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am 发表于 2008-7-4 23:00:22

评  《异乡异客》

《异乡异客》,海因莱因著,四川科技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这是我的一个长篇科幻小说的书评。包括前言、思想分析(五篇)、情节分析、写作特点、我对科幻的一些看法,以及后记。目录如下:

一、海因莱因的《异乡异客》
二、梦中的理想国
三、人是会哈哈大笑的动物
四、被误读的性
五、宿命的先知
六、花絮:幽默短句
七、科幻是一面镜子


其中,二分析海因莱因构建的火星世界;三对比海因莱因笔下的人类世界,篇幅较长;四是这部书中的性观念分析;五是情节分析,担心提前知道情节的可以跳过不看;六和写作特点有关,篇幅很短,可以看着玩;七是我对科幻的一点理解。

写出一个这么长的书评也出乎我自己的意料。因为我只写那些我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

海因莱因是美国科幻三巨头之一。我想在科幻届,他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前言:从前有位火星来客


从前有位火星来客,他的名字叫瓦伦丁·迈克尔·史密斯。

海因莱因的《异乡异客》,一部近四十万字的长篇科幻著作,就这样直截了当的开始了。

读第一部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本类似于武侠小说的纯情节的读物。故事新鲜,情节紧凑,叙述语调诙谐幽默。我用最舒服的姿势半躺在床上,准备在恰如其分的柔和灯光里做一次轻松肤浅并容易忘却的旅行。

读到第二部和第三部,我开始承认海因莱因的天分,觉得他的才华可以和中国的金庸相媲美,只是碍于文化和翻译,我们对他的欣赏会打一点折扣。

读到第四部,由于作品中开始充斥着宗教相关的内容以及大力渲染的性解放,我逐渐对海因莱因产生反感。他最开始构筑的那个世界,那个有趣而又不乏深刻的、那个复杂而又清澈的世界到哪里去了?一些在我看来不可思议的混乱场景堆满了纸面,我明白我遇上了文化的樊篱,在故事发生的那个遥远的年代里,毕竟有些东西是隔山隔水隔年岁的我们所难以全部了解的。但同时我开始质疑这本书本质的思想。似乎海因莱因在前四部架构的一系列美好的东西在这一部里突然断裂了。于是我对他使用了一个词——一个从封底上看来的词:激进。

然而第五部改变了我的看法。故事的结局让我震撼。我也终于看到,海因莱因要讲述的并不仅仅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火星人地球历险记,他想表达的也不仅仅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人崇尚的偶像破坏和自由性爱。大师想说的话语都是超越时代的,当科幻界的大师把笔触伸向那些幽深黑暗的天际里发着光芒的星球,在他心中旋转的,依然是眼前这个真实、痛苦而又美丽的世界。

它的确值得评价。



            梦中的理想国

         ——海因莱因笔下的火星世界


1、一颗属于海因莱因的星球

在一个中等星系的边缘地带有一颗G 型小恒星,它的诸多行星收一个略有改动的平方反比定律影响,几十亿年来一直围绕着它不停旋转。第三颗行星俯瞰是蔚蓝色,那里居住着叫做“人类”的生灵。第四颗行星上却是一片死寂,只有在岩石的罅隙里,或许还有那么一些未知的、斗志顽强的生命。我们曾经幻想那里有我们的同胞,我们曾经希冀在空旷的宇宙有人分享我们孤独的声音。但是显然上帝并未给我们安排一个近邻。也有可能,我们错失的只是时间。

那是火星。

火星在科幻王国里的知名度和流行程度,大概就像童话王国里那顶永不褪色的小红帽一样,经典而又陈旧,在一代又一代的传说和描摹里,总会染上一些历史的尘埃。但这依然不妨碍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把目光投向它,把那些人间未尽的理想寄托于它,把那些遥远的真理赋予它。

海因莱因并没有像一般的科幻小说作者那样,花大力气去描述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物质文明,那些夸张的先进技术,也没有过分去捣鼓那些繁琐的机械、怪异的城市和故弄玄虚的种族。他构筑的火星世界是一个真正的理想国。如果要我想象一种超越人类的文明,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那是海因莱因的火星。


2、火星概述

在概述里我们可以窥见海因莱因火星世界的全貌,在后面的论述中我会详细分析火星世界的每一个特点。

火星人的生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幼崽期、成年期和灵老期。当火星人还是幼崽的时候,他们浑身上下遍布着能量,在星球的表面兴高采烈地上蹦下弹,学习生存。一切的生存竞争在幼崽期均已完成,他们十之八九要死于非命。存活下来的一小部分发展为具有自我意识的成年人,他们不再进行生存竞争,在身体和精神方面都和幼崽有着天壤之别。成年的火星人聚居在梦幻般典雅的城市中,其安静程度与幼崽的喧嚣程度正好相当,但他们有着极为丰富的精神生活,比幼崽更加繁忙。

