承受了多少挫折和创伤?在香港的地下乐队时代,看着无奈的香港乐坛,也曾有过迷茫,不知道前面是哪方吧?也曾考虑过,是否远去日本,离开那些热爱他的歌迷,离开它所热爱的故乡,是否真的是正确的?日本是否能容得下他的理想,接受他的音乐?有太多太多的问题萦绕在他的脑海,所以有感而发出了这句。)
  天空海阔你与我 可会变(谁没在变)~~~~
  (这句话是在问我们所有的人,可会为了身边的事物而改变自己的信念,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一切?这种改变,是否是自己期望的那样?这种改变,是否是自己能够控制得了的?,就象家驹无奈的远去日本寻求更好的发展,就像家驹的离去,谁可以改变?唯可叹造物弄人,所以最后有了“谁没在变”。)
  多少次 迎着冷眼与嘲笑~~~~~
  (这句词,让我想起看过的旧版的《午夜怨曲》的mtv中推销自己的音乐时被拒绝的片断,当 beyond未出名时,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音乐,承受了多少非议?多少冷嘲,当时乃至现在玩音乐,仍有多少被正眼瞧过?更何况是rock?很多人把玩摇滚的人看作是颓废的废物,没有用的人,没有前途的人,《莫欺少年穷》里面扮演世容岳父的那个人不就正是这样的代表么?)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坚持信念,迎接挑战,只向前永不倦”,这句话用在这里正好能衬托出这句的含义,正因为家驹从没有放弃理想,做着他认为他本人作为年轻人而应该做的事,才为我们展现了他那光辉的一生、傲人的风采、不灭的精神,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东西……)
  一刹那恍惚,若有所失的感觉~~~~
  (这种感觉,应该包含了告别故乡,告别热爱他的歌迷,不知道在远方所作的努力,是否能得到认可,不知去了日本,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等等许许多多复杂的思想感情的交织……)
  不知不觉已变淡 心里爱(谁明白我)~~~~~
  (这句话是接上面一句的,是说家驹随着创作的过程一点一点的不再犹豫,不再感伤,那种忧郁的心情慢慢的变淡了,消散了,剩下的是对所有人的爱的回应,用他的音乐来回应每个人对他的爱,用他的奋斗的结果来爱每个人对他的爱,最后的“谁明白我”是指他的远去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报答所有爱他的人,期望他们能明白他是那么的热爱所有的人,希望他们能明白自己的苦心。)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这句话我的感觉是家驹向所有爱他的歌迷的告白,原谅他告别了香港,远渡重洋,因为香港的环境没有办法容纳他的理想,他的自由,而他也说过:“自由是我的愿望,如果旁人不干涉我干任何事,多好!”而当时的香港,有太多的条件和因素限制、阻碍了他的理想,所以他只好重新选择一个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是为了他的音乐能够冲出香港这个玻璃箱,走向世界。)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这句话,大家都看作是家驹陨落的先兆,而我觉得家驹是在说,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渴望着成功,也害怕自己那么的努力得不到认同,得不到理解,看看《再见理想》、《谁伴我闯荡》这些,这些都或多或少的透露过家驹的这种心态,因为他太爱音乐,太爱那些深爱着他的歌迷,所以他怕他的努力不够回报那些他爱着的和爱着他的人,“忘掉一切烦恼,表现要到最好!”,这个“最好”,让家驹不息的在努力,在回报所有人对他的爱……)
  背弃了理想 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OH!YEAH!)~~~~~~~
  (有人说这句话表达了家驹对早先rock&roll乐队风格的改变的看法,表明了他想恢复乐队的风格,我认同这种观点,但我觉得剖析的不够全面,我的理解是背弃自己的理想,背弃了自己的信念,这无论谁都可以做到,因为有太多的外在因素在改变着人的思想,但是家驹是在此用非常高超的手法隐含的表明了他绝对不会抛弃自己的理想,不会改变自己的音乐信念,哪怕最后到了某一天,因为他的理想而导致只剩下一个人在听着他的歌,他也会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因为,有人理解了他的歌所要表达的含义,而那份理解,就是他最大的欣慰,当然,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
  (和上一句正好呼应,两段词应该算是设问句类型的吧,在这里家驹就说明了他仍然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永远的为这个世间去唱,献出他的关爱,令这个世界更加美丽,他要将他的歌带向世界,去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beyond的精神,他们所唱的含义,是博爱、和平、不息、奋斗、自我、自强……让那些冷漠的心,变得活跃起来,一起为了开创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使用道具 举报

one 发表于 2010-2-28 15:02:09 |显示全部楼层
8错8错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2-28 15:47:3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10-2-28 15:54 编辑

BEYOND专缉:1986年3月 再见理想 盒带
《再见理想》
BEYOND乐队早期,在未与唱片公司签约时,而自资发行的录音带,黄贯中负责美工设 计,采用他们四人很小时的照片作为封面,并用歌曲<<再见理想>>作为碟名,其中大部分歌曲反映的,是他们在 "地下",不被大众所接受时的感受:失落与无助 !

