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7543 发表于 2011-3-7 17:11:00

《列王记》与亚尔斯兰战记

古代波斯的长篇神话故事,亚尔斯兰战记的原形。有点象北欧的《尼伯龙根之歌》,一行行短短的诗歌组成了浩大深远的传说。萨哈克、夏姆席德……这些熟悉的人名不时地从书页中跃到眼前。
这里简单地介绍几个老相识的原形,诸位可以对照一下田中大神加工再创作得如何?
贾姆席德,是声名显赫的前代国王赫塔姆列斯的儿子,继承王位后当政了700年时间。掌权前期谨遵父亲教导一心造福宇内,得到国人支持大展宏图。首先熔化铁来锻造出兵器铠甲,将战士们武装起来。接着设计制造出战甲下的衬衣,用亚麻、蚕丝、兽皮以及生丝,创造出丝绸麻布。又教会人民纺线织布、缝制衣衫。又将国人以职业区分为四类:卡脱兹扬(司祭)、尼萨里扬(战士)、纳苏迪(农民与地主)、阿赫努赫西(手工匠人),使人们分工不同,各得其职。他命令魔鬼和泥,制成泥坯,并且用石头与白灰筑墙,以几何原理进行测量,造起了宫殿和浴室。又从花岗石中开采出黄金白银和各种宝石。制造出各种香料。他还掌握了治病救人的医术,发明出舟船供人水上航行。
当国家发展到极至,一切都看似好到不能再好的时候,贾姆席德迎来了执政生涯昏暗荒唐的后期。他开始骄傲跋扈目中无人,端坐在宝座上命令魔鬼把他抬起来与天齐平,居高临下俯视臣民。长久的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令贾姆席德妄自尊大,本来向天祈祷而如今却不服天神旨意独断专行,敢将自己与造物主相提并论。从此天神所赐灵光离他而去,气运全消。仅仅23年的时间,曾经所向披靡的大军瓦解溃散。贾姆席德后悔莫及为时已晚,命运岌岌可危日渐晦暗。终于等来了煞星佐哈克……
佐哈克,是阿拉伯草原上一个持矛部落的王子。此人性情乖戾凶狠残暴,野心勃勃自负任性。不务正业日夜骑马游荡,好勇斗狠。他有个别名叫毕尤尔阿斯布,因为他是一万匹骏马之主。他的父亲玛尔代斯是个高贵善良的国王,行事公正待人诚恳,却太溺爱儿子。
某日,魔鬼乔装人形拜访佐哈克,一番花言巧语博取佐哈克的欢心,使其对自己信任有加。遂蛊惑佐哈克弑父夺权,并亲自设下陷阱坑杀国王。佐哈克登基成为阿拉伯之王,对魔鬼更是言听计从。
魔鬼又化身为一厨师,毛遂自荐来为佐哈克掌勺烹饪。他宰杀各种飞禽走兽做成菜肴,每餐皆喂佐哈克以肉食,暗中培养其虎狼之心。待满足了佐哈克的口腹之欲,魔鬼遂提出要求,恳请让他一吻国王的肩膀以沾得荣耀。佐哈克不知是计,答应了。哪曾想魔鬼如愿后即刻消失,而被吻过的双肩却长出一对黑蛇!遍请名医都束手无策,这对妖蛇即使用刀斩去也会立刻再生,无法根除。魔鬼又化身为医生,教唆佐哈克顺其自然不必在意,反倒是该以人脑为食喂养妖蛇,看它们日后会长成什么模样。蛇王由此诞生!
另一边,贾姆席德在波斯的统治已经到了尾声。四方百姓纷纷造反自立为王,离心离德不再忠诚。群雄争霸战乱不绝。人们听说在阿拉伯有位非凡的王者,肩生双蛇威风凛凛。遂一队队人马开赴阿拉伯,拥戴佐哈克为波斯之王主宰社稷。蛇王迅速出兵杀到波斯登基发布政令,亲自统帅精兵强将征伐贾姆席德。贾姆席德不敌蛇王势盛,只得僻其锋芒,逃之夭夭。把江山社稷拱手相让。
贾姆席德战败后隐姓埋名又苟且偷生了百年,最终在海边被人发现,遭到蛇王的追捕。被俘虏后遭受乱刀分尸,下场十分凄惨。
一代贤王在劫难逃,而蛇王佐哈克将开始他长达千年之久的恐怖统治……

ck7543 发表于 2011-3-7 17:13:53

波斯:菲尔多西的《列王记》



    公元651年,萨珊波斯帝国被阿拉伯人征服,这是伊朗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它给伊朗带来许多新的因素和深刻的变化,改变了伊朗文化的发展方向。从此,伊朗成为伊斯兰世界中的一员,为创造灿烂的伊斯兰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阿拉伯人在强行传播伊斯兰教的同时推行阿拉伯语,禁止使用伊朗本民族的语言巴列维语,致使伊朗在伊斯兰化前的文学载体巴列维语消亡,当时的文学流传至今的已微乎其微。然而,伊朗文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伊朗人并不甘心使用阿拉伯语,8、9世纪之交,随着巴格达哈里发政权对伊朗的统治逐渐削弱,随着伊朗地方王朝的兴起,伊朗霍拉桑地区的一种地方语言“达里语”开始迅速流行,一些波斯诗人逐渐放弃将阿拉伯语作为文学书面语言,而开始用达里语创作。在地方王朝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达里语迅速推广和传播到伊朗全境。至此,伊朗新的民族语言达里波斯语诞生了,并一直沿用至今。伊朗人用达里波斯语创造了繁荣灿烂的中世纪文化和文学,从10世纪至15世纪长达六百多年的时间里,波斯诗歌璀璨夺目,经久不衰,其中最负盛名的大诗人是被尊为波斯文学“四大柱石”的菲尔多西、莫拉维、萨迪、哈菲兹。

【菲尔多西的《列王记》】
    菲尔多西(940—1020)出生在伊朗霍拉桑省的图斯城,生活的时代正是伊朗地方王朝兴起并力图摆脱阿拉伯人统治的时代,复兴波斯古老文明和文化的思想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正是在这种伊朗民族精神日益高涨的氛围中,菲尔多西用30多年的时间创作了《列王记》,用文字来为伊朗伊斯兰化前的历代帝王和保家卫国的勇士们树碑立传。这部史诗卷帙浩繁,全诗约12万行,描写的是历代王朝的文治武功和历史传说,从开天辟地一直写到萨珊王朝灭亡,为伊朗伊斯兰化前的历史大唱赞歌,歌颂了不屈不挠的伊朗民族精神。全书充满了激昂的爱国主义思想,场面恢弘壮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堪称是一部伟大的伊朗民族英雄史诗。其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神话传说、勇士故事和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部分描写了伊朗传说中的人类的起源,文明的萌芽,农耕的开始,衣食的制作,政权的出现等。勇士故事是书中的精华部分,主要描写在伊朗与敌国土兰之间的战争中保家卫国的勇士们的英雄业绩。勇士中最伟大的就是鲁斯坦姆,他南征北战,为保卫伊朗立下了赫赫战功。勇士部分以鲁斯坦姆的死告终。历史故事部分主要是关于萨珊王朝的故事,与前两部分相比,这部分的历史性较强,但其所写的事件大都不符合史实,因此可以叫做历史传说故事。

