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林安罗斯 发表于 2007-7-22 18:24:27

“戴着枷锁跳舞”――对奇幻文学语言规范及艺术真实性的一点思考

原作者:宛如小雨



曾与网友讨论过奇幻文学中的语言规范,这位朋友认为奇幻文学是以西方中世纪为背景的,因此,一切中国化的成语、俗语、典故……就不能够写入奇幻文学中。这位网友坚持认为,如果笔者在奇幻文学中把臣子对皇后的称呼写成“皇后娘娘”那就一定会闹出笑话。笔者对此颇不以为然,找来一本书加以证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定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译者就干脆把大臣对皇后的称谓直接译为“娘娘”。私以为,这本教材针对的是中国学生,国人对“皇后娘娘”这个称谓想必比“皇后殿下”甚至“皇后陛下”的认知度来得高吧?因此笔者认为并无不妥之处。叫笔者大吃一惊的反倒是“皇后陛下”这个称谓了,因为笔者以中国的历史文化为参照,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如何“皇后”是不可能与“陛下”这样的人物平起平坐的。当然,这与笔者的孤陋寡闻不无关系,但我们不能要求我们的读者一个个学贯中西吧?那么假使他们出现像笔者这样的反应也在情理之中了。倒是作者,还得费一番口舌去解释了。

这位写奇幻的网友相当反对把中国式的俗语、歇后语、成语、典故写入奇幻小说中,认为既然是以西方世界为背景的就应该“去中国化”。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可以适当灵活点,不要太僵化。就像现在很多人认为,只要是以西方中世纪为背景的,里面有龙、有骑士、有魔法就是奇幻,没有这些原素就不是奇幻一样。中国的《西游记》在西方人眼中仍是魔幻,并不会因为它是以东方为背景,刻画出一系列中国式的人物就不是魔幻了。我认为对于奇幻也应该抱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否则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奇幻”。

“戴着枷锁跳舞”能够跳好那就是真功夫了。有位网友说,“戴着枷锁跳舞”有两种情况,一是定形,一是定性。定形,是指作品的外在形式,比如中国古诗中的押韵、对仗、起承转合等;定性,是指作品的内容。笔者以为,奇幻中的“定形”是指世界设定,包括这个世界中的政治、文化、历史、教育、道德……是现实世界的模拟,目的是为小说事件的发生提供一个可信的基础。不可否认,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力。但是切勿一味夸大“形式”的作用,比如,奇幻小说中的人物不能说“前车之鉴”这样的话。我们不能苛求西方人能够明了“前车之鉴”的典故,但也绝不能因为中国人写的奇幻小说从人物口中说出这个词就大惊小怪,或干脆斥之为“意淫”,泛意淫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要求语言呢?“不见语言痕迹,但见事物情思”,私以为,这才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因此,我们应该从“前车之鉴”看到作者的意图是要从人物口中说出警戒后人谨记前人的失败教训,如果你一定要大惊失色――西方人居然说出“前车之鉴”,那就只能说是鸡蛋里挑骨头了。

十九世纪的法国作家雨果,曾以戏剧为例,生动地分析过艺术真实与自然事实的不同。“我们且设想,一个主张不加考虑地模仿绝对自然、模仿艺术视野之外的自然的人,当他看到一出浪漫主义戏剧(比如《熙德》吧)的演出时,会作何表现。他首先一定会说:‘怎么,《熙德》的人物说话也用诗!用诗说话不自然的。’‘那么,你要他怎么说呢?’‘要用散文。’‘好,就用散文’。如果他坚持自己的原则的话,过一会,他又说了:‘怎么,《熙德》的人物讲的是法国语!’‘那么该讲什么语呢?’‘自然要求剧中人讲本国语言,只能讲他的西班牙语。’‘那么我们就会一点也听不懂了,不过,还是依你的。’你以为挑剔就完了吗?不,西班牙语还没讲上十句,他又该站起来质问这位在台上说话的熙德是不是真正的熙德本人?这位名叫彼得或雅克的演员有什么权力顶用熙德的名字?这都是假的。这样下去就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拦住他不坚持用太阳代替台灯,用‘真正的树’和‘真正的房屋’来代替那些骗人的舞台布景。因为,这样一开了头,逻辑就把我们逼下去,再也停煞不住。”(注1《雨果论文集》)这位大师进一步指出:“应该承认艺术领域和自然的领域是很不相同的,否则就要陷于荒谬。艺术的真实根本不能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绝对的现实。”可见,艺术的真实性是指艺术虚构的合情合理性而不在于它是否违背生活事实。比如现实主义作品的典型真实、浪漫主义作品的情思真实、自然主义的实证真实、现代主义的生态真实,而幻想小说的真实性,笔者认为正是他所虚构的世界的真实性。