1987年1月 永远等待 E.P.
《永远等待》
这是乐队发行的第二张国语专辑,有《光辉岁月》,《午夜怨曲》,《岁月无声》等劲歌金曲,还有几首非常伤感的情歌,这种感觉只能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静静地慢慢地去体会!

1987年7月 亚拉伯跳舞女郎 L.P.
《阿拉伯跳舞女郎》
《阿拉伯跳舞女郎》这张粤语专辑,是BEYOND早期的重要代表作,整体上有浓烈的中东味,BEYOND五人穿着阿拉伯地区特有的衣装,弹着琴,敲着鼓,唱着歌。听完这张专辑,让我感到“他们的歌声放佛从很远的地方慢慢的向我们走来”!家驹独特的略带沙哑的声音与歌词和旋律行成了的整体!


1988年3月 现代舞台 L.P.
《现代舞台》
BEYOND的歌曲最大特点就是用歌声和旋律,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感受可以是振奋的令人激动的,也可以是伤感的,和无奈的!《天真的创伤》《冷雨夜》等情歌在以前是很少见的,但BEYOND情歌不同是一般的,都是怨曲风格,写得很有深度,好像一杯陈年老酒,要慢慢的品味!

1988年9月 秘密警察 L.P.
《秘密警察》
《秘密警察》是BEYOND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张金曲唱片,其中《大地》更不知感动了 多少人,它是乐队成军以来最为成功的作品,获得当年“十大劲歌金曲”的荣誉(其实,BEYOND并不十分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因为他们唱歌为的是与大家沟通,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有一些话要说!)《喜欢你》这首情歌更是家驹真情流露,描绘的是从前他为了音乐,放弃了自己心爱的女友。我们无不被家驹的投入歌唱所动折服,歌词更表现了对女友的无限眷恋,和心中的苦恼与伤感...

1989年7月 Beyond IV L.P.
《BEYONDIV》
这是BEYOND乐队由唱片公司发行的第四张专辑,故碟名取作《BEYONDIV》,也表现了乐队在音乐创作上的多元化,即有重摇滚的听后让人热血沸腾的《爆裂都市》,《午夜迷墙》,又有让人不紧垂泪的情歌《曾是拥有》,《最后的对话》还有激励青年人上进的《逝去日子》和描绘乐队成员内心感受的《我有我风格》。不过最为经典要算道出母爱伟大的《真的爱你》,四人各唱一段,加上结尾时,家驹独特的一段“吼”,听后不紧让我思絮万千!总之,这张专辑所表现的,正如歌中所写的那样:踏著步伐冲开新领域

1989年 大地(国语) L.P.
《大地》
这是乐队成立以来发行的第一张国语大碟,但其影响力并不亚乐队的粤语专辑,因为 有太多的好歌收录其中!全是以前唱红的粤语歌曲的国语化,但不是简单的“翻译”而是一种升华,一种“超越”。这里面的每一首歌都是经典之作,而且有几首还反映了BEYOND对社会问题的关心与看法,这是其它歌手不能带给我们的!

1989年12月 真的见证 L.P.
《真的见证》
这张专辑是新艺宝在89年底发行的,碟内收录了一些BEYOND重新演绎多年来为其它歌 手写的歌曲!<午夜怨曲>是我非常衷爱的.展现BEYOND乐队的独有的怨曲风格,加之歌词反映出年青人在成长路上遇到挫折时的感受,让人每听一遍都感动一次!

1990年6月 天若有情 - 电影原声音乐 E.P.
《天若有情》
这张是电影《天若有情》的原声大碟,其中有三首是BEYOND演唱的,都是相当不错的

1990年10月 命运派对 L.P.
《命运派对》
《命运派对》决对是你不应错过的专辑,BEYOND乐队用行动表明了BEYOND不仅仅是一 支成功的摇滚乐队,而且还用歌声表达了自己关注社会,指引人们用爱去驱散世上的困苦与不幸的博爱思想!更激励着年青人去战胜我,超越自我,而实现心中的梦想!以上这些在《命运派对》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光辉岁月》歌颂了黑人领袖曼德拉光辉的一生!《可知道》告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991年6月 光辉岁月(国语) L.P.
《光辉岁月(国语)》
这是乐队发行的第二张国语专辑,有《光辉岁月》,《午夜怨曲》,《岁月无声》等劲歌金曲,还有几首非常伤感的情歌,这种感觉只能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静静地慢慢地去体会!

1991年9月 犹豫 L.P.
《犹豫》
《犹豫》91年面世,同样是张金曲专辑,在一年当中同时有两张不朽唱片与大家见面 我们无不感叹BEYOND的过人才华!《犹豫》是乐队从非洲探访难民回来后写成的,家驹根据他在当地的所见所闻,并且深深感到人们的苦难,谱写了一首经典名作—Amani 歌中不仅反映了非洲人民的困境,而且高声呼唤世界的和平,BEYOND要让世人明白和平与爱才是世界最需要的!同时也是只有和平与爱才会让世界变美好...