当成年火星人经历一段时期,透彻的完成了对世界的灵悟并解体以后,便会成为鬼魂,也就是灵老。灵老们是火星上数量最多的一群,他们明辨善恶,永远不会行谬误之事,并且能阻止错误在这个星球上发生。他们以灵悟“美”为头等重要的大事,对天宇万象之中蕴含的大美,他们能孜孜不倦的研究灵悟如此之长的时间,以至于在永世的光
阴里都不会感到寂寞。

鉴于两性繁殖的生命模式在这个星系里的效率最高也最常见,火星人同样也是两性繁殖的生灵,但他们的方式与地球人却大不相同。幼崽全部为女性,成年火星人却是清一色的男性。他们的交配仅仅具有生物学上的意义,与心理学完全无关。也就是说,火星人没有欲望。

心智成熟的火星人社会里没有泯灭美好品质的生存竞争,没有让人畏惧的死亡,也没有轻易就带来罪恶的欲望;他们很少犯错,他们的世界里也没有谬误与荒诞。而他们永世的灵魂将以美为恒久的精神食粮。然而还有一样东西是火星人所没有的:他们不会笑。这就是火星的概貌。关于笑的问题,让我们留到下一章讲人类的时候再说吧。


3、火星世界特点分解

海因莱因的火星世界乍一看似乎也就是一个迥异于人类世界、普普通通、看上去有些奇怪的星球,然而仔细思索、玩味它的特点却会发现,火星世界几乎规避了几乎是人类全部的痛苦的源泉。不知这是大师的匠心独运还是妙手天成,当你看清他在那片实际上荒凉死寂的星球上用梦想和纸笔搭建起来的乌托邦的时候,你注定会心驰神往。

火星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a、优胜劣汰的方式;
b、特殊的生殖方式;
c、特殊的时间概念;
d、建立在“灵悟”基础上的精神生活;
e、没有错误存在。

6、火星生活:在无误差的世界里寻求美

火星上的每一个人,在透彻的灵悟了世界之后,最终都会变成灵老。

灵老是不会犯错的,他们全知全能,仿佛是客观规律的化身。他们也不会让错误在星球上蔓延,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明辨善恶是火星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就连迈克尔这样初的成年人都能轻易灵悟到一个事件或一个事物中所包含的“错误”,并且对朱巴尔说:“这不是看见,是知道”。

由于火星上几乎不存在荒谬和错误,灵老们的精神活动便全部集中于美学之上。壮丽的第五行星之死让他们无比激动,其中涉及到诸多重大的美学问题,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讨论。

灵悟是一个美丽的动词。按照火星人的逻辑,你必须首先灵悟一个事物,然后才能对它产生别的情感,诸如爱、恨、恐惧或者其他。“灵悟”还意味着完全透彻的理解,以观察者变成了观察对象的一部分——融合、混杂、结合,在群体的经验中丧失自我。它几乎代表了我们的宗教、哲学和科学的一切内容。

显然,海因莱因在这里使用了一个预设中人类根本无法了解的词语。什么叫灵悟?大概只有火星人用火星语才能解释清楚。然而我们还是可以在有限的片断描写中感受到这个动词所包含的洞见和美丽。在灵悟一座城市时,迈克尔把它说成是“里面充塞着经验,在最荒凉的街区,也都堆叠着事件和情感”,他认为这座城市已被人们放弃,人们任由它“自由思索,走向毁灭和崩塌”,然而这巨大的苦痛依然值得“赞美和珍爱”。当迈克灵悟人类的金钱的时候,海因莱因更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后来,他突然眼前一亮,达到了令人目眩的灵悟,以至于战栗起来:他理解了钱的含义。这些漂亮的画片和亮闪闪的徽章其实都不是“钱”,它们是符号,代表着在这些人中间、在他们的世界里传播的一个理念。这些东西本身并不是钱,就好像分享水并不是增加亲近一样。钱是个理念,犹如灵老的思想一般抽象;钱是人类构建的一种伟大的符号,其意义在于平衡、治愈和增长亲近。
它的华美另迈克心醉神迷。
这些符号的小规模流通、兑换、回笼都十分美丽,让迈克联想起那些用来鼓励巢崽们推理、成长的游戏。但真正令他心醉的是整体,整个世界都反映在一个动态的结构系统中。迈克于是灵悟到,这个种族的灵老们一定已经非常年长,否则不可能构造出如此的美。

金钱的本质在火星人的灵悟中,成为了一种客观世界与抽象理念交汇的神奇概念。分析这一段话,我们会很容易的发现,火星人的灵悟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整体。第二个就是:美。

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火星人具有永恒的灵魂,成年火星人需要做很多精神方面的工作,灵老们最重要的任务则是灵悟和研究美。毫无疑问,这里的“美”早已远远超越了感官和欲望的层次,上升为与真和善同一的事物,就好像,那些宿命的节律,天宇的自恰,万物幽微的生长,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与对立……观看,冥想,创造,领悟。这是幸福而没有瑕疵的生活,但凡享受过思维乐趣的人很容易对这产生共鸣。那纯粹的生涯是只有我们古老的爱琴海边的祖先们才享受过的至高无上的喜悦,却成为火星人日常生活中不可脱离的一部分。他们不但得到了真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亲近着它,感受它圆满的、梦幻般的、让人沉醉的美丽。

