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 发表于 2007-10-16 06:32:04

科学≠魔法

科学≠魔法
[美]特德·姜/文
   陶雪蕾/译
阿瑟·C·克拉克曾经说过:“充分创新的科技与魔法无异。”这句话不断地被人当作真理引用。从某种意义上看,我同意克拉克的这句话。我认为有一天,科技能让我们做到今天我们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过,有时候人们将克拉克的话理解为:科学和魔法之间没有根本区别,在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中,科学与魔法是可以互通的。这一点我绝对不赞同。
那么,科学与魔法之间的区别何在呢?我们先来看看过去人们给出的一些定义。有人说,科学能产生效用,而无法产生效用的则可以归结为魔法。我认为这种区分方式不能说明问题:冷聚变目前尚无法产生效用,但是你不能称之为魔法。这一点同科幻及奇幻小说的背景设置关系密切:许多科幻小说描写了其他世界中的科学家,在他们那里,万物的运行规律跟我们这个世界有所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魔法师。我认为,科学和魔法的区别,应该同样适用于运行规律有易于我们这个星球的其他世界。
还有些人认为,科学是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之上,而魔法则是随心所欲的,或者说科学被应用的人所领会,而魔法则是神秘莫测的。我觉得这些见解同样站不住脚。在许多奇幻小说中,魔法体系有着非常明确详尽的规则,魔法的实施者对这些规则完全通晓熟悉。但是,即便某个魔法体系明确界定了正确运用某一魔咒所需的一切,也不能成为科学。
在我看来,魔法本质区别在于:魔法的效力取决于魔法的实施者。魔法的实施因人而异,有时候实施者只能是具有某种天赋的人,有时候是经过多年修炼、灵魂得到了净化的人,有时候是那些心存善意的人,或者说其效力取决于实施者的出发点是好是坏。
科学却不是这样的。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的出发点是好是坏,当你拿起一块磁铁,让它穿过一个线圈时,电流就产生了。科学成果的一个定义就是:它是可复制的,在同样的条件下,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跟某一个人是否在场、是否参与无关。如果一个实验只有特定的某个人来操作才能成功,那我们会认为得出的这个数据是虚假的。
不经意间首次发现了无线电波的人可能会觉得这种电波很神奇;第一位借助无线电传输信息的科学家也许会被看作是一位魔法师——居然能够通过一种不可见的介质远距离发送信号。可是,因为无线电波可复制的,因为它们的产生不需要哪位特定人士在场,最终我们可以制造出无线电发送器和接收器,供千千万万人使用——正是这一点,将无线电技术同心灵感应、读心术等区别开来。即便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个人,他可以通过集中意念将自己的想法发送给远方的另外一个人,我们也不可能将这种能力付诸大规模生产。这就是我之所以将心灵感应归为魔法的原因——即便真有心灵感应,那也只有特定的一些人可以做到。
再来看一个例子,中世纪的炼金术士声称他们可以点石成金。如果你能让我看到点石成金的工业化生产过程,那我可以称之为科学发明;如果这一过程只能由你来完成,其他人都做不到,那我就只能称之为魔法了。同样,如果你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中工业化点石成金已成为可能,那么我会说,这听上去是一个科幻小说,背景设在另一个有着不同运行规律的世界。可是,如果你描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只有少数几个人可以点石成金,或者是因为他们有着纯净的灵魂,或者是因为他们集中意念之后能产生特殊的能量,那么我要说,这听起来是一个奇幻故事。两个故事都讲述了一件现实中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点石成金——不过因为处理方式的不同,所以一个是科幻,一个是奇幻。
我对科学与魔法之间的这一区别很感兴趣,是因为我认为,它说明了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的一个区别。这两种类型的小说有许多区别,我并不认为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科幻小说不一定非得讲科学,奇幻小说也不一定非得讲魔法。不过我人为,其中有一个区别在于:在科幻小说当中,世间万物运行的归律不会因人而异;这些规律对不同的人、对人和机械都同样适用。而在奇幻小说中,这一规律则跟人的人格、人的精神有关。有些人是特别的,这种特别之处不仅针对其他人而言,对世界来说,他也是特别的。
我认为,这一点可以解释何以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会让我们感觉不一样。我相信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依照科学而非魔法规则来运行的;即便有魔法的存在,我也尚未看到能证明它存在的依据。科学是美丽的,我喜欢展现科学之奇妙的科幻小说,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需要描写魔法的小说。幻想可以将某种象征意义诉诸文字,将抽象意义诉诸具象。净化灵魂是一件好事;心存善意和集中意义也是好事,尽管这样做并不能对现实产生影响,而讲述了魔法的故事能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
最近两个世纪以来,科学的世界观已经成为主流,并帮助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过在这种潮流之下,人很容易感觉到自身的卑微渺小,认为个人的期望和决心都很微不足道。我们需要理解世界是如何运行的,我们同样需要认识到自身的独特性,认识到我们有别于机器。这两种需求分别借助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得到了满足。科幻小说向我们揭示了我们凭借知识可以取得的成就,而奇幻小说则提醒我们激情与意志的重要性,这两类小说于我们而言都是有益的。