1992年8月 继续革命 L.P.
《继续革命》
92年乐队加盟滚石后,推出的第八张粤语专辑,是乐队全盛时期的代表作,这十二首 歌,都是不朽名篇。其中《长城》这首豪气冲天并能引发起全体中国人爱国精神的劲歌,将永远回荡在我们心中!其它的歌写的也相当有深度,让人不紧陷入沉思中---勾起我们对过去往事的无限回忆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1992年 信念(国语) L.P.
信念
《信念》是《继续革命》的国语版.

1992年12月 无尽空虚 E.P.

1993年5月 乐与怒 L.P.
《乐与怒》是乐队巅峰时期的极品专辑---家驹也达到音乐生涯的顶峰,但可惜的是, 它同时也是家驹的绝唱。它以完整的音乐理念,娴熟且游刃有余的演奏出色地证明了BEYOND乐队在香港摇滚乐队的霸主地位。同时,《海阔天空》这首家驹演绎的惊世骇俗的极品将流芳千古,它的激情与豪迈至今不曾有人超过,包括现在BEYOND乐队自己!

1993年 海阔天空 L.P.
《海阔天空》
这张专辑很特殊,一共10首歌曲,曲全部是出自《乐与怒》,但词有粤语的、国语的以及 日语的。家驹再次展现了他个人的才华与魅力——日语歌唱的也同样十分的出色,尤其是《海阔天空》的日文版——《遥远的梦》,无不让人陶醉在其中!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2-28 17:09:58 |显示全部楼层
光辉BEYOND 深切怀念家驹不死精神
作者: 武建阳
在大街小巷的哼唱声中
我喜欢上了粤语
在校园内外的谈论声中
我了解了家驹


当青春年少的我慢慢成长时
Beyond悄悄地融入了我的心里
当花样年华的我渐渐长大时
Beyond陪伴着我共生息


他们是满怀理想朴素的少年
他们是摇滚天国不朽的神话
他们是热爱音乐执著的歌者
他们是香港乐坛伟大的先哲


他们反对翻唱歌曲
提倡原创精神
他们反对商业化的靡靡之音
提倡有意义的本土音乐


他们的歌曲以摇滚为基调
兼柔和为流行
建立了港台先驱的摇滚乐队
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摇滚风格


他们的歌词以现实为背景
兼追求为心声
题材广泛却都彰显出大气
歌词纯朴而又不缺乏深度


他们的音乐坚持理想和信念
饱含着人生的感悟与社会的责任
他们的作品呼吁仁爱与和平
体现了真理与真爱的捍卫与探索


家驹的英年早逝是香港乐坛的悲哀
是歌迷心底无泪的遗憾
他把生命定格在最光辉的时段
成就了永恒的光环


Beyond的无奈解体是香港乐坛的损失
是歌迷心底无尽的慨叹
它穿越了两个世纪把生命坚持为最长远
成就了超越的内涵


家驹,你永远是香港乐坛一颗璀璨的星
黑夜里,伴随我入梦
Beyond,你永远是歌迷心底一个不碎的梦
生命里,指引我前行


一个永不沉没的乐队
一种永远向前的精神
生有限但愿爱无限
美是对时间的反叛


让我们永远缅怀追忆黄家驹摇滚精神
愿我们不断地从Beyond的音乐里得到鞭策与启示
Beyond永生
家驹安息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2-28 20:02:33 |显示全部楼层
1.《海阔天空》
出自专辑《乐与怒》发行时间:1993年
毫无疑问,《海阔天空》是Beyond20年音乐生涯中最杰出的作品。只可惜,这首标志着Beyond真正走向成熟的杰作却成为黄家驹的绝唱。而这样残酷的现实却在某种程度上应和了《海阔天空》中悲怆的宿命感。我想说《海阔天空》是华语流行歌坛的《命运交响曲》,我更想说《海阔天空》是一个英雄面对理想的无悔无憾。

2.《真的爱你》
出自专辑《BeyondIV》发行时间:1989年
暖意融融的母爱赞歌《真的爱你》对于Beyond乐队意义重大,它是Beyond从愤怒青年开始关注普通人情感生活的开始。更值得一提的是,《真的爱你》的国语版《我知道你的迷惘》因为央视播出MTV的原因而风行一时,从而成为内地歌迷最早了解Beyond的作品。

3.《光辉岁月》
出自专辑《命运派对》发行时间:1990年
《光辉岁月》是黄家驹写给南非黑人领袖的一首感人至深的作品。在之前,还从来没有一个中国人的乐队或歌手、一首华语歌坛的歌曲能够眼界如此广阔。同样的,《光辉岁月》也可以被我们看做是对Beyond和黄家驹的一首赞歌:不管经历了多少风雨,Beyond已经拥有只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

4.《喜欢你》
出自专辑《秘密警察》发行时间:1988年
再热血的摇滚男儿其实也有柔情似水的时候,只不过我们很难看到这样的真情流露。但《喜欢你》这首歌却泄露了黄家驹心中的秘密——据说这首歌是黄家驹写给因为自己太爱音乐而忽视了爱情导致分手的女友的。这样一首伤感优美的情歌小品,让我们看到了黄家驹音乐之外真实的另一面。