宁静。成长。灵悟。美。是的,这就是火星人在永世的光阴里所拥有的一切。对于微渺的转瞬即逝的人类来说,它们真是比失落的天堂还要遥远。火星无疑寄托了海因莱
因的梦想。那实在是一个让我们艳羡的乌托邦。

             人是会哈哈大笑的动物

            ——海因莱因笔下的人类世界

1、缺憾的星球

年龄并不能带来智慧,本,但它的确能给你一些洞察力……
                        ——朱巴尔·哈肖


朱巴尔·哈肖喜欢的第二尊雕塑,是罗丹的“匍匐在石下的少女”。那是一个少女被重负压垮了的身躯。诸如年龄、疾病、死亡、沉重的肉身、不公正的命运以及有可能压在人类身躯上的一切。

和他们幸福的邻居不同,人类从未拥有过永恒的光阴,从出生起就注定死亡在前方翘首以待,任何人都不会缺席。他匆忙的一生还夹杂着漫长而懵懂的童年和浑浊疲惫的老年,那有限而短促的生命的黄金时代从来就不足以让他真正靠近无穷尽的真理。时间是一个问题。人类一生要面临诸多现实棘手的繁琐事务,他们极少有时间放慢脚步去享受片刻悠闲,更遑论用心领悟生命与自然的本质,聆听与冥想宇宙的美丽。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辛苦积攒的智慧流传的效率太过低下,死亡带走那些卓越的大脑和灵魂。人们祭奠他们,却轻易就忘却他们的忠告。散佚的典籍在许多个世代以后被呈进皇家博物馆陈列,其中的真知从此不再有人了解。这些一代一代传承的脆弱的生灵没有充足的时间灵悟世界与自身的奥妙,走向自我的永恒与完满,他们注定在错误的泥沼中跋涉,一代一代。

在古希腊爱琴海边蔚蓝色的海风吹过以后,人类似乎再也没有成功规避过生存竞争这个字眼。相反,在后来的漫漫岁月里,人类逐渐开始积极投身于它,在优胜劣汰的口号前赴后继尤如飞蛾扑火。自幼年起他就站在疯狂的赛跑场上,这种残酷的竞争常常直至终老也不曾停止。他永远生活在不安全感中,习惯了防备和尔虞我诈,以及头上那顶虚荣心膨胀撑起的虚幻的光环,最后,这光环常常便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再也无法开解。有了这些难以逃避的焦虑,欲望便乘虚而入,蛀空人类珍贵的灵魂,让它忘掉自身天赋的古老言语,在年复一年的挣扎里,丢弃那些思考、美和梦想。

当我们仰望那颗邻近的星球,让它像一面镜子般给予我们更高文明的烛照,我们不得不面对自己满目疮痍的面容。这是一个充满谬误和荒诞的世界。或许就像迈克尔所说的:“……你瞧,按照他们的标准(火星灵老),我们是一群病态的残废。我们彼此伤害,相互间无法理解,完全无法同其他人一起灵悟。还有那些战争、疾病、饥荒和暴行——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疯狂。……”

这个在宿命与谬误的大石下匍匐的苦难的世界,的确让迈克尔难以理解。


2、注定的孤寂

宝贝,你们所谓的“自由”在火星上根本不存在。
                      ——迈克尔

朱巴尔·哈肖偏爱的第三尊雕塑,是丹麦的小美人鱼。她并不完全是条美人鱼,她也不是人类。她坐在陆地上,坐在她自己选择的地方,却又永远眺望着大海。为了自己抛弃的东西,而陷入无尽的孤独。

人类的手中从未攥住永恒,他们早年的每一步都充斥着错误的痕迹。直到生命的盛年,极少数的人开始追寻真理。其中的一部分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在这个星球上,只有善是不够的,善永远不够。这是迈克尔最早犯下的错误之一。在火星人那里,善与智慧是同一个东西,对人类却远非如此。只有当人拥有牢固、冷酷的智慧的时候,好心才能办好事。迈克尔灵悟到吉尔是个完完全全的好人,可起初内心却混乱不堪。他差点毁了她,也差点毁了他自己,因为他也一样。在这里,人们修行的首先是对自我的意识,然后是自我控制。幸而吉尔拥有这个星球上的人们难得品质:无尽的耐心,这品质拯救了他们。

而火星上的一切都在灵老的安排之中。火星上没有错误,因此也就抹杀了自由。因为不存在选择:一切选择都是等同划一的正确。没有罪恶,没有苦难,没有伤害,没有忧虑。因而也就没有承担。海因莱因似乎在暗示我们,充斥在这个星球上的那些错误的事情就和一切正确的事物一样是珍贵的。人是有原罪的生灵,犯错是人类天生的缺憾,但自由味着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勇敢。自由也同样意味着任何一种选择都会通往它固有的代价,我们惟有用双肩把它扛起,因为那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那必定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任何人也无法替代。