无独有偶,前阵子又和一位朋友谈起奇幻小说,朋友颇为不屑,认为那不过是“垃圾”,因为它“不真实”,或者说脱离现实。笔者以为,这位朋友完全是以现实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幻想文学,当然会得出它“脱离现实生活”的结论。在朋友看来,只有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依这个逻辑,得出奇幻是“垃圾”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这位朋友已经混淆了现实主义与幻想小说之间的区别,现实主义在于一个“现实”,而幻想小说则体现在“幻”字上。所谓的“典型环境”,是指环绕人物促使人物行动的、能体现一定的社会历史趋向的具体生活历史的环境(注2见《文艺学新编》)。

幻想小说的典型环境,就是指作者所虚构的那个世界。否则幻想文学作者就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世界设定。世界设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包括一个世界的历史、文化(注3),有时甚至需要多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在朋友看来,“写书的人,应该少编写故事”,因为“那些大家和他们的成名作,哪一篇是脱离生活的?哪一篇不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照这个观点,日记无疑是最好的作品了。还有那些“美女作家”的“下半身写作”,以及无数的网络日志,诸如木子美、竹影青瞳一类的书无疑是好书了。
艺术的真实性在于艺术虚构的合情合理性,而不在于它是否违背生活事实。生活事实、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三者之间虽然有联系,但根本上还是有区别的。

笔者现在最为担心的是一味地追求“西化”刻意“去中国化”,结果只怕会适得其反,使我们的作者在奇幻世界中丧失语言的自我;其二,对形式的无限上纲,“中国奇幻”的春天是否将离我们越来越远?一切文学作品,首先是文学作品,然后才是某种文学作品,切勿跳脱文学的框架来撰写世界设定、职业种类、战术谋略的运用……无论你写得多成功多精彩,都已经不是文学了。



注3:“魔戒之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所处的架空世界(Secondary World),这个纯粹虚构的世界之所以能够说服读者有三个原因:第一、由于托肯恩(注4大陆译托尔金)在其中所投入的庞大心力,这个世界拥有详尽的史料和设定,让读者几乎可以感觉到这个世界的脉动。第二、它拥有审慎的考据和知识做背景,由于托肯恩本身对于欧洲中古时代的丰富知识,让这个架空的世界拥有货真价实的历史作为背景。几乎可以用“比真实还要真实”来形容。第三、这是个在他笔下不断蜕变的世界,因此它还拥有了奇幻文学所拥有的弹性和想象空间。”
“托肯恩穷极一生的精力,都在努力的使这个虚构的世界变得更为真实;即使当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克理斯多福(Christopher Tolkien)至今仍然继续的将父亲手稿,包括了Middle Earth整个世界的历史、文化、语言、歌谣,一一编篡出版。”详见朱学恒《奇幻文学简介》

长飞丸 发表于 2007-7-23 09:23:09

政治在现实中表现荒谬
艺术用荒谬折射现实

沉睡的地平线 发表于 2007-8-3 17:44:18

好文,既然是奇幻,一定就要超越现实,但是幻想不可能凭空产生,必然扎根于现实,比如从来没有见过、听过冬天的蝉能够幻想有冬天这个一个季节吗?所以有“夏虫不足以语冬”,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人是可怜、可怕的。

黄金周 发表于 2007-8-4 16:41:40

我觉得有时设定太繁琐了反而不好,不一定每部作品都要有“庞大的世界观”。

苍月香 发表于 2007-8-6 23:44:17

过庞大的设定及世界观,可能会脱出控制……

路人乙 发表于 2007-8-6 23:59:54

以前看过没顶
现在冲着标题,再顶一下
没有系统和世界观的设定才会脱出控制
奇幻世界也有奇幻世界的规则
有了设定才能有了可参照和判定的标准
不然动不动一个新人出来,说个两句话,
"传奇中的英雄死去了,新神的传奇也随之诞生" THE END
这要别人怎么玩,除非是你一个人写自己的世界,其他人都是NPC那就随便你自己YY好了

艾德瑞克 发表于 2007-8-13 20:34:4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世界观的设定正是考验作者知识功底的最佳方式

左德 发表于 2007-8-16 22:21:58

哎呀 大哥真是明白人
理性 有批判的接受
这才该是正确的态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戴着枷锁跳舞”――对奇幻文学语言规范及艺术真实性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