5.《不再犹豫》
出自专辑《DELIBERATE犹豫》发行时间:1991年
自从《大地》开始,关于Beyond的改变是否是妥协和背叛理想的争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在Beyond受非议最大的这张《命运派对》专辑中,Beyond却用自己的歌声唱出了一往无前的勇气。

6.《大地》
出自专辑《秘密警察》发行时间:1988年
《大地》是一个转折点,它的成功是确立Beyond新的音乐风格的开始,音乐清新自然,涵关注社会和家国情怀。Beyond从《大地》开始真正找到了合自己的路线,也从而由一支半地下摇滚乐队迅速蜕变成为真正广受欢迎的主流乐队。


7.《Amani》
出自专辑《DELIBERATE犹豫》发行时间:1991年
《Amani》是Beyond乐队探访非洲贫困地区后创作的作品,作品中洋溢着对非洲饥民深刻的关怀、对战争残酷的控诉,以及对世界和平的向往。歌中反复出现的肯尼亚语祈祷词也为歌曲平添一份执着的苍凉。和《光辉岁月》一样,《Amani》在黄家驹去世后的华语歌坛成为难于复制的绝响。
无助与冰冻的眼睛,流泪看天际带悲愤,是控诉战争到最后伤痛是儿童,我向世界呼叫
amani(和平) nakupenda nakupenda(爱你) we we(我们)
tuna taka we we(我们需要你)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权利与拥有的斗争
愚昧与偏见的争斗
若这里战争到最后
怎会是和平."
每次听到这里都有心在颤动的感觉

8.《再见理想》
出自专辑《再见理想》发行时间:1986年
这是Beyond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他们自费出版的第一张专辑的主打歌和专辑同名曲。那个时代的黄家驹,还是一个标榜愤怒的金属青年。但在这首略显粗糙但是却充满激情的《再见理想》中,我们还是看见了后来那个善于营造旋律的黄家驹。而“再见理想”的宣言也随着这首歌成为他们接近自己理想的第一步。

9.《长城》
出自专辑《继续革命》发行时间:1992年
《继续革命》是Beyond所有专辑中制作最精良的一张,而《长城》是《继续革命》专辑中制作最精良的一首歌。这都得益于Beyond在日本的长时间打磨和音乐大师喜多郎所精心创作演绎的歌曲前奏。但制作的精良绝非《长城》最大的魅力所在,真正让人动容的是歌曲中那种对历史和土地的深切关怀。

10.《冷雨夜》
出自专辑《现代舞台》发行时间:1987年
这首创作于1987年的歌当时被歌迷彻底忽略(即使有些许关注也大多是骂Beyond向商业低头),却在黄家驹去世后慢慢的流传开来,直至今天成为Beyond最受欢迎的情歌代表作之一。这说明,旋律动听且富于感情的歌曲一定是富于生命力的,这种生命力往往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而愈显珍贵。

11.《高温派对》
出自专辑《DELIBERATE犹豫》发行时间:1991年
作为电视节目《Beyond放暑假》的主题曲,这首歌本身并不太出色,对Beyond来说却包含着一份美好的回忆。

12.《俾面派对》:
出自专辑《命运派对》发行时间:1990年
Beyond中期杰作之一,公开批评香港娱乐圈的浮华作风,受到很高评价。值得一提的是在歌中Beyond学习了徐冠杰的创作方式,将大量粤语俗语融进了歌词里。

13.《亚拉伯跳舞女郎》
出自专辑《亚拉伯跳舞女郎》发行时间:1987年
乐队的早期代表作,有着浓郁的中东风情和神秘色彩,现场演出时会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14.《无声的告别》
出自专辑《亚拉伯跳舞女郎》发行时间:1987年
这是Beyond有史以来第一次写情歌,虽则青涩,却值得纪念。

15.《情人》
出自专辑《乐与怒》发行时间:1993年
大名鼎鼎的经典情歌,此时的Beyond已达至创作的最高峰,在情歌中“杀人”于无形。这首歌可谓深得情爱真谛,这回虽没有排进歌迷票选的前十名,但估计成绩也会在第11、12名左右吧。

16.《旧日的足迹》
出自专辑《再见理想》《现代舞台》发行时间:1986年1988年
经典,而且是一首与北京有关的歌,这是当年家驹听一位好友讲述其重回故乡北京的感慨而写下的,故土情怀、家国情怀正是从此成为Beyond创作的焦点。

17.《活着便精彩》
出自专辑《得精彩》发行时间:1996年
这首歌没太多可说的,是后Beyond时代人生观的一种反映而已。

18.《打不死》
这首歌好像不见于乐队的任何专辑,奇怪!