    《列王记》中的精彩故事有20多个,其中以四大悲剧最为著名。第一个悲剧是伊拉治的悲剧:法里东国王有三个儿子:萨勒姆、土尔和伊拉治。法里东设置种种艰险考验三个儿子,结果老大、老二表现得很怯弱,只有老三伊拉治勇敢顽强且心地善良。因此,法里东分封国土时,把大的两个儿子分到很远的罗马和土兰,而把世界的中心伊朗分给伊拉治。两个哥哥觉得分封不均而怀恨在心,便设计杀死了伊拉治。第二个悲剧是苏赫拉布的悲剧:鲁斯坦姆打猎到敌国土兰的一个属国,和该国公主相爱。鲁斯坦姆回伊朗后,公主生下一子,即苏赫拉布。他长大后,也成为一位勇士,千里迢迢到伊朗寻找父亲,但因父子互不认识,在战斗中双方发生了激烈厮杀。最后,苏赫拉布死在父亲的手里。第三个是夏沃什的悲剧:卡乌斯国王执政时期,王子夏沃什年轻貌美,卡乌斯的妃子苏达贝对夏沃什多次挑逗,但夏沃什都不为之所动,于是苏达贝恼羞成怒反向国王诬告夏沃什调戏她。夏沃什后来虽然被证明清白无辜,但他为了离开多事的王宫而主动请缨,前往战场杀敌,中间有很多曲折的经历,最后死于敌人之手。第四个是伊斯凡迪亚尔的悲剧:戈什塔斯帕国王当政时期,敌国土兰又来侵犯,王子伊斯凡迪亚尔帅军迎战,勇闯七关,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但父子之间因王位继承问题产生矛盾,戈什塔斯帕就借鲁斯坦姆之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伊斯凡迪亚尔。这四大悲剧在对人的命运和人性的探索上,堪与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悲剧媲美。

    勇士鲁斯坦姆的故事是整个《列王记》的核心,贯穿了四大悲剧中的后三个悲剧。他少年时期就杀死为害百姓的白象,显示出超出常人的力量,成年后成为伊朗最勇猛的勇士,在历次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总是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多次救主于危难中,还护佑王子们的安全。鲁斯坦姆戎马倥偬的一生是该书的精华,其中的很多故事都十分精彩,尤以“鲁斯坦姆勇闯七关”最为伊朗民众津津乐道。另一方面,鲁斯坦姆对伊朗王室忠诚不二,虽然立下了赫赫战功,还多次救主,但从不居功压主,恪守为臣之道。这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经过菲尔多西的着力塑造,在伊朗文化中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成为勇猛与忠诚的化身,犹如中国文化中的关羽。

    《列王记》除了本身的文学成就外,还有另外三个方面的功绩。第一,在政治上,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书中充满爱国思想的故事迅速在伊朗境内广为传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诵读它,对恢复伊朗人的民族自信心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并且一直延续至今。第二,在文学上,为后来的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的很多文学作品都以它为蓝本或取材于它。第三,在语言上,为伊朗民族新兴语言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完成了达里波斯语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文学语言的融合,对促使达里波斯语从民间口语转变为伊朗民族的正式语言起了巨大的作用。从此以后,这种新的民族语言为伊朗人焕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创造了繁荣灿烂的中世纪文化和文学。菲尔多西在世时曾自豪地说:“我30年辛劳不辍,用波斯语拯救了伊朗。”的确,这本书在伊朗文化中影响巨大,其研究与注释已成为一门学问,犹如中国的“红学”。

ck7543 发表于 2011-3-7 17:21:09

《亚尔斯兰战记》是田中芳树以中世纪波斯为蓝本创作的史诗式幻想小说,本文正是以波斯的史诗——《列王纪》,为古波斯的神话和传说作一简介。本文的资料充实,论证均坚实,实值《亚尔斯兰战记》书迷一看。

         ※       ※       ※

《列王纪》又名《王书》,是诗人菲尔多西(940-1020)于10世纪与11世纪之交写的伊朗民族英雄史诗,全诗有6万联句,共计12万行,叙述了50个国王统治时期的大事,时间跨度为4600年之久。由于菲尔多西的《列王纪》既是伊朗古代神话传说及勇士故事的总汇,又是后世许多文学作品的情节及人物的源头。后世著名诗人和作家在自己作品中多援引《列王纪》中的故事与典故。可以说,如果不了解《列王纪》的内容,要深入了解波斯文学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伊朗的历史,从居鲁士大帝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1)到萨珊王朝(224-651)被阿拉伯人推翻,实际上经历了三个大王朝的统治,即除去上述两大王朝外,中间还有一个安息王朝(前250-224)。但是,出现在菲尔多西的《列王纪》中的伊朗历史却有四大王朝:俾什达迪王朝、凯扬王朝、安息王朝、萨珊王朝。因此,可以说《列王纪》中所叙述的历史背景与真正的历史不符合。

菲尔多西《列王纪》中的四大王朝:

一、俾什达迪王朝(共历时2441年)

1.凯尤莫尔兹,当政30年。他是善神阿胡拉玛兹达所造的第一人,创造他的目的是使他在与恶魔阿赫里曼斗争中成为自己的助手。凯尤莫尔兹身上的一切善良本性都是天神赋予的,他的不幸遭遇如疾病、死亡等则是恶魔影响的结果,恶魔唆使儿子杀死凯尤莫尔兹之子西亚马克,于是,恶魔便与人结仇。凯尤莫尔兹与孙子胡山一起杀死恶魔之子。

2.胡山,当政40年。凯尤莫尔兹在位30年,这是天神为他预先规定的,30年一到即被恶魔吞掉。他死后,胡山即位,胡山消灭了绝大部分魔鬼,并把余下的魔鬼直到了深山之中。他规定十一月十日为“萨德”节(拜火节)。

3.胡山后继位的是他的儿子塔赫姆列斯,当政30年。这位国王是个强有力的人物。他把在山中的魔鬼囚禁起来,因此得到了“囚禁魔鬼的塔赫姆列斯”的绰号。在他统治时,人们学会了毛纺、挤奶、喂养家禽,在狩猎时使用到狗和鹰,以鸡报晓等。

4.夏姆士德,当政700年。塔赫姆列斯终于也被恶魔一口吞掉,其弟夏姆士德继位。他在《阿维斯塔》中名“亚玛”,在印度的吠陀及摩诃婆罗多中称“亚姆”(传到中国后称“阎摩”,即民间俗称之阎王)。

夏姆士德是俾什达迪王朝最著名的国王。他发明了战争工具,建造了城市及花园,首先制出了酒,规定新年元旦。他当政时,人们没有疾病,也不死亡,不渴也不饿,不畏寒冷,没有黑夜,于是人口大增,致使无地容身,天神把世界放大了三倍。 由于他能与天神对话,直接接受天启,人们都十分尊敬他。他有一神杯,倒上酒可在杯中窥见世界任何角落。

