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位面而来的旅人,
欢迎你来到萨鲁世界,
我为你带来一个消息,
先知邀请你前去见他。

不去                好的
查看: 2035|回复: 5

天宫一号初样研制成功 后年有望进行空间对接试验 [复制链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9-2-28 16:12:06 |显示全部楼层
"天宫一号"研制进展顺利2009年02月27日   来源:新华网   孙彦新 宗兆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7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研制建设已全面展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及工程各大系统研制任务进展顺利。

    这位发言人介绍,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任务自2007年陆续转入初样研制阶段,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完成目标飞行器、载人飞船、长征二号F火箭、应用有效载荷等初样研制试验以及各项跨系统大型试验,进行飞行产品研制生产,全面开展地面设备研制和更新改造等。

    这位发言人说,“天宫一号”重约8.5吨,主要任务是作为交会对接目标,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并保证航天员安全;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站技术试验;初步建立能够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试验平台、为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

    目前,“天宫一号”初样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正按计划进行推进后续研制工作。如果工作进展顺利,可望于2011年进行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09-3-1 16:0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9-2-28 16:18:44 |显示全部楼层
在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我国科研工作者研发的太空试验站“天宫一号”的出现掀起了晚会的高潮。这个庞然大物究竟对我国的太空探索起着怎样的作用呢?据上海航天局科研四部部长叶勋介绍,上海航天人将为计划于2010年发射的“天宫一号”提供资源舱、电源系统、测控系统和交会对接机构等,其中交会对接机构将帮助“天宫一号”与飞船对接。 
  今后,我国的航天员也将在空间站内自如地生活工作,在春晚轰动亮相的“天宫一号”就展现了未来我国空间站的雏形,它是我国具有试验性质的小型空间站,目前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计划将于2010年升空。据叶勋介绍,“天宫一号”大致可分为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资源舱内有发动机、电源装置等,可为“天宫一号”提供动力。“天宫一号”的重量和神舟七号差不多,约为8吨。
  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前端还安装有一个交会对接机构,它是“天宫”和飞船联通的关键所在。交会对接指两个航天器在太空轨道合并连接成一个整体,是实现太空装配、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等过程的先决条件,更是建立大型空间站的基础。从2002年开始,上海航天局的研究人员也开始正式研制这一对接机构,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地面试验,目前已进入初样阶段。之前,记者也曾见过交会对接机构的模型,从外表上看,它类似于一扇圆形的门,内部直径约为0.8米,航天员可以通过这一扇门从飞船进入“天宫一号”。
  在发射“天宫一号”之后,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九、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对接。今后航天员将由飞船运送至“天宫一号”,航天员工作完成后,再经飞船返回。据悉,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将在2010年至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还将分别发射2艘无人飞船进行无人对接试验,发射 5艘载人飞船进行载人对接试验和载人驻留试验。
  (陈抒怡)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责任编辑:刘喆)