当迈克在朱巴尔的家中第一次作出自己的选择,他灵悟到了自由。此时,这个源于人类基因、为火星思维所塑造的生物、这个永远无法真正成为地球人或火星人的异类完成了成长中的一个阶段。他冲破了隔膜,不再是一个巢崽。自由意志命中注定,它所带来的孤寂也从此属于他。与之相伴的还有火星人的恬静。他要拥抱、珍爱、品尝它的苦涩,接受它的后果。在悲伤的喜悦中,他体会到这个关键点属于他,而不是吉尔。他的水兄弟可以教导、劝诫、指引,但关键点上的选择无法分享。这是绝对无法出售、赠送和抵押的所有权。从现在到永远,在关键点上他采取什么行动,他就是什么人。

自由,原本是局限、错误与荒诞催生的美丽。
倘若你鼓起勇气面向它,永远不再背转身去。


3、这个星系唯一会嘲笑自己的动物

迈克问朱巴尔:什么是人?朱巴尔沉思了许久,回答他说:“人是会嘲笑自己的动物。”
在议论开始之前,我们还是来看看大师描述的场景吧。


场景一:朱巴尔家。(第二部:近乎荒唐的遗产;十四节)

“人是会哈哈大笑的动物。”朱巴尔回答道。
迈克想了想,“那我就不是人。”
“嗯?”
“我不会哈哈大笑。我听过大笑声,它让我害怕,后来我灵悟到它并不害人。我试着学习——”迈克把头往后一扬,发出刺耳的咯咯声。
朱巴尔捂住耳朵,“停下!”
“你听见了,”迈克悲伤的说,“我不能做对,所以我不是人。”
“等等,孩子。你不过是还没学会罢了……还有,硬学是学不会的;但你会学到的,我保证。只要你跟我们在一起,时间长了,你自然会发现我们是多么可笑,那时你就会哈哈大笑了。”
“我会吗?”
“会,别担心,不要强求。真的,孩子,一旦灵悟了我们,就连火星人也会放声大笑的。”


场景二:动物园。猴子们上演抢花生的一幕。(第三部:古怪的教育,二十九节)

突然,这只手了欺负的猴子冲到笼子的另一头,挑了只比自己更小的猴子,狠狠放到对方,把自己受的气连本带利的发泄到它身上。小猴子呜咽着跑开了。其他猴子瞅也没瞅它们一眼。
迈克仰面朝天,放声大笑起来——然后就这么无法控制地笑啊笑啊。他几乎喘不过气来,整个人颤抖着躺到了地上,却仍然大笑不止。


场景三:吉尔和迈克家。看猴子归来。(同上)

“……我发现了人类为什么要笑,他们笑是因为痛……因为只有笑才能让他们不再痛苦。”
吉尔大惑不解,“或许不是人类的是我吧。我不明白。”
“啊,你是人,小小的女猿人。你完全自发的灵悟了它,以至于根本不必思考。因为你是在人中间长大的。而我不是……许多其他人教了我,而你教得最多。今天,我拿到了结业证书——所以我笑了。哦,那只可怜的猴子。”
“哪一只,亲爱的?我觉得那只大的卑鄙极了……后来我扔花生给它的那只也一样坏。这里头有什么可笑的?”
“吉尔,吉尔我亲爱的!看来你是火星语学得太多了。那当然不好笑,那是一场悲剧。所以我不得不笑。我看着一笼猴子,突然间,我看到了我的同胞,看到了他们所有的卑劣、残忍和种种完全无法解释的东西——那一瞬间我痛彻心肺,然后就发现自己正在放声大笑。”
“可是——亲爱的迈克,让人发笑的应该是那些美好的东西……不是那些可怕的事情。”
“哦?给我举个例子吧,甜心。一个笑话,任何东西——但必须是让你笑痛肚子的那种,微笑可不行。然后咱们来看看那里头是不是有些错误,看看假如没有那个错误,
你还会不会笑。”他想了想,“我灵悟假如猴子学会了笑,它们就能变成人类了。”
……
最后,她阴沉沉地说:“很显然,摔个屁股墩儿就是所有幽默的最高境界了。人类竟然是这副模样,迈克,真够惨的。”
“噢,不是那样的。”
“什么?”
“过去我以为——人家告诉我——‘好笑’的东西是好东西。错了。对于亲身经历的人来说,它从来不好笑。比如那个没了裤子的治安官。好处是在笑里。我灵悟那是一种勇敢……一种分享……共同抵御痛苦、悲伤和失败。”