后来,他骄傲了,不再听天神命令,自认为是世界主宰,无所不能。因此,天神收回他据以主宰江山的“灵光”(灵光是天赐之福的象征,与能为王者在一起)。他转而与百姓为敌,杀了许多人。百姓开始反对他。此时,阿拉伯的佐哈克来攻,打倒了夏姆士德,取得王位,夏姆士德逃跑。他逃到中国海边(指阿姆河边)为追兵所获,被锯成两段。

5.佐哈克,当政1000年。当夏姆士德在伊朗为王时,阿拉伯半岛上佐哈克之父为王。但佐哈克受恶魔伊卜利斯唆使,害死其父,得王位。当时的阿拉伯人只吃素食,恶魔又作厨子,为其烹制兽肉,佐哈克十分高兴。为报答恶魔,允许恶魔请求,让恶魔亲吻他的双肩。结果被恶魔吻之处长出长蛇。这两条蛇砍去还长,无人能医。佐哈克日夜不宁。恶魔又化作医生,为佐哈克诊病,告诉他说,每日需以两人之脑喂蛇。

开始,每天杀两个犯人。犯人杀光后,杀好人,后来,百姓代表与佐哈克约好,每天送两人给他,但同时派两个厨师为他做菜,这两个厨师每天放走一个送来被杀的人。被释放的人都逃到草原上去放牧。据说,这就是库尔德人的祖先。再后来,百姓造反,反对佐哈克时,这些牧人便成为起义军的骨干。

在古城伊斯法罕有一名铁匠卡维。卡维有18个儿子,其中17个都被送到佐哈克宫廷。轮到第18个儿子时,卡维上殿请国王留一个儿子给他。在殿上,佐哈克要求卡维承认他是一位有道明君,被卡维拒绝。卡维后来以一竿挑起其皮裙,号召百姓造反。相传这一围裙后来成为伊朗古代的国旗。卡维率众造反,拥立皇族后裔法里东为王。法里东之父也被佐哈克所杀,其母带他逃到一林中,用牛乳把他喂养成人。法里东率众捉住佐哈克,囚于达玛温德山中(在《亚尔斯兰战记》中为迪马邦德山)法里东欲杀佐哈克,但天神送信息,如果佐哈克被杀,他的血便化为有害的动物和昆虫,并为害世界,所以他被永远地锁在山中。拜火教徒中流传这样的传说:佐哈克挣断锁链之时就是世界末日。

6.法里东,当政500年。至此《列王纪》内容第一部分,即神话故事部分结束,开始最精彩的勇士故事部分。 法里东是一位明君,他封卡维为军队统帅。法里东有三个儿子:萨勒姆、图尔和伊拉治。法里东为他们找了也门国王的三个女儿为妻。法里东会法术,他在三个儿子回国途中变成了一条巨蟒,来考验他们。大哥二哥表现均不如人意,唯有三弟伊拉治拔刀上前,勇斗巨蟒。法里东从而得知第三子心地善良,勇武过人。

法里东分封国土,把罗马分给萨勒姆,土兰(即阿姆河以北之地)分给图尔,把世界中心伊朗分给伊拉治。两个哥哥因父王分封不均而怀恨,设计杀死伊拉治。法里东大为震怒,决心为三儿子报仇。

伊拉治被杀时,他的一个妃子已身怀有孕,后生一女。此女长大以后,法里东把她嫁图尔之帕山。这两人结婚后,生一子玛努切赫尔,法里尔想把他培养成武士,为伊拉治报仇。但萨勒姆与图尔也想争取他。法里东亲自培养他,等他长大以后,派勇士萨姆、纳里曼辅佐玛努切赫尔。

玛努切赫尔后杀死图尔和萨勒姆,法里东把王位让给他。

7.玛努切赫尔,当政120年。此后,菲尔多西插入锡斯坦(在伊朗东南)的传说故事,即鲁斯塔姆家族的传说故事。锡斯坦勇士萨姆得一子,但此子出生后即满头白发,萨姆认为不吉,便把他弃于深山。神鸟把他抚养成人,取名扎尔。后来萨姆后悔把孩子抛弃,入山寻子。发现神鸟还教会了这孩子人言,并且他的发育良好,遂把他接回,临别时,神鸟赠扎尔数根羽毛,嘱其有急难时,焚一羽毛,神鸟即来相助。玛努切赫尔国王命令扎尔去统辖帝国东部扎别尔斯坦(约相当于今阿富汗喀布尔以西及伊朗东南部锡斯坦等地)。

扎尔去喀布尔访问,得知喀布尔国王密赫拉布是佐哈克的后裔。同时,也得知这位国王有一女,名鲁达贝,姿色艳丽,想娶其为妻。鲁达贝也有意于扎尔,但国王密赫拉布反对。鲁达贝通过奶娘把自己的情意传达给扎尔。扎尔把自己想法告诉父亲萨姆。玛努切赫尔也得知密赫拉布是佐哈克后代。乃下令扎尔去征密赫拉布。但萨姆力劝国王收回成命,并促成扎尔与鲁达贝的婚事。

扎尔与鲁达贝结婚后,鲁达贝身怀有孕,她感到身孕异常沉重。于是扎尔便烧一羽毛,问计于神鸟。神鸟让他们进行剖腹产,并用一种酒对产妇进行麻痹,神鸟还授以帮助伤口愈合的药膏。这婴儿就是鲁斯塔姆。鲁斯塔姆出生后便吃十个婴儿所吃的奶,到能进食时吃五个壮汉的饭,儿童时期就杀死为害于人的白象,显示出不同常人的臂力。

鲁斯塔姆的祖父萨姆曾到马赞得朗(伊朗北部,里海南岸一带)与土著人作战。回来后,对玛努切赫尔说该地风光甚美。这时土兰王子阿夫拉西亚伯率军进犯伊朗。国王玛努切赫尔遂到马赞得朗避难,此次土伊之战是因为两国国界不定。后两国议和,并划定边界。约定由一伊朗勇士、神射手阿拉什到达玛温德山顶,射出一箭,此箭从早至午一直飞行,最后落到阿姆河边,于是两国便以阿姆河为界。勇士阿拉什射箭用力过猛,当即跌倒身亡。

玛努切赫尔曾兴修水利工程,引底格里斯河水灌溉。据传信德河也是他下令开凿的。他还令百姓修园林,种果树。

8.努扎尔,当政7年。玛努切赫尔死后,其子努扎尔继位。《列王纪》中说他生性孤僻,而且贪钱,不理朝政,百姓不满。土兰国王帕山知玛努切赫尔已死,乃命其子阿夫拉西亚伯攻伊朗,俘国王努扎尔,将他杀死。萨姆之子扎尔出战,土兰人退兵。

