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ndrio 发表于 2008-8-23 19:40:59

[无责任八卦]宅男托尔金

刚读完托尔金传,感觉也是有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些大作家果然有不少是书能去读人不好去交往的家伙.看来我这辈子永远也没什么学术天赋了.这篇文章纯粹是读完后感觉书写的还是有些保守,我作为一个无知识无文化无学术修养的普通奇幻迷想来YY一番而作,纯粹个人YY观点,勿太当真.如果要转载请保留小第的名字.


主角模版式的出身

或许是上帝的安排,托尔金似乎注定要走上传说中英雄的道路,上帝一开始就给了他一个本身就有一定故事性的出身:父亲亚瑟·托尔金是伯明翰一家银行不起眼的小职员,但胸怀大志,不愿意在精英众多的伯明翰银行界以一个小职员的身份度过一生。他决定到当时金矿开采成风的南非,在那里,他升迁的概率非常高,但是唯一的问题是,当时他爱上了18岁的梅布尔·萨菲尔德。

梅布尔的父母反对女儿嫁给这样一个既没有身份又没有地位的小职员,梅布尔很漂亮,他们的父母多少有一点势利,希望女儿嫁一个更好的人家。梅布尔的父母拒绝了托尔金父亲亚瑟·托尔金的求婚后,不甘心平庸的亚瑟便去了南非闯荡,马上便以出色的工作成为当地银行的负责人,于是他给梅布尔写了信,让她来南非和他结婚。看到信件的梅布尔不顾父母反对,自己买了去南非的船票,只身一人去了南非。

两人很快便结婚了,短暂的蜜月后亚瑟便一心扑在工作上,冷落了梅布尔,而祖祖辈辈生活在英国的梅布尔并不适宜南非恶劣的气候,生活烦闷,但马上出生的以后闻名遐迩的J·R·R·托尔金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安慰,之后又出生了第二个孩子希拉里·托尔金。

哥哥托尔金从小体弱,不适应南非的气候,有一次甚至被毒蜘蛛咬差点丧命,而弟弟却从小身体强壮,母亲梅布尔决定带两兄弟回英国,但父亲亚瑟一心专注在工作上,无法分身,梅布尔便独自带两个儿子回了英国娘家,可惜不久之后,就收到消息,父亲亚瑟因脑溢血死于南非,此时小托尔金仅仅4岁,父母结婚也只有5年。


童年:母亲,流离,天主教

丈夫死后,梅布尔带着两个孩子在伯明翰附近一村庄安了家,靠着父亲留下的微薄的股份,梅布尔勉强养活两个孩子,自己在家里教兄弟两个识字读书,托尔金从小便对诗歌有极大的兴趣,而弟弟希拉里却在这方面很平庸。

美丽的小村庄给托尔金埋下了梦想的种子,在这里,两兄弟幻想着邪魔,巫师,惊奇的探险,也和村里农夫的孩子交上了朋友,并且在这时,托尔金对神话故事书以及拉丁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似乎对音乐缺乏天分(虽然他的作品里几乎都有大篇关于音乐的描写)。

托尔金9岁时,他们又搬回了伯明翰,一方面是为了托尔金进入名校爱德华国王学校,一方面也是因为母亲梅布尔皈依了天主教,方便去教堂做礼拜。但梅布尔皈依天主教却受到了全家的反对,个性独立的梅布尔几乎和家庭决裂,亲戚也取消了给她的资助,梅布尔不得不去找了一个更差但更便宜的房子,由于和父母决裂,又个性独立坚决不再婚,此时梅布尔的精神依托似乎只有两个儿子和对天主教的信仰。

在第5次搬家后,梅布尔结识了摩根神父,两人关系非常亲密,两个孩子也很喜欢他,他很喜欢抽烟斗,托尔金在魔戒系列中的主角大部分都喜欢抽烟斗恐怕是拜这位神父所赐,摩根神父经常在精神上关照这个单亲家庭,就像父亲一样(我觉得就是父亲……相信大家明白我的意思)照顾着这两兄弟,托尔金成绩很好,在学校里几乎是个语言大师,但希拉里成绩仍然平平,总的来说这一家在这段日子里过得不算差。