或许朱巴尔说得对,人是这个星系里唯一会嘲笑自己的生灵。火星人不会笑,因为他们不犯错误。愚蠢与尴尬的事实永远不会发生在他们身边。而人是会哈哈大笑的,他习惯用放声大笑来自我解嘲。他嘲笑愚蠢,嘲笑失败,嘲笑悲伤,嘲笑他不得不面对的苦难。他嘲笑这个世界与自身的荒谬,他也嘲笑命运和死亡。每个人都有注定的宿命。
就像海因莱因笔下的那个“匍匐在石下的少女”,有着紧绷的面孔,为自己的失败闷闷不乐,却一点没有怨天尤人。即使被压垮了,依然拼命想要扛起自己的重量。

在这本书的前三部里,火星人迈克尔在他的地球历险之旅中,终于灵悟了人类,成长为一个完全的人:有缺陷,不完美,会犯错。但他们依然拥有天赋的自由意志,并且用哈哈大笑当作自己的解毒剂。人在这个混沌不清的有限的世界里获得自身的意义。这是一种美丽而勇敢的生灵。

               被误读的性

         ——《异乡异客》中的性观念


据说在崇尚偶像破坏和自由性爱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异乡异客》曾经是美国整整一代嬉皮士手中的“圣经”。于是我们很容易把海因莱因想象成自由性爱理念的卫道者但事实恐怕与人们的想象有些出入。有时人的耳朵有一种可怕的偏见——它往往倾向于接受那些他们正在追求或业已认可的声音,不惜断章取义或仅仅匆忙的摄取表面的意义,而往忽略了那种声音更深层的丰富内涵。时代的耳朵亦是如此,一个狂热的时代更甚。所以,即使这部作品的确曾经是那些玩世不恭的叛逆少年们的圣经,那也不能说明什么——虽然自由性爱直到今天仍然可以被拿来当作书籍出版宣传的噱头。

海因莱因一直在反思性这一观念,他笔下的男女两性世界其实是非常美的。首先他肯定两性世界在人间举足重轻的地位。他说:“在地球人这边,两性的区别不仅制约着一切人类行为,同时也是人类行动的驱动力,从十四行诗到核方程式,无一例外。”第二,他强调进行性接触的时候应有的纯净和专注,这可以说是他对性接触看法的一个基调。这一点他借文中女性安妮之口表述得淋漓尽致。“迈克接吻的时候全神贯注。”安妮说——

迈克接吻的时候全神贯注。……我跟有些技术挺棒的人接过吻,但他们都没有全神贯注。他们办不到。无论怎么努力,它们的一部分心思总会放在别的地方:会不会错过最后一班车,把这姑娘弄到手的机会有多少,担心他们自己的接吻技巧,或者担心工作、钱,或是会不会给老婆、老爸、邻居逮个正着之类的。迈克根本没有技巧可言,但当迈克吻你的时候,他不会做任何其他的事情。你就是他的整个宇宙……那一刻就是永恒,因为他没有任何计划,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只是吻你。……那种感觉无法抵挡。

从小说的第三部开始,海因莱因的性爱观念就逐渐明显起来。他通过迈克和吉尔的灵悟对性本身进行了赞美。但我们应当注意另一件事:并非作家借人物之口说出来的观念,就一定能够全权代表作家本人的观念。而一个水准较高的作家往往会在故事的结局给他们笔下的人物一个结局,也就是对这个人物代表观念的某种评判。

在第四部和第五部中,人物之间的性关系开始混乱,最后甚至以群婚的形式发展成为一种宗教,火星人迈克尔建立的宗教。其宗教匪夷所思的仪式以及成员之间频繁而无序的性关系的确会让观念保守的读者们感到不习惯。迈克尔认为,浪漫的肉体之爱是人类所独有的,而人类应该好好保护这个珍贵的发明,并把它传播出去,让身体随灵魂的融合互相联结,给予,接受,在彼此中得到快乐。听起来,这的确是为自由性爱唱起的一曲赞歌,但海因莱因最终在第五部的末尾,对他的观点进行了校正。

海因莱因始终没有忘记对灵魂交融的强调。在最后一次与朱巴尔进行的总结式的交谈中,他让迈克这样描述:“朱巴尔,每个人类都应该经历这种狂喜,让灵与肉结合得同样紧密……你深深的进入她的内心,就像你进入她的身体一般。”

接着迈克对人类混乱不堪的性观念进行了反驳。他说:“性的结合应该是那样。但我慢慢灵悟到,这种情况极少极少,有时反而是冷漠机械的动作,强暴,逢场作戏般的相互勾引,不比轮盘赌更好,甚至少了些诚实;还有卖淫、自愿与被迫的单身,还有恐惧、负罪感、仇恨和暴力;还有孩子们,人家教他们性是坏的、可耻的、动物的,必须遮遮掩掩,永远要对它保持警惕。男女两性,原本如此可爱、如此完美,却被人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彻底颠覆,变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

在这里,自由性爱的呼声隐约可见,但加上了诸多限制,指出了诸多谬误,海因莱因式的自由性爱自由得非常彻底,然而却和精神的融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也是真挚、分享、无私而饱含深情的,绝不是肉体的欲望简单而无节制的泛滥。“海氏”自由性爱的内涵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社会大行其道的自由性爱恐怕有本质的差别。最后迈克总结说:“或是灵魂和肉体一道融合,或是精神阳萎。”