9.赫玛斯帕,当政5年。他是一位老人,努扎尔被杀死,他的两个儿子年龄尚小,贵族遂拥立塔赫玛斯帕为王,5年后,塔赫玛斯帕病死。

10.戈尔沙斯帕,当政9年。他是塔赫玛斯帕之子。他统治的最后,阿夫拉西亚伯又来进犯伊朗,国王问计于扎尔,扎尔建议他让位给年轻人。后扎尔又派儿子鲁斯塔姆去厄尔卑士山(阿尔卑士山?)去寻访皇族后人格巴德。鲁斯塔姆尚未归来,戈尔沙斯帕已死,阿夫拉西亚伯短暂统治伊朗,神话传说中的第一大王朝,俾士达迪王朝灭亡。

二、凯扬王朝

1.凯哥巴德,当政1000年。按伊朗古代传说凯哥巴德是玛努切赫尔的后代,也就是法里东、伊拉治的后代。

凯哥巴德征服了伊朗南方法尔斯,在该地建造宫殿园林。他有四个儿子,即:凯卡乌斯、凯亚拉什、凯皮什恩、凯阿尔明。

2.凯卡乌斯,是凯哥巴德的长子,当政160年。他听歌人演唱,得知马赞得朗风光秀丽,便要去征服马赞得朗,众臣劝阻,他执意不听。马赞得朗国王求白妖相助,白妖使凯卡乌斯和兵士的眼睛失明。扎尔派鲁斯塔姆去解救,鲁斯塔姆赴马赞得朗途中勇闯七关:他的战马战胜雄狮;鲁斯塔姆追捕野山羊时,发现了水源;腰斩巨蟒;杀死想迷惑他的妖婆;捕获一马赞得朗人乌拉德,询问出伊朗人被囚处;力战妖怪阿克旺;杀死白妖,并以白妖教滴血使伊朗人眼睛复明。后又战胜马赞得朗国王,并把该地区置于伊朗国王统治之下。

征服马赞得朗之后,卡乌斯派鲁斯塔姆回国,自己又率兵去征服四方,到哈马瓦兰(今叙利亚或也门地区),久攻不克,又听说哈马瓦兰国王有女甚美,名为苏达贝,遂向哈马瓦兰国王提亲。国王开始不允,后应允,但其中有诈。国王利用此计骗卡乌斯及其手下军队前去,乘其不备,逮捕囚入牢中。苏达贝要求与卡乌斯同囚在一起,国王把她也投入了牢中。这时,阿夫拉西亚伯又来攻打伊朗,被鲁斯塔姆打败。鲁斯塔姆又再次去哈马瓦兰救出卡乌斯。

卡乌斯听信魔鬼唆使,想上天,命人把一把软椅绑在鹰翅上,飞上天空,但触怒天神,以雷击之。软椅落在阿姆河边,鲁斯塔姆把他找回。从此,象征天神恩赐的灵光就离开了卡乌斯。

这以后,诗人写了《列王纪》中第二大悲剧,即苏赫拉布的悲剧。一天,鲁斯塔姆到伊朗与土兰边界去打猎,午睡时,战马丢失,他寻马到了土兰国属国萨玛冈国。国王对这位知名英雄极为尊重,隆重接待,答应为他寻马。夜里,该国公主塔赫米娜慕名来访鲁斯塔姆,并表示愿与英雄结配姻缘。鲁斯塔姆把公主此意告诉国王,国王当即表示极为荣幸,后国王为鲁斯塔姆找到战马,鲁斯塔姆与公主结婚,回伊朗时,公主已有孕,鲁斯塔姆留下玉符一个,嘱公主如生女,把玉符作为头饰;如生男孩,把玉符戴到孩子手臂上,以便日后凭此信物相认。结果生一男孩,取名苏赫拉布。苏赫拉布14岁时,得知父亲是伊朗英雄鲁斯塔姆,他急于寻父,率兵进军伊朗,声言找到父亲,推翻卡乌斯统治,拥立鲁斯塔姆为王。土兰国王阿夫拉西亚伯怕他寻到鲁斯塔姆,构成威胁,派两名将官随军出征,目的是为阻挠他们父子相见。

苏赫拉布到伊朗境内一路斩将搴旗,无人能敌。卡乌斯让鲁斯塔姆上阵,苏赫拉布几次问他姓名,他都不讲。第一次交手,鲁斯塔姆因年迈力衰,被苏赫拉布打倒,但鲁斯塔姆对他说,第一次交手被打倒,还不能算是最后失败。勇士不应杀死第一次被打倒的对手。苏赫拉布竟听信他的话,放了他。第二天交手时,鲁斯塔姆一击把苏赫拉布打倒,不容他反抗,一刀中致命处。后见到他手臂上戴着自己的玉符,询问之后才知是自己的儿子。此时,鲁斯塔姆悲痛欲绝,向国王卡乌斯讨药,救治苏赫拉布,但卡乌斯拒绝给药。怕救了苏赫拉布,两父子勇士一起对他的王位构成威胁。苏赫垃布不治而亡。

鲁苏父子之战是《列王纪》中的第二个悲剧,之后紧接着是第三大悲剧,即夏沃什的悲剧。夏沃什是卡乌斯之子,由鲁斯塔姆培养成人。王妃苏达贝见夏沃什年轻貌美,多次挑逗。但夏沃什不为所动。后苏达贝老羞成怒,向国王报告说夏沃什调戏她,国王以伊朗古代钻火堆的方法证明夏沃什无罪。当国王要惩治王妃时,夏沃什为她求情,他深恐日后国王后悔而迁怒于他。后土兰的阿夫拉西亚伯又来进犯。夏沃什请兵出征迎敌,以便离开多事的王宫。他在鲁斯塔姆辅佐下初战得胜,在有利的条件下与对方议和。但卡乌斯不准议和,仍下令进军,并派图斯替换了鲁斯塔姆的。夏沃什不愿毁约再战,也不能再回卡乌斯宫廷,于是向阿夫拉西亚伯暂借一地隐避。阿夫拉西亚伯接受将军皮兰的建议,认为这是笼络伊朗一下子夏沃什,日后吞并伊朗的好机会。对夏沃什隆重接待,皮兰把女儿嫁给他,又促成夏沃什与阿夫拉西亚伯之女法兰吉斯的婚事。阿夫拉西亚伯为夏沃什分封一片国土,夏沃什在那里建造了夏沃什城。按夏沃什的地位与实力,他有可能继承阿夫拉西亚伯的王位,因而遭到王叔格西伍的嫉恨,他对阿夫拉西亚伯进谗言,阿夫拉西亚伯终于杀死了夏沃什。这是《列王纪》中第三大悲剧。

皮兰之女为夏沃什生一子名法鲁德。夏沃什被害时,阿夫拉西亚伯之女法兰吉斯已怀五个月的身孕。皮兰得到阿夫拉西亚伯的允许后带法兰吉斯去自己的封地和田。法兰吉斯生一子名霍斯鲁。霍斯鲁长大后,阿夫拉西亚伯考验他是否聪明,结果他对几个问题的回答都不得要领,阿夫拉西亚伯认为此子愚钝,遂不再过问他的事。