19.《声音》
出自专辑《Sound》发行时间:1995年
很精彩的一首摇滚歌,也是Beyond开始走出家驹阴影的标志。

20.《午夜迷墙》
出自专辑《BeyondIV》发行时间:1989年
电影《黑色迷墙》主题曲,是Beyond第一次为影视作品配乐的产物,典型的重金属。

21.《我是愤怒》
出自专辑《乐与怒》发行时间:1993年
这张唱片的开场曲,酣畅淋漓的重型摇滚作品,家驹在这首歌里改变了自己的一贯唱法,非常特别。

22.《岁月无声》
出自专辑《岁月无声》发行时间:1989年
这首经典之作原是Beyond写给歌手麦洁文的,但无疑Beyond自己翻唱的版本更为深入人心。

23.《抗战二十年》
家驹遗作,这次演唱会的主题,只可惜我们都没听过。

24.《命运是你家》
出自专辑《乐与怒》发行时间:1993年
现在看来,这首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小歌很像是家驹的自身写照。

25.《永远等待》
出自专辑《再见理想》发行时间:1986年
乐队最早的作品之一,是Beyond理想主义的一种反应。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2-28 20:09:1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10-2-28 20:24 编辑

BEYOND最后一次重温光辉岁月 再见“海阔天空”



唱片        




Beyond乐队成立于22年前,直到1986年才自费出版了首张唱片《再见理想》。此后直到2003 年,Beyond共推出超过30张唱片,所以我们只能挑选12张堪称Beyond之最的唱片来作一回顾。它们未必是Beyond最精彩的唱片,但它们却是最有意义和最有代表性的。


  -《再见理想》:诞生最艰难的唱片发行时间:1986年代表作:《再见理想》、《旧日的足迹》这张自费出版的盒带销量很差,却使得Beyond拥有了第一批忠实歌迷和第一张唱片合约。

  -《永远等待》:最早正式出版的唱片发行时间:1987年代表作:《再见理想》、《昔日舞曲》《永远等待》就是Beyond签约公司后第一张EP,只有5首歌,但《永远等待》却是Beyond从地下登堂入室成为地上主流乐队的第一步。

  -《亚拉伯跳舞女郎》:概念最完整的唱片发行时间:1987年代表作《亚拉伯跳舞女郎》、《孤单一吻》专辑的音乐水准和整体企划概念上却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这种唱片概念的完整性和新意甚至直到今天的香港歌坛,都很少有人能做到。

  -《秘密警察》: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唱片发行时间:1988年代表作:《大地》、《喜欢你》、《秘密警察》《秘密警察》开启了Beyond新时代的一张唱片,是一个里程碑,是Beyond真正走红的开始。

  -《BeyondIV》:销量最高的粤语唱片发行时间:1989年代表作:《真的爱你》、《逝去日子》《BeyondIV》销量突破双白金,《真的爱你》这首献给母亲节的温馨佳作更成为流传至今的名曲。

  -《大地》:最早的国语唱片发行时间:1990年代表作:《大地》、《你知道我的迷惘》大多数内地歌迷知道Beyond都是从这张《大地》开始的,收录的几乎都是Beyond最成功作品的国语版本,沸腾了一代内地歌迷的心。

  -《命运派对》:眼界最开阔的唱片发行时间:1990年代表作:《光辉岁月》、《俾面派对》《命运派对》中,Beyond在走出过去创作路线的道路上迈出了非常成功的一步,成为一只真正视野开阔的乐队。

  -《DELIBERATE犹豫》:最受争议的唱片发行时间:1991年代表作:《Amani》、《不再犹豫》关于Beyond是不是太过商业而背弃了摇滚理想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这张《DELIBERATE犹豫》更是在当时受到了强烈的批评。

  -《继续革命》:制作最精良的唱片发行时间:1992年代表作:《长城》这张专辑就是完全在日本制作完成的,著名音乐人喜多郎在专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一张制作极其精良甚至华丽的唱片。

  -《乐与怒》:最精彩最成熟最悲怆的唱片发行时间:1993年代表作:《海阔天空》这张专辑的意义已经不用再费口舌,每个Beyond的歌迷都明白这张《乐与怒》究竟意味着什么。

  -《2楼后座》:最忧伤的唱片发行时间:1994年代表作:《dise》家驹去世第二年,Beyond推出了这张以纪念黄家驹为主题的唱片,专辑中的那种挥不去的忧伤至今依旧刺骨。

   -《祝你愉快》:最有纪念意义的唱片发行时间:1994年代表作:全部歌曲这是一张由陈升、赵传、周华健、林忆莲等歌手为了怀念黄家驹录制的一张致敬唱片,其纪念意义和翻唱水准都是空前的。




理想

  这是BEYOND歌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无论是早期《再见理想》的血气方刚还是创作顶峰时的《海阔天空》。常会有这样的句子:“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摇滚

  无论是最初开小型演唱会的地下乐队,还是后来取得巨大成功的主流乐队,甚至到了三人时期和个人发展时期,摇滚乐都一直是乐队坚持的音乐形式,而摇滚乐对现实的关注、对社会的批判、对人类的反思和对自己的自省也正是BEYOND的精神精髓。在BEYOND四人时期的最后一张专辑中,表达了他们摇滚到底的态度。