海因莱因把“性”拔高到了一个人类很难企及的高度,他甚至让他的火星使者为性爱建立起一门宗教,想以它来启示生存在迷茫和苦痛中的人们;他似乎把它作为某种理念来宣扬,诸如平等、无私、博爱、坦诚和分享。每一个字眼都代表一种我们所知的人类最接近真理的美好品行,而每一种品行在尘世间的流传都不无艰难。性是否可以承载这么多?我们看看迈克尔宗教最终的结局就能知道,虽然作者一度极力想将这些高高在上的宝贵品质赋予给性,但他最终对这一想法还是抱持了否定的态度。那不过是又一个乌托邦。性终究带有太强烈的欲望和生理色彩,它无法负担那些人类光荣的理性发明出来的美好词语。性是软弱的,以它为媒介去接近真理,只是一个不成功的尝试。

                宿命的先知

            ——《异乡异客》情节分析


1、那些先知的事情

一本书的结局已经寓于它的开头部分,一个宿命的终点在上路的时刻已经完成,一切伟大的事业都开端于平淡庸常的生活。相信我,所有的开始都微不足道,然而无声的丝线牵引着你,从来没有一个命运可以被逃避。

海因莱因让他的火星来客迈克尔从天而降,且对身边的人们说:请分享我的水。愿你永远开怀畅饮。这是先知的语言。而先知的故事从来就不曾轻松。

“水”是一个寓意丰富的意向,火星上流行的认领兄弟的水仪式让我们很容易就会产生联想。我们会想起“上善若水”的古老箴言;会想起人类文明的源头、生活在古希腊蔚蓝色大海边的先人们;会想起那个若干世纪以前在乌云弥漫的耶路撒冷城殉难的拿撒勒人,想起他也曾这样对身边的众生说,“凡喝这水的,还会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他就永远不渴。”

我们还会想起一个人,罗马教廷驻犹太的代理官本丢·彼拉多。
他下令把那位伟大的人类先知钉在十字架上,背转身去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


2、《异乡异客》情节分析

第一部 有瑕疵的身世
第二部 近乎荒唐的遗产
第三部 古怪的教育
第四部 可耻的职业
第五部 快乐的宿命

以上就是《异乡异客》的目录。每一部的主线情节也都很清晰。第一部简单介绍了火星人迈克尔的身世,讲述他如何被带回地球,被人类的强权势力禁锢在医院里,最终在护士吉尔的帮助下逃到了著名作家朱巴尔的家里。第二部讲迈克在朱巴尔的帮助下,和人类复杂的势力进行周旋,成功撇清了由于人类法律的漏洞带给他的、给他招惹了无穷无尽麻烦的遗产。第三部讲述迈克在朱巴尔家的学习、参观弗斯特教堂、去马戏团打杂等一系列经历人类社会完成自身灵悟和成长的故事。第四、五部主要讲述完全成熟以后的迈克创立的一门以自由性爱为依托的宗教的种种故事,迈克尔在那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直到终结。

海因莱因的《异乡异客》讲述了一个现代先知的寓言。但起初我们很难发现这是一个有关先知的寓言。第一部完全在讲故事。故事情节那么曲折,起承转合,有时节奏紧凑得就像精彩的武侠小说一样。第二部的节奏感也很强,迈克尔的一众男女“水兄弟”们在朱巴尔的领导下一起同政府唱对台戏,美国式的无政府主义表露无疑,读起来也很让人忍俊不禁。在这两部里,海因莱因加入了一些思想。除了对火星世界和人类世界对照的架构以外,海因莱因还创造了一个伊甸园式远离尘嚣的地方:朱巴尔家。来看看这一家的成员们吧:著名畅销书作家、医生、博士、律师朱巴尔;三个各有特点聪明漂亮性格坚强的女秘书安妮、朵卡丝和米丽安;年轻的技术人员杜克和拉里;美丽的女护士吉尔以及她的火星来客迈克尔。男女平衡,相处和谐,各个都充满朝气。

朱巴尔家的生活是让人愉快的,整个第二部的色调也很明朗,充满了现代气息。然而第三部就开始有点古怪,加入了一些宗教和性观念的内容。但因为有迈克尔学会了人类的放声大笑这深刻的一笔,整个第三部看起来也算难得的精彩。

前三部大约占据了全书篇幅的五分之四,后两部只占了短短的五分之一。但这最后的五分之一——集中记述了迈克尔宗教生涯的兴盛与破灭——却是总结性的收尾,包括了两次至关重要的对话:一是朱巴尔和本·卡克斯顿关于三座富含深意的雕塑以及宗教的对话;二是迈克尔牺牲以前和朱巴尔进行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深入的一次,关于性观念、火星世界、人性善恶以及终极理想的谈话。有关这两场谈话内容和思想的分析已经分散在前面的文章中,然而,就在第二场谈话结束以后,迈克走向了他的宿命,也是一切先知都不曾逃脱的宿命——被他挚爱的人民背叛,还有,残酷的死亡。