夏沃什被害的消息传到伊朗,鲁斯塔姆盛怒之下杀死王妃苏达贝,又进军土兰为夏沃什复仇,战斗中阿夫拉西亚伯之子为鲁斯塔姆之子所擒。鲁斯塔姆下令把他凌迟处死,暴尸荒野。伊朗人想寻找夏沃什之子霍斯鲁。他们派勇士格乌去找,历经七年终于找到。格乌与霍斯鲁母子从土兰回到伊朗。皮兰得知后,在后面追。格乌生擒皮兰,法兰吉斯为皮兰说情,皮兰被释。在决定王位继承人选上,伊朗宫廷展开斗争。图斯(军队统帅)不同意霍斯鲁继位,因为他有土兰血统。他同意卡乌斯之子法里波尔兹继位,但格乌力保霍斯鲁。于是卡乌斯决定以取得边境一碉堡者为王。法里波尔兹攻碉堡失败,霍斯鲁攻下该堡,继承王位。

3.凯霍斯鲁,当政60年。凯霍斯鲁为王以后,命图斯征土兰。他告诉图斯去土兰的一条路上,有其同父异母之兄法鲁德镇守,伊朗军队不应走这条路以免发生冲突。但图斯不听国王霍斯鲁的命令,走了不应走的路线,与法鲁德冲突,法鲁德在作战中被杀。阿夫拉西亚伯大败图斯军队,图斯被贬,永不能过问政事。

阿夫拉西亚伯命令皮兰出兵共同攻击伊朗,皮兰令一术士沙曼施法术求雪,天奇寒。后伊朗人杀死沙曼,天又转暖。这时,伊朗人写信给霍斯鲁求援。鲁斯塔姆驰援伊军,大败印度国王卡姆斯及中国国王(此处应指新疆一带突厥人)。后鲁斯塔姆进军,阿夫拉西亚伯逃到中国,他的军队一半被歼,一半投降。两国间一度平静。

一天,霍斯鲁宫廷宴会,边民报告说边界一带野驴为患,霍斯鲁派勇士比让和古尔金去斗野驴。比让杀死许多野驴,完成了任务。古尔金嫉妒,于是,他告诉比让,阿夫拉西亚伯之女玛尼日外出游玩,帐篷就在附近,他引比让去此女帐篷附近。比让被俘,囚于地牢(深井),玛尼日袒护比让,偷偷给他送饭。古尔金回报国王,比让被俘。国王大怒,把古尔金囚禁起来。

霍斯鲁派鲁斯塔姆去救比让。鲁斯塔姆化装成商人,深入土兰。玛尼日得知伊朗来人,即去伊朗人住处,备述一切。鲁斯塔姆对她佯装一切不知,只是经商,后他们确信玛尼日是真心,才设计救出比让。

这时,阿夫拉西亚伯又与皮兰来攻伊朗,皮兰阵亡,霍斯鲁参加了他的葬礼。这一战捉住了杀死夏沃什的刽子手,为夏沃什报了仇。阿夫拉西亚伯被捉,后在途中逃脱跳河,被拉上岸岸处死,同时,王叔格西伍也被杀。

霍斯鲁祈祷时,得到天启告他寿命已经不长,于是他便分封国土。把鲁斯塔姆封到锡斯坦,格乌分封到伊斯法罕和库姆,图斯分封到霍拉桑。他把王位让给卢赫拉斯帕,自己则在去一高山途中,一场大风雪中失踪了。

4.卢赫拉斯帕,当政12年。卢赫拉斯帕有两个儿子,长子戈什塔斯帕,次子扎里尔。长子向父亲要王位,卢赫拉斯帕没同意。戈什塔斯帕乃远去罗马。罗马王凯撒为女择婿,其女相中戈什赫拉帕。凯撒起先不欲其女嫁异乡人,后同意其女与戈什塔斯帕结婚,但逐出宫廷,流浪至民间。后凯撒次女择婿,要求一人能杀野狼,戈什塔斯帕代替那人杀死野狼,那人便与凯撒次女成婚。三女成婚时,要求一人能斩蛇,那人也求戈什塔斯帕,戈什塔斯帕也促成他们的婚事。一次,戈什塔斯帕说出这两件事是自己做的,因而,取得了凯撒的好感。至附庸国不缴岁贡时,也派他去收取。卢赫拉斯帕也不愿向罗马交岁贡,派次子扎里尔去交涉。扎里尔在罗马宫廷见到戈什塔斯帕,向他表示自己无意取得王位。戈什塔斯帕听到这话,才向罗马王公开自己身份,与罗马公主一起回到伊朗。

5.戈什塔斯帕,当政53年。戈什塔斯帕接受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又称袂教)为正统宗教。土兰国王此时是阿尔贾斯帕,他又借故来攻伊朗。伊朗勇士卢赫拉斯帕国王的次子扎里尔阵亡。戈什塔斯帕之子埃斯凡迪亚(他全身刀枪不入)领兵拒敌并传播袂教。后由于国王大臣进谗言,说埃斯凡迪亚尔有夺取王位的野心,所以戈什塔斯帕下令把埃斯凡迪亚尔锁在一高山上。这时,戈什塔斯帕离开京城巴尔赫到喀布尔出巡,阿尔贾斯帕利用这一机会,又来进攻。 伊朗无人能敌,于是,戈什塔斯帕派大臣贾玛斯帕去向埃斯凡迪亚尔求助,并答应退土兰兵后,把王位让给他。这里,埃斯凡迪亚尔也有过七关的故事,即:杀死两只吃人的狼;杀一头狮子;杀蛇;制服女妖;杀西姆尔格(一神鸟);克服大风雪;渡过一十分难渡的大河。过河后,得知阿尔贾斯帕藏身在一堡垒中。埃斯凡迪亚尔扮作商人,进入堡中,货车上藏有百名勇士,以获利而大宴军士为名,乘敌军醉酒之际,打开寨门,杀死阿尔贾斯帕及其儿子。

埃斯凡迪亚尔大败土兰军队回国,向国王要王位。但国王不愿退位,命他去征不愿服从自己的鲁斯塔姆,而且一定要把鲁斯塔姆绑到宫廷。鲁斯塔姆不愿受辱,埃斯凡迪亚尔明知此事不宜,但仍坚持执行王命。于是两人大战。初战鲁斯塔姆因年迈不敌,后由其父焚羽毛,求神鸟指点。神鸟叫鲁斯塔姆寻一双叉树作箭柄,装上箭镞,射埃的双眼,因他除双眼之外,不惧刀箭。鲁斯塔姆依计而行,射死埃斯凡迪亚尔。这是《列王纪》中的第四大悲剧。埃斯凡迪亚尔临终时,把儿子托给鲁斯塔姆收养后,又把他送回给戈什塔斯帕宫廷。

鲁斯塔姆的祖父萨姆与一妃子生一子名沙卡德。沙卡德在喀布尔宫廷效力,他嫉恨鲁斯塔姆的名气和勋业。喀布尔国王也想杀害鲁斯塔姆。于是二人合谋,由沙卡德邀请鲁斯塔姆去打猎,在必经之路上挖好陷阱,鲁斯塔姆落入插有刀枪的深井中。他最后以防兽为名向沙卡德要弓箭,并一箭射死沙卡德。后鲁斯塔姆也死去。《列王纪》勇士故事部分结束。