  爱

  它不是惯常流行歌曲中两人纠缠的小情小爱,而是博大的爱。《真的爱你》中的母爱温情;《长城》、《大地》中的家国情怀;《光辉岁月》、《Amani》中对世界的关怀;《喜欢你》、《冷雨夜》中真挚的爱。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10-2-28 20:14:07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Beyond:世间已无黄家驹回首光辉二十年

  无论什么时候提起Beyond,你都会很自然地换一个相对比较尊重、带一些敬意的语气。无论在哪个城市的KTV,他的歌曲都是一群人很快获得认同的方式————你简直可以放心,在真正用耳朵听音乐的人群里,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与你齐声高歌。
  无论过去多长久的时间,这个名字引起的种种叹息与思考都不会被湮没。

  是的,Beyond这个名字已经成为香港这个城市的一种标签。或者再说得更准确一点,我们尊敬、认同与铭记的,是有黄家驹的Beyond。
  音乐:是妥协还是勇气?
  ———摇滚也可以这样唱!
  说到Beyond的音乐,很难逃开这样一些几乎已经成为定论的描述:从《再见理想》、《永远等待》开始尝试摇滚的几个理想主义青年,在自费出版唱片和小型演出不被重视以后,坚持不懈的同时改变音乐走向,开始唱一些更容易被市场接受的歌曲,配合4张阳光灿烂的笑脸。《大地》、《真的爱你》打出知名度以后,他们歌曲的题材倒是越来越丰富,音乐本身却保持相对的纯朴,试验性的东西一直做得很谨慎。黄家驹最后的作品《乐与怒》又开始多了一些比较激越的编曲方式,开始摆脱比较传统流行的步调,但是一片专业人士的叫好声中,真正流传成为一种现象的,还是延续以往风格的歌曲《海阔天空》。
  于是,很多人叹息:在极度商业的市场,音乐人不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东西。他们说,音乐人只有用商业化的东西打开市场,才有机会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音乐。
  每每听到这种评论,反而更加涌起对黄家驹的敬意。
  你是否相信,一个音乐人可以写着不属于自己理想范围以内、但是内心明白注定会被市场欢迎的歌曲,赢得商业的青睐以及歌迷的用户?反正我不信。我只坚信,在黄家驹的带领下,Beyond抹去了以往作品中青涩以及灰色的一面,用比较流畅的旋律和比较简单的转折,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和共鸣———— 起码在传唱率上,Beyond胜了达明一派不止一筹。这不是妥协,是音乐探索的胜利。
  每次在KTV重看大汗淋漓的演唱会现场,每次被那些很商业化但就是很打动内心的旋律感动,总是佩服黄家驹的勇气———他找到了一种能够充分抒发激情、引起共鸣的方式,摇滚也可以用这样单纯的音符唱的。
  社会影响:是争取眼球还是本着良心?
  ———拓展歌曲题材的成就
  《光辉岁月》、《Amani》、《长城》、《农民》、《大地》……这些歌名在当年起的作用绝对不仅仅是透着新鲜,而是震撼!
  太多的人习惯了流行曲就是情天恨海,顶多添加一些励志题材,或者空泛的人生道理作味精。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乐队革命不仅仅带来新鲜的音乐冲击耳朵,更深远的影响,是乐队被默认可以涉及比较少主流歌手踏足的题材。
  在乐队大潮中,是黄家驹首先对媒体公开说:“这一次不是60年代乐队潮流的复苏,是革命。”在和词人刘卓辉比较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时期,他带领下的Beyond乐队几乎尝试了从政治到种族、从非洲局势到历史遗留问题、从弱势人群到都市顽症……种种很可能吃力不讨好的题材,几乎成了他们的标志,也终于赢得商业与口碑两个层面的成功。
  多年以后再看这些歌曲,似乎已经可以得出比较清晰的结论:正因为当初销量与排行榜上的成就(与他们音乐的简单架构和亲和性绝对相关,呵呵),令这些貌似旨在争取眼球的作品走进中文流行曲的世界,从更高的层次拓展了题材,让习惯风花雪月与形势大好的中文流行曲开始面对流血流泪的真实世界,开始从流行歌曲这个渠道,接触不够浪漫但不能忽视的真实世界。
  更有价值的是,Beyond虽然让我们睁开眼睛看清残酷的世界,但是他们绝对不用阴郁的姿态赢得浅薄的喝彩,也不是简单地煽起我们内心的恐惧或者愤怒。以充满激情的歌声为传播介质,Beyond努力让一切创痕在阳光下被正视。这种冷静、客观但又充满希望的态度,真正值得激赏与景仰。