名词解释:冷聚变:1989年3月23日,美国两位科学家宣布发现了室温核聚变,通称为冷聚变,或冷核聚变,这一发现打破了核聚变必须在上亿度高温下才能进行的传统观念。不过关于冷聚变的研究一直未能有突破性进展,学术界的态度也是莫衷一是,至今未有定论。

作者介绍:特德·姜(Ted Chiang),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华裔科幻作家。1967年出生于美国纽约杰斐逊镇,毕业于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巴比伦塔》以来,特德·姜总共只发表了八篇作品,且都是短篇或中篇,但就是这八篇小说,为他捧回了包括雨果奖、星云奖、斯特金奖、坎贝尔奖在内的所有科幻大奖奖杯。


来自科幻世界

精灵龙 发表于 2008-2-1 10:30:52

如果你描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只有少数几个人可以点“石墨”成“钻石”,或者是因为他们有着纯净的灵魂,或者是因为他们集中意念之后能产生特殊的能量(这是奇幻)
但如果说这少数人能做到是因为他的某段DNA序列构成了纳米复制机的工作指令呢?
而且他的某段DNA序列决定了使他更虔诚的性状呢?
表面上和“他们有着纯净的灵魂,或者是因为他们集中意念之后能产生特殊的能量”没什么区别

deadfast 发表于 2008-2-1 10:45:22

那又如何解释奇幻小说中那些由正转邪的人物呢?
难道你要说某段DNA到了某一天会自动转变。

精灵龙 发表于 2008-2-2 19:29:16

“我喜欢展现科学之奇妙的科幻小说”
魔法也可以有简洁的普适之美,也可以有科学的内核
比如把魔法类比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DNA就像咒文,转录的RNA就像未经打磨的原始魔法或者野魔法,翻译的多肽就像在法师的加工下的魔法,产生二级结构或者更多极的结构,这就像对魔法的更多加工(例如超魔),有些魔法就像某些多肽一样可以自我折叠不需进一不锤炼就可以使用,另外一些魔法则需要别的魔法进一步加工才能正式成型

飘雪舞剑 发表于 2008-2-9 22:43:10

PS:在发表观点以前先说一句,楼上的,你是高二或高三的学生吧?似乎只有这个阶段的人才会拿DNA、转录、翻译、表达、RNA、mRNA、tRNA等名词来作比喻……

   我觉得,其实奇幻世界中的魔法,就是人们想要用到的一种力量。因为用这种力量的时候,人们需要借助外物,而只有在奇幻的世界里,人们才能让一些“魔法师”随心所欲的运用。还有一些魔法,使人们希望拥有(或者说实现),但是目前还不能实现的。这代表了人们对力量的一种美好的渴望和追求。
   其实,现实中有很多的现象,被称为“魔术”,都是靠着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的一些本质规律来实现的。
   比如有些人所说的照片中的坛子飞了起来,这是靠着物理的光直线传播和人眼的错觉来实现的。有些魔术,是靠做魔术的人动作比较快,或用了些小的障眼法实现的。
   因为我对化学有特殊偏好,就说出两个让大家一起分享。首先,比较简单的。晴雨表的设计,就可以用氯化钴溶液涂在纸张上实现。加热一下就变成蓝色,湿润的时候就是红色。就靠着氯化钴结晶水个数的不同而实现。其次,这个比较好玩。就是用玻璃棒使酒精灯点燃而且既不用加热,也不用任何的点火装置。就只是玻璃棒在酒精灯的捻上轻轻一碰,就能实现。原理是:在碰酒精灯之前,先把玻璃棒沾上点东西。是什么呢?是用浓硫酸和固体高锰酸钾混合而成的粘稠物体。只要沾上一点,在碰酒精灯的时候,会发出的酒精就能被两种强氧化剂氧化,放热,就能让酒精灯点着了。(PS:我在想,人们当初设计奇幻中用法杖点亮灯的时候,会不会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啊,呵呵)
   我觉得,总的来说,奇幻中的魔法并不等同于科学。科幻中的科学似乎也与现实中的科学不同。现实中,科学是唯物的,要符合客观规律。而魔法有时候可以是客观的、科学的,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比如德鲁伊泰兰德请求月亮女神的恩赐、杜垩登家主母请求蜘蛛神后罗丝的赐福等等)所以,魔法这个词我认为,更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一些;而科学,确是现实主义、客观主义的。

orafy 发表于 2008-3-13 15:58:48

这个主题让我想到了空想科学读本
科学的YY

narkissos 发表于 2008-3-13 18:10:40

来自科幻世界
这真是个讽刺

wangle1949 发表于 2008-3-26 23:10:54

我更喜欢生活在魔法世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学≠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