[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09-2-28 16:2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9-2-28 17:17:22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礼炮号空间站是苏联发射的低轨道载人系列航天站。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从此载人太空飞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礼炮1号空间站由轨道舱,服务舱和对接舱组成,呈不规则的圆柱形,总长约12.5米,最大直径4米,总重约18.5吨。它在约200多千米高的轨道上运行,站上装有各种试验设备,照相摄影设备和科学实验设备。与联盟号载人飞船对接组成居住舱,容积100立方米,可住6名宇航员。礼炮1号空间站在太空运行6个月,相继与联盟10号,联盟11号两艘飞船对接组成轨道联合体,每艘飞船各载3名宇航员,共在空间站上停留26天。礼炮1号完成使命后于同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坠毁。
  自1971年4月19日至1982年4月11日,苏联一共发射了7座礼炮号空间站。其中1~5号为第一代,与联盟号宇宙飞船对接,组成“礼炮—联盟”航天复合体,前5座只有一个对接口,即只能与一艘飞船对接飞行。因站上携带的食品,氧气,燃料等储备有限,在太空寿命都不很长。经过改进的礼炮6号和7号空间站为第二代,增加了一个对接口,除接待联盟号载入飞船外,还可与进步号货运飞船对接,用以补给宇航员生活所需的名种用品,上述三者组成航天复合体,是从事宇宙物理、地球大气现象、医学—生物学、地球资源调查等各种科学研究和工艺试验的航天实验室。1977年9月29日发射上天的礼炮6号空间站,在太空飞行近5年,共接待18艘联盟号和联盟T号载人飞船。有16批33名宇航到站上工作,累计载人飞行176天。其中1980年宇航员波波夫和柳明创造了在空间站飞行185天的纪录。1982年4月19日礼炮7空间站进入轨道飞行,接待了联盟T号飞船的11批28名宇航,其中包括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萨维茨卡娅。特别是1984年3名宇航员基齐姆,索洛维约夫和阿季科夫在空间站创造了237天的飞行纪录。礼炮7号空间站载入飞行累计达800多天,直到1986年8月才停止载人飞行。
  空间站与地球资源遥感有关的活动主要有:①礼炮4~5号,轨道高度245公里,倾角51.6°。载有KATE—140航天摄影机,其焦距为144毫米,像幅18×18厘米2,覆盖地面450×450公里2,地面分辨率30米,使用黑白全色、彩色和两层彩色红外胶片,获得东起千岛群岛、远东,西至中亚,面积达2200万公里2的地面照片,用于编制1:10万比例尺的专题地图和进行自然资源与环境研究;②礼炮6~7号,轨道高度260公里,倾角65°。载有MKF—6型多光谱摄影机,焦距125毫米,像幅55×81毫米2,覆盖地面114.4×168.5公里2,采用的6个波段分别为0.45~0.52、0.52~0.60、0.57~0.65、0.63~0.72、0.69~0.77、0.75~0.94微米。地面分辨率在可见光波段为16~22米,在近红外波段为40~48米。仅礼炮6号在1977年9月至1981年1月,就获得5万多幅航天遥感像片,覆盖了4860万公里2。1978年,礼炮6号开始用KATE—140航天摄影机对地面进行交向摄影,获取立体影像,用于立体测图。更新一代的航天站“和平号”于1986年2月20日上天,有6个对接口,开辟了载人航天从考察试验向广泛进行生产活动过渡的新阶段。

[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09-3-1 15:2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瓦达密尔 发表于 2009-2-28 23:35:03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一颗特大号卫星

使用道具 举报

鲁纳斯·冯·海因里希

求索者

守护者徽记 求索者徽记 冒险者徽记 旅行者徽记 光之洗礼

人品暴发光环 发表于 2009-2-28 23:41:22 |显示全部楼层
额...样子丑了点

使用道具 举报

光之洗礼

ck7543 发表于 2009-3-1 11:47:54 |显示全部楼层
天空实验室。
  美国第一个试验性航天站 。全长36米,直径6.7米,重82吨。 由5部分组成:
  