6.巴赫曼,当政16年。戈什塔斯帕死后,巴赫曼继位。巴赫曼屠杀鲁斯塔姆家族。巴赫曼有一女名胡玛,有一子名萨珊,胡玛与巴赫曼结婚(伊朗古代有此风习),胡玛怀孕后,巴赫曼答应把王位给胡玛和她生的孩子。萨珊知道王位传不到他自己手中,于是他逃到内沙浦尔,并隐瞒自己的身份,与一上层人家之女结婚,生一子,也取名萨珊。这一家生活很苦,孩子萨珊长大后为人放牧。

胡玛生一子,但她愿声张,把孩子放入一木箱中,放到河里,顺流而下,被一岸边洗衣人救起,取名达拉布。达拉布长大后,到罗马作战,表现英勇,胡玛认子,后并把王权交给他。

7.胡玛,当政44年。胡玛继其父巴赫曼为王,这是伊朗历史上第一位女王。四年后,她把王位让给儿子达拉布。

8.达拉布,当政年数不详。达拉是达拉布之子,他继承达拉布王位。后发生亚历山大东征,达拉在战场失败,被近卫杀死,凯扬王朝覆灭。

亚历山大东征及统治伊朗:亚历山大灭凯扬王朝后,又向东西方用兵,先后征印度、埃及,并想征中国,未遂即逝世。亚历山大以后,伊朗仍受希腊人统治。后伊朗人又建立了自己的阿什康尼王朝。

三、阿什康尼王朝,即我国史书所载的安息王朝。

菲尔多西对安息王朝的叙述极其简略,只有20个联句,提到几位国王的名字,且人物名字和顺序也与史实不符,这是因为安息王朝所遗留下来的资料甚少,菲尔多西没有创作素材。

四、萨珊王朝

达拉之子萨珊在亚历山大获胜后逃至印度,以牧羊为业,历经四代。后来伊斯法罕的国王把女儿嫁给萨珊的一个后代,生一子,名阿尔戴细尔。雷耶(在今德黑兰附近)的国王阿尔达旺要求阿尔戴细尔到自己宫廷,与自己的王子一起生活。一天,阿尔戴细尔与王子同去打猎。阿尔戴细尔射中一头野驴。但王子说是他射中的,发生争执,遂被派去养马。阿尔戴细尔与一使女相爱,在这一使女帮助下逃到南方法尔斯地区。阿尔达旺得知后,在后面追赶,路人见阿尔戴细尔在前面跑,后面一羚羊相随。据说,这羚羊便是保卫王者的“灵光”所变。后阿尔戴细尔组成一支军队,杀阿尔达旺,取得王位。

阿尔戴细尔娶阿尔达旺之女为后。女之兄,恿女为父复仇,下毒药害阿尔戴细尔,后事情败露。阿尔戴细尔命一祭司杀此女。但此时她已怀孕,祭司不忍下手,偷偷把她藏起。后女生一子,取名沙普尔,沙普尔长大成人后,祭司才把实情告诉阿尔戴细尔,阿尔戴细尔见沙普尔勇武过人,十分喜爱。

沙普尔与一民女结婚,阿尔戴细尔不悦,沙普尔得子霍尔姆兹,霍尔姆兹只好不见祖父。之后沙普尔与霍尔姆兹依次继位。

菲尔多西叙述萨珊王朝的历代国王名字与顺序方面基本与史实相符,但也有些出入。霍尔姆兹以后,并无何生动故事。其间写到摩尼教兴起,写到摩尼从中国学画归来。当写到第十位国王巴赫拉姆古尔时,《列王纪》才又有了生气。

巴赫拉姆古尔年轻时被其父送到阿拉伯培养。后他得知其父病逝,大臣们拥立另一皇族青年为王,便于他们控制。这时,巴赫拉姆回国提出应继承王位。他还从阿拉伯人手中借兵,争夺王位。众大臣答应他的要求,但提出一个苛刻条件:巴赫拉姆必须从两头怒狮中间把王冠取到手中,以表示有足够的勇气。巴赫拉姆完成了这一困难任务,于是,他继位为王。

一天他外出巡视,见一村三女都姿色艳丽。于是,他纳三人为妃。他时而狩猎,有时微服私访。有犹太人贪钱而不愿助人,他便惩罚,见民间有仗义好客的人,他便装作走散的兵士,考验主人是否真正好客,然后奖赏主人。

菲尔多西还写到巴赫拉姆禁酒。一次,他的一个大臣在宫廷宴会上饮酒过量。归家途中醉倒在路上被乌鸦啄瞎了双眼也未能醒来。巴赫拉姆得知,深感饮酒误事,于是下令禁酒。后来,一青年饮酒后,竟能捉住从笼中跑出的狮子,并骑到狮子背上。为此,他又下令解禁。

菲尔多西也写到了发生于五世纪末的马资达克起义。他对这次起义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不能理解起义人民的举动以及对宗教的否定,另一方面,他又客观地表明正是这次起义才能使社会免于饥荒,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

在萨珊王朝晚期的众国王中,对阿努席拉旺描写得很有特色。阿努席拉旺意为“灵魂不灭的”。《列王纪》在此以前都写战争,到了阿努席拉旺时,写到了治国施政。

阿努席拉旺镇压了马资达克起义。他派医生白尔才外到印度宫廷取回并翻译了梵文宫廷秘本《五卷书》,他还推广了象棋及其他游艺项目。

阿努席拉旺死后,其子霍尔姆兹继位。霍尔姆兹统治时,大将巴赫拉姆楚平造反,打败霍尔姆兹。霍尔姆兹逃到东罗马(拜占庭)求助。他娶拜占庭的公主为妻,搬兵打败了巴赫拉姆楚平。霍尔姆兹之后,其子霍斯鲁继位。霍斯鲁想以阿尔明尼亚(亚美尼亚)女王的侄女西琳为后,众臣反对,因西琳是外族人。这便是波斯文学史上著名的《霍斯鲁与西琳》故事在《列王纪》中的叙述。在此之后,是阿拉伯人的入侵以及萨珊王朝的覆灭。

ck7543 发表于 2011-3-7 22:51:03

我用诗歌高筑了巍峨的殿堂,任风吹雨打也不会倒塌毁伤,这部史诗定将世世代代流传,凡有理智的人都诵读瞻仰。



——菲尔多西



《列王纪》是伊朗诗人菲尔多西(公元940~1020年)以毕生精力创作的12 万行民族英雄史诗,是世界文坛为数不多的长篇史诗之一。这部史诗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它描写了从神话时期到历史时期伊朗 50 位国王统治时代的文治武功。



伊朗民族精神的结晶



《列王纪》中最突出的思想就是弘扬伊朗人的爱国情怀,歌颂伊朗人民不屈的民族性格。伊朗总统哈塔米1998 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伟大的诗人菲尔多西描写了伊朗神话传说,从而展现了历史进程中岿然不动的伟大的伊朗民族精神。”

