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曾自称成功实施过3次反导拦截试验。印度有两个型号的反导导弹。第一个是用“大地”-II近程弹道导弹改装的“大地”防空导弹(PAD),印度将其归类为大气层外反导系统。另一个是是“先进防空”系统(AAD),属于大气层内拦截武器。
印度在2006年11月曾宣布,用一枚PAD拦截了另一枚“大地”-II导弹,拦截高度为50千米。拦截弹根据雷达提供的数据进行飞行中段修正,末段采用主动雷达制导。不过印度方面并没有指出这次试验是主动段、中段还是末段拦截。部分媒体称,两弹的发射点相距不到100千米,因此判断是主动段拦截。
2009年3月6日,印度宣布其又成功进行了一次PAD拦截试验,靶弹是一枚从军舰上发射的“弓弩”导弹(即“大地”导弹的海军型)。不过印度方面称,这枚“弓弩”模拟的是射程1500千米导弹的弹道。PAD在75千米高度拦截了目标。
不过印度的这些声明颇为可疑。印度方面没有透露PAD的弹头类型,但以印度的科研实力,没有可能研制出EKV类型的拦截器。“大地”-II的射程只有 250千米,还不如远程防空导弹;其射高也只有80千米,只能抵达临近空间,严格来说不能算是大气层外拦截器。而且“大地”-II的发动机还是上世纪 50、60年代技术,不具备反导拦截所必需的急加速和高速飞行性能。更重要的是,“大地”-II采用液体火箭为一级发动机,射前的燃料加注程序复杂而漫长,不符合拦截弹随时待发的值班要求。有军迷开玩笑说,对方弹头都落地了,PAD可能还在加燃料。“大地”-II本身可靠性不高,作为近程导弹是否合格都是个问题。在其基础上改装拦截弹,最多只能进行一些概念试验,基本不可能型号化。 PAD系统得到了以色列的技术支持,其“剑鱼”远程跟踪雷达是“箭”-2反导系统中“绿松树”雷达的衍生型。印度称“剑鱼”作用距离为600千米,打算将其提高到1500千米。但以色列方面的资料称,在研的“绿松树”改进型“超级绿松树”作用距离也只有800~900千米。以色列的武器曾经名噪一时,不过近年来暴露出大量问题,其出口印度的“费尔康”预警机几乎不能工作。“剑鱼”雷达能否例外,印度的改进计划能否实现,值得怀疑。
小结
反导拦截系统是一种高投入的技术,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是无法染指的。但对于中国而言,它与其他国防高技术一样,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修课。几年前,美国用导弹防御为工具,反覆对中国施加压力,甚至把预警雷达修到了中国的家门口。2010年1月11日试验的成功,不但证明了我国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也表明了当今中国的国力空前雄厚,有足够人力、物力、财力去研究最尖端的国防技术。而美国自己却因为金融危机,不得不大幅度削减很多先进装备的研制经费。这恐怕就是所谓的“此消彼长”。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