  态度:是原创还是销量?
  ———呼吁正视泡沫创作的现状
  相信很多人喜欢黄家驹,或者说喜欢有黄家驹在的Beyond,是因为他会写非常好听非常容易学会的歌,还能同词人通力合作让歌曲拥有一个非常棒的内涵,同时,他的声音能把这样一首歌曲唱出分寸正合适的激情,不流于简单的煽情,也不枯燥。
  但是痛失一个精彩的歌声、一个敢大声疾呼的声音之后,香港流行乐坛感到的不仅仅是惋惜,接踵而来的,是深层的反思。因为黄家驹更有建设性的真正成就,是用自己坚持不懈的行动,以及一些本着良心的言论,让沉迷于商业成功则人们开始有机会思考繁华景象的背面———香港流行音乐节一度沦落到依靠挑选外文歌曲甚至台湾中文歌曲填词生存。如果整个工业的基础建设在这样一个冰山上,拿什么发出自己的声音?对于公众的耳朵来说,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于唱歌的人们以及为流行音乐工业服务的人们来说,重要的是高速生产以及随之而来的销量,还是原创力量?
  因为一个极其偶然的意外,他的猝然离去,让更多的失声痛哭的人在震撼中,开始面对他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开始认真面对需要改变的现状,同时开始大张旗鼓地认知振作原创力的必要性了。从此,我们发现有了力推原创音乐的电台节目,开始有机会注意到一些作曲人比如周启生、雷颂德、C.Y. Kong、陈辉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香港来说,黄家驹的遗爱不仅仅是一些好听的歌,更是一种思路。黄家驹和Beyond的成就不仅仅是一堆销量数字,以及惊人的K场长青点唱率,更是一种从音乐根源引发德,关于创作与表达的态度。
  所以,不管是不是喜欢黄家驹以及他的歌曲,提及这个名字,总会引发一声浩叹:世间已无黄家驹。 
  Beyond:光辉在远方!
  有胆连续在红馆开5场演唱会,这应该是青年们的张狂之事。所以说,20年后重新站到一起的Beyond依然是新青年。
  彼时与此时
  在中国年轻人1993年的记忆里,家驹的意外离去比百强的自毁要更让人疼得多。但是艺术对意外是忽略不计的。从各方面看,家驹之逝是 Beyond生涯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的Beyond是香港乐队中最流行最积极也最朴素的一支,他们甚至还唱过一首名叫《农民》的歌。他们是平民化的,他们做到了品遍人间百味后,再去温暖每一颗疼痛破碎的心,可以说,他们的倾诉代表了大众的呼声。他们的歌词朴实至真,旋律明朗,不铺设多余的艺术障碍,让大多数青年人倍感暖心,这种亲切就像来自他们的同学和兄长。在此之后的Beyond自觉地调整了姿态,成为了一群更关注艺术表达的摇滚青年,当然,他们的亲和力也就打了折扣。但更重要的一点是,90年代中后期的香港青年已对摇滚乐逐渐失去了兴趣。于是他们也就有了随心所欲的理由,90年代末的Beyond 更应该说是一支偏向实验色彩的硬摇滚乐队,此时的他们和刚出道时已面目全非了。
  但是能否说他们已背离了Beyond的初衷和精神呢?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觉,Beyond的确起了个好名字。“在远方!”Beyond的精神不该只飘荡在某一个时代,他应一直翱翔于每一片海阔天空。
  从目前的行情看,Beyond可以称作是香港版的“滚石”,可在香港做乐队做20年要比在国外做乐队做40年难得多。Beyond已经成为了回放20年来香港独立乐队向流行乐坛冲刺史的一面镜子:达明一派、太极、软硬天师、浮世绘、蓝战士、新青年、民艺复兴、Juno、小红车、 Anodiaz、Huh、Black&Blue、Virus、The Black Box、Swing、LMF……他们是香港流行乐发展两个时代来的一层黄金,时至今日,香港乐队在当代的神话早已破灭,他们的风光也似乎被时代趣味悄悄地覆没,然而当个体的力量越来越虚弱时,每个人却反而更迷信个人的权威与潜力。黄耀明、刘以达、林海峰、吴国敬、卢巧音,黄贯中,这些从乐队大潮中分崩离析出来的火星早已开始了他们的自转之旅,并成为了造星工程中最激动人心也最富乐趣的一轮轮实验。当他们以更新鲜饱满的热卡为单调的香港快食乐坛加餐时,他们其实也是在缓慢而实在的调整着香港流行文化的结构。