可惜厄运又降临了,托尔金15岁时,母亲患糖尿病,摩根神父给他们找了一所教堂附近远离喧嚣的住处,托尔金很享受此地的田园生活,也和摩根神父很亲密,但母亲的病情不断恶化,半年多后去世,最后的时刻只有摩根神父和她妹妹,孩子的监护人被指定为摩根神父。

《托尔金传》的作者迈克尔·怀特认为母亲对天主教的信仰以及因为信仰被家庭所不容给托尔金带来了影响其一生的阴影,认为母亲是一个殉道者。我从托尔金的作品深处也读到一些屈服于命运的悲观影子,在激昂的篇章中却有些训诂守旧厌恶革新,对害怕失去自己所爱的恐惧(虽然魔戒的意味和此相反,但此后托尔金的所为确实让我有点向这方面怀疑),可能还会有一些恋母情结。如果说伯明翰的乡村是托尔金光明梦想的种子,那么母亲的死可能也会是他心中黑暗的种子。


托尔金和伊迪丝

丧母之后,托尔金被监护人摩根神父送到一家富裕且热情好客的人家寄养,在那里托尔金不仅得到了从小以来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他邂逅了同样在此被寄养的伊迪丝。伊迪丝当年19岁,托尔金16岁,究其一生来看,他们之间并没有多少相同的爱好,唯一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恐怕是相同的遭遇:托尔金的父亲死的早,母亲为家庭所不容,四处流离;而伊迪丝是个私生女。

此时的托尔金在学校成绩优秀,18岁时,他准备参加牛津大学的入学考试,第一次考试没有通过,监护人摩根神父认为这是托尔金和伊迪丝的感情所至,所以严令托尔金满21岁前禁止和伊迪丝来往,而且两人必须分开,由此伊迪丝唯一的一点音乐天赋也因为离开寄养家庭后没有条件所以被荒废了,此后的伊迪丝一生都是一个普通的女性,和托尔金的同事们的教授太太们很难交往,似乎除了偶尔有空关照一下家庭的托尔金,她的精神寄托只有4个孩子。

虽然自己的监护人禁止自己和伊迪丝来往,但托尔金还是忍不住在分开前和伊迪丝见上几面,写上几封信,这当然挨了摩根神父的一顿严厉的批评。此后第二年托尔金顺利完成牛津的入学考试,进入精英如云的牛津大学学习。当时的牛津并没有现在的开放,绝大部分都是男学生,而且大部分是富家子弟,男生之间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他们通常认为女性是事业的绊脚石,托尔金也沉浸在其中的氛围里,仅和自己投得来的4.5个穷学生来往,定期聚会,期间只和伊迪丝写过一封信。

托尔金在校成绩优异,21岁期限一到,他便立刻给伊迪丝写信倾诉他的思念,不巧的是这时伊迪丝正准备和另外一个男人结婚,悲痛的托尔金细问之下才明白,伊迪丝害怕托尔金已经忘记了她,她害怕自己变成一个老处女,事情明了后伊迪丝马上取消了婚约,那个原本和伊迪丝结婚的男人悲痛欲绝,不过也没办法,之后伊迪丝马上搬了家。后来一战爆发,托尔金进入了军官学院当了少尉,在上战场前在一个天主教堂结了婚,伊迪丝在托尔金的要求下改信了天主教,事实上伊迪丝并不喜欢,在当时的托尔金看来,自己的妻子不和自己的母亲一样信天主教是无法接受的。值得一提的是托尔金本来以为自己的监护人摩根神父会对自己和伊迪丝复合不高兴,但是摩根回信很高兴甚至愿意提出为两人主婚。

此后的伊迪丝一直随托尔金的事业而迁徙,万事几乎都顺着丈夫,伊迪丝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小时候的音乐天赋也因为日后生活的艰辛而消磨掉了,她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没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恐怕唯有对托尔金与孩子们的爱,才让她忍受这一切,直到两夫妇晚年,已经名利双收的托尔金才能抽出时间对她做补偿。托尔金曾写过一部名为《贝伦与露茜恩的诗歌》的小说,托尔金晚年曾坦承这本书中两人的原型就是自己和妻子,甚至在妻子去世后他执意要求在自己妻子的墓碑上刻下“露茜恩”三个字。


