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斯林玛哲理 发表于 2008-5-2 19:36:23

转帖-我的朋友丹尼尔.笛福

本文转自新浪博客。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f89281010099hb.html

真正的人生通常比戏剧更加充满曲折和轮回!

    我的朋友丹尼尔.笛福
      扈洪波
    尽管睽隔270多年,我还是想和丹尼尔.笛福称兄道弟。我常常想象着自己会在某个黄昏的街头和他邂逅,我们会随意地握握手,然后勾肩搭背,一起到路边的酒馆里喝一杯,听他侃大山。许多年来,我对他一直报有这样的想冒犯他的亲切感,没法子把他当成文学巨匠去敬仰,甚至......我还想以朋友的身份劝劝他。可怜的人,才华横溢,一辈子那样辛苦地努力着,却过着与自己的追求目标相去甚远的生活。我们听了太多的为艺术而献身的穷困潦倒的艺术家故事,习惯于把我们的同情倾注在因世俗的冷漠而令我们倍感凄凉和伤感的悲情故事里。 而对笛福,我们中的大多数的人都宁肯相信他咎由自取,看着他在孤独中苦苦挣扎,也不想把我们的爱和关怀施舍给他,即便他给我们留下的一切让他在活着的年代里就已克享大名。

前几天我又把他赖以成名的《鲁宾逊漂流记》重读了一遍。今天,网络时代的孩子们已经很难被那样老套的故事吸引了。其实在笛福生活的年代里这个故事是很新潮的。笛福在这本书里发明了水手加商人的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宣扬了冒险、务实和清教徒式的道德忏悔(应该概括为我们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精神)。他自己说过,这本书是他个人生活的寓言(写这本书时他已经60多岁了)。他很有才,一生著述丰富。他的著作最完整的书目列出近四百种,除小说外,还有政论、讽刺诗、玄学、历史、地理和经济学等。1697年,笛福曾写过一本书《设想种种》,鼓吹修筑公路,设立银行和保险,开征所得税,兴办女学,建立精神病院,等等,俨然一个社会设计家。应该说,从写作的角度说笛福当作家和社会评论家都很够资格。但他没有单纯沿着这条路线发展。笛福丰富多彩的人生令人眼花缭乱,充满了激情、混乱和矛盾,富于戏剧性,浮躁而喧嚣。

笛福生长在王朝复辟的年代里。那时,支持清教革命的清教徒们屡遭迫害,虔诚而律己甚严教士们被驱赶出教区,成千上万的家庭因此而流离失所。但同时,那又是一个商业大发展的时期,遍地是脱贫致富和出人头地的机会。笛福的父亲是个新教徒,曾为了信仰放弃了全部财产只身来到伦敦创业,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成为了一名令人称道的烛油商人。为了家庭的荣耀和未竞的理想,父亲一心想把笛福培养成一个牧师。但看到父亲的成功,笛福怎么也不愿意当一个虽受人尊敬但一辈子过清苦生活的殉道者。所以,21岁那年,就像他小说里描写的鲁滨逊一样,笛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商人这个职业。但是,从小受到的教育又使他的灵魂因此而不安宁。当时,他在《沉思录》中写道:让我不堪重负的灵魂在你那里得到庇护吧/摆脱我的骄傲/摆脱那引诱人的世界/和眼前眩目的浮光虚景/摆脱我的妄念和绝望/还有我所有的怀疑 / 然而,为什么我又会/如此厌恨我的责任 / 我自己,有成千上万的祈求 / 心,被诸多空渺的愿望炙烤着......

笛福似乎很有经商的天分。仅仅三年时间,笛福就成了一个成功的内衣制造商。他娶了一个富有的木器商的女儿,获得了一笔十分可观的嫁妆(3700镑)。此后的几年里笛福更是腾云驾雾般地过日子。他买房置地、结交雅士、舞文弄墨,模仿着复辟时代纨袴子弟的作派花天酒地。他还热衷于参政议政,1685年光荣革命时他扔下生意去参加不太靠谱的茅蒙斯公爵的叛乱;光荣革命后他又积极支持来自荷兰的玛莉和威廉夫妇来英国即位执掌政权;他到处钻营,参加同业公会,担任地区大陪审团的成员,热衷于自己名片上越来越多的头衔;他四处出击,多元化经营,插手海外贸易并大肆投机...... 最后他终于因为顾此失彼而面临破产的境地.

那以后不久,就发生了几乎令笛福身败名裂的麝香猫事件。

1692 年4月,笛福以850英镑的价格买了70只麝香猫。在笛福看来,饲养麝香猫和提取麝香的工作肯定是一件不太令笛福愉快的事,他曾在一本书里大骂他买的“那些疯狂的野猫”。他把这些猫委托给他的丈母娘养。为了买这些猫,他向朋友借了400英镑,加上原有的债务,这时他的欠款已达1500英镑。但他只付给供货商200英镑,获得了这些猫的“使用权”。几个月后由于麝香猫的行情发生了变化,供货商发现笛福的欠条已经不值多少钱了,便把所有权抵押给了第三方用于偿还自己的债务。第三方允许笛福养到1693年2月中旬。1692年10月,朋友因无法收回债务又通过司法机关将猫没收,申请正式拍卖。到公开拍卖时,笛福再次出资439镑7先令将这些猫买回,而这一次,他用的是他孀居多年的丈母娘的钱。此后,这批猫一直由他岳母的仆人饲养。第二年3月,第三方债权人又将猫取走,他岳母诉诸大法庭,要求法院赔偿。