伊朗是世界文明古国,在世界古代史上曾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她当年居于世界各国的前列和矛盾的中心。波斯文明与东西方各主要民族文明彼此碰撞,互相交融,对人类历史进步和文化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不幸,7 世纪上半叶,阿拉伯伊斯兰军队推翻了伊朗著名的萨珊王朝。此后200 余年,伊朗人民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的生活,政治地位的变化带来令人痛心的后果。伊朗原宗教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被伊斯兰教所替代,民族语言波斯语受到阿拉伯语严重的冲击,痛失独立的失望情绪弥漫全国。伊朗人既怀念祖国辉煌的过去,也祈望民族光辉的未来,他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反抗。10~11 世纪之交问世的《列王纪》就是在思想意识领域中民族反抗情绪的集中反映。诗人菲尔多西多次明确地提示:“三十年我辛劳不倦,用波斯语拯救了伊朗。”

一部史诗拯救一个国家,这是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也是十分中肯的评价。诗人创作《列王纪》的目的,就是复活伊朗古代光荣传统,重新确立民族自尊心。他明白地告诉读者:“我要使这些故事重新流传,作为对古代先人的纪念。”



一部描写历代国王业绩的史诗



王权承传:贯穿《列王纪》的始终。顾名思义,世界文学巨著《列王纪》写的是伊朗历代国王统治时期的兴衰大事,其中可独立成篇的故事达 20 余个。王权的更迭和传承构成史诗的重要篇章,形成一条主线,串联全书所有故事,也可以说,所有故事都由王权更迭与传承生发出来的。

像一切古代君主一样,伊朗历代国王为巩固其世代基业,都把王权涂上一层神秘色彩。他们利用一切手段宣扬天降祥瑞,君权神授。但在现实生活中,王权更迭却不得不由人操作。伊朗古代政权是家族统治形式,即武力强大的家族成为统治家族,统治全国。为不使王权旁落,其王权的传承方式就是父传子,家天下。

但实际展现在《列王纪》中的王位传承,却远比简单的父传子要复杂得多。如国王无嗣,应由何人继位,子嗣众多,如何决定取舍,继位者互相争执,应以何种方式解决,外族人争夺王权,应如何对付。所有这些,都会引发事端,激发冲突,酿成悲剧。

的确,我们在《列王纪》中看到的正是为争夺王位引起的一幕幕父子相残、兄弟反目、骨肉残杀、阴谋夺权的血淋淋惨剧。史诗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没有任何一个脱离这一王权承传的基本内容。正是围绕这一基本主题展开,才使得这些故事摆脱了一般曲折生动和 离奇变化的窠臼,而具有更高的思想价值和更深刻的社会内容。使读者洞悉奴隶制和封建制帝国的暴君统治的罪恶。

从两头咆哮的狮子中夺取王冠。萨珊王朝王子巴赫拉姆继承王位的经过颇具警示意义,不仅新奇有趣且令人毛骨悚然。巴赫拉姆是暴君耶兹德卡尔德的儿子,暴君死后,群臣怕再立一个暴君,便拥立皇族人霍斯鲁为王。当时巴赫拉姆远在阿拉伯,得到国内有变的消息,便赶回国内争取王位。大臣在是否赞成巴赫拉姆为王的问题上分为两派,各不相让。最后还是巴赫拉姆提出解决办法,把王冠置于王座上,王座两边各拴一头狮子守护,谁想取得王位就从两头狮子中夺到王冠。霍斯鲁胆怯,立即表示他无意如此冒险。巴赫拉姆迈步上前,这时两头雄狮已把铁索挣断,咆哮着向他扑来,但他毫无惧色,两棒打下,结果了两头狮子,安然夺取王冠。

这个故事和喻意是深刻的,王冠虽近在咫尺,但要夺取到手,还要经受巨大磨难和考验,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巴赫拉姆夺得王冠,还算幸运。事实上,在夺取王冠的路上,所遭遇的阻碍是远比两头狮子更为狠毒和凶恶的人,即死死抓住王权不放的国王。为了保住王权,他们什么卑鄙无耻的事也干得出来的。

一个把儿子送上绝路的暴君。《列王记》中另一王子埃斯凡迪亚尔的命运,比巴赫拉姆要悲惨得多。他是暴君古什塔斯帕的儿子,古什塔斯帕还是王子时就迫不及待地向其父王要求提前登基。遭到拒绝后,远走罗马,以示抗议,后经动员回国登基。登基后,死死抓住王权不 放。他怀疑王子埃斯凡迪亚尔阴谋篡位,把王子囚在一座山间碉堡里。

后来,敌国土兰进攻,国王无力退敌,只好请王子出山并承诺退敌后让位。王子埃斯凡迪亚尔不仅武艺高强且刀枪不入,一战获胜。而古什塔斯帕再也不提让位之事,王子提及此事,他又设一计,让王子去锡斯坦把对朝廷不满的主要勇士鲁斯塔姆押解到宫廷,这分明是挑起两虎相斗,结果如何,对他的统治都是有利的。尽管埃斯凡迪亚尔识破了他的诡计,但他为王心切,违心地去了锡斯坦。

鲁斯塔姆也深知国王用意,他对王子好生接待,优礼有加,好言相劝,晓以大义,并答应随王子去宫廷,只是不要上绑。因上绑被押赴宫廷,对鲁斯塔姆这一位视尊严和荣誉高于生命的英雄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诗人在此展示了一场两位无敌勇士的激烈冲突,在其交锋之前,细腻而深刻地描述了这两位勇士人格和道义上的较量。埃斯凡迪亚尔为王心切,步步进逼,甚至不惜主动挑起事端。鲁斯塔姆则以大局为重,多方忍让,晓以利害,表现了一位元老重臣为国为民的良苦用心。

但鲁斯塔姆的态度终于不能使埃斯凡迪亚尔放弃早日为王的幻想,只能比武较量,鲁斯塔姆毕竟年老,不敌对手。后由神鸟指点,以箭射入埃斯凡迪亚尔双眼,结果了他的性命。死到临头,这位王子终于明白,他对鲁斯塔姆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这全是古什塔斯帕造成的。”

诗人通过这则故事提示,一个擅权专断的独夫是什么伤天害理的勾当也干得出来的,他毫不留情地把亲生儿子送上绝路,另一方面,在这场悲剧中王子埃斯凡迪亚尔也不能辞其咎。他的权欲太重,不分是非,导致悲剧下场。这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

但没有权力欲望并不能保证不被牵扯到权力斗争中去,另一位王子夏沃什的性格与埃斯凡迪亚尔不同,但其下场同样令人感慨。

一个至今仍被百姓怀念的王子。夏沃什是国王卡乌斯之子,是当然的王位继承人。他年轻貌美,武艺高强。王妃苏达贝倾慕王子,几番挑逗,都遭到严词拒绝。她恼羞成怒,反诬王子对她非礼,国王不辨是非,不愿惩处王妃。夏沃什感到宫廷是不能久留的是非之地,在敌国土兰来犯时,他请缨拒敌。王子旗开得胜,一战成功。在有利的条件下与敌订和平条约。消 息传到宫廷,卡乌斯大怒,严令再战,进而扫荡土兰并杀死全部战俘。