基情与梦想

原谅我用了这样一个可恶的标题,但给我的感觉托尔金在和一帮学术上的朋友们付出的感情至少从量上要比对妻子的多,而且多得多。托尔金从在牛津大学开始便有了自己的小圈子,每星期定期聚会,成为教授后,便又组织过多个自己的小团体,其中不乏志趣相投的人,C·S·刘易斯便是其中的一位。参加托尔金的聚会的人大部分都是学术上的精英,从大学一帮怀着梦想的同学(可惜一战中除了托尔金和另外一人几乎都死了),到了当教授时期,又有一帮学术上的朋友,可以说托尔金的生活除了工作,大部分时间是在和那么3.4个朋友之间度过的,他们都充满梦想,都把自己当做未来的精英,他们在一起讨论语言,古诗歌,古文学,互相交流自己的写作,托尔金也乐于传道天主教,尤其是托尔金和刘易斯,这两位日后的奇幻大家更是亲密无间,但是他们之间的交往并非看上去的那么和谐。


战争的洗礼

托尔金厌恶战争,他认为战争永远只是疯子的行为,认为这实在是人类最愚蠢的行为,他没有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那种大英帝国的观念,他心目中的英国就是英国本土,比实际上小得多。

一战中,托尔金应征入伍,他大学时代的朋友也一样,他们都是大学生,所以一结束训练便成为军官被派到各各部队,可惜的是,托尔金大学时代的挚友除了一个人以外,其余都战死于一战的战场上。而托尔金则比较幸运,他被分配的部队属于二线部队,比较晚才作为替补上了战场,而他则得了战壕热(一种流行在战壕里的瘟疫的统称),被送到后方疗养,才得以幸免,回到了英国,他又回到大学直到读完学业成为教授。

二战的托尔金已经是个知名教授,而且他的第一部著作《霍比特人》(又译《霍比特历险记》)出版了,当时的孩子们从来没读过如此精彩的故事,马上在英国热销,然后是美国,甚至有德国的出版社写信给托尔金问他是否有雅利安血统(言下之意是问他是不是犹太人,不是就可以在德国出版),但被托尔金拒绝。这一时期,纸张匮乏,生活物资短缺,还时不时的得提防空袭的威胁(只是威胁,因为英国和德国达成了一项少有的协议,互相不空袭对方的两个美丽的城市,传闻希特勒希望征服英国后把牛津做首都),此时的托尔金还得和一帮教授们一起履行空隙警报员的义务。

战争对托尔金日后创作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在一战的战壕里,托尔金开始勾画《精灵宝钻》的伟大史诗,而也正是二战时期,托尔金开始勾勒魔戒的故事,恐怕在那个时代,那个血雨腥风中,托尔金只有在自己所想象的中土世界中才能找到安慰,从此中土便埋进了他的心里。


传奇的诞生

和托尔金那浪漫的文风大不相同的是,托尔金作品的写作历程一点都不浪漫,是在不断重新思考,重新勾画,重新改写下来的,尤其是《魔戒》,甚至给人有种“挤出来的”感觉。

托尔金曾经写过一些奇幻故事,大部分仍然跟古代神话故事有关,并没有自己独特的背景,但也有例外,比如托尔金曾经以书信的形式给自己的4个孩子写了童话故事,这便是中土世界的雏形。但真正开始正式创作是在刘易斯写出了在当时掀起轰动的《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橱》后,托尔金也不甘心示弱,在批阅学生的一张白卷时,他下意识里在卷子上写出了“在地洞里,住着一个霍比特人……”这样一句话,马上他便展开心思,随后不断思考勾画后,《霍比特历险记》出炉了。托尔金和出版商根本没有想到书会获得比《狮子,女巫和魔衣橱》更大的成功,托尔金初尝到写作的甜头,出版商也要求托尔金尽快写出续作,托尔金便又开始了构思。

起初托尔金并没有什么头绪,出版商更是干脆只希望他能写出《霍比特人》的续集卖钱,在托尔金写出了《魔戒》最初的几个章节后,他就完全没有任何灵感了,正在他焦头烂额时不断写了又删删了又写时,恐怕正是这踟躇不前给了他更多的思维,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心灵有了更广阔的天地,既然世界的创造者是我,我又为什么只把故事限定在一个小霍比特人身上呢?由此他开始走出霍比特人的限制,再加上曾经对中土世界的美好幻想,他开始有了一个充满野心的计划——把他的故事串联成一个整体,共同勾画出一个恢弘的中土史,这便是我们之后看看到的《魔戒》三部曲。


“托尔金,你这个死宅男!”