  个体与群体
  Beyond的重新起立不光是他们一支乐队的检阅,而更是香港乐队能否再次开疆辟土前一次意义重大的检测。Beyond会否继往开来地唱到 50岁,这是不可想象的一个迷。然而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头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确是不可想象的,几乎每年都有一支乐队的歌入选(1988年的第一名就是Beyond的《大地》),甚至还设有最佳乐队金银铜奖。那时候的Beyond要比现在的Beyond出名得多,就像他们唱的一首歌《不可一世》一样。
  下一个在哪里?
  在我保存的资料里,有一份节目单,它是2000年8月开平第一届劲爆乐队大赛的报名表。有两支乐队选了Beyond的歌,一支是TNT唱的《谁伴我闯荡》,另一支是平均年龄为16岁的Anneal,他们唱的是《我是愤怒》。不知道这两支乐队是否还健在,但是会继续有下一支乐队唱着 Beyond的歌,这就是Beyond在中国青年心中的位置————代表着成长岁月里不可缺少的一段理想,但终有说再见的时刻。这份理想只能移交给下一个师弟。但重要的是,Beyond的歌并不仅仅是用来哼唱,他们对一代代青年还有励志的效益。我翻了一下字典,Anneal的意思是锻炼意志。其实在大学的文艺活动室里,在卡拉歌房里,在夜总会歌舞厅里,Beyond所象征的理想就是这么轮替使用的。也许同Anneal一样,Beyond成员刚接触音乐时也是16岁,当然,已过36岁的Beyond再也不用愤怒了,但是音乐会继续伴着他们闯荡。就算20年只是一个仪式,之后他们再次分开,“在远方”的精神将一直吹动。
  而下一个Beyond,你在哪里呢?
  可以想象,重新站在红馆的Beyond唱80年代的歌可能会多过90年代,但人们是不会在意或深究的,他们当然不是在为那段逝去的灿烂日子而黯然感伤,在香港经济急需复苏、疾病急需消灭、士气急需振作、人心急需再次凝聚的特殊一刻,当三个人或四个人的Beyond再唱《真的爱你》和《温暖的家乡》时,那将是另一种宏观。
  我想,Beyond的真正意思应该是将人生的光辉岁月拉至最长,唱至最亮。天堂里的家驹,你应该也同意这一观点吧? 
  后Beyond时代:等待超越
  家驹之后,很多Beyond的歌迷都不买三子时代的账,对于他们各自的作品,更是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但这无疑是不公平的。
  其实家驹的死,对于Beyond乃至香港乐坛而言,面对这一重大的损失,遗憾和悲痛一定是有的,但是三子将悲痛化为音乐和力量,这种向上的态度却为香港乐坛打了一剂强心针,也决定了Beyond日后健康发展的方向。
  三人行
  六年时间,三人的Beyond共推出过九张大碟,仔细分析这九张唱片,似乎是一个一步一步走出家驹影子的过程,《二楼后座》愤怒激烈,延续了家驹时代的曲风,可惜在节奏感和旋律性尚不及家驹时期平衡得到位。
  从《Sound》开始刻意注重三人作为一个整体的特色,开始强调专辑的音乐理念,是一个不小的转折点。而Beyond三人组与家驹时代的区别开始明晰,则是从《请将手放开》之后,家驹时代摇滚的特色渐渐开始淡化,新的曲风如同新鲜的血液一般注入Beyond的音乐,电子风格的日趋强烈,给他们的作品蒙上浓重的实验色彩,他们渐渐优秀,也就渐渐走出主流的视野。
  在Beyond成军十五周年之际推出的《不见不散》可以算作三子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尽管这张融合soul、gothic、trip— hop乃至印度音乐等多种风格的专辑整体上看起来有些怪异,甚至有些矛盾和温吞。但是却能代表Beyond当时的创作状态及大环境的背景,迷惘、矛盾、力图创新。无论怎样,在当时的香港乐坛,Beyond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因Beyond解散而话题多于音乐《Goodtime》其实也是两张不错的作品,笔者认为在音乐性上,三人时代较之四人时代是有突破的,这突破足以让他们仍然屹立于香港乐坛的前沿。
  在家驹时代,Beyond的灵魂人物只有家驹一人,但是在三人时代,每个人却都是至关重要的。或许也正是这一点,成为Beyond后来宣布解散的重要原因。
 后Beyond时代
  各自发展之后,三子中成绩最突出者就是阿Paul黄贯中。他第一张同名大碟就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再经过几张大碟的积累,便成为香港乐坛峰顶浪尖的人物。
  出第一张专辑时,阿Paul已经有了自己的乐队,乐队名字叫做“汗”。虽然恭硕良、Jimmy、Dino都是技术很好并且很有想法的人,但是阿Paul仍然是该乐队的灵魂人物,乐队实际上像一个黄贯中的附属品,与Beyond三人时期大不相同。此时黄贯中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张亚东、 funky木吉等音乐人的介入更加有效的推进了这种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单飞之后,黄贯中歌词的水平提高很明显,近期的一些歌词如《人间蒸发》《play it loud》堪称佳作。
  而至于家强和世荣,各自的表现则不及阿Paul凌厉,长期从事幕后工作的家强第一张以个人形态推出的大碟,是最接近Beyond早期的精神状态语音乐风格的唱片,在新曲风影子背后,可以听到一丝怀旧的情怀。只推出一张细碟的世荣首度展示自己的创作,也有很重的Beyond痕迹,在旋律上比较市场化,虽然结合了电子与摇滚的曲风,但是整体上仍然以好学易唱为主。虽然专辑都是由他一个人制作,但整体上却给人力不从心之感。
  当初的分离,或许是因为各自的理念不同,三个人的乐队难以平衡。但是如今看来,三个人组合的时期对于三人而言,确实也不失为一个黄金年代。三个人重组之后或许可以互相弥补成一个最好的状态,所以此时的重组,比家驹去世时的重新出发更加令人期待,因为这一次,真正可以称得上是一次 Beyond(超越)。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4-6-1 21:27 , Processed in 0.02617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