海因莱因用一种近乎冷酷的客观笔触描写了迈克的死——

一支大口径猎枪在近距离开火了,迈克的右臂从胳膊肘断裂、下坠。它轻轻飘落,最后停在清凉的草地上,手掌依然张开着,作出邀请的手势。
……
“真理并不复杂,然而人的道路却布满艰险。首先你们必须学会控制自我。其他一切将会水到渠成。了解自己、驾驭自己的人有福了,因为世界是他的,爱、快乐与平和将跟随他到任何地方。”枪声再次响起,接着又有两枪。其中一发点四五打中心脏所在的部位,把胸骨附近的第六根肋骨击得粉碎,射出好大一个伤口;猎枪的铅弹和另一发点四五从左膝底下五寸穿过胫骨,骨头凸出来,与小腿形成一个古怪的角度,在伤口的黄、红两色映衬下,这段的骨头显得分外白皙。
迈克稍微有些摇晃,他放声大笑,接着继续说道:“你是上帝。明白这个,道路就为你敞开。”
……
他摔倒之后,无数只脚开始往他身上践踏。他们踢断他的肋骨,击碎他金色的身体,打折他的骨头,一只耳朵也差点被扯掉。但他继续讲着。最后,有人大喊一声:“退后,倒汽油!”
听了这话,暴徒们稍稍让开了些。摄像机凑过来,拍到了他的面孔和肩膀。火星来客对自己的兄弟们微微一笑,再一次用温和而清晰的声音说:“我爱你们。”一只粗心大意的蚱蜢呼呼的飞过来,降落到离他的面孔几寸远的土地上;迈克转过头去与它对视。他很高兴的说了一句:“你是上帝。”然后便解体了。

书本继续进行了四五页,然后便全部结束了。

我很难描述这个结局带给我本人带来的震动。就像直到故事的末尾才突然发现一路途经的那些风景的深意。前三章讲述的原本是先知的到来和成长,后两章开始了先知的事业,悲壮的结局。那些谜一样的身世,从天而降,安详的面容,质朴的真纯。还有,水仪式,自由性爱,自由意志,三座雕塑,伊甸园,宗教。这所有阅读过程曾经在我脑海中闪亮的珍珠突然联结成一条完整的珠串。在读到故事的结局如梦初醒的一刻,先知的轨迹突然被点燃。

迈克尔的死不能不让人触动。这样突然沉重下来的结局才会促使人思考。虽然我同时也想起,人们惯常是这样对待给他们带来真理的那个人,在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甚至更久,先知们的命运大多如此。在最后的四五页里,朱巴尔和他的伊甸园中的成员们开始了自己的生活,迈克尔的宗教事业他们也会努力将它继续下去,他们还打算教授火星语,让更多人用火星的方式思维——

哦,我亲爱的火星来客迈克尔。这真是一个孤独的人间世界。

               花絮:幽默短句


海因莱因非但具有美国人与生俱来的诙谐和嘲讽,他的人物很雄辩,他也很擅长运用词汇和节奏来构造活泼有趣的句子——是的,虽然翻译和文化的隔膜让我们损失了一些纯正的感触,但还是不难发现,那些句子本身就具有一种趣味。试举几例:

1)其实,他违背誓言的次数比流逝的岁月还多,但哈肖从不为保持前后一致而缩手缩脚,所以他对这个倒并不在意。

2)很好,虽然我从来都没弄明白,上帝怎么能期待他的造物靠信仰来选中唯一的、真正的宗教。照我看,这么管理宇宙可有点太草率了。

3)民主是个可怜巴巴的系统,唯一的优点就是它比其他任何系统都好上七倍。

4)范特龙普?当然,当然,老朋友了,跟他熟得很——在招待会上见过。

5)过了好一会儿,秘书长结束了发言,等于什么都没说,但却说得非常之好。

6)在所有的普通职业里,无论你干哪一行,女儿所能花掉的钱都会比你的薪水多出百分之十。这是一条自然法则。

7)为沉醉于酒精的兄弟情谊干杯……比其他任何一种情谊更适宜于人类脆弱的灵魂


类似的句子在书中俯首皆是,在海因莱因构造的情节世界里漫步,常常会遭遇它们跳脱的影子,就像一个孩子顽皮的对你眨了眨眼睛。有时候,你很难忘记那清澈的一瞥带来的微笑。因为其中包含着若干道理。只讲故事的海因莱因一定是一位脸上堆满了皱纹、面部表情丰富的老头,他不会让你感到枯燥。

               科幻是一面镜子

一开始我完全把《异乡异客》当作纯情节的小说来读,打算快速读完并且为它写一篇简单的书评。但是读到一半的时候我意识到,这部小说并不简单。最初,对火星人生活的设计吸引了我,我把它们一条一条标记和罗列出来,发现它们与我所能设想的最完美的理想世界完全相符。接着我开始想到书中的人类世界。在火星的比照下,这个世界的缺点纤毫必现。