笛福的这一系列作为,十足一个职业骗子的行径。他明知自己没有偿还能力,却向朋友借钱去做一个不大靠的住的生意;为麝香猫生意借钱却又挪作他用;明知有很大风险却不足额付款;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却又参加公开拍卖,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使自己陷入困境还连累了两个朋友和年迈的岳母,简直是孤注一掷。1692年年底,笛福被法院裁定正式破产,失去了他曾拥有的一切财产,他的总债务高达17000英镑。当时,年收入不足100英镑就可以在伦敦过较为体面的中产生活,而威廉三世王朝的财政收入一年也不过200万英镑。不可思议的是,笛福当时还拥有五个仆人。

过度扩张——投机失败——不择手段和疯狂挣扎——最终一败涂地,笛福的这一段生活轨迹在当时的伦敦可能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就连被他连累的朋友和亲友似乎也没有因此过分责怪和憎恨他。但是,失败却又一次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路。他的传记作者波拉.巴克希德说:“这使笛福永远地变了。从受人尊敬的圈子中的一个显要成员变成了一个心怀隐秘的孤独者,从一个商人变成了一个作家。”

笛福就是笛福。尽管他为躲债从此开始东躲西藏,但不久他就和债权人达成了某种和解,又抛头露面了。当时的伦敦和今天的北京一样大发展,是个大工地,笛福办起来个红火的砖瓦厂。很快,据他自己讲,他的债务就降到了区区五英镑。大约也就是在这时,他把自己的名字由福改为笛福,象征着他的新生活的开始。这一个阶段,他开始他的写作生涯,他为威廉三世辩护的诗作《纯正的英国人》获得一片彩声,但另一篇诗作《铲除不从国教者的捷径》却得罪了国教派和新教教徒,甚至被处以枷刑。

这以后笛福又一次东山再起,投奔托利党温和派政客高层。心甘情愿地卖身投靠、充当政府密探兼新闻评论撰稿人,和政府与自己的敌人展开笔战。这中间也抽空利用各种可能的资源经商,外加不断地抄股票赔本。同时还不断地被债主追索,吃官司,不断地进监狱。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穷了十三回又富了十三回”。一句话,怎一个折腾了得。令人佩服的是,几十年里,笛福象一只发情的公鸡,始终斗志昂扬地不断折腾。

当诉讼纠纷最后一次缠上他时,笛福已经风浊残年了。这时,他已经再度经营起了一个有花园洋房、有宝马香车的相当富裕的家了。而且,他也在文坛上拥有了相当的声誉,经济上也宽裕的多了。也许是宿命,他过去躲了一辈子的那些复杂的债务的纠葛在他渴望安宁的时候又被人重新翻出。为了保全家庭的财产和名声,为了家人的安宁与幸福,笛福把财产转移到大儿子的名下,趋暮年之躯再一次踏上了他无数次走过的躲债之路。我们最后读到他的文字是他写信向女婿抱怨。他说,“他在重压之下身体垮了,心也碎了”。比一切苦难更伤他的心的是他儿子小丹尼尔。“我依靠他,信赖他”,他写到,“我把两个毫无生活来源的孩子托付给他"(指的是他的两个小女儿),"可他却毫无同情之心。他自己生活优越,却让她们受苦。让他那可怜的垂老的母亲在他门下讨食,有如乞求施舍——尽管他曾签字画押郑重承诺要供养她们。这对我来说实在太难以承受了。”

儿子的冷酷行径似乎给他一生的追求打上了问号。但谁又能说这不是类似麝香猫事件的延续呢?笛福老了,走不动了,尽管他还在为赚钱奔波在伦敦至爱丁堡的土路上,身后跟着他甩了大半辈子都没能甩掉的债主。疲惫的笛福回到了和上帝的对话,“我已趋近我的旅途终点,并正在赶往那个地方,在那里疲惫者可以安歇,邪恶者将不再骚扰。即使路途坎坷,天气恶劣,也不论我主以什么方式带我到终点,我都将在这种心境下了结此生:赞美你,上帝。”

笛福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是何等相似:转型时期的动荡不安,颠覆过程中的价值重建,惶惶不安的人群,惊恐疲惫的心态,等等。一切的一切源自于我们对自身的疑惑和对未来的不解。不知所措却又似乎无所不知的无知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

笛福的一生又令我们唏嘘不已。他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用一辈子的时光去完成那个没有结局的虚无的轮回。他热情洋溢,有着非同一般的才情和道德感悟。如果他耐得住寂寞和清贫,他的成就不可限量。然而他又过分虚荣和热衷,时刻梦想着发财、跻身上流,脱离他厌恶的环境。名利场上的虚幻引诱了他,什么都想要又什么也没得到,像极了今天还在忙碌的你我。


注:本文的写作参考了以下文献:
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译林出版社,2006)
黄梅《下海,浮沉和悔罪》(《读书》1996年第2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我的朋友丹尼尔.笛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