   (1)轨道工场:空间站的最大部分,这是一个“二层小楼”,下层供宇航员睡觉、准备食品、吃饭、整理个人卫生、处理废物,并进行一些实验工作,上层有一个大工作区和贮水箱、贮放食物箱、冷冻箱以及实验设备、用品。轨道工场外面有一个薄的铝制防护罩,发射时这个罩紧贴在轨道工场上,到大气层外自动张开,防护罩距轨道工场127毫米,它遮挡阳光使舱内保护合适的温度,并可防止微流星碰撞;
   (2)气闸舱:宇航员进行舱外活动的进出口;
   (3)对接接合器:提供与指令服务舱对接的接口;
   (4)太阳观测台:可载人的天文观测台;
  前4部分合称“天空实验室1号”。
   (5)指令服务舱,即阿波罗飞船的指令服务舱,又称为“天空实验室2号”。
美国的第一个试验型空间站
  天空实验室是美国的第一个试验型空间站。是1973年5月14日,美国在肯尼迪宇宙中心发射的第一个轨道空间实验室,是人类迄今向近地轨道发射的人造天体中重量和容量最大而又最复杂的一个。天空实验室是通过两次发射对接而成的。先是将运载火箭把在地面装配好工作舱、过渡舱、对接舱和太阳能望远镜送入轨道,随后再用运载火箭把乘有3名宇航员的阿波罗飞船送入轨道,使飞船和对接舱对接,组成完整的实验室。工作舱是天空实验室的基本部位,是宇航员主要的工作和生活舱室。舱内设有实验室的基本部位,是宇航员主要的工作和生活舱室。舱内设有环境控制系统,它能给宇航员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室温为15.6~20℃。太阳能望远镜是天空实验室上的一个天文台,可以拍摄太阳的紫外光线和X射线等,获得精细的日冕照片。在天空实验室里有作业室兼实验室、食堂、寝室、厕所等。
  1979年7月11日,地面操作人员向天空实验室发出最后一次指令,使它安全地飞过北美大陆上空人口稠密地区,然后返回地球。天空实验室接到指令后,便象一条火龙划破长空,穿过大气层,最后化成无数碎片,坠落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和南印度洋。至此,它在宇宙空间运行了2246天,绕地球3.4981万圈,航程达14亿多公里。使用历史
  1973年5月14日,一枚两级型的土星-5火箭把不载人的天空实验室送入435千米的近地轨道。同年还先后发射了3艘阿波罗飞船与天空实验室对接,这3艘飞船分别称为天空实验室-2、3、4。天空实验室在起飞63秒后,由于其微流星/阳光防护罩以及一个太阳电池翼被高速气流冲掉,致使舱内温度急剧上升。1973年5月25日,一艘阿波罗飞船(天空实验室-2)载3名航天员与天空实验室对接,航天员用一顶遮阳帆挡住阳光,使实验室内温度下降,并展开了另一个被卡住的太阳翼,天空实验室得以正常工作。
  1973年5月14日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发射,进入离地面435千米的近圆轨道。入轨前出现故障。1973年5月25日3名航天员乘阿波罗号飞船与天空实验室对接,由航天员对天空实验室的故障予以维修,使其开始工作。后来天空实验室又接待了由阿波罗号飞船送来的两批航天员。这3批航天员每批3人,在空间站内分别工作和生活了28天、59天和84天。用58种仪器进行了270多项天文、地理、遥感、宇宙生物学和航天医学试验研究。其中有用太阳望远镜观测太阳拍摄了18万张太阳活动的照片;用6种遥感仪器对地球进行了观测、拍摄4万多张地面照片;用7种仪器研究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情况;用医疗器械研究长期失重对人体生理影响;还进行失重下的材料加工试验。1979年7月11日天空实验室进入大气层烧毁。
  美国在1973年5月14日发射成功一座叫“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它在435 km高的近圆空间轨道上运行,先后接待3批9名宇航员到站上工作。这9名宇航员到站上工作。这9名宇航员在站上分别居留28 d ,59 d 和84 d 。天空实验室全长36 m,最大直径6.7 m,总重77.5 t,由轨道舱,过渡舱和对接舱组成,可提供360 m3的工作场所。1973年5月25日,7月28日和11月16日,先后由阿波罗号飞船把宇航员送上空间站工作。在载人飞行期间,宇航员用58种科学仪器进行了270多项生物医学,空间物理,天文观测,资源勘探和工艺技术等试验,拍摄了大量的太阳活动照片和地球表面照片,研究了人在空间活动的各种现象。1974年2月第三批宇航员离开太空返回地面后,天空实验室便被封闭停用,直到1979年7月12日在南印度洋上空坠入大气层烧毁。它在太空运行 2 249 d,航程达14亿多千米。
  从1973年5月天空实验室建立,到1974年2月这段时间里,先后有3批宇航员进入天空实验室,分别飞行了28天、59天和48天。在载人飞行的6个月中,一共拍摄了4万多张照片,以及大约7.2万米长的满载数据资料的磁带。这对于农学、地质学、海洋学以及其他地球科学的研究,都是非常有用的。
设施
  为发挥航天站能长期居住的优势,“天空实验室”的生活设施考虑得极为周全。与以往狭窄的飞船相比,具有368立方米容积的“天空实验室”的生活要舒适得多。它有11个食品贮藏器和5个食品冷冻器,可贮藏907千克食品,不同种类的冷热食品分装在金属盒内。另外,卫生设施大为改善,有沐浴、香皂、毛巾和大小便袋等。

[ 本帖最后由 ck7543 于 2009-3-1 15:3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萨鲁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萨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萨鲁世界2006- ( 苏ICP备15007101号 )

GMT+8, 2025-5-4 22:53 , Processed in 0.022059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