我相信火星寄托了海因莱因的某些理想。火星只是一个载体。他就像一位造物主在那个星球上建立了自己的文明,还把其中的一员派到地球上,企图让他拯救地球。结局是,先知亡故了,努力仍在继续,成功远未到来。但火星文明毕竟已经开始在地球上流传。在这本书里,火星代表着更高一级的文明世界。它在地球的近旁骄傲的旋转,给予读者一个超越于自身的视角,从浩渺的天宇中俯瞰我们生活的这个孤独的世界。

人是一种奇怪的存在。达尔文声称人是从类似于草履虫那样丁点大的单细胞生物逐渐进化成现在的模样的。就算我们能够接受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黄土和树林间奔跑的一群猴子,依然还有一些秘密没有解决。比如,进化论的弱点之一就在于,它很难圆满地解释像人的眼睛这样复杂、精密、无与伦比的器官是怎样通过自然选择得以生成的。眼睛让我们能够从某种程度上看到世界,看到他者,却偏偏看不到我们自己。我们抬起手臂,可以看见自己的双手。低下头,可以看见自己的脚趾。然而我们看不到自己的脸,也无法与自己的眼睛对视。直到出现了镜子。

在所有的古代发明中,镜子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样,仅次于纸张。镜子被祖辈们视为具有神力的器物。镜子是一种力量,它促使我们想要看到自己,了解自己。不但如此,其神奇的镜像还促使我们透过表象,深入探究。唯有在镜子面前,我们才能看到自身的全貌,以及它的缺陷和不足。它提供了一个超越于自身之外的视点,从我们自己的眼睛出发,到达另一边那个镜像世界里的自己。

当然,也不一定非要镜子不可。某天一个原始人在平静的湖水中看见自己的倒影,迟疑的凝视了许久。这很有可能是人类思考自身的开始。只是我一直在强调一个概念:超越。超越于自身,这是重要的。中国有句古话叫“旁观者清”,只有当你超脱于事件之上,才能够窥见它的全貌。超越还意味着客观和理性,正确的忽略事件与自己的瓜葛及其带来的情绪影响。

我想对于人类世界而言,火星就是这样一面镜子,一个观察的出发点,一种对比。科幻能够给我们提供的往往是一个超越的视角。它意味着我们可以暂时逃离这个乏味的匆忙的满目疮痍的地球,到其他的地方去漫游。而回身一看,或许会发现在我们抛离身后的那个星球上,竟然还有许多我们身处其中不曾看到的风景。

我同意那个说法:西方没有武侠,中国没有科幻。很难想象在一个孩子们的幻想被打压、成年人的学术充满泡沫的国度能够生长出什么样的科幻故事。武侠世界在中国倒是大行其道,但我们也从未找到一个武侠世界如同海因莱因的火星那样美好、理想和圆满。武侠世界生存于芸芸众生的深处,深深扎根于我们行走的大地,它特定的性质决定了那里总是充斥着变态、仇杀和血腥——虽然最后正义总能得到伸张。而科幻世界则不同。它是飘逸的,散漫的,无拘无束的。西方文化固有的超越于自身的目光让它浸淫其中,得到自由的滋养,给予现实世界以反省的烛照。

当然科幻的门类有很多,不光是星际之间的事情。一些科幻作品也将某种有趣的科学理论置于其中,敷演一个让人难忘的故事。总之,这种体裁的确有它自身的魅力,在剥离了那些曲折的情节和猎奇的幻想之后,科幻,依然有一种光芒,让人沉思。

antias 发表于 2008-7-5 01:29:25

敢问是LZ原创么?不错的文章

autor 发表于 2008-7-5 10:24:33

看起来很有深度,只是我未读过这本书,不敢随意评说

翼扬 发表于 2008-7-5 10:31:18

6)在所有的普通职业里,无论你干哪一行,女儿所能花掉的钱都会比你的薪水多出百分之十。这是一条自然法则。

其实我相到的是男孩会多出20% ~好吧我承认~咱是女儿控 OTL

真的不错的文章,如果是楼主原创。对楼主的文笔表示景仰之情。

滴水的钟摆 发表于 2008-7-11 19:09:38

Re:评 《异乡异客》

同上......
支持原创!!!

1912france 发表于 2008-7-16 11:10:18

Re:评 《异乡异客》

一直有个疑问,这部书应该归为科幻还是奇幻,好像官方是归为科幻,但我认为不准确.这部书读下来前后反差有点大(个人感觉),前部分我以为是探讨宇宙学、生物学之类的话题,中后期才明白对人性、宗教和社会学的探讨才是主题,不太喜欢。

wuk 发表于 2008-8-2 15:33:39

Re:评 《异乡异客》

看来挺复杂的,不是吗?

terrybuck 发表于 2009-6-4 21:57:21

我卡这么麻烦

terrybuck 发表于 2009-6-4 21:57:44

看看先 下的

terrybuck 发表于 2009-6-9 18:11:42

顶上去吧 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评  《异乡异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