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查看: 1322|回复: 0

[转贴] 德国女作家赫塔·穆勒摘得09诺贝尔文学奖 [复制链接]

光明与黑暗之穿梭者

求索者

光之洗礼

raymondyi 发表于 2009-10-8 21:47:55 |显示全部楼层



网易读书10月8日讯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于2009年10月8日揭晓,瑞典皇家学院宣布,德国作家赫塔·穆勒(Herta Müller)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称“赫塔·穆勒的文章具有诗歌的精炼和散文的平实,描绘出了一幅底层社会的众生相”。
赫塔·穆勒个人简介
赫塔·穆勒1953年8月17日生于罗马尼亚,是德国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她来自一个讲德语的罗马尼亚少数民族家庭,父亲在二战期间在德国党卫军中服役。1945年以后,罗马尼亚共产党把她的母亲驱逐去了苏联劳改营。 她曾在提米索拉大学修读德国文学和罗马尼亚文学。1976年,穆勒开始在一家工程公司担任翻译,由于她拒绝和国家安全部门合作,1979年失去工作。随后,她通过在幼稚园教书以及做德语家教谋生。穆勒嫁给了另一位小说家理查德·瓦格纳,1987年,穆勒与她的丈夫离开德国,在随后的日子里,她获得德国以及海外诸多项目资助。如今她居住在柏林。穆勒于1995年荣膺德国写作与诗歌学会成员,以及其他一些荣誉。1997年她退出德国笔会(她曾加入民主德国分会)。
赫塔·穆勒作品介绍
赫塔·穆勒的作品描绘了罗马尼亚下层人民的凄惨生活,处女作1982年在罗马尼亚用德语出版,并成为禁书,一时引起广泛争议。代表作品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河水奔流》、《洼地》《那时狐狸就是猎人》等。 中文译本有《风中绿李》(台湾,时报出版,1999)。 尽管穆勒20多年前就离开了罗马尼亚,然而她之前的生活经历应该说是巨大的写作财富。她的诗作也好,小说也罢,都较多着墨于集权统治和社会底层的现状。《约会》,关于一个在集权统治下服装厂工作的女工,把小纸条放在来自意大利男人的西装里,写着“娶我吧”。她的另一本作品,英译为《护照》,讲的是罗马尼亚一个讲德语的小村落里,一个乡下人移民西德的故事。穆勒的新作8月出版,这次她的视角移至一个去乌克兰工地的17岁男孩身上。法兰克福评论如是说,“光怪陆离的,移动的以及谦逊的小说,也许是这个秋天最不可错过的作品。”“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生活便是在罗马尼亚集权统治下的那段经历。德国的生活非常简单,就在几百公里开外,就是我那些过去的经历,”穆勒曾经说“当我离开的时候,我打包了自己的过去,并且意识到集权统治在德国仍旧是一个尖锐的话题。”
皮特安顿供职于独立出版商Serpent's Tail,他曾翻译并出版了穆勒的作品。他说自己看到穆勒获奖的消息是“绝对感动”,他说“真是棒极了,我觉得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发对人了,终于开始关注那些无与伦比的,但是往往被忽略的作家。对我们来说,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还未声名大噪的作家。”他还说,“在罗马尼亚,她是德国裔的少数名族,并且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她撰写的那些非同一般的生活。但是这不仅仅是政治讽喻的写作,这些作品充满诗意且圆融一体。穆勒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本文来源:网易读书 )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4-6-17 01:22 , Processed in 0.022818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