随着年龄的增大,也包括学术地位的提高,托尔金几乎从不和他那小圈子外的人交往,越来越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他显得有些不知世事,这到晚年尤其严重。即使是在他的小圈子里,他也仅仅只和少数几个人谈得来,一帮朋友很多并不喜欢他关于天主教的说道,晚年也难以和他的出版商合作,甚至对现代文明也有古怪悲观的看法,套用一句书中的原话“他把自己关在学术的象牙塔里,不与他人交流,以为别人都想的和他一样的”。

托尔金是那种靠着自己的天分和勤奋进入大学的尖子,而牛津大学当时仍然是绝大部分富家子弟的天下;在那里,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几乎不相互来往,是的,托尔金没有钱去参加酒吧和俱乐部的晚会,只能每晚和几个同样出身的同学一起喝点小酒,讨论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这恐怕是他“宅”的开端。

在一战中参军后,他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由于受的教育高,在军官学校一出来便是少尉军衔,但和他同事的其他军官并没有把他当成一个真正的军官,他们都是职业军人,而托尔金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个“被塞进军装的大学生”。如此之下托尔金只能和下级士兵聊天打发时间,但军队规定军官不能和下属友谊太深,理由是这样会影响军队纪律的公正性。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别人容不得他,但恐怕我们得从托尔金自身找点原因的,我们可以想象小时候几乎没有同伴,生在单亲家庭,四处流离很少安稳过,大学也只是和少数几个同样出身的朋友凑在一起,这对他的性格会有怎样的影响?他不懂得社交,不通世事,只一心扑在自己喜欢的学术上,即使少有的社交活动也是聊聊学术,他为自己在学术领域上的成就骄傲,但是其他方面几乎一无所知,甚至晚年《魔戒》出版发行时,根本不懂印刷和市场销售的他为了一些印刷效果的问题对出版商大发脾气,但事实上按托尔金那样做会提高很多成本,在战后大家都不富裕的那段时期他的书会更难销售。毕竟任何一个传记作家不会直接揭主角的短,其他关于名家的传闻也是被灯光打亮的,但托尔金只是也只能是一个人,而且如果你靠近他,会发现他比普通人更不招人喜欢。

托尔金和C·S·刘易斯(就是同样闻名于世的《纳尼亚传奇》的作者)的友谊是经常被人称道的。刘易斯性格比较外向,头脑开放,甚至有些叛逆,19岁的刘易斯便和一个45岁的妇人同居更是让他显得惊世骇俗,他对朋友喜欢用尽赞美之词,可以把朋友任何的优点用言语放大,即使托尔金直接表示两人已无交情后,成名的刘易斯仍然写了不少对托尔金大加赞扬的书评,刘易斯朋友很多,涉及各个阶层,讨厌他的人也不少,当年出版社让刘易斯给托尔金的《魔戒》写书评的时候,刘易斯曾坦承评论界有不少人不喜欢他,让他写书评会因为有人讨厌他而对托尔金的书不利。

那么托尔金和C·S·刘易斯到底是怎么分道扬镳的呢?他们曾经一起参加学术聚会,他们曾一起朗读喜欢的古文学作品,他们也曾共同谋划要写出超越前人童话和寓言的奇幻史诗,但刘易斯先下手为强,抢先写出了《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橱》,当时的托尔金对这部作品很反感,认为这部作品太肤浅,太简单没有品位,此时他的《霍比特人》正在谋划中,而且他认定自己的作品比起朋友的要更深刻,更富艺术性,随着刘易斯的作品不断热卖,好评如潮一浪高过一浪,托尔金的心中嫉妒之心也越来越重。