夏沃什面临两难抉择,服从错误命令,会失信于人,并给两国百姓带来更多灾难。不执行国王命令,无法回宫复命,王位继承便再也无从谈起。他不愿失信于人,更不愿再把战火强加在两国百姓头上,经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抗命不遵。他交出军权,自己带少数随从借道土 兰,觅地隐居。在这人物命运的转折关头,诗人细腻地描述了主人公的内心波澜,显示一个伟大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当夏沃什告别伊朗众将和军队,初到土兰在为他举行的豪华欢迎宴会上,他想起了祖国:这时,他不禁忆起故土伊朗/一声思乡的长叹发自肝肠/想起故国五内俱焚心肠似火/火燎肝肠,乡愁把人摧残折磨。

土兰国王对他这个送上门的贵客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想年老的卡乌斯死后,放夏沃什回国继位,伊朗岂不唾手可得。他不仅欢迎夏沃什居留土兰且招其为驸马。

事情的发展出乎人们意料,夏沃什居留土兰激化了土兰宫廷的权力之争。他成了土兰王位可能继承人的众矢之的,在王叔的挑拨下,他不仅失去国王的信任,并遭致国王的毒手。

夏沃什由正直的王子到伊朗大军统帅,由大军统帅到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他性格中的光辉是忠于信守和关怀平民百姓。至今,伊朗百姓还深深地怀念他,认为生长在东方霍拉桑的一种红花是夏沃什被害流的鲜血生成的。

埃斯凡迪亚尔和夏沃什同是因王权之争而被推上绝路的,但是二人的理想和追求却截然不同。埃斯凡迪亚尔为了取得王权,甘心执行他父王的错误旨意,去讨伐鲁斯塔姆。夏沃什宁愿放弃唾手可得的王位,也不执行卡乌斯穷兵黩武的政策,分明显示二者人格的不同和理想的高下。

整部《列王纪》中,为夺取王权而上演的悲剧还很多。如在其开头,阿拉伯族的王子佐哈克为夺取王位与魔鬼同谋,设陷阱杀害父王,取得王位。伊朗国王法里东的长子次子认为他分封不公,而杀死三弟伊朗王伊拉治,企图统治伊朗。萨珊将军巴赫拉姆•楚宾起兵造反,意欲夺取王位,结果被害。在萨珊王朝后期,王子施鲁耶为夺取王权,利用手中力量,把父王囚入狱中,并派人把他刺死。这些惊心动魄的故事都是血淋淋的,都与王权有密切关联,揭示了王位承传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歌德提出:“说不完的莎士比亚”,我们可套用“说不完的菲尔多西”。有些研究者把《列王纪》的内容概括为战争和宴饮,显然失于肤浅。《列王纪》是伊朗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有威武雄壮的战争场面,有豪华宏大的宫廷宴饮,有学士哲人的论辩问难,也有情意缠绵的爱情故事。而在描述那些惊心动魄故事时,创造了成系列的人物形象,许多形象至今仍活在东方各族人民的心中。这是一部文学巨著,是一个东方古老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明发展的真实写照,是伊朗民族精神最完美的体现,是古老的波斯文明的结晶,其中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含量是在任何其他同类作品中所无法找到的。



在伊朗和世界文坛的影响



史诗《列王纪》问世千年以来,显示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它使对自己国家历史感到模糊不清的伊朗人民重新找回民族自尊心,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历史上,遇到外敌入侵,军队开赴前线时,士兵们就朗读《列王纪》诗句,以壮行色。

在文学上,《列王纪》是承上启下之作,它以古老的神话为基础,一直写到历史时期,把伊朗古代神话和历史故事以细腻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其情节生动,语言精练,在阿拉伯语冲击波斯语的情形下,对波斯语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了保护作用。其次,其中的许多故事成为后世作家再创作的素材。在波斯文学史上,利用《列王纪》中的故事再创作的诗人和作家颇不乏人。在世界文坛,《列王纪》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也早被有识之士发现和肯定,歌德和海涅都对菲尔多西和《列王纪》有过赞赏,海涅还专为菲尔多西写过悼诗。这位西方诗人满怀深情地追念其东方同道:在漫漫长年,诗人独居一隅/在思维的纺车旁日夜辛劳不息/ 编织着他绚丽的诗歌/诗人把自己祖国的往昔/把古代伊朗诸王的业绩/以他惊人之笔描绘在诗歌里。

俄国杰出的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度评价菲尔多西:“从有人证明《荷马史诗》不过是希腊民间诗歌的结集以后,一切有识之士终于发现民间诗歌有极高的诗学价值。菲尔多西优美的创作,伊朗的《列王纪》也是如此,只不过这是改写过的民歌集。在《列王纪》里有 许多章节,它们的美甚至在《伊里亚特》和《奥德赛》里都找不到。”英国诗人阿诺德和俄国东方学家茹科夫斯基都利用《列王纪》中的情节以本民族语言再创作。我国著名文学家郑振铎也热情赞扬菲尔多西和《列王纪》,他在《文学大纲》中指出:“他(菲尔多西)的诗名极高,在欧洲人所知道的波斯诗人中,他是他们所熟悉的第一个大诗人,如希腊之荷马一样。……《帝王之书》(指《列王纪》)有许多节是非常美丽的,其描写力之伟大与音律之和谐,没有一个诗人可比得上他。”英国《列王纪》的译者抑宾•莱威在其译著前言中,论述了《列王纪》的美学价值,或者这段话可作为车尔尼雪夫斯评价的注释:“《列王纪》是以波斯语撰写的集大成的著作,从中可看到《创世纪》、《奥德赛》、《失乐园》、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莎士比亚著作某些章节的韵味。令人惊奇的是,莎士比亚式的语汇常出现在波斯史诗所描写的情节中,正剧、喜剧和悲剧,在这里都可找到。自然画面的描写鲜明清丽,恰到好处,家族故事是其重要的组成,人物行动的广阔背景沐浴在一股神奇的光芒之中。”

菲尔多西在《列王纪》中多次提到中国的绘画、丝绸、美女……这是中伊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的见证,是诗人对华夏大地友好感情的流露。2001 年,为庆祝中伊两国建交 30 周年,中国文化部和伊朗驻华大使馆在北京和上海分别举办《列王纪》展览,展出各种《列王纪》版本、图片、译本和作者生平资料。2002年,江泽民主席访问伊朗期间,与伊朗总统共同在两套《波斯经典文库》(包括《列王纪》)上签名,作为国礼互赠,分别由两国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截止目前,《列王纪》已译成 40 余种 文字,其中全译的有土耳其(突厥语)、英、法、德、意、俄文译本。我国于 2002 年出版了译自波斯文的汉译全译本。

在菲尔多西陵园的展室中,有许多参观者留下的珍贵题词,其中有两位中国穆斯林写下的一个醒目的汉字书法条幅:“先生之风,山高水长”。1987 年,笔者到此参观时,应其馆长的要求,续写了三联:诗人史诗,千古绝唱。远方来客,敬献心香。中伊友谊,日月同光。以表达对诗人的敬仰之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列王记》与亚尔斯兰战记