当然这并非托尔金和刘易斯断绝关系的直接原因,那么直接原因是什么呢?刘易斯经常把一些学术界之外但是对古文学很感兴趣的人带进他们的聚会,而托尔金并不喜欢这些人,而且托尔金喜欢在聚会里大谈古天主教教意,当时的英国大部分是信新教或者英国国教,对于托尔金,也只是出于礼貌一直在倾听,实际上大部分人对他说讲的老掉牙不符合时代的东西没有兴趣,尤其是刘易斯,虽然在别的方面托尔金很喜欢他,但他对天主教的看法一直让托尔金所不快,在他看来自己最亲密的朋友竟然不是和他有着同样的信仰是很难堪的,更致命的是,他不喜欢刘易斯的一个朋友,但是刘易斯经常把他带进聚会甚至和托尔金原本的二人聚会,还在托尔金面前对他大加赞美,这一切都让托尔金很不爽,按照作传者的原话说“他(指托尔金)对刘易斯有一种独特的占有欲”(吐~)。

托尔金的不通世事也在晚年其他方面表现得很突出,虽然出版商在他的书上赚了不少钱,对托尔金礼遇有加,但是托尔金经常与出版商争吵,因为印刷,出版日期,或者出版方式什么的。他不明白如果按照他的想法印刷会让成本提高多少,在经济萧条的战后多么困难,但是他不知道这些,而且经常干涉出版社的印刷工作,更可怕的是,他不明白他的《精灵宝钻》是多么的晦涩难懂(说真的,我自己是读过的,我从来没读过那么晦涩,那么罗嗦,而且据说只有真正的天主教徒才能读懂的书),而执意要求出版社把《精灵宝钻》和《魔戒》一起出版,否则两本一本也别想出,直到两年后没有出版社同意这么做时,他的态度才软下来,这让《魔戒》与读者晚见面了好几年,而且他不喜欢现代电影或者任何现代的娱乐方式,拒绝任何当时有导演想把他的书拍成电影的请求,只到他死后他儿子将版权卖出,才让我们能看到如此精彩的魔戒三部曲电影。

托尔金不喜欢现代文明,不喜欢激烈竞争式的生活,他讨厌汽车,讨厌工业,晚年才买了一辆汽车不到一年又把车给卖了,因为不喜欢嘈杂的街道多次搬家。他喜欢古典的生活方式,他曾经亲口说他想成为一个霍比特人,而且霍比特人就是英国人。是的,可能托尔金向往的就是和他书中的霍比特人一样,吃了睡,睡了吃,不大兴土木,喜欢食物和烟斗这种简单的享受,从不搬迁或者离家,即使冒险也是被逼上路。在托尔金的书中,托尔金认为霍比特人比拥有不死之身的精灵和高度文明化的人类更强大,拥有人类精灵们没有的东西,是他们才使得这场不可能胜利的魔戒战争变为可能,也只有在他的书中才可能……


梦的旅人

如此的生活经历给了他难以相处的性格,如此的经历又给了我们庞大的中土史诗,只有托尔金才能写出《霍比特人》,写出《魔戒》,写出《精灵宝钻》,对,只有托尔金这个死宅男,才能有如此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想象出前无古人(我不觉得会后无来者)的中土世界,只有他这样一个虔诚地让人觉得有些古板守旧的教徒,才会写出一部没有任何教会但教义却无处不在的长篇史诗。托尔金不属于我们这个世界,他按照自己的梦想创造出了中土,他生活在那里。他真的生活在中土世界吗?或者说中土到底存在吗?伙计,这取决于你。

grandrio 发表于 2008-8-23 19:41:58

好久米来了 帖张自己刚写的文章

ck7543 发表于 2008-8-23 22:12:20

我看得第一部奇幻小说是罗德斯岛战记,第二部奇幻小说就是魔戒了.

antias 发表于 2008-8-24 23:04:55

托尔金的确对刘易斯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在我看来他认为刘易斯这种行为是背叛了他 在托尔金看来 既然是朋友就应该对我绝对的忠诚 但他还是忘了人终归是人尺度是不一样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责任八卦]宅男托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